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躬耕於南陽",南陽位於現在哪個省?

走起


諸葛亮寫過一篇《出師表》,裡面有一句特別的著名,那就是"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按道理說,諸葛亮的躬耕地在南陽,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可是,如果是說躬耕於南陽郡,這個肯定沒有問題。

但是如果是按現在的行政劃分,說諸葛亮的躬耕地現在是在河南省的南陽市,那就是值得商榷了。

因為三國時期的南陽郡與現在的河南省南陽市是兩個概念,不是三國時期的南陽郡,就意味著在現在的南陽市,同樣的,不在南陽郡,也不意味著不在南陽市,這個還得看具體的行政劃分。

我們可以找幾個很明顯的反例,比如劉秀南陽郡蔡陽人,劉秀是南陽郡人,那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要說劉秀的故鄉在現在的南陽市,那就有問題的了,因為南陽郡蔡陽縣在現在的湖北省襄陽市。

還有樊城,樊城開始是屬於南陽郡的,而在建安十三年的時候,曹操設立了襄陽郡,這個時候樊城就屬於襄陽郡了,而現在當然是屬於襄陽市了。

所以,諸葛亮的躬耕於南陽,無法成為諸葛亮的躬耕地在臥龍崗的證據,因為這裡面僅僅說是躬耕於南陽郡。

另外,有人認為這裡面的南陽,不是指南陽郡,而是指宛城,這個也明顯是有問題的,因為在三國志裡面,南陽與宛城是分得很清楚的,比如張繡與曹操的宛城之戰,如果能在三國裡面找出一處,煩請告知。

另外,臥龍崗這個詞出現十分晚,而隆中則不一樣,很早就出現了,另外一些人拿一些文學作品,還有岳飛手寫的出師表,認定諸葛亮的躬耕地是隆中,這個也說明不了什麼,比如岳飛在隆中,或者在成都的武侯祠,同樣都有可能書寫。

而蘇軾在文赤壁寫下了赤壁懷古,而赤壁之戰根本就不是那兒發生的,也說明了文學家不是歷史學家,他們的作品並非在考證歷史,而是詩以言志。

另外,比如屈原是在汨羅江投水的,而漢朝的賈誼的《吊屈原賦》是在過湘水所作,賈誼也顯然不是在屈原真正的投水處寫這一篇賦文的。

另外有些人從大樹,還有碑文來說明,這個也說明不了什麼,因為諸葛亮是草廬,大樹和碑文全是後人加進來的,也都是為了紀念諸葛亮的,也不是因為那個地方是諸葛亮的躬耕地,難道非諸葛亮躬耕地的武侯祠就不能有大樹和碑文嗎?


歷史簡單說


襄樊為搶諸葛亮躬耕地篡改了哪些東西?

①把岳飛過南陽,夜宿臥龍崗書寫的《出師表》拓片搞走,把題跋裡“過南陽,夜宿臥龍崗"字抺掉…掛到襄樊"隆中"。

②諸葛亮死200多年後,根據襄陽習鑿齒一句:好像(號曰)城西二十里有亮宅。把叫了幾千年阿頭山改為隆中山,1893年又改為古隆中。(孔明一輩子沒提過,到死也不知道隆中在哪)

③2002年3月下文再把泥嘴鎮改為臥龍鎮。

④2010年11月26日又把襄樊改襄陽,

⑤2003年五次去北京人教出版社“公關活動"將《草廬對》篡改《隆中對》,把南陽註解為襄樊一帶(詳見《襄樊晚報》2003年7月18日報道市長親自去)。 後覺得不爽,聽說下一步要直接改稱湖北省諸葛亮市。

⑥1990年襄陽象跑項目一樣,商請中風一年多的地理"磚家"譚其驤寫下"隆中歸南陽郡…"題詞,襄陽立即刻在石頭上,如今豎在"隆中"門口。譚磚家不久中風復發,說了假話被諸葛亮召去陰間贖罪。

