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專家帶槍進入康熙陵墓,後來為何慌忙出來決定封宮?

牧儒囧途


Hello,我是木魚,很高興為你解答。

康熙帝,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也是一位英明的君主。

他平定三藩,收復臺灣,擴展了大清的疆域,更是開創了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當時的清朝帝國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強大而富庶的國家了。

但是他也有失誤的地方,主要就是在立儲上猶豫不決,兩度廢除太子,造成朝內分幫結派,他最後也是為此心力交瘁而抱憾離世。

康熙駕崩後,葬進了清東陵的景陵,這裡還葬著他的四位皇后、四十八位妃嬪和一位皇子。

有這麼多人陪伴,康熙帝是不會寂寞的,可是卻也是不安寧的,因為這座陵墓頻頻被盜。

1952年,據說幾個專家帶槍進入了康熙陵墓,卻又慌張地關閉了地宮。為什麼會這樣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這座陵墓規模很大,可是卻又是多災多難的,在光緒年間就發生過兩次重大的火災。火災都還是次要的,清朝還在,可以修復,可是清朝滅亡之後,又發生了幾次盜墓事件。

一,孫殿英盜康熙墓未遂。

1928年6月,孫殿英打著軍事演習的幌子,瘋狂盜取清東陵墓,慈禧和乾隆的墓就遭到了毒手,現場慘不忍睹,但是康熙的景陵卻躲過了這場劫難。

躲過劫難可不是孫殿英有了善意,而是他動手的時候,這座墓穴向外不停冒黃水,速度還很快,孫殿英被嚇住了。

他已經盜了很多寶物了,擔心這座陵墓機關重重,於是最終放棄了盜這座陵墓的念頭。

二,土匪和農民盜康熙墓成功。

1945年,日本剛剛投降,趁著社會動盪不安,當地的土匪和農民約300多個人撬開了康熙墓的地宮門。

據說,打開棺材的時候,裡面噴出了火焰,有靠近的人被灼燒了臉,也算是很詭異的。

但是貪婪的人還是沒有被嚇退,裡面的珍貴隨葬品幾乎都被他們洗劫一空,康熙和皇后的屍骨也被隨意扔在了地上。

三,考古隊員持槍進入陵墓。

1952年,由於被雷電所擊,景陵石碑樓起火,

文物局的人前去查看,因為景陵的地宮門被盜後還沒有封閉,三個人決定下去看看。

這三個人都是帶著槍下去的,他們分別是考古學家李正,遵化公安局局長和管理清東陵的所長。

這一次很不順利,因為裡面的積水很深,進入到第三個墓室後,積水就已經到了胸口了,無法再前行了,只得退了回來。

這一次,他們封鎖了地宮門,也就是說,康熙的屍骨至今還是泡在泥水中了。

這樣的結局,千古一帝康熙是萬萬沒有想到的吧,但願能保護性發掘康熙陵墓的一天早點到來,這樣就能清理被盜的陵墓,也讓屍骨得到安息吧。

我是木魚,小女子一枚,卻痴迷於近現代史的風起雲湧,每日更新,喜歡就關注我吧,感謝有你。


湘西小木魚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的年號。康,安寧;熙,興盛——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的確,康熙在大清朝的這些皇帝當中,是一位既有抱負又有作為的皇帝之一。



他8歲登基,14歲親政,16歲用智謀除掉了飛揚跋扈的鰲拜 。在他的統治下,清朝的國力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被人們稱為“千古一帝”。


那麼這位被譽為“千古一帝”的明君,死後陵墓又遭遇了什麼呢?1952年,專家帶槍進入他的陵墓,後來為何慌忙出來決定封宮呢?


一、陵墓遭遇兩次重大的洗劫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死後葬於景陵之中。毫無疑問,他的陵墓建築自然是修建的非常宏偉壯觀,而且裡面還有著中國現存面闊最寬的石牌坊。這樣一座有名的陵墓,肯定是少不了大家的關注,以至於在後來的歷史中,它遭受了兩次重大的洗劫。


1. 孫殿英盜墓大案


1928年,軍閥孫殿英為了能夠獲得大量的寶貝,他將目光投到了慈禧和乾隆等人的皇家陵墓中。打開陵墓時,陵墓裡的陪葬品數量多的讓人驚歎。



世上一個名一個利,最是讓人念念不忘。孫殿英等人先後從陵墓中運出了將近20輛卡車的財寶,但是還是不滿足。他又惦記上了康熙的陵墓,於是就派人開始挖。挖著挖著,地下突然不停地冒出了大量的黃色不明液體,所以在考慮到眾多因素下,也是基於安全,孫殿英停止了挖掘。此次,在康熙陵,他並沒有收穫。


2. 遭遇土匪盜墓


1945年,大約有300餘人的土匪,因受利益的誘惑。他們冒著生命的危險,挖了一天一夜打開了康熙的地宮。但是在打開棺槨的時候突然噴出大火將其中兩人給燒傷,當時嚇得盜賊四處逃散,過了一天後發現沒有發現異常才再次進入地宮。


