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商鞅、張良、諸葛亮,誰對歷史的走向影響更大?

用戶4236281566


商鞅,張良,諸葛亮的功績,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結果各異。

從結果來看,張良的作用最大,他協助劉邦取得漢室天下,諸葛亮次之,他助力劉備,天下三分有其一。再之商鞅,獲魏楚之師,舉地千里。

從業績來看,諸葛亮作用最大,《隆中對》預示天下三分,劉備可力主其一,歷史走向也莫如此。《出師表》盡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助劉備打天下,協劉禪安天下,功莫如此大焉。商鞅次之,戮力孝公,移風易俗,百姓樂用,諸侯親服,民以殷盛,國以富強,商鞅變法,功當代,益後世,至秦始皇很多法典尚加應用。再之張良,劉邦在對漢初三傑的評價,張良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由此可見,張良是戰略家,具體統兵打仗的帥才是韓信。

從對後世影響來看,商鞅作用最大,他以法治國的理念,影響了歷朝歷代,直至如今仍有蹤影,歷史上多次變法,大部分可追溯到商鞅。諸葛亮次之,一忠僕二主,感天動地,歷代奉為臣之典範,智冠天下,寧靜致遠,淡泊明志,被後世譽為智傑。再者張良,力主劉邦委曲漢中,蓄勢而起,不以一時英雄毀大業。實乃超級謀略家。


南京老呂


這個我覺得從後世評價就應該得出!就拿武廟十哲來說,張良是輔祭,諸葛亮也是榜上有名,商鞅卻沒有!


張良被稱為漢初三傑之首,劉邦稱之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幫助高祖劉邦開漢室四百年基業,自己又有著作流傳於世!



臥龍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隆中對出,聯吳抗曹三分天下,屢次北伐意圖匡扶漢室,可以說當時沒有諸葛亮的聯吳抗曹,曹操基本可以一統天下,歷史就會改變!

商鞅是個幸運的人物也更是個悲劇人物,得遇明師,雖不見與本國卻得遇秦穆公,依法治國,使秦朝國力空前提升,但也侵犯了貴族權益,最終舊王逝新王登,落得個五馬分屍!

有人會說商鞅影響最大,我只能說商鞅確實為後期的秦一統天下奠定了基礎,但過秦論也有提秦朝一統是奉六世之餘烈,可以說幾代人的結果,商鞅只是其中一段影響最大的,而張良則是一統天下的大力助手,諸葛亮雖只三分天下,但道理是人家弄出來的!

所以我認為歷史影響力排名:張良>諸葛亮>商鞅!


倒騎毛驢走天涯



商鞅、張良、諸葛亮三人中,商鞅對後世影響深遠,堪稱萬惡之源。

商鞅主張以刑法捍衛君權,奴役臣民。

商鞅主張尚奸,即選拔重用奸惡之人。尚奸必出惡政。惡政包括馭民六術:愚民、弱民、貧民、疲民、辱民、虐民。

商鞅思想一言蔽之——與人民無敵!

商鞅主張,法律代表君主的意志。君主牢牢鉗制刑罰。寧枉勿縱,夷族連坐。

法家是法治的頭號死敵。

【孔子才是人類法治思想都鼻祖——立法為民,司法獨立,疑罪從無,不罪無辜】

後世統治者常以儒家思想哄天下,以法家思想治天下。以漢武帝和明清為甚。

漢武帝一方面抬高孔子。一方面重用法家酷吏,羅織罪名,製造冤獄。把群臣和皇族他屠戮殆盡。

《大明王朝1966》開頭,周雲逸被挺杖打死。周便是死於秦始皇為實行法家愚民政策,而創立的誹謗之法。

統治者以用商鞅思想作惡害人時,為何要披上儒家的外衣?

在《淮南子·泰族》篇中,有對歷代統治者的精闢之論——“當今之世,醜必託善以自為解;邪必蒙正以自為闢。”


