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中醫食療及運動保健

糖尿病相當於中醫的消渴病,指由於先天稟賦不足,加上情志失調、飲食不節等原因所導致的,以陰虛燥熱為基本病機,以多尿、多飲、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為典型臨床表現的一種疾病。

糖尿病的中醫食療及運動保健

中醫將消渴病分為上消、中消、下消三大類。

  • 上消:口渴多飲,口舌乾燥,尿頻量多,煩熱多汗,屬肺熱津傷。

治法:清熱潤肺,生津止渴

  • 中消:①多食易飢,形體消瘦,口渴,大便乾燥,屬胃熱熾盛。

治法:清胃洩火,養陰增液

口渴引飲,能食與便溏並見,或飲食減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消瘦,屬氣陰虧虛。

治法:益氣健脾,生津止渴

  • 下消:①
    煩渴多飲,尿頻量多,小便味甜而白濁,皮膚乾燥,腰膝痠軟,屬腎陰虧虛。

治法:滋陰固腎;

  • 尿頻量多,小便渾濁,腰膝痠軟,四肢欠溫,畏寒肢冷,屬陰陽兩虛。

治法:滋陰溫陽,補腎固澀

糖尿病的中醫食療及運動保健

中醫治療糖尿病,以整體觀念為主,辨證施治,是人體的陰陽氣血及臟腑津液平衡,從而達到改善體質,緩解症狀、穩定血糖水平。延緩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及提高生活質量。

適勞逸,慎起居,調情志,節飲食,亦為中醫調理糖尿病的中藥指導法則。飲食調節和運動養生在中醫治療中佔有獨特的作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就是根據食物的氣、味特點,以及人的體質狀況,予以適當的飲食調控,或以養精,或以補營,以改善體質及健康。三國時期的名醫華佗就提倡運動來鍛鍊身體及養生保健,他模仿了虎、鹿、熊、猿、鳥的動作特點,創編了“五禽戲”,用來鍛鍊身體,增強體質。

食療忌宜

一般糖尿病的人在飲食上宜選擇具有清熱生津、益氣養陰功能的食物,如菠菜、苦瓜、冬瓜、慄米、山藥、海參、鯉魚及鴨肉等,不要過度食用辛辣助熱食物,如姜、椒、韭、酒等;提倡清淡飲食,避免“甘肥厚味”及過鹹過甜飲食;伴有痰者,可常食一些化痰食物,如蘿蔔、梨、杏仁、絲瓜等;伴有血瘀者,可常食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紫茄子、藕、木耳等。

糖尿病的中醫食療及運動保健

藥膳

沙參麥冬湯

材料:北沙參30g、麥冬30g、玉竹15g、山藥30g、地骨皮10g、瘦豬肉300g。

做法:將全部材料洗淨,備用;然後將1000毫升清水注入鍋內煮沸,放入全部材料,煲約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滋陰潤燥

生脈湯

材料:五味子15g、麥冬20g、人參10g、瘦豬肉100g、

做法:將全部材料洗淨,備用;然後將500毫升清水注入鍋內煮沸,然後放入全部材料,煲約1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益氣養陰

山藥薏仁枸杞粥

材料:山藥15g、薏苡仁20g、蓮子12g、枸杞12g、

做法:將上述材料各清洗後加水500毫升,文火(小火)煮至米爛粥稠。

功效:滋補腎陰

木瓜薏米瘦肉湯

材料:木瓜150g、赤小豆30g、薏米50g、瘦豬肉300g

做法:木瓜去皮及籽,再將全部材料洗淨,備用;然後將1000毫升清水注入鍋內煮沸,放入全部材料,煲約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清熱利水

糖尿病的中醫食療及運動保健

運動保健

保持適當的運動非常重要,糖尿病患者應選擇便與長期堅持的運動,如散步、急行、慢跑、游泳等,中醫的太極拳及八段錦也是合適的運動之一,以下介紹幾款保健操,可在室內或室外進行。

  • 前後踢腿:站立扶穩,先向前甩動小腿,腳尖向上前,然後向後甩動,腳面繃直,腿需伸直,兩腿輪流甩動,每次甩80~100次。
  • 揉搓膝蓋:兩腳品行靠攏,屈膝微向下蹲,雙手放在膝蓋上,順時針揉搓10次,再逆時針揉搓,可改善下肢無力、膝關節痛及疏通血脈。
  • 拉拽腳趾:端坐,兩腿伸直,低頭,身體欠彎,以兩手拉拽腳趾20-30次,可鍛鍊腰腿。
  • 伸屈腿:平臥,雙手緊抱後腦;由緩到急的進行伸屈腿運動,每次三分鐘;然後換轉做另一條腿,反覆8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