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減稅,加息」的目的

美國“減稅,加息”的目的

去年12月份,特朗普在美國推出“減稅,加息”政策,然後美元指數一路暴跌,從近100跌至88左右,看了一下,感覺到目前美國的情況與“廣場協議”前的情況何其相似。

簽訂背景:

從1980年起,美國國內經濟出現兩種變化,首先是對外貿易赤字逐年擴大,到1984年高達1600億美元,佔當年GNP的3.6%。其次是政府預算赤字的出現。在雙赤字的陰影下,美國政府便以提高國內基本利率引進國際資本來發展經濟,外來資本的大量流入使得美元不斷升值,美國出口競爭力下降,於是擴大到外貿赤字的危機。在這種經濟危機的壓力下,美國寄希望以美元貶值來加強美國產品對外競爭力,以降低貿易赤字。1977年,美國卡特政府的財政部長布魯梅薩(MichaelBlumeuthal)以日本和前聯邦德國的貿易順差為理由,對外匯市場進行口頭干預,希望通過美元貶值的措施來刺激美國的出口,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他的講話導致了投資者瘋狂拋售美元,美元兌主要工業國家的貨幣急劇貶值。1977年初,美元兌日元的匯率為1美元兌290日元,1978年秋季最低跌到170日元,跌幅達到41.38%。美國政府震驚了,在1978年秋季,卡特總統發起了一個“拯救美元一攬子計劃”,用以支撐美元價格。

1979年—1980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第二次石油危機導致美國能源價格大幅上升,美國消費物價指數隨之高攀,美國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率超過兩位數。例如,在1980年初把錢存到銀行裡去,到年末的實際收益率是負的12.4%。

1979年夏天,保羅·沃爾克(PaulA.Volcker)就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為治理嚴重的通貨膨脹,他連續三次提高官方利率,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這一政策的結果是美國出現高達兩位數的官方利率和20%的市場利率,短期實際利率(扣除通貨膨脹後的實際收益率)從1954年—1978年間平均接近零的水平,上升到1980年—1984年間的3%—5%。高利率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資金流入美國,導致美元飆升,從1979年底到1984年底,美元匯率上漲了近60%,美元對主要工業國家的匯率超過了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前所達到的水平。美元大幅度升值導致美國的貿易逆差快速擴大,到1984年,美國的經常項目赤字達到創歷史紀錄的1000億美元。

讓我們來看看目前美國的對外貿易情況和債務情況:

環球外匯2018年2月7日訊--週二(2月6日)商務部表示,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12月貿易逆差環比擴大5.3%,至531億美元,為2008年10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美國去年12月貿易赤字升至九年來最高的月度水平,因美國消費者的強勁需求使進口超過了出口。接受《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The Wall Street Journal)調查的經濟學家此前預期12月貿易赤字為520億美元。

12月進口增長2.5%,至創紀錄的2,565億美元,反映出在假日購物季的關鍵月份手機等消費品進口增加,汽車和資本財的進口也上升。12月出口則僅增1.8%,至2,034億美元。

去年全年貿易逆差達到5,660億美元,其中與中國的貿易逆差達到3,752億美元,為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上週二發表上任後首份國情諮文時又點名中國、俄羅斯等對手挑戰美國的利益、經濟與價值觀,認為必須重建美國的力量及信心。他批評,過去和其他國家的貿易協議,對美國不公平,會尋求訂立新的協議,保障美國工人就業和知識產權。

債多不愁?美國政府負債翻倍,填補減稅“坑”!