地宮裡的寶物自是不用多說,他們紅了眼拼命地拿著、裝著,幾乎把陵墓洗劫一空。貪昧讓人喪失了理智,更為瘋狂的是,他們把康熙的屍骨從棺槨中拖了出來,連帶著把他四位皇后的屍骨也拖了出來。並且他們就這樣不管不顧地,把屍骨丟棄在冰冷的地宮中。


因為有盜洞的存在,後來也經常有盜墓賊進洞挖掘。墓中珍貴的文物,也基本上蕩然無存。


二、陵墓凌亂不堪,積水甚多


當時康熙墓裡早已凌亂不堪,只有些木製品和絲織品。但是對考古學家來說,每個棺槨都是珍貴的文物。1952年,景陵的大碑樓被雷火擊中損毀。為了調查損毀情況,幾個考古專家從當時土匪所用過的盜墓口進入了景陵。


出於安全考慮,他們每人都配備了手槍。但是墓裡積水太嚴重了,越走水越深。走到第三個門的時候,積水已到了胸口部位。走到棺材的後室,依舊全是水。在冰涼刺骨的水裡,專家們沒有看見棺槨,而且墓室結構已經不穩定,多處地方已經塌方。考慮到人員安全問題,專家也就沒有繼續往前走,而是匆匆地返回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那些屍骨就那樣常年浸泡在汙水裡,形成的臭味是很難以描述的。在環境如此惡劣之下,又沒有抽水機的情況下(當時國家百廢待興,所有的機器都是非常缺乏的),專家只好退出了康熙陵,最後將康熙陵封了起來,禁止任何人進入裡面。


三、出於保護


康熙陵墓的墓室結構已經十分不穩定,地宮上面已經出現了兩條大裂痕,也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由於還沒有能力對地宮進行深一層的瞭解,為了防止地宮再次遭受破壞。專家只能把地宮封了起來。



所以說,作為“千古一帝”,康熙皇帝在死後遭受如此的下場真是令人惋惜。專家也只能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封了地宮,將地宮保護起來。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從下圖就可以看出積水的嚴重性,而真正到了多雨季節,積水能夠達到2米之深。

景陵可謂多災多難,良好的保護措施也僅僅救了陵墓一次而已。

“機緣巧合”造成孫殿英盜東陵?

1928年春,孫殿英在軍部召開緊急會議,宣佈崩皇陵也是革命,是繼承孫中山先生的遺志,為革命做出貢獻的“正義”之舉,並由馮養田宣佈行動方案。

而事實卻是這個樣子的:

國民革命軍派出孫殿英部前往冀東剿撫散匪。路途中,孫殿英屢見被拆毀的東陵殿宇木料被大量盜運,遂起了不義之心。當他得知馬福田進駐馬蘭峪準備掘陵的消息,認為天賜良機,馬上命令第八師師長譚溫江連夜率兵前往,趕跑了馬福田。同時,為遮人耳目,他們到處張貼布告,聲稱部隊要搞軍事演習,開始有計劃的盜墓行動。

令孫殿英放棄挖掘景陵的原因是,當時從景陵中流出了大量的黃色液體,我們只能說是不明液體,畢竟孫殿英最終也就是為了財寶,沒有那麼大好奇心去做什麼化學實驗,但往往“不明”和“未知”的才會令人恐懼,所以孫殿英一怒之下......放棄了。


真正遭劫的盜墓行動源於土匪

1945年12月22日,張姓匪首,糾集約300餘人對景陵展開了大規模的盜掘,將塵封了200餘年的景陵地宮打開把隨葬珍寶全部盜走,康熙皇帝及四後一妃的骸骨散落在地宮積水之中,一片狼藉慘不忍睹。上面一句話源於可靠的“江湖傳聞”,令某詫異的是,連日期都那麼清楚明瞭,難道是圍觀群眾過多?還是管理人員不作為,雖然當時知道被盜ing,但不敢幹預,最後據實上報的結果呢。嗯......反正我是信了。

有一點我們可以根據事實輕易的推論出來,即:

從1945年-1952年的7年時間,即被土匪“洗地”後,景陵“免票7年”——景陵大門再也沒有關過,可想而知:

①並沒有專職(或說專業)的管理人員來維護景陵。記:三無(無主管部門、無專業人士、無保護措施)情況,到1952年國家成立了河北省文化局和清東陵文物保管所後,此現象才有所改觀。當時的工作人員,把景陵的盜洞口密封起來,但是對地宮內部並沒有做任何清理。

②內部陪葬品、文物必定會被洗劫一空。

雖然是推論,但猜中率大概能達到100%了吧。

我們也可以從流傳下來的線索知道一個訊息,之所以稱之為“洗地”,當時連康熙帝和皇后的遺骨都被丟到了積水中,棺槨毀壞遺骨遍地,至今仍未清理,可想而知土匪們對景陵的搜掠多麼乾淨徹底,對景陵抱有興趣的“有心人”大有人在,即便土匪們有所遺漏,但文物的留存可能性也近乎於無了。