⑦襄樊丁寶齋編《隆中志》時,收錄的古詩涉及南陽諸葛躬耕地的字詞,竟敢全部篡改為隆中,無恥之極。(這人屬於不負責任的垃圾學者) 就連金庸筆下虛構的郭靖,黃蓉也編入當地名人錄。在襄樊雕像了。 針對襄樊不停造假歷史,作家二月河在《南陽把諸葛亮讓給誰》文中說:一、歷史不是泥巴捏的;二、歷史不屬於有錢人。



襄樊說祖師爺 習鑿齒的《漢晉春秋》書中有:"秦兼天下,自漢以北是南陽,自漢以南是南郡……漢因之……。"這裡他親口說了南陽和南郡以漢江為界。他號曰“隆中”。在漢江以南,屬於南郡。

習鑿齒自己又在《襄陽記》中再次說“秦兼天下,自漢以南為南郡”。習鑿齒口中的鄧縣位於漢水以北,號曰隆中(阿頭山)位於漢水以南,一南一北本就是兩個地方。


外有韓國襄陽郡搶四大發明和孔子故里,內有中國襄陽市搶孔明躬耕地,棒子文化一脈相承,厚臉無恥!襄樊就憑著習鑿齒一句"…號曰隆中”(就是此地美稱、雅稱、別稱為隆中),瘋搶幾百年,近代再次變瘋:改市名,改鎮名,改山名,改教材,改古典詩詞、改古地圖,改街名,改《出師表》、商請地理磚家題詞出偽證,建假臥龍崗和茅廬,篡改所有網絡詞條…鐵證如山,真是無賴,簡直是歷史竊賊和歷史攪屎棍。丁寶齋這個歷史騙子累死後,近期又出現幾個襄跳蚤,天天爬在屏幕上,一看見堅持躬耕南陽觀點的人馬上跳出來咬!他猶如洗了腦的東突分子,不聽正史描述記載,只因諸葛亮一句:躬耕於南陽,就必須咬住一句:襄陽城邊的隆中(實際叫阿頭山)就是二百六十里外的南陽管,我不管中間隔漢江,隔萬山,非賴上南陽,那怕是南陽一塊飛地也中,漢代時這個小地塊必須是南陽郡的。

明末清初的大學問家、巡撫彭而述 在《臥龍懷古 》“憂時還抱膝,遇主起南陽....躬耕原此處,更莫向襄陽。” 詩中反映當時社會上層對襄陽偽說的厭惡可謂直白露骨。


直播南陽


乍一看這個問題問的挺無腦的,因為南陽號稱“豫西南的一顆明珠”,南陽當然是在河南省的西南部了。沒有問題,一句話就可以解決。

河南省政區圖,可見今天的南陽市位於河南省西南部。

但是涉及到諸葛亮躬耕的問題,就需要進一步思考了。

其實這個問題應該這樣問,諸葛亮躬耕時候的南陽郡,位於現在的什麼區域。

這確實是個不小的問題,因為古代的南陽郡,和現在的南陽市,不是一個概念。

諸葛亮躬耕時期為東漢末年。

東漢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十七歲的諸葛亮在叔父諸葛玄突然病逝後,失去了在荊州的最後依靠。於是就自力更生,躬耕讀書。正是《三國志》記載的:“(諸葛)玄卒,亮躬耕隴畝”。這一耕就是十一年。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在劉備三顧之盛情下,諸葛亮出山,開始了興復漢室之大業。

東漢時期的荊州為中部一大州,貫通南北,地理位置很重要。荊州下轄八郡。

江北有四郡:1、南陽,治所為宛(今河南省南陽市)。2、章陵,治所為章陵。3、南郡,治所為江陵。4、江夏,治所為西陵。

江南四郡:1、武陵。2、長沙。3、桂陽。4、零陵。

而諸葛亮躬耕之地,就位於江北四郡中的南陽郡。

南陽郡在秦時設置,歷經兩漢,到三國時期,其大體位置均以南陽盆地為核心。

秦南陽郡(地圖引自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東漢南陽郡(地圖引自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三國之南陽郡(地圖引自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三國史事離今已近兩千年,想要確切知道當時南陽郡的管轄範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可以大體得知,諸葛亮躬耕隴畝時候的南陽郡,位於今天的河南和湖北兩省交界處具體而言,除了保擴今河南省南陽市大部,還管轄有河南省信陽市西部,湖北省的隨州、棗陽兩地以及襄陽北部,老河口東北部這些區域。