美國總統特朗普最近備受“打臉”之痛,三番五次公開“炫耀”自己的減稅政策功績,宣稱大約有300萬工人已經享受到減稅紅利,使家庭收入平均增長超過4000美元。但與此同時,聯邦政府也預測,減稅政策將在未來10年內令政府減少約1.45萬億美元的稅收收入。因此,為了填補減稅造成的財政大“坑”,美國政府不得不借入高額債務。

紐約的國債鍾顯示,美國的債務總額已經高達20.6萬億美元,聯邦預算赤字將近6500億美元,2018年由於減稅政府將新增債務9550億美元,相比2017年將近翻了一倍。但是,塔羅牌在1月30日的國情諮文中,對於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隻字未提,僅強調過去一年的任期裡經濟增長、股市和就業的表現,並呼籲國會再拿出1.5萬億美元投資新法案的基礎設施建設。

日本"廣場協議"內容:

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財政赤字劇增,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美國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增加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以改善美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

1985年9月22日,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簡稱G5)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誘導美元對主要貨幣的匯率有秩序地貶值,以解決美國鉅額貿易赤字問題的協議。因協議在廣場飯店簽署,故該協議又被稱為“廣場協議”。

“廣場協議”簽訂後,上述五國開始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在國際外匯市場大量拋售美元,繼而形成市場投資者的拋售狂潮,導致美元持續大幅度貶值。1985年9月,美元兌日元在1美元兌250日元上下波動,協議簽訂後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美元迅速下跌到1美元兌200日元左右,跌幅20%。在這之後,以美國財政部長貝克為代表的美國當局以及以弗日德·伯格斯藤(當時的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為代表的金融專家們不斷地對美元進行口頭干預,表示當時的美元匯率水平仍然偏高,還有下跌空間。在美國政府強硬態度的暗示下,美元對日元繼續大幅度下跌,最低曾跌到1美元兌120日元。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美元對日元貶值了50%,也就是說,日元對美元升值了一倍。有專家認為,日本經濟進入十多年低迷期的罪魁禍首就是“廣場協議”。但也有專家認為,日元大幅升值為日本企業走向世界、在海外進行大規模擴張提供了良機,也促進了日本產業結構調整,最終有利於日本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日本泡沫經濟的形成不應該全部歸罪於日元升值。

協議影響:

1985年“廣場協議”簽訂後的10年間,日元幣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無異於給國際資本投資日本的股市和房市一個穩賺不賠的保險。“廣場協議”後近5年時間裡,股價每年以30%、地價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長,而同期日本名義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泡沫經濟離實體經濟越來越遠,雖然當時日本人均GNP超過美國,但國內高昂的房價使得擁有自己的住房變成普通日本國民遙不可及的事情。1989年,日本政府開始施行緊縮的貨幣政策,雖然戳破了泡沫經濟,但股價和地價短期內下跌50%左右,銀行形成大量壞賬,日本經濟進入十幾年的衰退期。

1987年G5國家再度在法國羅浮宮聚會,檢討“廣場協議”以來對美元不正常貶值對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以及以匯率調整來降低美國貿易赤字的優劣性,結果是此期間美國出口貿易並沒有成長,而美國經濟問題的癥結在於國內巨大的財政赤字。於是羅浮宮協議要美國不再強迫日元與馬克升值,改以降低政府預算等國內經濟政策來挽救美國經濟。也就是說,廣場協議並沒有找到當時美國經濟疲軟的癥結,而日元與馬克升值對其經濟疲軟的狀況根本於事無補。

相反的是,“廣場協議”對日本經濟則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因為,廣場協議之後,日元大幅度地升值,對日本以出口為主導的產業產生相當大的影響。為了要達到經濟成長的目的,日本政府便以調降利率等寬鬆的貨幣政策來維持國內經濟的景氣。從1986年起,日本的基準利率大幅下降,這使得國內剩餘資金大量投入股市及房地產等非生產工具上,從而形成了1990年代著名的日本泡沫經濟。這個經濟泡沫在1991年破滅之後,日本經濟便陷入戰後最大的不景氣狀態,一直持續了十幾年,日本經濟仍然沒有復甦之跡象。

從這裡可以看出特朗普的政策意圖:1.減稅的目的是希望以美元貶值吸引國際資本投資美國來加強美國產品對外競爭力,以降低貿易赤字,2.加息的目的是為治理嚴重的通貨膨脹,吸引大量的海外資金流入美國,填補美國資本經常項目上的資本虧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