1952年發生了一件事,促成了國家對景陵地宮的“探索”即:

景陵的大碑樓被雷火擊中損毀。為了調查損毀情況,河北省文化局派出了三名專業考古人員,在遵化公安局長和文物保管所(清東陵文物管理處)所長的陪同下,眾人將自己的身上綁上繩子進入景陵。進入的洞口就是1945年土匪所用過的盜墓口。

因為早就聽說了景陵之中,機關遍佈,陵墓內部未知,盜洞和大門都已經敞開多年,裡面有小動物還好,有大傢伙的話,安全無法保障,所以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 每人都配備了手槍,進入景陵後,專家們發現地宮內的積水非一般嚴重,而且沒有光源和照明系統的支持,四周一片漆黑,積水則隨著專家們的深入而越來越深,某些部分已經坍塌,極不安全,當時想要找到康熙的屍骨已經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所以幾人便離開地宮。

由於景陵地宮至今沒有被髮掘,因此康熙皇帝及皇后的屍體依舊被浸泡在汙泥濁水之中。


古今通史


與其說專家們是嚇走的,不如說是失望而歸,早在1952年之前,康熙的景陵就被盜了多次了,而且由於地勢原因,積水嚴重,裡面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文物了,只有康熙的屍體浸泡在水裡,沒辦法,只能放棄,密封陵墓了。



對於康熙皇帝本人,我不做評價,不過放在整個清朝,他算是有功的皇帝,也是命苦的皇帝,不到十歲,父母雙亡,國家內憂外患,好在有個女強人祖母孝莊太后給他撐著,而且,孝莊太后不貪戀權力,等到康熙成年親政後,就退居了。接下來,康熙皇帝平三藩,收臺灣,滅噶爾丹,驅逐沙俄,治理黃河,整修吏治,算是一個勤勉之君,公元1722年,康熙駕崩在暢春園,葬在景陵。


1928年,軍閥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為由,盜取清東陵,慈禧,乾隆的陵墓一下子被洗劫一空,而當他開始打康熙的景陵主意時,卻發現,景陵積水成淵,最終只能選擇放棄!然而,孫殿英沒能成功盜取景陵,不意味著後來人不能,那個軍閥林立,局勢動盪的年代,這些有著眾多金銀財寶的陵墓使得很多軍閥土匪動心。

抗日戰爭結束後,有一個盜墓團伙來到了清東陵,他們瞄準了康熙皇帝的景陵,非常簡單粗暴的方式,用炸藥炸開了景陵,幾百人不顧一切衝進了陵墓裡,傳說,這幾百人有些死在了陵墓裡的機關之下,但是畢竟年代久遠,機關威力有限,所以活下來的盜匪還是把景陵洗劫一空!不僅如此,一代帝王康熙的棺槨也被打開,屍體也拖了出來,現場一片狼藉。



然而,景陵的噩運並沒有因此結束,盜墓者走了後,景陵已經殘破不堪,附近的百姓,經常有人過來搜尋,是不是找到一兩個古物,久而久之,越來越多的人來“尋寶”,景陵裡除了大理石和屍骨基本上沒有什麼了!


1952年,新中國開始對歷史文物加以保護,並且派出了專家工作組來到景陵,而由於擔心裡面機關還有剩下,於是專家們人手一把槍,以防不測,進入陵墓後,他們發現裡面狼藉一片,積水成淵,並且有些令人作嘔的惡臭,這種情況下找到康熙的屍骨是不可能的了,於是經過商討,專家們決定封存景陵!

就這樣,康熙皇帝的屍骨一直泡在有著異味的水裡。

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我是潁州小史官,喜歡文史野趣的朋友別忘記右上角關注哦!

無筆史官


大家對專家入墓似乎都比較敏感,確實,被他們破壞的例子也不是沒有。

其中之典型,便是郭沫若掘定陵,定陵發掘之損失,不可估量,掘陵後,眾多陪葬品隨意堆積在倉庫,龍袍等珍貴的寶物皆毀於一旦,萬曆帝后之屍骨被焚燬,棺槨棄於深山。



郭沫若本意是掘朱棣的長陵,提前拿定陵練手,定陵掘完了,出了事,他又覺得自己已經有了經驗,下回肯定能成功。

於是要掘武則天的乾陵,還是周總理斷然拒絕,否則他會幹出什麼事,也實在不好說。

言歸正傳,回到景陵這件事情上,帶槍是為了安全,封宮則是是一種保護。

帝王陵墓,歷來都牽動著無數人的神經,而在一個王朝動盪的末年,這種牽引要更為強烈。

為什麼?因為這裡埋著九五至尊,這裡藏有海量的重寶,一旦這些陵墓失去有效的監管,有名無名的盜墓賊則將如卸閘之濤,滾滾而至。

景陵,便是如此。

康熙大家都清楚了,他的一生是輝煌的,只是死後的待遇難免令人唏噓,他的景陵遭受過多次火災,其中損失嚴重的有兩次。

光緒三十一年,景陵大火,隆恩殿被焚,修繕工作至宣統年間才完成。

這場大火的發生至今未找到原因,有人認為是守陵人監守自盜,為了毀滅證據而縱火,有人則認為是守陵人翫忽職守,不小心引的火。

要說故意縱火也說得通,這種事情在清代已經發生過了,建福宮起火就是這樣。

溥儀那時候已經退位,一個失去權力地位的皇帝,怎麼守得住偌大的皇宮,怎麼守得住人心?