由此可知,諸葛亮的躬耕地,確實是當時的南陽郡,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是不錯的。經歷千餘年的時代變遷,政區變動,如今的躬耕地隆中,被劃歸了湖北襄陽。

更多歷史地理類知識與諮詢,敬請關注@熊二History。


歷史寶藏


現在問題象變戲法,不管怎樣變目地只有一個,還是躬耕地,問那個省肯定是現在。三國時是州郡縣,省是現代設的,南陽是河南省,如有人把南陽說屬別的省,那是有病,別的省也有的地方叫南陽的,跟諸葛亮躬耕南陽是兩碼事,名子一樣地域不一樣,襄陽說古南陽今南陽不是一個概念,要是一個概念襄陽沒法爭躬耕地了,南陽是由古宛在秦時設的,南陽郡和南郡隔漢水而治,襄陽屬南郡,從秦朝漢朝三國到晉朝習鑿齒敘述,亮家在南陽鄧縣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時期變了,南郡沒了,南陽鄧縣為什麼跨漢江管隆中,襄陽把諸葛亮敘述放到一邊,把習鑿齒的敘述成了鐵證,習鑿齒好象是諸葛亮代言人,到現在也以習鑿齒敘述為標準,所以隆中隔著漢水代表南陽就不奇怪了。


wgq1212


諸葛亮躬耕的“南陽”到底在今天什麼位置?史書記載得清清楚楚!

正史裴松之注《三國志》記載“玄卒,亮躬畊隴畝,好為梁父吟。漢晉春秋曰: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

諸葛亮躬耕地的“南陽”,就是當時的南陽郡鄧縣隆中,即今天得襄陽隆中。這是正史的記載,也是有關躬耕地最早的史書記載!

此後,南北朝北魏酈道元《水經注》雲:“沔水又東徑隆中,經歷孔明舊宅北。亮語劉禪雲:先帝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即此宅也。車騎沛國劉季和之鎮襄陽也,與犍為人李安共觀此宅,命安作宅銘,雲:天子命我,於沔之陽,聽鼓鞞而永思庶先哲之遺光。後六十餘年,永平之五年,習鑿齒又為其宅銘。”

南北朝劉宋盛弘之《荊州記》雲:“襄陽城西十里許,名為隆中,有諸葛孔明宅。”“宅西有三間屋,基跡極高,雲是孔明避水(暑)臺。……齊建武中,有人修井,得一石枕,高一尺二寸,長九寸,獻晉安王。習鑿齒又為宅銘。今宅院見在。”

以上可知,早期的歷史記載中躬耕地的具體地點都是今襄陽隆中。有南陽人說臥龍崗才是躬耕地。是這樣嗎?那就讓我們看看南陽方面自己的記載。

明嘉靖《鄧州志》說“十二年, 備三顧諸葛孔明於隆中。孔明家於南陽之鄧縣號曰隆中。”

清乾隆《新野縣誌》“諸葛亮字孔明,本琅琊人,寓居襄陽隆中….”

清光緒《南陽縣誌》說:“侯實家襄陽,南陽之祠非是……亮宅在襄陽為信”。

《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說“三國志侯傳注引漢晉春秋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此漢隆中確屬鄧縣,不屬宛。”又說“漢荊州刺史治襄陽,所領有南陽郡。亮家於襄陽城西二十里屬南陽郡鄧縣,故亮自稱躬耕南陽。”

南陽人自己編的地方誌都明確表示躬耕地是今襄陽隆中。

再來看看現代南陽官方的史料。

1976年5月由中共南陽市委宣傳部編寫的《諸葛亮小傳》說“隆中在襄陽城西北二十里,當時屬南陽郡鄧城管轄”,“諸葛亮在這裡度過了十個寒暑”。“小小的隆中實際上成了他的第二故鄉,所以他自稱‘躬耕於南陽’。”