楊朱學派


說起商鞅、張良和諸葛亮三個人對歷史進程的影響,無疑商鞅的影響最大。張良的對歷史走向的影響其次,諸葛亮對歷史走向影響最小。

諸葛亮充其量只是一個割據政權的丞相,一個非常有才華的政治家。但是諸葛亮的影響基本上也就是侷限於蜀國,諸葛亮也曾經多次北伐,但是基本上沒有傷及魏國的筋骨。而且諸葛亮沒有多少創造性的影響,只是沿用前人政策。所以諸葛亮的影響力非常有限,諸葛亮對歷史走向的影響更小。如果非要說諸葛亮對歷史走向的影響,那就只能講《隆中對》對三分天下的影響。不過三分天下只是漢晉之間的一個小插曲,整體來說中國的歷史進程還按照既定的軌道前進。張良最大的功績是幫助劉邦建立大漢王朝。大漢王朝對中國歷史進程是重要意義不言而喻。漢朝之後,逐漸出現了漢人、漢族、漢語、漢字等名詞。漢朝的一些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也影響了後世進程。比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直接使得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的官方思想學說。漢朝對歷史走向的影響巨大,但是張良並不是大漢建立的最重要功臣。漢朝對中國歷史走向影響巨大,這是漢朝眾多帝王將相及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張良只是其中重要的一份子。張良同樣沒有開創性的政策和措施。三人之中商鞅的影響則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中國歷史的影響巨大,也直接或者間接影響了中國古代歷史的走向。

我們一起看一下為什麼我個人認為商鞅對中國古代歷史走向如此巨大。

商鞅最大的功績是商鞅變法,商鞅變法的一些列措施直接使得落後的秦國走向強大,而且秦國以後的歷史基本上都是按照商鞅規劃好的路線在走。我們來看一下商鞅變法的具體影響。商鞅變法一共分為兩次,我們把兩次變法放在一起來說。1、改革戶籍制度,實行什伍連坐法;2、獎勵軍功,廢除世卿世祿制度;3、獎勵耕織、重農抑商;4、改革法律制度;5、改革社會風氣,嚴禁私鬥,鼓勵勇於公戰;6、廢井田開阡陌,實行土地私有制度;7、推行縣制;8,改革賦稅制度;9、統一度量衡;10、燔詩書而明法令,禁止遊宦之民;11、社會風氣,鼓勵組建小家庭,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處一室。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對當時秦國產生重要影響,使得秦國逐漸由一個西部邊陲小國,一躍變成一箇中原大國。商鞅把秦國有限的土地和人口,有效的組織起來,使得秦國的政治、軍事等方面的效率特別高。秦國在土地面積、人口不如楚國,經濟實力不如齊國,文化不如山東六國的情況下逐漸發展壯大,最終統一了六國。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我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基礎,統一成為我國曆史發展的大趨勢。商鞅變法的不少內容,也隨著秦國統一成為中國古代歷代王朝治理國家的主要藍本。商鞅變法為秦朝統一奠定了基礎,商鞅變法主要內容和思想隨著秦朝的統一逐漸影響了中國歷史走向。

商鞅雖然沒有明確提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但是商鞅變法的種種措施,都在踐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商鞅廢除世卿世祿制度,推行縣制,實行封建法治,其實都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具體體現。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明確提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在秦朝以後,成為中國曆代封建王朝的政治藍本。歷朝歷代封建統治者都以各種方式竭力維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比如通過三省六部制削弱宰相的權力,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漢武帝推行州、郡、縣,元朝實行行省制度都是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具體體現。其中推行縣制對中國歷史進程影響更加巨大。商鞅推行縣制以後,後世在縣制的基礎上又推行郡縣制,郡縣制一直影響了中國地方政治制度兩千多年。在一定程度上說縣制影響歷史走向一點都不為過。但是,後來隨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逐漸僵化,限制了中國現代化進程,成為清朝落後捱打的重要原因。

商鞅把統一的思想逐漸融入了中國人心中。商鞅在秦國統一度量衡、統一政令等政策,後來在秦國統一中國之後把商鞅在秦國的統一推向整個中國。中國古代的計量單位、重量單位和重量單位等由各式各樣走向統一。各方面統一為中國古代日後經濟、政治等發展奠定了基礎。

商鞅在秦國大力推行封建法治思想,商鞅的法治思想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的主要思想。中國古代歷朝歷代封建統治者都大力推行法治。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雖然儒家思想成為主導思想,但是漢武帝一直推行是法家一套思想,只不過在法家思想上披上儒家的外衣,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儒表法裡”。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基本上都採用法治和儒家思想並用的方式。

商鞅重農抑商思想也影響了後世封建王朝。中國古代封建王朝除了極個別王朝以外,基本上都是嚴格遵行重農抑商思想。重農抑商思想成為中國古代農業立國的重要思想。重農抑商思想一方面穩定了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為了封建王朝的強盛奠定了重要基礎。另一方面,重農抑商思想導致土地兼併嚴重,造成土地集中,農民大量破產,造成了嚴重的階級矛盾。明清以後,重農抑商思想逐漸成為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發展,成為近代中國落後的重要思想根源。