太監們長於深宮,哪裡有寶貝他們再清楚不過,於是觸手伸到了建福宮,事後怕被發覺,即引火焚之。

這場大火從晚上燒到第二天中午,焚燬房屋三四百間,破壞寶物無數。

回到正題,景陵的第二次火災是在1952年,因雷擊而起。

這是火災,下面是盜墓。

景陵第一次被盜是1928年,主謀者孫殿英,這個名字大家都應該不陌生,他對清代皇陵的破壞,罄竹難書,傳聞他盜掘慈禧和乾隆陵墓時,寶物裝了足有20卡車。

孫殿英並不滿足,畢竟清東陵可不止這兩座皇陵,他的目光盯上了景陵,既然號稱千古一帝,他的陪葬品應該不會令人失望吧?

想到就幹,但是當他挖開地宮大門時,頓時湧出一陣黃水,彼時天色突變,陰風怒號,孫殿英立時汗毛倒豎,惶然而退。

這不是一次成功的盜墓,當然,有了第一次,就自然有第二次。

一群悍匪摸入景陵,傳聞是300人,首領姓張,這夥人再次進入了地宮。

康熙的棺材板壓不住了,朕就這麼好欺負?


於是這股憤怒化為洶洶之火,從棺材內噴薄而出,眾匪哪見過這個?頓時呼天搶地,作鳥獸散。

天亮了,悍匪們重新聚在了一起,晚上你能顯靈,白天總不能了吧?

於是去而復返,這一次,康熙沒能保住自己,他和后妃們的屍骨被拉出棺槨,隨意拋棄,寶物更是被席捲一空。

就這樣,康熙之屍骨泡在了水裡,直到今天。


孫殿英打開景陵地宮之後,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它才被封上。

可想而知,在那個長時間動盪的年代裡,景陵會被光顧多少次。

專家造訪景陵,還是因為一場大火,這場火發生在1952年,這次起火的,是碑樓。

這時候動盪的時代已經過去,該重視的要重視,該保護的,也有能力去保護了。

既然起火了,那就藉著滅火,順勢去看看破壞程度,看看能不能搶修一下,避免損失擴大。


地宮內被光顧這麼多次,裡面狀況怎麼樣,專家們自然要去看看,可是作為皇陵,很難說清楚裡面到底有沒有什麼機關。

為了安全起見,大家佩了槍,進入地宮之後,大家大失所望,眼見積水甚重,異味撲鼻,又沒有剩下什麼有價值的東西,專家們興味索然,搖頭而去。

專家們雖然退了,但為了避免破壞擴大,自此地宮被封,康熙終於得到安寧,雖然屍骨還是泡在水裡。


浮沉於史


專家們之所以會慌張出來的原因,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奇特,這裡面的過程很簡單。

那就是專家們進入康熙景陵的時候,發現地宮中早已經被汙水填滿,因為常年不流通,這些汙水所散發出的臭味導致了康熙陵中臭氣熏天,尋常人是很難在這樣汙臭環境中繼續待下去的,所以專家們才會有些匆忙地落荒而逃,從地宮中回到了地面上。

康熙皇帝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都清楚,在他身上經常出現的就是明君、千古一帝的稱謂,對於他的許多功績,歷史都是十分認可的,他在清朝歷代皇帝中是最亮眼的那一顆帝星,存在感很強。

康熙皇帝葬身之處,清東陵的景陵

康熙死後埋在了我們現在的清東陵,清東陵的位置就在現在的唐山市附近,可能很多人都會有一個認知誤區,那就是覺得清東陵就是在北京附近的,但其實並不是。

古代帝皇將相下葬最看重的就是風水問題,北京在當時雖然是整個王朝的帝都,但卻不是清朝皇室最理想的葬身之所,在他們派出風水師尋找之後,才在清東陵這一塊距離北京一百多公里外的地方開闊了一片皇家墓地。

(清東陵)