1987年由南陽市博物館編撰並在臥龍崗武侯祠門前出售的導遊性小冊子《武侯祠簡介》說:“諸葛亮隱居在南陽的隆中(今湖北襄陽附近)。”

1985年由河南省政府組織編纂的《河南風物誌》說:“(諸葛亮)在襄陽西隆中結茅隱居,他躬耕壟畝,攻讀史籍……”“漢室後裔劉備三顧茅廬於隆中……孔明遂離開隆中,佐劉備攻伐中原”“人們知道,湖北襄陽古隆中為孔明隱居躬耕之所”。“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過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很明顯,這裡所說的南陽系南陽郡,並非今日之南陽市。後人出於仰幕,於今日南陽建祠以祀。


綜上可知,諸葛亮躬耕的“南陽”,在今天的湖北襄陽隆中!這是歷代南陽地區官方都承認的史實!


光速衝鋒


謝邀。諸葛亮“躬耕於南陽”,南陽位於現在的河南省。凡與《出師表》記述相悖的躬耕地都是山寨,襄陽隆中通過打歷史補丁套路“躬耕於南陽”無效。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自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其中的南陽指今河南省南陽市。具體的躬耕地位置在漢代南陽城西七里之臥龍崗(古稱隆山,今南陽武侯祠景區),著名的三顧茅廬故事亦發生在這裡。後人以《草廬對》或《隆中對》之名命名陳壽在《三國志》裡記述的這段故事章節。

(光明日報2013年5月27日國學版刋登《漢之南都,時勢英雄》,歷史學家認為東漢南陽具備產生諸葛亮的政治土壤)

生於臨沂、寓居襄陽、躬耕南陽、就職蜀漢,歿五丈原—這是歷史記述的諸葛亮生平。諸葛亮故居之名“隆中”最早由東晉襄陽民史家習鑿齒在《漢晉春秋》中“號曰”而岀(因無實跡存世,後世史家多沿襲其記述),明清時落地現址,清光緒年間正式立碑冠名“古隆中”。國家認定明清建築古隆中為“諸葛亮故居”,與躬耕地無涉。

因躬耕地之襄陽說(鄧縣隆中)和南陽說(臥龍崗)均無確切原始史料佐證,明清以來襄陽人見獵心喜,把古隆中“吐嚕”成躬耕地,與南陽臥龍崗打起了嘴皮官司,人為把躬耕地望變成千年爭議。

然而史書不會造假。可以確定的是,襄陽隆中在漢末先後歸屬南郡襄陽縣和曹魏襄陽郡(1、習鑿齒早期著述《襄陽耆舊記》:“襄陽有孔明故宅”(與其晚年著述《漢晉春秋》前後矛盾,筆者採信前述);2、司馬光《資治通鑑》:“初,琅邪人諸葛亮寓居襄陽隆中”)。兩則史料交叉印證,隆中所在地兩漢至魏晉先後為南郡、襄陽郡屬地,與“躬耕於南陽”沒有任何瓜葛。

某地人為地域私利搶佔躬耕地名號,攻關教科書功敗垂成貽笑大方;運作研討會勾兌支持襄陽說結論,嚴重汙染學術環境;變造“古隆中諸葛亮故居”題詞欺世盜名……凡此種種奇葩作為與文明蛀蟲何異?好在機關算盡徒勞無功,不但主事者不得善終,連古隆中也被這幫蛀蟲玩壞,幾乎變成襄陽負資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南陽臥龍崗躬耕地,由歷朝歷代官方認定、文人墨客詩詞畫加持,聲名遠播於古今中外,“躬耕南陽”已成為中華民族文明印記。

南陽有臥龍,草廬千古頌。

謝謝大家。


歷史不飄逸


首先,這個問題是無知的人提的(暴露了南陽說人的真知識水平)。現在南陽只有一個地方叫這名,還用問?諸葛亮“躬耕於南陽”,當時範圍很大,包括現在湖北的很多地方。即便想問躬耕地,也應該這樣問:諸葛亮躬耕地在現在哪個省。

