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那麼厲害,爲何六次北伐都失敗了?

第五愛


對於劉備而言,相信他也自比漢高,而漢高得天下,靠蕭何的內政籌劃,張良的運籌帷幄,韓信的軍事武力。劉備至少當初志得意滿做漢中王時也有類似一套班底,善於治政的諸葛亮是他的蕭何,軍事謀略方面法正是他的張良,獨擋一面威震天下的關羽當然是劉備的韓信了。



只是時過境遷,荊州之役後,當年諸葛亮的“隆中戰略”實現的客觀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荊州之失是蜀漢集團的重大損失,這不僅僅是地盤上的得失,更是蜀吳兩家戰略合作的終止,直接導致了劉備的夷陵慘敗。

夷陵的失敗使蜀漢元氣大傷,至此蜀漢的領軍人物劉備,“張良”法正,“韓信”關羽,都相繼先後去世。諸葛亮的計劃趕不上變化快,而面對這一切,他也所料不及不能挽回。

諸葛亮接手的是個先天客觀條件不足的“爛攤子”,人口不過百萬,曹魏人口五百多萬,吳國也有二百多萬,以一州之地抗衡強大的北方,蜀漢已經不具備統一中國的條件。何況長期征戰,蜀國地狹人少,人才匱乏,最後出現“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尷尬局面。反觀曹魏卻蒸蒸日上,智謀之士和能征慣戰的武將不斷湧現,儘管最終讓司馬家摘了果實,但還是繼承的是曹魏家的基業。


有人說諸葛亮“治戎為長,奇謀為短”這也有根有據,諸葛亮在治國方面確實出類拔萃,能在短時間內改善蜀國經濟條件,讓老百姓豐衣足食,做事嚴謹公平賞罰分明,妥善處理來自荊州的班底和劉璋舊部,益州土著階層各方面的關係,至少在他執政期間相安無事,諸葛亮在內政方面是無懈可擊的。

蜀漢集團中後期在軍事上的策略相比較而言其實劉備多依於法正,這一點諸葛亮也有所承認,在夷陵之戰前,眾人包括諸葛亮勸導無效,諸葛感言若是法正在世定不會出現如此局面,可惜法正在劉備奪取漢中後就過世了。


軍事上諸葛亮就有些捉襟見肘,北伐前的平定南方,並不像小說裡寫得那樣完美,事後南方還是反叛不斷,只是沒有達到讓諸葛亮停止北顧而再南向的程度。眾所周知第一次北伐其戰略意義非同小可,在街亭派紙上談兵的馬謖守衛,不能不說是嚴重失誤。第二次北伐兵圍陳倉,二十幾天連續進攻居然糧盡而無功而返。

其北伐戰略上過於執著和敵軍正面戰場上的角逐,《三國志~諸葛亮傳》具體地指出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戰略上希望興師動眾,一定必須出祁山從西向東逐個攻城掠地,堅決抵制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所謂諸葛不用險。但作為事實上弱勢一方,歷史上以弱勝強哪一次不是以險取勝,蜀漢應變能力不足,戰術單調,曹魏方面深知這點,即使他們是強勢一方也堅守不出,因為諸葛亮的蜀漢打不起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但必須強調的是諸葛亮的“奇謀為短”是相對於“治戎為長”的。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不能被否定,僅僅憑諸葛亮起巴蜀之地,以一州之土和天下九分之一的人口對抗北敵,並且耕戰有序,刑法嚴整,兵出祁山胸懷河洛;曹魏坐擁十倍之地人口眾多,據堅城具精兵也只能保全自己,使諸葛亮來去自如,諸葛亮也堪稱偉大的軍事家,後人斷不能妄加非議。

諸葛亮將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當作自己的畢生目標,為蜀漢政權的統一大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儘管出使未捷身先死,但其高風亮節,永遠令後人敬仰。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任何時代,再厲害的人,也只能順應形勢的發展,背歷史而動的人,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

諸葛亮雖是智慧化身,魯迅稱其為‘智如妖’,但也逃不脫歷史宿命。諸葛亮六次北伐,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沒能取得勝利,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是忠君思想的結果,主要是為了完成劉備遺願,完成恢復漢室,一統天下的大業。不是看不清形勢,而是知道不可為還要為之,以盡人事。