商鞅廢井田開阡陌、改革賦稅制度、廢除世卿世祿制度等改革措施,其實就是廢除奴隸制度,大力發展封建制度。春秋戰國時期,是古代中國重要的社會大變革時期,是古代奴隸社會向古代封建制度轉變的重要時期。商鞅變法適應了這一歷史趨勢,同時也大大加速了這一歷史趨勢。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都沒有像秦國這樣徹底廢除廢除奴隸制度,推行封建制度。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完成了從奴隸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轉變。封建制度一直延續了兩千年。

商鞅變法在多方面影響了秦國和當時的時代,商鞅變法的內容和影響又隨著秦國統一六國影響了中國古代社會。當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古代歷史的進程。如果沒有商鞅變法,中國古代歷史有可能沿著其他方向走。


依稀說史


商鞅,張良,諸葛孔明,哪位大神對歷史的影響更大?所謂對歷史的影響,得從兩個角度來看,角度不同答案自然也不同。

第一個角度,歷史的走向!商鞅、張良和諸葛孔明對歷史的影響力都十分的巨大,沒有他們的存在,歷史必然會以另一個版本呈現於世。但是,同樣在改變歷史走向的角度上,他們起到的作用也有微妙的區別。

首先是影響程度不一樣。三位裡面,歷史影響最大的當屬商鞅!商鞅變法,在秦國的法治改革,推行耕戰一體的軍民二元體制,讓偏居一隅的弱秦搖身一變,成為實力成碾壓之勢的西方超級強國。其後的歷代秦國君主均奉商演之秦法為治國之本,六代不改初心,最終實現華夏一統。其作用之巨大,不言而喻。歷史影響第二大的應該是諸葛亮。諸葛亮決勝千里之外,運籌帷幄之中,未出茅廬就擬訂天下大戰略,真正的戰略規劃師。不僅規劃,而且還親自參與,身體力行,赤壁鏖戰,西川奇謀,平定南中,七出岐山,每一件都浸透了孔明先生的心血,歷史的軌跡上留下了他深深的腳印。相較於前面兩位,張良於其說是歷史的改寫者不如說是歷史的推動者和見證者。秦末亂世再起,張良因勢利導,順水推舟,一力扶助劉邦成就楚漢傳奇,成為大漢王朝開國的肱骨之臣。

另外是對歷史進程的決定性不一樣。商鞅變法之於秦國崛起乃至秦滅六國,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沒有商鞅,秦國變法也可能成功,但絕對沒有這麼立竿見影的效果,更難保證能達到一統天下的至高目標。在這個進程中,商鞅是獨一無二,不可取代的。諸葛亮之於三分天下,是一個有力的推動者,甚至可以說是主導者之一。沒有諸葛亮,三分天下可能會以另一個形態出現,但基本方向不會改變。張良之於楚漢之爭,漢王朝崛起有不小的功勞,但只是一個參與者和協調者,起到推動歷史前進的潤滑劑的作用,對歷史發展軌跡的影響不及前面兩位。

第二個角度,文化的影響!三者中,要說文化的影響力,當屬諸葛亮最高!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決勝千里之外,運籌帷幄之中;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形容諸葛亮的名句還有很多。諸葛亮幾乎就是中國歷史上集智者、忠臣、敬業等多方位美德於一身的集大成者。他不僅是一個歷史人物,更是一個英雄符號,甚至是一種民族性格的圖騰。很難想象,沒有諸葛亮的三國曆史,乃至古代歷史會是一個什麼樣。諸葛亮的文化影響力十分巨大,不可取代,璀璨異常!商鞅的文化影響主要集中在對法治精神的虔誠,對誠信精神秉持上。商鞅在秦國推行法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為了實現法治,他不僅付出勤奮和智慧,付出了畢生精力,甚至為了法治的傳承,他還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以身殉國,以身殉法,商鞅當為古今第一人。剛直不阿,意志堅定,為理想奉獻終身的精神品質更是為人稱道,是撐起我們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張良功成身退,居大功而不傲,洞悉人性,知進退,可謂有大智慧的人。古人有評,故子房託於神仙,遺棄人間,等功名於外物,置榮利而不顧,所謂明哲保身者,子房有焉。劉邦封張良為“留侯”,但是張良卻辭官歸隱,修仙訪道去了,從那以後世人再也沒見過張良。張良自我明志“我只願拋開人間俗事,願隨赤松子神遊而已。”嫣然有道家的風骨,對我國傳統哲學中道法自然、逍遙、超脫的思想有一定推動。他的後代張道陵,在巴蜀創立了“五斗米道”,即“道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不可謂不大也。





