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國9月份加息,中國怎麼辦?

導語

與以往不同,這次央行貨幣政策放鬆帶來的後果再不可能是降息降準,而是降準升息。

今年以來,在金融去槓桿以及強監管的雙重壓力之下,金融市場流動性緊縮,導致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上升;而自5月份開始,債市信用違約事件頻發,市場資金不斷流向高等級信用債和利率債;7月份P2P又發生了大規模爆雷......下半年,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為我國經濟金融平穩運行帶來較大不確定性,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收窄至歷史低位,進一步降息空間縮小,另外,去槓桿面臨的增長壓力還在加大。

綜上可見,當前中國正面臨著“強監管”、“違約潮”、“貿易戰”等金融亂象。2018年多事之秋,是危還是機?

如果美國9月份加息,中國怎麼辦?

在8月29日由上海合世家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世家資產”)舉辦的“鼓聲漸近,合聚人心——合·世家戰略媒體私享會”上,合世家資產合夥人楊文斌作出分析與預測,並深度探討在當前“強監管”、“違約潮”、“貿易戰”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形勢的走向及高淨值人士的資產配置策略。執行合夥人兼CEO白昊就國內首創機構化“買方顧問”模式以及企業發展狀況進行了解讀,並回答了現場記者的提問。

貿易摩擦或陷入拉鋸戰和持久戰

中國不良資產處置值得關注投資

從目前的形勢上分析,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將是我國下半年金融平穩運行面臨的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

合世家資產合夥人,實戰經濟學家楊文斌認為,中美貿易摩擦已陷入拉鋸戰和持久戰。中美貿易摩擦不僅會對進出口貿易產生直接影響,還會通過金融市場情緒和預期、匯率、國際資本流動等多個渠道衝擊我國金融穩定。

他進一步指出,美國轉入加息週期,外儲下降,人民幣匯率受壓。貨幣放水帶來經濟1年短期反彈,改變不了經濟增速長期回落的趨勢,貨幣越來越多,債務率居高不下,股市牛短熊長,如果再催生地產泡沫,將加劇人民幣匯率的貶值壓力。

就當前而言,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速回落,財政整頓、財政支出放緩制約基建投資,消費增速快速下行,1-7月新增社會融資資金同比少了2萬億元人民幣。楊文斌表示,寬鬆資金溢流到利率債、國企、基建、地方平臺,民營企業仍然資金緊,資金成本上升。

“市場與銀行間非常寬鬆的氛圍並沒有傳導到實體經濟,銀行避險情緒仍然高漲。中美一年期國債利差縮窄,即將倒掛,不排除下次美國加息,央行不得不跟進,否則人民幣貶值壓力增強。”

財政政策放水對經濟增長的刺激效果越來越弱,難以改變中國經濟增速長期下行的趨勢。

那麼,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高淨值人士該如何進行資產配置呢?

對此,楊文斌建議:類固收產品適合戰略配置資產,不動產資產管理非常專業,建議透過靠譜基金投資;應對下降週期的資產,中國不良資產將是值得關注的投資方向;黃金是戰術資產配置的對沖工具,比特幣與其他資產幾乎沒有相關性,是分散風險的好工具,可極少量配置。

“審時度勢當前時局,在股市、債市低點進入,提高整體組合的收益率,加入逆週期資產提高組合收益率。”楊文斌說。

如果美國9月份加息,中國怎麼辦?

從現行數據來看,中美利差不斷縮小。但如果美國9月份升息,中國有可能必須加息,或面臨人民幣貶值的壓力。

楊文斌強調,這次央行的貨幣政策放鬆與以往不同,以前都是降息降準,而這次可能只能降準無法降息,可能甚至還要升息,外部經濟壓力非常大。

楊文斌進一步分析認為:房地產與金融槓桿堅決不放鬆,加上銀行表內貸款無法緩和整體社會融資的壓力。

而流動性即便在銀行間放鬆也不敢放到實體經濟,資金流入短期債券與國開債,只剩財政政策能過提振經濟。

當一個經濟體處於相對年輕的階段時,放水會產生的效用比較大,刺激經濟增長所需的時間也會相對較短。當一個經濟體已經相對成熟,有很多結構性問題的時候,放水對開始產生刺激所需的資金與時間都回加大。

2008年第一輪放水,經濟增速從6.4%反彈至12.2%

2011年第二輪放水,經濟增速從7.5%反彈至8.1%

2014年第三輪放水,經濟增速從6.7%反彈至6.9%

“放水無法改變中國經濟增速長期下行的趨勢。預期,本輪放水後想要看到經濟開始恢復增長至少要等到一年後。”楊文斌說,因為,過往財政政策放水都是同時加大基建與房地產,本輪放水只能靠基建來拉動,力度應該會小很多。房地產是全明運動,基建之會影響到小部分人。市場上可能會出現對放水的利多預期,但這個預期可能在未來會落空。

深層的風險來自模式

在多重不利因素的影響下,金融機構如何“保命”?

會上,合世家資產執行合夥人兼CEO白昊再次就合世家國內首創機構化“買方顧問”模式進行了解讀,並對合世家資產近來的發展情況做了介紹。

如果美國9月份加息,中國怎麼辦?

雖然中國的財管管理行業近年些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但國內的財富管理行業尚不成熟,以大平臺、高佣金為導向的賣方模式,正成為高淨值客戶的詬病高發區。究其根本,深層的風險來自模式,如果模式不改變,南轅北轍選錯了方向,哪怕是高底薪、合夥人制的強激勵,只會越努力越尷尬,累積更大的代理人風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美國財政部名譽經濟顧問——拉格拉姆·拉揚曾表示,(賣方顧問)管理者盲目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未能立足“買方”是引發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源之一。

國內首創機構化“買方顧問”模式的合世家資產CEO白昊先生表示:“合·世家,作為專屬客戶的——機構化買方顧問,我們不僅不向產品提供方收取募集費等費用,就連有的產品提供方會支付的各種費用等也都是一起打入客戶賬戶的。我們僅向客戶收取服務費,並且與客戶績效掛鉤。可以說,客戶是我們的‘老闆’。”

合·世家開創的“參與式全權委託”這一模式,以資產的穩健安全為前提,克服了西方“全權委託”水土不服的困難並做出改良,一方面吸收了西方標準全權委託強調“契約”層面的優勢,客戶將資金委託給專業機構進行配置組合,專業高效、省時省力;另一方面,又考慮到資金歸屬,在合法合規前提下讓客戶深度參與全球一體化投資、風控及匹配未來現金流等,實現為客戶提供安全且持續的超預期回報,最終實現買方利益的最大化。

跨越了創業初期的“混沌”,合·世家實現了從0到1的飛躍。團隊成立兩年來,成效顯現,為客戶管理資產近30億元,單一客戶的平均委託資產約2000萬。客戶在接受合世家服務一年後100%加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