歷史上哪些人物稱得上是「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熱點追蹤報道


我覺得排第一的應該是小平同志,我們到現在能夠吃的飽、穿的暖很大程度要歸功於小平同志。

中國歷史上能吃飽飯的時間不多,即使是所謂的盛世也有很多人餓死或者餓的皮包骨頭,康乾盛世的時候,外國使團就發現中國人營養不良問題了。而從小平同志開始,可以說解決了溫飽問題,開始向小康社會邁進,這是小平同志之前所有人都沒有實現的事情。

如果沒有小平同志,在80年代末那個風雲變幻的日子,東歐鉅變、蘇聯解體,可能我們的後果會更嚴重,因為改革開放之前我們的經濟比蘇聯、東歐還要差,對比一下隔壁的朝鮮就知道了。

也因為改革開放、經濟快速增長,收回香港才有了底氣,建國後為了留一個對外交流的窗口,只能暫時放棄收復香港,所以香港迴歸,功勞是小平同志的。


解憂時間


導論

歷代力挽狂瀾者,大有人在,一般而言,我們把這類出現在危難時刻的英雄人物所完成的事業稱作“中興”,著名史冊者,有漢室中興、晉室中興、唐室中興、宋室中興,例如漢光武帝劉秀、東晉名臣王導、唐朝中興雙壁(郭子儀、李光弼)、南宋“中興四將(張俊、劉光世、韓世忠、岳飛)”是也。

唐室中興三將

在這些人中,有三位人物頗為有趣:唐代的郭子儀、李光弼、李晟。

郭子儀與李光弼,憑藉朔方軍勤王起家,二人在安史之亂中並立有復興唐室、收復兩京的大功。在對二人的比較中,一般人認為郭子儀於通達權變方面勝過李光弼,李光弼的軍事才能則在郭子儀之上。

郭子儀“清渠之敗,相州之潰”,屢失兵權,但因其保身的獨特智慧,能夠“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世而上不疑,侈窮人慾而議者不之貶”,“以身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作為一個人來說,以自己的威望能引領天下注目長達二十年,這其中固然有誇大、渲染的成分,但也足以說明郭子儀的成果,面對權臣迫害時從容;臨危受命,單騎退回鶻;“克復上都者再,戡定東京者一,其餘麾城慚邑,得雋摧鋒,亦非遽數之所周也”。郭子儀於唐朝,不但緣自其戰功,更多的是作為一個象徵符號的存在。

李光弼的軍事才能則更加出色,常山、嘉山、河陽之戰,屢摧安史叛軍之鋒銳;出鎮河南之際,穩固東南方之形勢,使得江淮暢通,藩臣田神功等畏服。“美馬計”更是成為了一個經典的歷史故事。

【李光弼畫像,清殿藏本】

與郭子儀的寬厚不同,李光弼治軍嚴整,指揮之間,動輒有法,一方面為人所畏懼,另一方面又深受他人敬佩。不過李光弼不如郭子儀懂得保身之道,晚年落得個畏縮自保的下場,也是他心中的愧恨。

李晟面對的是一個更加孤立無援的環境,在唐德宗時,四鎮之亂、涇原兵變接踵而至,長安發生的意外譁變(涇原兵變)使得本在與河朔三鎮奮戰的李晟不得不面臨著皇帝出逃、盟友離開(各自返回本鎮待命)的困局。

【唐朝中期的京畿地區,取自網絡】

李晟在這種情況下,借兵合軍,率領禁軍一路挺近,直抵長安,與西線唐軍配合作戰,粉碎朱泚叛軍企圖擴展勢力、主動出擊的願望。因為不設統帥的緣故,李晟又盡力協調各路勤王之師的矛盾,使得東西完美配合,最終收復長安,迎接德宗回京。

唐德宗時代的中興三大將(李晟、渾瑊、馬燧),後人普遍認為李晟遠勝於後二人(蔡東藩《唐史演義》:若夫李晟、渾瑊、馬燧,為唐德宗時三大名將,晟知吐蕃之難信,不宜與和,而瑊與燧皆未曾料及,是晟之智燭幾先,固非二人所可逮者)。

結論

三人中,以郭子儀為最有名,李光弼略次,李晟墊底。

究其原因,固然有他們身處時代的原因,但平心而論,如果異地相處,面對李郭的困境,李晟未必能做的更好。而對於李郭二人來說,李晟的孤軍堅持也未必是他們能夠做到的。

所以說,歷史的有趣就在這裡,我們永遠不是當事人,對於他們的生前身後事,縱然是同時代者,也是各持己見。就像李泌認為李晟面臨的局面比郭子儀來說更加惡劣、兵力更少一樣,我們只要心平氣和的說出自己的觀點就好了。

而我們的歷史上不僅有這些“勝利的英雄”,一些精神上給予人們強大支撐的英雄,主要是悲情英雄,也堪稱是“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之士,只是他們的功業大多未就,如宋代李綱、文天祥,明代的張煌言、李定國、史可法、鄭成功之流