“躬耕南陽”誰都知道,那時南陽郡那麼大,等同於現南陽嗎?南陽臥龍崗說截止目前,拿不出一個諸葛亮到過宛城的史書記載,拿不出一個臥龍崗的史書記載。躬耕地怎麼到臥龍崗的?和現南陽有半毛錢關係?顯然沒有。歷史問題還得在史書中找答案。躬耕地自有史書記載,多讀史書,就會知道躬耕在隆中。不光襄陽人,只要有點文化水平的都知道。可憐南陽人沉溺於“南陽”二字不能自拔,連南陽的區劃變遷都不知道,還談什麼歷史?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舉行諸葛亮躬耕地問題專家論證會的結論意見

近年來,國內有的報刊發表了一些關於諸葛亮躬耕地是在襄陽還是南陽的討論意見,並由此影響了國家有關職能部門的某些決策。這一情況,引起了史學界的關注。為此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和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於1989年12月6日聯合邀請北京地區各歷史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史學專家共27人,舉行了諸葛亮躬耕地學術論證會。會上,大家一致認為:

一、歷代史籍文獻記載諸葛亮躬耕隱居之地在襄陽隆中是始終一致的;

二、東漢末年,南陽宛(今南陽市區)一帶戰亂頻仍,中原士人避亂荊州(襄陽)。劉備三顧茅廬時,宛屬曹操的地盤。荊州是劉表治所。諸葛亮的叔父同劉表是故交。因此,他和他的叔父只能住在荊州(襄陽),而絕不可能住在宛縣(今南陽市區);

三、諸葛亮在襄陽結交了眾多的名士師友,他的親戚全都住在襄陽。諸葛亮的親友中,沒有一人住在南陽宛縣;

四、元代以前,今南陽市區沒有任何有關諸葛亮隱居的文獻記載和文物古蹟。元代以後,今南陽臥龍岡才出現了武侯祠紀念性建築;

五、諸葛亮躬耕地問題,在古今中外史學界,是一個沒有任何疑義的問題。所有有關三國史的論著,均認定諸葛亮躬耕隱居之地在襄陽城西20裡之隆中。在國務院1986年12月8日公佈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單的文件中,亦明確指出襄陽為“隆中諸葛亮故居”,而南陽則為“武侯祠”,這對兩處名勝地的內涵作了科學的表述。

鑑於以上理由,論證會一致認定諸葛亮躬耕地在襄陽隆中,而決不可能在今南陽市區臥龍岡。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章)

1992年7月5日

社科院 為什麼專門就躬耕地做結論,因為某地無恥學者在沒有任何史書記載諸葛亮到過宛城,無任何史書記載躬耕臥龍崗的情況下,憑個人意淫,強拉硬扯,要把諸葛亮拉倒南陽臥龍崗去躬耕。他們不負責任的言論已影響到國家相關職能部門的決策,所以社科院邀請專家,經過兩年多認真查閱,給出此結論。可惜某地年輕人沉迷謠言不自知,還在拼命為躬耕臥龍崗背書,簡直拉低南陽形象!

南陽方在爭躬耕地時,大約有三派:

一是全面否認襄陽隆中派,認為諸葛亮根本沒在隆中住過,這是無腦派,對史書全面否認。

二是肯定隆中是諸葛亮故居(因為史書否定不了),但強調躬耕地在南陽臥龍崗(無任何史書文獻佐證,僅靠碑刻的“據傳”)

三是和稀泥派:躬耕南陽,往來隆中(同樣沒有史書證據)