在清東陵一共埋葬了五位帝皇以及無數的妃嬪、皇子、公主,其中康熙皇帝的景陵這裡許許多多墓葬中的巨頭,佔據著很重要的地位。

東陵大盜孫殿英和康熙景陵的糾葛

隨著清朝的滅亡,滿人開始失去了保護他們先祖榮耀的能力,所以在軍閥混戰的時候,才被當時蔣介石北伐軍隊手下的軍長孫殿英趁機用暴力手段盜了他們的皇家陵墓。

孫殿英當時的作案時間是很緊迫的,因為當時的他是受到蔣介石的命令來清東陵附近剿匪的,所以他都是用最快速、最暴力的方法以謀取最大的利益的,根本沒有做慢工細活的時間。


孫殿英來到清東陵之後將原本想盜墓的土匪們趕跑了,自己開始挖掘起了乾隆和慈禧的陵墓。

清東陵中埋葬名氣最大的三個人應該就是乾隆、慈禧還有康熙了,在挖完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墓之後,孫殿英實際上已經挖掘了龐大到無可描述的珍寶,其中就以慈禧太后的陵墓寶貝最多。

孫殿英為了省時間,開墓都是用炸藥炸開的,當他還不滿足準備打開康熙陵墓的時候,卻發現這裡早已經因為排水功能出現了問題,地宮中積滿了水。

原本孫殿英只要花上一些時間,他是可以清理出康熙景陵中的寶物的,但是當時情勢非常緊急,他不敢再多拖下去,怕呆的時間長了會生出變故,所以他就從附近強徵了各種大車,將慈禧、乾隆墓中龐大的珍寶拉走了。

(康熙景陵)

這批珍寶在後來很大程度上也改變了孫殿英的人生。

康熙景陵在度過安穩期後,被土匪開始光顧

後來因為孫殿英的事情,滿族的遺老遺少憤怒萬分、各處奔走,在他們的壓迫下,民國政府才不得不對清東陵重視了一些,所以在後來清東陵雖然小偷小盜不止,但是卻很少出現太大規模的偷盜了。

而在抗日戰爭爆發後,北方淪陷在了日本的鐵蹄之中,雖然日本人在中國燒殺搶掠沒有絲毫的停歇,但是他們在對古文物、古建築等方面卻是很少會進行破壞的,所以在淪陷時期清東陵也保護了下來。


時間一直來到了抗日戰爭結束後,當時因為戰爭剛剛停息,所以局勢非常混亂,誰也沒有時間、精力來管清東陵這片死人居住的地方,所以當時就有一群土匪大約300來人光顧了清東陵。

一般的帝皇陵墓都是非常的堅固,在他們不動用暴力方法的情況下是很難進入這些帝皇陵墓的,而他們又不敢用類似於孫殿英之類的爆破方法,怕因此引來官方的關注,所以他們就將目標放在了曾經被孫殿英炸開、而又沒有時間光顧的康熙景陵上。

康熙景陵雖然積滿了汙水,但是他們一個個都是在刀口上舔血的亡命之徒,他們是不會在乎這些小細節的,所以這些土匪就在汙水之中開始打撈起了康熙皇帝的陪葬品。

即便有著汙水的阻隔,他們也沒放過絲毫的寶貝,在臭氣熏天的康熙陵墓中狠狠地掃蕩了起來。

其中他們獲得的最珍貴寶貝就是康熙皇帝最喜愛的九龍玉杯,康熙皇帝的屍體也在他們的搜刮下被扒走了很多珍貴的玉塞件,在他們搜刮完後,康熙皇帝的屍體被丟在了汙水中浸泡了起來。

考古專家們與康熙景陵的糾葛

時間再度的跳躍,又來到了1952年,這個時候的國家已經走向了穩定,已經開始有能力清理、保護各種古遺蹟、古建築了,所以各種各樣的考古專家來到清東陵。

考古專家們在進入康熙景陵考察的時候,因為康熙景陵曾經有過許多的機關以及對這種古帝皇陵墓心懷特殊的敬畏,所以他們進入景陵時是有士兵保護的。


在士兵們的持槍保護下,考古專家們進入了康熙景陵之中,但是他們剛深入沒多久就後悔了,因為這裡常年積著汙水的原因、又浸泡過康熙皇帝的屍體,所以形成的臭味是很難以描述的。

他們憋著臭味,在商量過後,因為知道康熙陵墓早已經被搜刮一空,就算有什麼東西沒被土匪們搜刮走,在汙水的浸泡下也失去了考古研究意義,所以專家和士兵們退出了康熙陵,最後將康熙陵封存了起來,禁止了任何人進入裡面。

不清理、修護康熙景陵的原因

這個時候可能有人會說為什麼不用抽水機把裡面的積水抽完,好保護這個古代的陵墓呢?

