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縮表 美國害慘歐洲?

【歐洲時報特約記者夏賓報道】

自美聯儲2015年啟動本輪加息週期,期間公佈縮減資產負債表(下稱“縮表”)計劃,到今年如市場預期已實現年內三次加息,美國貨幣政策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引發了全球範圍的經濟震動。

今年以來,新興國家飽受美聯儲加息之苦,為吸引資金紛紛加息“競優”,新興市場動盪殃及了當地發達國家企業。與此同時,歐洲央行卻承諾至少在明年夏天之前不會加息。其他發達市場已經開始出現大幅貨幣貶值,例如澳大利亞貨幣今年以來大跌逾9%。新興市場的危機是否會蔓延至發達國家?歐洲又能否自保?做客本期歐時經濟茶座的專家將為您解析美聯儲加息和縮錶帶來的影響。

做客本期歐時經濟茶座的專家有: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 程實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王有鑫

瑞信董事總經理、亞太區私人銀行高級顧問 陶

經濟學家 宋清輝

中信證券分析師 明明

加息+缩表 美国害惨欧洲?

一名男子在希臘首都雅典取款機前取款。(圖片來源:新華社)

美聯儲“快加息+慢縮表”收緊貨幣政策避免經濟過熱

美聯儲加息即提高聯邦基金利率,那麼縮表又為何物?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因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購買大量美國國債和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以刺激美國經濟復甦,導致自身資產負債表擴大,從金融危機前不到1萬億美元膨脹至目前約4.5萬億美元。

縮表意味著美聯儲要“減肥瘦身”,與加息一樣都指向貨幣收緊。

據美國聯邦貨幣政策委員會(FOMC)聲明,從2017年10月13日起,美聯儲將縮減國債到期再投資,最初上限為每個月60億美元,並將在12個月內,以3個月為間隔增加60億美元,直到達到300億美元/月的償付額。

同時,對於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每月縮減到期再投資40億美元,並將在12個月內以3個月為間隔增加40億美元,直到達到200億美元/月,美聯儲將維持500億美元的總額規模,以保證對市場衝擊的可預測性。

儘管美聯儲未公佈縮表後資產負債表的最終規模,但指出最終規模將大幅低於當前水平(4.5萬億美元),並高於金融危機前水平(9000億美元)。美聯儲前主席耶倫在國會發言時強調,資產負債表可能在2022年前縮減至正常水準。而按照美聯儲公佈的縮減計劃反推,到2022年美聯儲合意的最終資產規模將在2萬億美元左右。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為,從美聯儲決策視角來看,當前其“快加息+慢縮表”的政策搭配並非偶然為之,而是一種必然且合理的最優組合。其內在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防範經濟下行風險。2015年末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開啟以來,美聯儲長期擔憂經濟風險處於不對稱狀態,下行風險遠高於過熱風險。根據美聯儲研究,大規模縮表雖然可以抬升期限溢價,但同時可能造成自然利率的過度降低,導致“流動性陷阱”發生的可能性增加。因此,在經濟下行威脅消退之前,縮表操作難言提速,這一思路也體現於美聯儲2017年發佈的漸進式縮表計劃。

第二,確保政策精準性。正如耶倫所言,相比於傳統加息,美聯儲對於縮表影響的預測能力大幅

落後。在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前期,尤其是在通脹加速上行的當下,效率高、不確定小的加息無疑會首先受到美聯儲倚重。等到政策利率達到溫和通脹率後,加息必要性降低,美聯儲才會轉而加快縮表步伐。

第三,最大化政策收益。一旦縮表提速,將很有可能與加息產生強烈共振,過度吸引資本回流,反向增加國內美元流動性,損害貨幣緊縮的政策效果,並重燃金融市場泡沫風險。為避免這一困境,美聯儲在加速加息的同時,必然審慎把握縮表力度,從而造成長期的“快加息+慢縮表”格局。

程實指出,得益於美聯儲的漸進加息,美國貨幣政策將保持在鬆緊適度的合意水平。對於經濟而言,這有助於避免因順週期的財政刺激所導致的經濟過熱,消除長期貨幣寬鬆引發的經濟結構性扭曲,推升全要素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使美國經濟增速在2019年至2020年有序降落至長期穩健水平。

“加息、縮表將導致美國經濟‘短升長降’”。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王有鑫表示,目前美國經濟已處於經濟復甦後半程,持續加息將加重政府、企業和家庭的利率負擔,降低聯邦政府應對下一次危機和解決深層次結構性問題的能力。

王有鑫指出,持續加息下,美國國債收益率曲線逐漸趨平,將損害美國企業投資熱情,銀行信貸發放將更加偏向於短期投資,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有限。

加息+缩表 美国害惨欧洲?