週週說古今


仔細看了一下題目,對歷史的走向影響最大,原本認為是商鞅,但覺得張良更符合題目

商鞅強秦,軍功授爵,增強秦軍戰鬥力,同時給予下層民眾機會獲得爵位,這是劃時代的。所以一開始覺得是商鞅。但是商鞅對於歷史走向來說,他只是助力秦國,而並沒有幫助秦國完成最終一統,雖然商鞅功不可沒,但是商鞅只是在那個時期幫助一個國家進行改革,其實是不是秦國都可以。

而張良幫助劉邦奪取天下,沒有他,劉邦在鴻門宴就完了。沒有張良,很多事情劉邦都辦不好,尤其是後期韓信做大,沒有張良真未必能穩住劉邦。從影響走向來說,張良的幫助使得一個王朝建立,當然離不開其他人的努力,但是商鞅的改革就沒能直接做到。秦國後來經過那麼多代明君,不斷兼併,尤其是白起重創六國才使得秦國有了統一的基礎。雖說這都是商鞅的功勞,但是後期若是秦國決策失誤,或者沒有白起,王剪那樣的名將,也未必能一統天下,就說長平之戰,若是趙國贏了,那結局就該寫了。其他國家並不是沒有實力統一。

張良完成了一個新的王朝的建立。何況,劉邦的軍隊若論戰鬥力,和秦軍當年其實是比不了的。若是選項裡有韓信,我會選韓信。而諸葛亮雖然後人敬仰,但是論影響歷史走向,還是不行。


未濟


當然是商鞅。商鞅可以稱為中國從古到今最厲害的鬼才。他不僅影響了當時的秦國,而且還影響到了我們現在。




重農抑商

你們可以翻開你們的戶口本,上面關於戶籍哪一項只有兩種:農和非農。沒錯,這就是商鞅思想的影響,在商鞅的思想裡,從事的行業在全國只需要農業,全國只需要兩種人,一種是農民、另一種是士兵。他這種重農抑商的思想,直接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農業國,直到現在我們中國任然還處於農業國家。

戶籍制度

戶籍制度也是商鞅發明制定的,當時為了方便統治者管理民眾。有了戶籍制度後,每個居民都有了一個身份,他們不可以隨意走動,去哪裡都要檢查戶籍和需要相關的通行證。我們現在的戶口本和身份證就是這戶籍制度的延伸。

禁錮思想

禁錮思想這個也是商鞅最厲害的改革之一。焚燒百家書籍,禁儒家思想。老百姓不需要有別的思想,他們只需要服從,如同木偶一般。沒有思想,也就沒有了慾望,他們接觸的、學到的、想到的,都是統治者們對他們的設定,他們一直在統治者們畫的思維圈裡活動,所以一切都在統治者的掌握之中。這一招,後世屢試不爽,各朝各代都會用這個套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改書、禁書。這個的延伸大家可以自己體會。




以法治國

商鞅影響最深的一點其實還是他的以法治國。不管做什麼都要以法來約束自己,這其實是維護社會秩序、取得社會發展最好的方法。當漢朝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中國離法制的軌道就越來越遠。漢武帝為何能成就千古一帝,其實他表面是獨尊儒術,實際上還是以法治國,包括漢宣帝也是一樣,所以當漢宣帝知道將要繼承他皇位的兒子劉奭柔仁好儒時,他當時就非常感嘆:

“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嘆曰:‘亂我家者,太子也!’”。




儒家可以治世,但不可以治國。孫中山先生當年提出的三民主義,本來是中國民主法制建設的萌芽,這其實是一套非常好的治國法制,只是他連建國都做不到。新中國以後,中國走上的是社會主義民主道路,但是真正要實現以法治國,還是任重而道遠呀!