在解答這個問題前,大家要知道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年代,那個時候國家百廢待興,所有的機器都是非常缺乏的,好鋼都是用在刀口上的。

當時因為機器缺少的原因,所以想調動一個抽水機來清理一個已經沒有考察意義的古代皇帝陵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康熙陵仍舊保持了它多年以來的積水情況,又重新被塵封在了歷史當中。

所以說這就是專家們攜槍進入康熙陵而又慌張出來的原因,這種慌張很多時候會被人誤解,以為這裡面發生了什麼神奇的事情,但實際上專家門卻是因為無法承受裡面的臭味而逃出來的。

所以說作為“千古一帝”,康熙皇帝在死後遭受此下場是有些令人惋惜的,不過這也是一種歷史定局,凡是歷史中重葬厚埋者,很少有能逃脫得了被盜墓者光顧的下場的,真正能做到死後不受干擾的帝皇當如元朝統治者,元朝的歷代皇帝實行的都是天葬,他們隨機葬身在廣袤的大草原中,沒有浩大的工程、也沒有珍貴的陪葬品,所以至今都沒有人挖出過元朝皇帝的陵墓。


孤客生


在整個清東陵和清西陵中,康熙皇帝的景陵都有些奇特,而且也發生過至今都沒有謎底的靈異事件。

為了說明1952年專家帶槍進入陵墓的事情,我們必須先從景陵的靈異事件說起。景陵究竟發生過什麼靈異事件呢?

康熙皇帝的陵墓選址有些蹊蹺

答案就是火災。按理說,帝王的陵墓應該建立在風水寶地,當時,帝王選擇陵墓都會有專門的堪輿師進行調查。確實,東陵所在的河北遵化的確算得上是風水寶地,如果你們去遵化,也會發現,那裡太適合做帝王陵墓了,周圍的山都長得跟墳頭一樣,而且景色優美。

但是,奇怪的是,作為千古一帝的康熙,他的陵墓風水似乎不太好。

康熙皇帝的景陵坐落在順治皇帝的孝陵東邊,康熙皇帝很重視孝,所以這個位置就彷彿他依靠在自己父親身上一樣。景陵的位置是由雍正所選,景字就是敬仰的意思。

遵化的長城和山

第一次火災 為奪珠寶守陵人監守自盜

誰也沒想到,到了晚清時期,景陵就不斷出現火災。

第一次是在光緒31年也就是1905年,景陵裡面的隆恩殿起火。隆恩殿是供奉康熙及其後妃神牌的所在地。當時守陵的大臣,冒著生命危險,將神牌搶救了出來,但是裡面的金銀財寶被付之一炬。

這場大火非常蹊蹺。我們知道,我們中國古代的建築都是木建築。所以,趕上打雷下雨,很容易被雷劈倒,紫禁城的乾清宮就曾多次遭受火災。然而,隆恩殿著火的時候,天氣晴朗,並無雷雨。

其次,火災往往不是自然現象就是人為的,但大火都是地面開始蔓延。然而,景陵開始著火的地方竟然是大殿頂上。很多人就認為,清朝已經搖搖欲墜,這是上天的警示。

不過,根據學者的推測,這場大火應該是人為故意放的,其目的就是想搶走裡面的金銀珠寶。為什麼這麼說呢?

當時,慈禧太后曾經派了兩個大臣調查此事,一個是趙爾巽,一個是鐵良。他們到東陵調查之後,竟然給慈禧上奏摺說是一場怪火,無從查考。

景陵地宮

那個時候,科學思想已經進入中國。鐵良又是新派人士,還去過日本。怪火的鬼話他肯定不信。所以,他之所以這麼做就是怕這事情繼續調查下去,守陵人會狗急跳牆,作出更嚴重的事。

從棺材裡噴火,至今沒有謎底

第二次景陵大火,就要與1952年這件事有關了。

那是在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當時,局勢混亂,日本人投降了,國民黨軍隊還沒有過來,造成管理的真空。

當地農民張盡忠(名字很諷刺)和王紹義趁此機會,帶著一批人打算盜掘景陵,其目的是要裡面一個絕世珍寶——九龍杯。

九龍杯

根據高學仁在《我所知道的清東陵第二次大盜案》中所說,他們二人用炸藥炸開了石門,拿著槍進入了地宮。

進來之後,他們發現地宮裡面有一團黑色的液體。幾個人嚇得不行,以為跟秦始皇陵一樣,佈滿是水銀,其實不過是滲入的地下水。這群人在地宮裡面的六口棺材中(五個是康熙的后妃)最大的,用斧頭劈開。但根本劈不開,只好找了個鋸把它弄開。

正拉著,突然!棺材裡面開始噴火。這些人嚇得趕緊後退,後來火沒了。然而,當他們再去鋸,又繼續噴火,燒死了兩個人。

不過,最後,景陵的金銀財寶還是被他們盜走了。但是,怪火事件一時間搞得人心惶惶。怪火事件,至今都還是一個謎。

帶槍下地宮 有可能受傳說影響

1952年景陵再次遭遇大火,只不過這次燒的不是宮殿,而是康熙皇帝的“聖德神功碑”,記錄康熙皇帝一生的文治武功。

這次火災之後兩個月,國家成立了清東陵文保所。為了調查景陵的情況,文保所的工作人員決定下到地宮裡面一看究竟。但是,大家都比較害怕流傳的傳說,尤其是噴出的怪火。

所以,工作人員都是帶著槍進入。然而,由於裡面地下水沉積過多,時間太長,氣味難聞。因此,工作人員下去了短短一會,又全部返回。不過,後來清東陵文保所還是對地宮進行了清理和修繕,並關閉了大門。