其實在元明清時代,大部分南陽地方誌、碑刻都認為臥龍崗“據傳”躬耕地,只能當個傳說,顯然不是正史,臥龍崗武侯祠主要是紀念功能,就從上世紀90年代起,南陽部分無良文人喪失文人氣節編撰史籍,造謠惑眾。在天涯網上和襄陽網友展開強烈的辯論,在襄陽方強大的證據面前,這些謠言一個個 被粉碎,這些始作俑者一敗塗地,但他們這些編造的謊言還在網上流傳,繼續在荼毒南陽人,因為餘毒未清,部分南陽憤青不辨真偽,再次在頭條上興風作浪,意圖為“臥龍崗躬耕地”爭取名分,套用南陽方的話“歷史不是泥巴,想怎麼捏就怎麼捏”,這些不實事求是的行為顯然不利於南陽名聲和地方發展,也是無用功。

下面列舉幾個南陽人造謠的例子:

1、意淫“宛,中隆”(本意是“山中央高”)說臥龍崗才是真真的古隆中。

2、南陽說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張曉剛撰文考證“天子命我,於沔之陽.....”時,直接把劉弘304年駐襄陽篡改成304年駐節宛城(赤裸裸的篡改)

3、杜撰了:《晉書 習鑿齒傳》中有此文字記載:“齒好著述,而文辭散亂,矛盾相沖。其書意可觀者,皆父兄所代,文體混漫,羞澀難解者,齒之撰也。”(赤裸裸的造謠誣陷,晉書中全是對習鑿齒的稱讚,無任何貶低之詞)

4、直接把社科院關於諸葛亮躬耕地的結論第一條說成:歷史文獻關於臥龍崗躬耕地的結論向來一致。恰恰相反結論說躬耕地就是襄陽隆中。

5、把譚其驤的“諸葛亮躬耕於今襄陽隆中”結論直接在報紙上篡改成譚其驤說“諸葛亮躬耕於今南陽市”,直接顛倒黑白,造成了香港句容先生錯批譚其驤。

6、造謠襄陽五上北京,搞定教科書事件。教科書事關教育大計,不以史書為依據,還以南陽臥龍崗的傳說為依據?

。。。。。

等等

來看看真真的史料:

最早記載

一、最早記載諸葛亮生平事蹟的是西晉史學家陳壽的《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傳曰:“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會漢朝更選朱皓代玄。玄素與荊州牧(治所在襄陽)劉表有舊,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諸葛亮出山之前的活動軌跡一直在荊州牧劉表附近,躬耕時和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元直交往,當時他們都在襄陽學習。相反,諸葛亮傳中除了諸葛亮說了句“以向宛洛”以外,沒有提到半點宛城,諸葛亮的活動範圍也離宛城幾百裡。  