新華社製圖

美國債收益率走高 新興市場貨幣“雪崩”

“大家都知道有一首歌叫《Don'tCryForMeArgentina》(阿根廷別為我哭泣),我們衷心希望阿根廷不會再一度cry了。”中國央行前行長周小川此前在2018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用這樣幽默的方式警示阿根廷比索危機。事實上,阿根廷只是全球多個新興經濟體遭遇困境的一個縮影。

今年4月中旬以來,美元指數在市場預期外走強、具有資金風向標意義的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持續走高,疊加離美聯儲6月議息會議的時間不斷迫近,包括阿根廷、土耳其、印度、巴西、馬來西亞等國家的貨幣都一度陷入恐慌的下跌潮中,各國央行紛紛出手救市、實施政策干預。

就在彼時,多個新興經濟體啟動了“組團”加息,阿根廷、土耳其、印度、印尼均加入了加息“大軍”。

而在今年9月美聯儲完成年內第三次加息後,巴林、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央行相繼跟進,宣佈將基準利率提高25個基點。

王有鑫指出,上述新興經濟體的“股匯債”資產價格都面臨較大調整壓力,金融脆弱性顯著升高。為避免在美聯儲加息前後發生更大規模和更深程度的危機,新興經濟體國家選擇提前應對,再次進入加息週期。

為何今年新興經濟體受美聯儲貨幣政策變動影響如此之大?王有鑫說:“一方面是美聯儲加息節奏加快,累積效應逐漸發酵,利率中樞逐漸升高,已由量變轉為質變;另一方面是今年不僅短端利率加速提升,以十年期美債為代表的長端利率也以較快速率抬升,而部分東歐新興經濟體正處於負利率區間,導致跨境資本快速流出新興經濟體。”

此外,國際原油價格的快速上漲,部分新興經濟體雙赤字問題更加嚴重,也加劇了金融脆弱性。

瑞信董事總經理、亞太區私人銀行高級顧問陶冬直言:“美聯儲加息的最大犧牲者是新興市場,美元區資產的盛宴,就是新興市場資產的噩夢。

”在他看來,十二點的鐘聲響起時,投資界的灰姑娘——收益率較高的新興市場將在童話世界倏然消失,而那個鐘聲,便是美聯儲加息。美國利率上升,觸發資金流向美元區,新興國家資金出走,投資者信心轉向,新興國家匯率趨貶;貶值抹掉投資收益,風險回報不成比例,觸發資金外逃,央行被迫大舉加息,債市泡沫破滅,資金成本暴增,資金鍊斷裂。

發達市場表現最差 為何澳元也扛不住了?

澳大利亞經濟並不像新興市場那樣脆弱,但一向被視為全球風險偏好晴雨表的澳元卻也扛不住了。

今年以來,受國際貿易局勢緊張以及國內經濟低迷等因素影響,澳元成為發達市場表現最差的貨幣之一。而近期澳大利亞議會最新的補選結果則可能讓澳元雪上加霜。

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澳元逐步喪失收益率優勢是過去數年澳元對美元大跌的原因,雖然商品價格、風險情緒和金融市場流動性等其他因素也影響澳元波動,但顯然收益率息差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澳大利亞國民銀行指出,由於未來美聯儲將繼續加息,今後某個時點澳元可能會完全失去相較美元的收益率優勢,尤其是澳大利亞央行(澳聯儲)繼續維穩貨幣政策的情況下。若果真如此,澳元將繼續下跌。

宋清輝提到,澳元下挫的原因有多個方面,有的與新興市場相同,例如澳大利亞經常項目赤字高企,更容易受到市場負面情緒的影響。同時,作為一個出口導向型經濟體,澳大利亞嚴重依賴國際貿易,發展內生動力不足。

此外,家庭收入增長緩慢、消費低迷等挑戰也一直困擾著澳大利亞經濟;美聯儲帶頭加息抽走流動性,也讓在關鍵利率上“不敢動”的澳聯儲有苦說不出。

新興市場危機殃及歐洲 何時加息成關鍵

此輪新興市場加息潮及其市場波動已殃及歐洲經濟,歐洲是否會成為下一個遭殃的經濟體?

中信證券分析師明明稱,土耳其的里拉危機已經始向歐洲和其他新興市場國家蔓延。歐洲方面,由於土耳其負有大量外債,債權人主要是西班牙、法國和意大利的幾家銀行。風險敞口的壓力使得歐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衝擊。

“如果土耳其里拉大幅貶值,土耳其的債務人就有可能發生外債違約現象,嚴重的債務危機可能會對歐元區的經濟造成威脅。”明明如是說。

金融機構美銀美林認為,如果當前新興市場的疲軟演變成一場全球危機,歐洲可能會成為危機的中心。

美銀美林策略師湯米·裡基茨(TommyRicketts)表示,由於歐洲經濟開放且債務水平較高,該地區較易受發展中國家經濟疲弱的影響,且可能成為最終將危機擴散至美國的通道,就像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後所做的那樣。

如今,歐洲央行何時加息成了市場關注的焦點。

歐洲央行管委會委員雷恩(OlliRehn)近日表示,如果歐元區經濟像決策層目前所預期的那樣發展,那麼歐洲央行可以從現在起的一年後啟動加息。

安聯首席經濟顧問埃裡安(MohamedEl-Erian)認為,在通貨膨脹和全球貨幣政策存在差異的背景下,歐洲央行有可能會提前加息。

埃裡安表示,全球央行的利率政策正在快速分化。在美國經濟強勁增長的同時,美聯儲已經開始加息,而歐洲央行則對加息持謹慎態度。由19個國家組成的歐元區顯示出地區性疲軟的跡象,並容易受到全球貿易緊張局勢的影響,因此歐洲央行尚未加息。

埃裡安指出,利率變化與經濟政策分歧完全一致,但問題是,美國加息是否會對別的地方造成損害,尤其是在當前,歐洲央行即將陷入艱難境地,原因是要應對高通脹,歐洲央行就不得不認真考慮是否要提前加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