我們在稱頌“勝利的英雄”功業的同時,也要銘記悲情英雄,以及他們的精神,以期達到一個自我完善的地步。


潯陽鹹魚


在中國唯有毛澤東,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行者141747939


力挽狂瀾者唯有偉大領袖毛主席。共和國如同一座大廈。是毛主席領導人民推翻了腐爛的舊中國。在一片破敗中建立了新中國。為新中國打下了堅實地基,並建起了堅實的一層二層。沒有這個堅實的基礎其它都無從談起。


昕昕姥姥901


歷史上哪些人物稱得上是“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也只有偉大領袖毛澤東,沒有第二人!小時候常聽父親講,怎麼感恩毛主席。聽老人講,我太爺是縣城一個官,家裡當時也很富有,可因為我爸的叔叔抽大煙把家當都敗壞了,再加上我太爺的去世,這個家就散了。我爺爺也相繼去世,地和家產都叫人霸佔了。當時爸爸還小,家產一點都沒得到。十四歲的我大爺帶著我爸和我叔開始闖關東,後來大爺和我爸爸走散了。我大爺見有招當兵的,十四歲的大爺參了軍,在四野當警衛員,爸爸和叔叔在街上流浪,後來聽說叔叔餓死在了街頭,剩下了爸爸繼續流浪。但很快解放了,轉業的大爺找到了爸爸,又趕上後來的掃盲班,百分之八十的百姓都進了掃盲班,學習文化,又把窮人送到工廠當學徒,又轉為正式工,爸爸就是其中的一個。爸爸特自豪,他總和我們念叼,沒有毛主席,他就當不了工人,沒準還流浪呢。毛主席叫他認字,又去北京學技術,又當勞模,又當代表去北京開會,爸爸特別有自豪感。爸爸在世時,總拿他的勞模獎狀給我們看,爸爸說,他非常感恩毛主席,是毛主席給了他這些榮譽。而且爸爸的工資比廠長開的還多。當時,當官的和百姓平等,沒有特殊,還分福利房,看病不花錢,爸爸覺得特幸福。所以在爸爸眼裡毛澤東最偉大,是百姓的大救星。


微風213743714


力挽狂瀾與危際,當世莫過於我們的毛主席。千古無出其二,真正的一代偉人。

井岡山上的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經行戰略性的轉移。由於博古、李德的教條主義思想和冒險主義思想,導致紅軍在多次戰爭中損失慘重,湘江戰役使得紅軍人數減少了五萬,僅剩下三萬不到的人數。

直到1935年遵義會議的召開,才糾正了黨的錯誤路線,選擇了毛澤東同志為核心。從這時起,紅軍才算是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有了靈魂,才有了戰鬥力。“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一次次的突破蔣介石的包圍,所謂天才就是往往出乎意料,決勝千里之外。大概就是這個樣子了。

在主席的領帶下,紅軍很快就由星星之火,長成了燎原之勢。最後擊退日本侵略,贏得民族和國家解放具有不可磨滅的功勳。

拯救了歷史,拯救了國家和人民。這樣的人,算不算的上題目所描述的樣子呢?


盛世打雜


近代以來的偉人大家耳熟能詳。

說下明代的于謙為大明王朝續命200年

土木之變後,英宗兵敗被俘,于謙排南遷之議,擁護英宗弟弟、郕王朱祁鈺即明代宗即位,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抵禦瓦剌大軍。贏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但因個性剛直,招致眾人忌恨。英宗復辟後被陷害身亡。

于謙身居要職,被抄家的時候,家裡竟然一貧如洗。


第零視角


鄧小平撥亂反正,解放思想,改革開放使中國從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走向發展富強之路!讓人民從吃也愁,穿也愁的時代逐步過上溫飽安定前所未有的生活!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取得巨大成功鄧小平居功至偉!

本文禁止沒有教養的東西用汙言穢語謾罵偉人,中傷他人的評論!文化人應有文明素質,不應有畜生惡行!


D冬天不冷2018


毛主席說的是虞允文“千古偉人哉虞公”:

千古一人虞允文,

哀兵三萬抗金軍。

書生報國存壯志,

敵寇囂張令智昏。

釆石江中多奮勇,

將亡大宋得南存。

守望至今逾八百,

偉哉永記民族魂。

虞允文僅是中書舍人的微未文官,召集敗兵3萬,在採石磯抗擊金完顏亮部30萬大軍並獲勝。宋氐人家為其守墓已經800餘年……


用戶58435540336陽城


于謙,明代名將。土木堡之變,明代二十萬精銳全部陣亡,明英宗被俘,蒙古瓦剌部率精銳挾英宗,攻到北京城下,于謙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明代宗即位,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臨時招募軍隊,列陣北京九門外。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更以一文人之軀,親自上陣,率軍於城門外,緊閉城門,破釜沉舟,抵禦瓦剌大軍於北京城外。也先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