二、最早明確記載諸葛亮躬耕地的著作是晉王隱(陳郡陳縣人,今河南淮陽人)的《蜀記》。《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蜀記》曰:“晉永興中,鎮南將軍劉弘至隆中,觀亮故宅,立碣表閭,命太傅掾犍為李興為文曰:‘天子命我,於沔之陽,聽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遺光,登隆山以遠望,軾諸葛之故鄉。……昔爾之隱,卜惟此宅,仁智所處,能無規廓。日居月諸,時殞其夕。……今我來思,覿爾故墟’”。  明顯提到“至隆中,觀亮故宅”,和“昔爾之隱,卜惟此宅”很明白的指出隆中就是他家,也是當時躬耕的地方。另外《晉書 劉弘傳 陶侃傳 李密傳》裡都對這段的歷史背景有所記載,包括《資治通鑑》,很明顯永興中劉弘駐的是襄陽(南陽說領軍人物、博物館副館長張曉剛撰文故意篡改史料說劉弘當時駐宛,令人不齒)  石小生對此腦洞大開,寫了4片臭文,妄圖顛覆至隆中,觀亮故宅的史事。下面是他的雷語:  1、傳所謂伏龍、鳳雛,正在於此,亦隆中也。該碑文也可作為上述推測的一個輔證。(傳字很重要)  2、當然,上述幾點都只是推測,沒有任何直接證據,後世的碑文只能參考,不能作為定論的證據。但“南陽說”的解釋顯然比“襄陽說”的祭拜兩段論和“沔之陽”即為隆中的解釋更靠譜些。(亦隆中比真正的隆中更靠譜?)  3、《河南等處承宣佈政使為乞賜祀典題額》碑有:…. 亦隆中也。 在西晉以前襄陽附近沒有“隆山”、“隆中”的地名。(小生該不會想的是西晉比《河南等處承宣佈政使為乞賜祀典題額》碑時代晚吧?)  4、劉弘“登隆山以遠望,軾諸葛之故鄉”的祭祀活動與勉縣一帶武侯遺蹟的地理方位十分接近。(他忘了“登隆山以遠望,軾諸葛之故鄉”之後的“惜爾之隱,卜唯此宅”吧,想把三顧地也搬到定軍山去吧)  5、至此,對《蜀記》“沔之陽”的解讀就有了隆中、南陽、勉縣三種說法了,應該說三種說法都不能以現有史料肯定“於沔之陽”為其中之一地。依我之見,三說中勉縣說為五成,南陽說為三成,襄陽說僅兩成矣。當然,這只是個人看法(全靠猜測,個人看法就成了五成、三成、兩成。不知道他這比例得來的。考證劉弘至隆中,竟然通篇不引用有關劉弘的歷史記載。)  6、“隆中”一名開始出現在一些野史之中:《三國志》卷三十五《諸葛亮傳》引東晉王隱的《蜀記》曰:“晉永興中,鎮南將軍劉弘至隆中,觀亮故宅.....(在他的眼裡《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裴松之注、《漢晉春秋》、《太平御覽》、《水經注》、《晉書》、《資治通鑑》...都是野史,但好像他忘了臥龍崗到元代才和諸葛亮因“傳”才聯繫的,之前沒一個“野史”記載)  7、鎮南將軍劉弘至隆中,觀亮故宅.....小生考證這件事竟然通篇忘了主角劉弘,對晉永興中劉弘動向不加任何考證!!!  8、這些記載表明,劉弘這次奉“天子命我”的官祭,如不去諸葛亮葬身之處的沔陽武侯祠,而去他年輕時的尚無任何紀念場所的隱居、躬耕之地尋訪舊宅,是不可思議的。(他又忘了“至隆中,觀亮故宅”!!胡扯把觀亮故宅說成去諸葛亮葬身之處,這是多大的BUG啊? 奉“天子命我”的官祭,竟然碣文通篇不提“官祭”之事)  小生的腦洞是多麼的發達啊,僅僅依靠一句話就杜撰出幾篇長文,可他忘了碣文後面的內容,忘了前後照應。想想也正常,他前面撒的謊,後面要不斷的去圓謊,怎麼能不出差錯呢? 

 三、是東晉著名史學家習鑿齒(襄陽人)。習鑿齒在其著作《漢晉春秋》中說:先主見諸葛亮於隆中。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這和諸葛亮自稱“躬耕南陽”並無矛盾)他在其著作《襄陽耆舊記》中說:“龐德公,襄陽人,居沔水上……諸葛孔明每至其家,獨拜公於床下,公初不令止。”  “先賢傳雲:‘鄉里舊語,目諸葛孔明為臥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為水鏡,皆德公之題也。’其子山民,亦有令名,娶諸葛孔明小姊,為魏黃門吏部郎,早卒”。  “黃承彥,高爽開列,為沔南名士,謂諸葛孔明曰:‘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許,即載送之。時人以為笑樂,鄉里為之諺曰:‘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對於習鑿齒如此詳細、明白的記載,是躬耕臥龍崗說永遠的噩夢。於是他們杜撰了:《晉書 習鑿齒傳》中有此文字記載:“齒好著述,而文辭散亂,矛盾相沖。其書意可觀者,皆父兄所代,文體混漫,羞澀難解者,齒之撰也。”故意抹黑xi鑿齒,妄圖顛覆躬耕隆中說。但是《晉書 習鑿齒傳》並沒有這樣的記載,相反全是對習鑿齒的稱讚:  鑿齒少有志氣,博學洽聞,以文筆著稱。  尋而襄鄧反正,朝廷欲徵鑿齒,使典國史,會卒,不果。  彥威跡淪寇壤,逡巡於偽國  另外《晉書 習鑿齒傳》中也記載了(桓)溫弟秘亦有才氣,素與(習)鑿齒相親善。鑿齒即罷郡歸,與秘書曰:‘吾以去(年)五月三日來達襄陽,觸目悲感,略無歡情,痛惻之事,故非書言之所能具也。每定省家舅,從北門入,西望隆中,想臥龍之吟;東眺北沙,思鳳雛之聲;北臨樊墟,存鄧老之高;南眷城邑,懷羊公之風;縱目檀溪,念崔、徐之友;肆睇魚梁,追二德之遠,未嘗不徘徊移日,惆悵極多,撫乘躊躇,慨爾而泣’”。  從另一個側面證明習鑿齒關於亮家的描述非虛。 

