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如果沒有關羽、張飛、諸葛亮,還能當上皇帝嗎?

燈化屏


首先如果按照三國演義,劉備最初能夠起兵,就是依靠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張飛的家財招募起家隊伍。若沒有關羽、張飛,劉備連兵都起不了,亂世中一介白身,只怕早死於戰亂;就算能到老同學公孫瓚麾下混個一官半職,也不過最後死在袁紹麾下。在劉備征戰的前十年中,關羽張飛基本是唯一的武將,後來雖然陸續有了趙雲等人,關張依然是絕對主力。長坂坡、漢津渡若無關羽,劉備早已被曹操擒殺。至於諸葛亮就更別提了,演義中的活神仙,沒有他就沒有劉備的三分天下。

接下來咱們說說正史。正史中,劉備並沒有演義中那麼窩囊,也是個能上陣的猛主,就算沒有關羽張飛,他照樣能打出一番天下。從某種意義上,正史上就算沒有關羽張飛,劉備也能帶出項羽、岳飛來。不過,關張這兩位時之良將,確實對劉備征戰助力良多。

而正史中的諸葛亮,固然不是演義中那麼出神入化,但他對於劉備成就三分基業的價值顯然是決定性的。歷史上的劉備,前半身也曾征戰殺伐,割據城池,創下好大名頭。但因為缺少明確的戰略規劃,不知道該如何鞏固獲得的地盤,不知道往哪個方向發展,也不知道誰是朋友,誰是敵人,結果地盤得一塊丟一塊,盟友找一個完一個,半輩子下來還是隻有個新野城。而在得了諸葛亮後,迅速獲得具有可行性的戰略規劃,短短十年之間,成就了三分天下。

所以,演義中的劉備若無關張,連命都難保;歷史上的劉備若無諸葛,估計最後也是給曹操滅掉的命。當皇帝肯定別想了,除非是滅亡前稱帝過癮。


巴山夜雨涮鍋


基本上很難,首先若無關羽、張飛的保護,劉備在曹操帳下共事早就被曹操想辦法給解決掉了,比如在曹操煮酒論英雄宴會上,關、張不在,差點丟了命,幸虧來得及時。

若無諸葛亮的輔助,那劉備也無法立足開創蜀國,當然也就無法當上皇帝。

其實劉備一生很坎坷,雖有雄心壯志,但大多所託非人,直到三顧茅廬啟用諸葛亮,才扭轉了以前曲折流離的逃亡局勢,後來開創蜀國,三分天下的局面。

這其中既有諸葛亮的運籌帷幄,決戰千里謀略,又有關張等人的衝鋒陷陣,生死相隨的功勞。所以沒有這些人,恐怕劉備早已死於非命,若用不著關張,又何必桃園結義,若不需要孔明,又何苦三顧茅廬求賢士呢?


知足常樂6144539457


您的這個問題,有點不好回答。廣州人有一句話,我想大概可以用在你的問題上。這句話就是:“雞死雞來替”!意思就是如果沒有關羽、張飛,或許就會有張羽、關飛來代替。如果沒有諸葛亮,或許會有龐葛亮、法葛亮呢。關鍵是劉備本身,想不想興復漢室了!

其實,在劉備年輕的時候,並沒有這個想法,但是胸懷壯志是肯定的。要不,他也不會在“織蓆販履”那麼貧窮的環境下,還積極的想方設法的求學。而且,投拜的還是當時的名師盧植。之後,還利用自己的人緣(當地年少爭附之),剛好又被中山大商張世平兩人看中,出了很多金錢資助他。他就利用了這些錢,用以“合徒眾”。估計是;由於當地一班年輕人,都喜歡依附於劉備,以至劉備開始在當地有了一些聲望。而當張世平二人經商經常經過他們那裡,商人求財求平安,見到劉備有點威望,就出錢買平安。求得每次經過劉備家鄉時,得到劉備的保護。而劉備從此就有了經濟來源,就將這班人組織起來,成了當地的一個小團伙。這期間,張飛也是這一班“年少”中的普通一員。關羽是正碰上了劉備在“合眾徒”的時候,就加入了他們。也僅是普通一員。但是,後來因為關、張曾為劉備“禦侮”,估計是跟別人搶地盤、爭利益之類的事吧,爭贏了。而關、張可能出力最多,劉備自然對他們就另眼相看,成了劉備的小跟班。估計他們這個小團伙,也就有如今天社會上的黑社會形式會差不多。