博古論今天


按照我的看法,商鞅第一,張良次之,諸葛第三,原因如下:

1.商鞅在秦國變法,讓秦國變得強大,最終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一統天下,車同軌,書同文,統貨幣,設郡縣制,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此後,歷朝歷代皆效法秦朝,中國幾千年歷史未曾分裂,中央集權制度沿用至今,可以說商鞅變法影響了幾千年的歷史,論影響力當屬第一。

2.張良輔助劉邦一統天下,才有了後來大漢四百年曆史,中間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伐匈奴,這兩件事的直接影響就是,其一,儒家學說成了中國幾千年的核心正統文化,從漢武帝起,建立起了一個持續幾千年的民族文化核心。

其二,漢匈戰爭打敗了匈奴,以及後面各種空前的對外交往中,漢民族這個族稱逐漸取代了華夏族這個名稱,同時也建立起了空前的民族自信。

這兩者,一是文化,二是民族自信,持續了兩千年,直到近代在慈禧手裡給敗了……

3.諸葛亮改變了歷史走向,如果沒有他,可能就沒有三國這段歷史存在,但是諸葛亮所產生的實際影響力也僅僅是三國那段歷史時期,此後歷朝歷代雖然都稱讚諸葛亮的智謀和忠心,但實際影響力跟前面兩個比起來還是遜色不少。


煙郭說歷史


五,孫臏。想必大家一定都聽說過《孫子兵法》,而聽過《孫臏兵法》的人並不多。孫臏就是孫子(孫武)的後代。由於他同門好友龐涓嫉妒他。挖去他的膝蓋骨,打入牢中。後來他裝瘋賣傻,用計逃出,成為齊國的軍師。

四,諸葛亮 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一定對他很熟悉。他是多少年都難以遇到的人才。劉備帶著張飛,關羽,去他的草廬三次才請到他。在三個國家相對峙的局面中中為蜀國出謀劃策。劉備逝世後,依然誠誠懇懇為後主辦事。不但代表著智慧,更代表著忠誠。直到現在,全國還有許多廟宇,來紀念諸葛亮。

三,劉伯溫。他是朱元璋的謀士,協助朱元璋平定內亂,攘外安內,成功的幫助朱元璋建立王朝。他和諸葛亮並列被稱為成就很高的謀士。

二,張良。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張良屢次遭到一個老人侮辱,但是他依然對老人畢恭畢敬的故事。這個老人便是黃石公,他給張良傳授了《太公兵法》。後來投奔劉邦,為劉邦提出來諸多建設性的建議。劉邦對張良的評價非常高,而張良對劉邦的貢獻也非常大。鴻門宴上令劉邦全身而退,在和項羽的鬥爭中也非常機智。

一,姜子牙。他在七十歲之前都是沒什麼作為 ,直到七十二歲遇到周文王,他的才華才的得到釋放。他推行一些政策,讓官員的選拔更為合理。被稱為“百家宗師”、“千古武聖”、“軍事鼻祖”。他的足智多謀不僅僅體現在他的帶兵打仗,最重要的是他對治國的理解。有了他,周文王才能除去殘暴的商紂王,有了他,西周在後代都是一片讚譽之聲。說他是歷史第一軍師,絲毫不為過。











大嘴影視圈


商鞅必選

首先看三個人的貢獻,秦經過商鞅變法,改革圖強,最終為一掃六合奠定了基礎,可以說秦的崛起正是源於商鞅的法制改革。張良,劉邦之軍師,為劉邦建立大漢天下提供了戰略性部署,但終為軍事,在國家運作上距蕭何都有一定的差距,如果沒有張良,陳平或許能夠代替。且范增在世之時,張良遠非對手。諸葛亮,是治國賢才,但是在影響大局走勢上,只能說是稍微起伏,終究改變不了大局。

其次,我們可以看下《秦律》,《秦律》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思想、生活等各個方面,可以說為國家治理提供了範本,現在國家整理的政策、制度都是在秦律的基礎上,經過上千年的演變、完善而來,且大秦帝國建立後的管理模式,一直延續了整個封建時代,雖說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就是中央集權。《秦律》的制定,就是在商鞅變法的基礎上,不斷補充、修訂、完善而來,如無商鞅變法,秦出函谷關都有點困難。

再次,張良、諸葛亮只能是歷史潮流的浪花,他們可以通過一己之力改變一個國家的走向,但是最終改變不了歷史的走向。項羽滅秦又大封諸王,只能是歷史的倒流,故劉邦可以巧妙利用各種關係,藉助各種力量奪得天下。雖能“運籌策於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這只是戰略上,而不能上升到歷史層面。諸葛亮憑才華使蜀漢建立,三分天下是建立在聯吳的基礎上,且巴蜀之地雖然富饒,但終究不是帶甲天下之地,六出祁山,使得國庫空虛,中原地大物博優勢顯現出來,人口增長,經濟發展,不僅成功抵禦吳蜀兩地合擊,經過幾十年的休養生息,直接滅掉吳蜀,可見諸葛亮的戰略構想還是有缺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