 四、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說:“沔水又東逕樂山北,昔諸葛亮好為《梁甫吟》,每所登遊,故俗以樂山為名。沔水又東逕隆中,歷孔明舊宅北。亮語劉禪雲:‘先帝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即此宅也。車騎沛國劉季和之鎮襄陽也,與犍為人李安共觀此宅,命安作《宅銘》雲:‘天子命我,於沔之陽,聽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遺光。’後六十餘年,永平之五年,習鑿齒又為其宅銘焉”。  ……  之後還有很多,包括《資治通鑑》等在內的歷史典籍都承認“亮家在隆中”“躬耕在隆中”,一直到現代,並沒有任何文獻,任何人對上述文獻表示反對。就在一二十年前,南陽說的幾個代表人物杜撰史料,猜測臆測,只對襄陽說的證據挑刺,不拿自己的證據,說以上史料有誤。妄圖混淆視聽,顛倒是非,弄假成真,但史實是改變不了的,這樣的人只會令人不齒,遺臭萬年!!

以上幾個距離諸葛亮時代最近的幾個史料,再裝看不懂就是能力問題。網上躬耕地爭端,襄陽方只拿史書記載說話,南陽方只憑個人意淫、揣測說事(不信,可以看他們的回答),拿不出半點史書記載,還好意思在網上亮醜,是想拉低南陽形象麼???

另外,我門再對比一下襄陽和南陽方各自的回答,我們給的史書記載,南陽給的個人想象,五花八門,什麼樣的東西都有,就是打死都不往出拿躬耕臥龍崗的史書證據!


開心就好123153549





南陽位於現在的哪個省,查看地圖或百度一下就知道了。南陽一詞最初出現在《史記》:聚不法之民於南陽。《元和郡縣誌》:南山之南,漢水之陽為南陽。《二十一方輿紀要》引自《史記》年表:“秦昭王27年,宛兼南陽之名。昭王35年,始設南陽郡″。

初始南陽歸荊州管轄。現在歸河南省直轄。

但是前幾年又有一種奇葩記述,即《出師表》中諸葛亮上表奏章原文:“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注:南陽,今湖北襄陽一帶。教課書中如此一注,使我也分辯不出,南陽到底歸湖北省管轄,還是歸河南省管轄了。

且莫見笑。確實被教課書搞的糊里糊塗。


千萬千千萬


這個提問就有問題,諸葛亮躬耕南陽,問南陽現在是那個省?

諸葛亮躬耕於南陽是南陽郡,應該問南陽郡現在是那個省才正確。

南陽郡包括現在的河南省和湖北省一部分。問現在的南陽是那個省,現在的南陽市是河南省,漢代時候稱宛城。

如果南陽郡和南陽市都混淆不清,沒有必要發帖,以免造成笑話。

大年初一,祝福南陽襄陽人民新年快樂!


鐵路之旅


小編不懂歷史,混淆是非,本不爭議,只出來個喜歡爭的九頭鳥,所以鬧的沸沸揚揚了!不惜改名、改教科書、改寫歷史的註釋,有意思嗎?樊城人、襄樊人、襄陽人?改名改的我都分不清是什麼人了,反正是九頭鳥沒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