當時形勢,三國鼎立之勢已成,魏蜀吳三國,魏國勢立最強,蜀國勢力最弱,而魏國雄立北方,已將北方統一,己不是過去的混亂局面,而要想戰勝魏國,必須聯合吳國才有希望,而吳國既怕魏國強大,也不願蜀國強大,有自己的打算,蜀吳聯盟貌合神離,內的各有各的小算盤。這是外部環境。

而在蜀國內部,在劉備死後,葛亮雖能獨掌乾坤,但最大的問題是,後主劉禪沒有其父劉備的雄才大略,對諸葛亮是最大的問題。沒明主那有大業呢。

諸葛一生惟謹慎,這個性挌決定了他,:只採取穩紮穩打的辦法,但這樣最不利相對弱小的一方。蜀國弱於魏國,這樣的戰略是錯誤的,是不利於蜀國的。勝的希望唯一的辦法,就是出奇兵,但這樣危險性大,弄不好會亡國。因此,當魏延提出出奇兵,直達長安時,立馬否決,諸葛亮還怕自己死後,別人控制不住魏延,魏延去落實自己的戰略,設計,在他死後,將魏延殺了。

這三點,是諸葛亮沒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


用戶68519762春日之虎


諸葛亮只是明天理,盡人事,他早已推算出蜀國最早滅亡,只是盡臣子最後一片心意罷了,諸葛亮性格太過於謹慎也是失敗的一個原因,蜀國氣數並沒有盡,亡國其實就是亡於諸葛亮之手,他臨死前為了讓自己的弟子姜維上位,故意挑撥楊儀和魏延的矛盾,殺掉了二人,使得忠心耿耿的魏延身首異處,蜀國失去了一個強大的藩籬,諸葛亮最大的過失就是沒有培育人才,最後造成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局面!因此說蜀國不要說六出祁山失敗,而是蜀國的掘墓人就是諸葛亮,而我們大家都被諸葛亮所謂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所矇蔽!


歷史熱點縱橫


六次北伐都失敗,恰恰說明諸葛亮沒有那麼厲害。

諸葛亮到底厲不厲害?當然是厲害的,說他學富五車是不為過的。但是三國演義裡將諸葛亮神化了,比如借東風,五丈原續命等等。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已經是一個半人半神的存在,所以才有人會驚訝於他為什麼六次北伐都失敗。



今天我就以借東風為例,來說說諸葛亮到底有多厲害。

我們常說,三國演義三分實、七分虛。歷史上赤壁之戰孫劉聯軍確實贏了,那麼這火燒赤壁的東風真的是諸葛亮登壇作法借來的嗎?



實際上,借東風只是諸葛亮對天文氣象的靈活應用。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與周瑜約定於十一月二十日甲子之時,憑天借到東風。諸葛亮為什麼要選在這一天呢?因為這一天是二十四節氣的冬至。

二十四節氣是古人智慧的結晶,而且歷來就有“夏至陰生,冬至陽生”的記錄。也就是說,冬至之後,陽氣生長,風向就要發生變化。

諸葛亮能夠預測風向變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他家離赤壁不遠,他對這一帶的氣候變化可以說是瞭如指掌。

所以,我們可以認為諸葛亮“借東風”是其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相結合的產物。



那麼,諸葛亮又為什麼要登壇作法,故弄玄虛呢?

這也很好理解,從當時孫劉兩家的實力對比來講,孫吳一方才是主力,功勞無疑也更大。而諸葛亮將“借東風”描繪成了貪天之功,這也成為他奪取荊州的藉口。

當然,諸葛亮六次北伐失敗有很多客觀因素在裡面。但是當你明白了諸葛亮是人,不是神,失敗也就不難接受了。


孤獨患者3868號


諸葛亮那麼厲害,北伐失敗。袁紹四世三公,被曹操擊敗,曹操那麼厲害,赤壁戰敗,孫權那麼厲害,一輩子也就只有荊州揚州兩塊地盤,劉備那麼厲害,也會東征孫權,大敗。

厲害的人並非做什麼都能成功的,諸葛亮所處的蜀地,本就是貧瘠之地,是三國之中最弱的,從人口到資源,都是最匱乏的,但在他的治理下,能夠發動六次戰爭,這已經是奇蹟了,曹魏雖然一次次守住了諸葛的北伐,但憑兵多將廣的優勢,在諸葛亮在世的時候,也沒能奪取蜀地分毫,三國之間,一直是互相制衡,誰也滅不了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