由此,就有了題目上的這種傳說。


兮兮說事兒


不要打擾我

康熙爺是清朝的聖主,在位61年,平定了三藩,收復了臺灣,親征過噶爾丹,為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礎,68歲那年,聖祖爺駕崩,安葬在遵化的景陵

康熙爺生前威武不可一世,死後自然也是風風光光。景陵中不光埋著康熙,還有4位皇后,48位妃嬪,1個皇子。埋葬了這麼多尊貴的人物,墓中的寶貝自然無數,傳說,

其豪華程度不比秦始皇陵差。

清朝滅亡後,各路“好手”惦記上了這裡。先是軍閥孫殿英,這哥們先打開了乾隆和慈禧的陵墓,收穫頗豐。嚐到甜頭後,他又盯上了景陵。但是,在盜掘過程中,不斷有黃色的液體從墓門中流出,氣味實在難聞,而且越流越多。孫也慫了,趕緊收工。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只要有財,就不缺不怕死的人。1945年,當地山匪勾結村民,挖開了景陵。這夥人賺大了!裡面的金銀財寶被搶劫一空。更慘的是,這夥人把康熙爺和那些妃子的屍體都拖了出來,扔在汙水中。盜亦有道,盜墓賊看來是沒有底線的。

1952年,景陵被雷電擊中引發火災,文物局決定要修復一下,先摸摸底。但是,因為缺乏經驗,又有各種傳說,誰都不敢下去。

最後,派了三個人,拿著槍,哆哆嗦嗦地去一探究竟。

不過,他們很快就跑了回來。

他們遇見了啥?

啥都沒遇見!由於盜掘嚴重,景陵中滿是積水,刺鼻難聞,此外,啥也看不著。出於安全考慮,這哥仨就退了出來。最後,

文物局把盜洞口密封了起來,避免再次遭到破壞。

1995年,清東陵文管處修復景陵的地面建築,至於地宮內,再也沒有誰進去過。

私人墓園,請勿打擾吧!


飲水君


其實不是專家帶槍進入康熙陵墓,而是專家有部隊士兵帶槍保護進入康熙陵墓的,當時是害怕中了裡面的玄機,為了安全起見所以才這麼做的,因此才有了專家帶槍進入康熙陵墓這一說法。




那麼為什麼又進去沒多久就匆忙出來了,而且還決定封宮的呢?

這事其實沒什麼詭秘的,究其原因也就一點,康熙陵墓裡面已經沒什麼價值可言,何況多年的積水已經將地宮灌滿,因為常年不流通,所以散發的臭味讓人無法接受。專家們很難在這種環境下作業,所以才會匆忙的跑了出來,另外地宮中的這種晦氣也很難適應。因此專家們出來後決定立即封了地宮,從此不在有挖掘康熙陵墓的想法,也禁止任何人進入。



康熙陵墓很久以前就被盜匪洗劫過,儘管說陵墓一直被水淹沒浸泡,但是賊不走空,畢竟是皇帝的陵墓,裡面的東西都是無價之寶。所以無論裡面有什麼機關設計,還是外圍環境惡劣,盜匪們都是亡命之徒,豈有不拿的道理。所以我估計康熙陵墓裡面也不會有什麼好東西啦!即便是有殘留物品,經過這麼多年的汙水浸泡那也好不了哪去了,也失去了考古價值。所以我覺得主要一定還是康熙陵墓裡面沒有什麼值得深挖的價值啦,再加上環境的惡劣,放棄也不足為奇。



沒有研究價值,自然用不著勞民傷財,有人說把水抽乾了,不就容易進去了嗎?其實在1952年那會,雖然已經解放好幾年啦,但是那時候的技術和設備非常落後,也沒有那些先進設備去為了沒有研究價值的東西勞民傷財,所以沒必要在進入康熙陵墓之中。

搞得好像康熙陵墓裡面有什麼特殊玄機似的,帶槍進入都不敢挖掘,還匆忙逃出來,然後立刻封了地宮,動靜弄得確實不小,但仔細分析一下確實沒什麼大不了的。



其實早在1928年的時候,軍閥孫殿英在進入清東陵的時候,就試圖要盜取康熙陵墓,據說當時孫殿英挖掘完慈禧墓後得到了大量珠寶,足足拉了二十多車,他還是不滿足,又把目光定在了康熙的陵墓上。但是就在他派人挖掘康熙陵墓時,陵墓周圍突然冒出來大量的黃色液體,一下子就淹沒了整個陵墓。處心積慮的孫殿英由於時間關係,怕挖掘久了被人發現,於是就不得已放棄了康熙陵墓。康熙陵墓也因此逃過一劫。



雖然逃過了這一劫,但是康熙陵墓還是在解放前的1945年期間,慘遭塗炭,據說大約有300多名土匪進攻了康熙陵墓,由於利益驅使,這夥人冒著生命危險打開了康熙的地宮,趟著汙水盜走了大量稀世珍寶,盜墓賊還將康熙的屍骨拋出了棺槨中,丟棄在汙水裡。據說當時的景象慘不忍睹。

所以說作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雖然活著時候威武霸氣,九五至尊,但死後卻遭受如此下場實在是令人惋惜至極。這也充分證明了凡是歷史上重葬厚埋者,無論是地位尊卑都逃不過盜墓賊的光顧。

不過還好,1952年的那次專家考古,及時封存停止了挖掘康熙陵墓的活動,沒有再次踐踏先帝的亡靈,也算是對逝者的一點安慰吧!


