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判斷一個人是不是迴避型人格?

OneSky


每個個體都是社會性的動物,我們無法脫離社會而單獨存活,想要生活的順利,我們必須適應社會的規則,與每個人建立起良好的關係,但是對於具有迴避型人格障礙的人來說,與人交往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迴避型人格障礙是具有行為退縮、自卑敏感的人格特點,他們想要與人來往,同時卻害怕被評價和拒絕,一旦他人對於個體本身有不好的評價,自尊心就很容易受到損傷。

迴避型人格障礙有什麼表現呢,首先他們會非常的害怕被拒絕、反對和批評,在人際交往的場合具有無能感,因為害羞或者被取笑,很少與人發展成親密的關係,總是認為自己很笨拙,尤其是在人際交往的方面,有時候想要去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但又因為顧及很多問題,而選擇了迴避。

造成迴避型人格障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卑,主觀上是對於自我認識的不足,總是會去貶低自己,認為自己不如他人,因而對於自我的認識形成了錯誤的判斷,並且內心消極的暗示影響個體的發展,抑制自信心的產生,所以只能夠去逃離自己不喜歡的環境,來換得內心的踏實和平和。

想要克服自卑,我需要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深刻深思自己身上的不足,並且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消除內心不良的消極暗示,用積極的心理暗示,去幫助自己建立自信心,增加自身的價值感,並且可以逐步的去與人交往,先與自己願意或者喜歡交往的人多接觸,逐漸的去克服人際交往的障礙。


心理學充電時間


看來人際關係對你來說確實存在困難,這會影響你的情感生活。人格當中的自卑對你的為人處世存在較大影響,這也給你帶來了孤單、寂寞、壓抑和痛苦。

DSM5(美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五版)中關於迴避型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如下:

一種社交抑制、自感能力不足和對負性評價極其敏感的普遍模式;起始不晚於成年早期,存在於各種背景下。


表現為下列4項(或更多)症狀:

1.因為害怕批評、否定或排斥而回避涉及人際接觸較多的職業。

2.不願意與人打交道,除非確定能被喜歡。

3.因為害羞或怕被嘲笑而在親密關係中表現拘謹。

4.具有在社交場合被批評或被拒接的先佔觀念。

5.因為能力不足感而在新的人際關係情況下受抑制。

6.認為自己在社交方面笨拙、缺乏個人吸引力或低人一等。

7.因為可能令人困窘,非常不情願冒個人風險參加任何新的活動。


有多種因素導致了迴避型人格,主要是:

生物學因素—出生時就表現出“不好帶”,有難以撫慰的脾氣或人格特徵;比其他孩童來說高度敏感周遭環境帶來的負性情感刺激,這些人格特徵的小孩容易形成迴避型人格

心理社會因素: 養育者對孩子忽視、過度指責、暴力對待,導致個體認為父母不喜歡自己,自己不夠好,不能認可自己。也可能是在童年或青春期受到家長、老師等權威人士的不良評價影響。這些心理社會因素導致個體自卑,看不起自己,認為自己不如別人,從而容易形成迴避型人格。

迴避型人格的自我調節辦法,一是培養自信。羅列自己20個優點張貼在家中最常經過最容易看到的地方,看到就停下來誦讀;每天給自己安排幾個小任務,完成一個就犒勞自己;遇到困難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我能行”、“我一定能做到”等等。二是逐漸增加跟人的接觸。這一條對迴避型人格來說比較困難,但每天堅持就會有效果。先跟願意接近的人安排較短時間的聊天,然後再逐步擴展聊天時間和聊天的人,慢慢訓練自己最後能跟陌生人也有話題可聊。交流有困難的時候,多問自己:“我們的互動出了什麼問題?”而不問:“我出了什麼問題?”

改善迴避性人格最有效的辦法是聯繫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來專業解決。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會與你一道,探索導致這種人格的根本原因,找到並處理掉。同時在諮詢師的陪伴下,輔導你採取適合你的方式來適應人際生活,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問題就能夠得到解決。


心理專家劉愛民


怎樣判斷一個人是不是迴避型人格?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根據題主的描述來作出以下分析:

1. 所謂的“迴避型人格”,意指有此類人格障礙的人,對外界的排斥極度敏感,會因為害怕失敗或是失望而不敢與他人交往;會感到自卑,行為會退縮,面對新的挑戰會採取逃避的態度或是沒有能力去應付;會渴望得到他人的關心與體貼,但是又害羞不敢親近。

美國《精神障礙的診斷與統計手冊》中也有對迴避型人格提出了特徵定義,認為滿足以下其中四項,就可以基本診斷為迴避型人格:

a. 難以接受外界的批評與不贊同,會因此而感到傷害。

b. 難有至交好友,除了至親之外。

c. 要確信受歡迎,才會捲入他人的事務之中。

d. 會有行為退縮,對需要人際交往的社交活動或是工作中,儘量去逃避。

e. 會感到自卑,在公眾場合,緘默無語,怕被嘲笑。

f. 敏感羞澀,害怕在他人面前出現令人感到尷尬的狀態。

g. 對於自己需要去做,但不在自己常規事項中的事情,總是誇大潛在困難和危險。


2. 題主在描述中提到了自己的狀態,但我們並不能就這樣去判斷是否是迴避型人格。但是我們可以大概確定題主存在的三個問題:缺乏足夠的社交能力,自卑,對親密關係感到恐懼。


3. 事實上,許多人都會有一定的自卑心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處理好所有的人際關係。但是我們需要去意識到這樣的三個內容:

首先,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我們需要去做的不是去擴大自己的短處,應該揚長避短,學習他人的長處來補自己的短板。

其次,社交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是需要不斷去學習的。

最後,明確自己拒絕親密關係建立的理由,是開啟親密關係之旅的關鍵。喜歡一個人,當對方想要得到反應的時候,內心為什麼會有壓力?是害怕被傷害還是害怕自己經營不好這樣的關係?找到原因,從本質化解。


總而言之,每個人都是獨立且完整的個體,積極去面對自己與生活中的問題,自行調節或是尋求外界的幫助,如此才是正道。

以上。祝生活愉快!

以上內容為【每日談心·鄭燕雲】原創,轉載請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