任馳贏天下


康熙是清朝入關的第二位皇帝,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8歲繼位,14歲親政,16歲擒鰲拜,18歲平定“雲南王”吳三桂叛亂。康熙可謂是“文治武功、千古一帝”。

康熙在位61年,公元1722年駕崩,享年69歲。康熙死後葬在了清東陵。地點在唐山遵化市馬蘭峪昌瑞山腳。

清東陵埋葬著順治(孝陵)、乾隆(裕陵)、咸豐(定陵)、同治(惠陵),包括康熙(景陵)在內5位帝王,以及慈禧、慈安等嬪妃的陵墓。



▲康熙

康熙這麼牛逼的一個帝王,活著沒受過誰的窩囊氣。想當初吳三桂帶30萬大軍造反,當時吳三桂40多歲,有謀略有帶兵經驗,最後竟被不到20歲的康熙打敗了。可是康熙死後,他的身後事可慘了。並且各種怪現象層出不窮。

1952年時候,考古專家帶槍進入康熙墓,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人們不相信“千古一帝”康熙會受到這種待遇。隨後這些人慌忙關上地宮大門跑了出來。專家們看到了什麼呢?欲知詳情且聽我從頭說起。

康熙死後並不太平,景陵無緣無故的發生了三次大火,有人說是康熙對後世子孫發火了,這些敗家玩意不讓好好安息。

第一次發生在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大火從隆恩殿燒起,把景陵的大殿都燒燬了一半,據說慈禧聞之大怒,事後追查責任,原來是守陵人沒有注意安全用火引起的,實際情況是守陵人“監守自盜”,怕慈禧發現故意點的火。



▲景陵位置

第二次大火發生在1945年,據說這場大火是從康熙的棺材中噴出來的。原來日本投降後,國家動盪不安,清東陵無人看守。當地一個姓張的人糾集約300餘人對景陵進行了大規模的盜掘,盜走了一些隨葬珍寶,當打開康熙棺材時,棺材突然噴出一團火,燒的盜賊四處亂竄,以為康熙顯靈了,抄起財寶也不關地宮門就逃了。大火燒了一些嬪妃的棺槨,皇帝及四後一皇貴妃的骸骨散落在地宮之中,一片狼藉慘不忍睹。

第三次大火發生在了1952年7月14日,據說是由於雷擊造成的,這次燒的是康熙皇帝的大碑樓。

三次大火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於是有了本文開始的問題——專家帶槍進入康熙墓。

康熙的陵墓不但被三次大火燒過,而且被兩夥盜賊光顧過。

早在1928年6月時,也就是東陵大盜孫殿英盜掘慈禧和乾隆墓以後,孫殿英又想到康熙墓盜寶,可是剛要進入,洞口突然冒出一股黃水,孫殿英不敢進入地宮,帶著人馬就撤了。盜口也不管就這樣敞了17年。



▲當年的盜洞

1945年張姓盜賊帶著300餘人就是從這個舊盜口進入地宮的,剛進去也是突然湧出了許多黃水,這些人不能空手而歸,有道是“賊不走空”,於是急手忙腳的打開地宮大門,進去瘋狂打砸,搶了一些財寶,打開康熙棺材時噴出一團火,這才嚇跑了這些人。

盜賊不顧一切的逃跑了,打開的地宮門就這樣敞開達七年之久。

1952年,專家和考古隊帶槍下到地宮,隨即被眼前景象驚呆了,從敞開的門往裡一看,一片汪洋,地宮裡到處是黃水,往裡越走水越深,到了第三道門時,水漫過了胸口,並且水上飄著骨骸,發出陣陣惡臭。這些人簡直不能呼吸。

勉強來到康熙放棺槨位時,專家和考古隊員發現康熙的棺材不翼而飛。這讓這些人大吃一驚,急忙反身往回走,據說考古見不到棺材不吉利,有道是“不見棺材不回頭”。現在沒見到……



▲景陵

這些人心驚膽戰的往回走,邊走邊把門一道道關好,每關好一道門,就聽到裡面有令人毛骨悚然的笑聲,專家拔出手槍,一點點的後退,每個人脊樑骨嗖嗖冒冷氣。退到最後,關閉了最後一道地宮門,專家和考古隊員提著的心才放下了。

安全退出後,國家封閉了所有盜洞口,康熙陵墓重新修繕一新,從那時起地宮門也就從沒有打開過。康熙大帝總算在地下安息了。

【不一樣的歷史解讀,不一樣的知識分享。歡迎轉發、留言、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