黃巾之亂的時候,他就帶著這班人,投靠朝廷派來剿滅黃巾的校尉鄒靖。如果沒有關張,我想,劉備也可能在這班人裡,找出另外兩個人也不一定。所以,不管有沒有關張,劉備都是一定會跟著鄒靖走的。因為,關、張為劉備“禦侮”後,再也沒什麼突出的表現,劉備也沒再把他們當回事。在劉備眼裡,他們無非是兩個普普通通的小跟班而已。所以,劉備並不是因為有了關張相助,膽氣壯了才去投軍的。事實上,在剿滅黃巾的過程中,關張和那一班“年少一樣”,均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現。但劉備因為立了功,被封為了安喜縣尉。而關、張還是最普通的一員,連站在劉備身後的資格都還沒有。這就證明;征戰黃巾時,關張並無突出表現。之後鞭打督郵的是劉備自己,掛印而去也根本沒有和關張商量。棄官後不久,就遇到了都尉毌丘毅去丹陽招兵,邀著劉備一起去。路上遇到強盜,劉備親自接戰,把強盜打跑。因此功又被舉薦為下密丞,不久又不知何故不幹了。後又被封為高唐尉、縣令。可好景不長,被賊寇攻陷了縣城。沒地方容身了,只好帶著這班人去投奔他的學長公孫瓚。還好公孫瓚念舊情,上表讓劉備做了他的“別部司馬(管軍事的幕僚)”。被公孫瓚派去相助田楷,拒敵袁紹。可能與袁紹交戰的時候,這次關、張出了大力,可能仗打多了,關張也慢慢成熟了,令劉備立了大功。公孫瓚自然要關照這個學弟,就私自讓劉備當了他的平原縣令。這次劉備因為看出關羽、張飛的成熟,就讓他們兩人做了他的“別部司馬”。並且把自己的軍隊分成兩部分讓關,張各帶一部。此時的關張,才基本上被劉備認可,才有“恩若兄弟”之說,才有資格侍立在劉備的身後。而之前的這段時間內,關張都沒有任何的特別建樹。這就是說,劉備從一個貧民,一躍而成為一縣之長;他的基幹部隊,是劉備本身的人格魅力吸引來的。而他的官職、地位,卻都是劉備自己親自打拼出來的。跟關羽、張飛沒多大關係。要說有關係,那就是關張也是劉備從老家帶出來的,那班基幹部隊的老兵之一。僅此而已!

之後,劉備又隨著田楷防袁紹,又救徐州。卻僅有軍隊千餘人,和少量的各少數民族雜在一起的騎兵。沿路只好收集了一些難民數千人充入軍中,也才數千人。陶謙見他兵少,就把自己的嫡系丹陽兵撥給了他四千人,合在一起,約摸萬人左右吧。還真的是一班“烏合之眾”。陶謙讓徐州,是因為劉備的人格魅力征服了陶謙。包括、糜竺、陳登之願意跟著劉備,都是因為劉備本人的人格魅力所致。他們並不是因為劉備有關、張相助,才認為劉備可以守住徐州的。事實上,關、張對助劉備守徐州,也真的還沒有體現出起了多大的作用。而這期間,劉備正式受到了朝廷的認可,有曹操推薦他為“鎮東將軍(已經是朝廷正式的二品大員了)”,並且賜爵為“宜城亭侯”,又恢復了他祖宗的榮耀,重新獲得了“貴族”身份。併成為了東漢末年,名正言順的一鎮諸侯。劉備的這一切成功,都是靠他自己努力獲得的,跟關、張還真沒多大關係!

再看關羽隨劉備出征抵抗袁術,一個多月也毫無建樹。張飛更過分,擠兌陶謙的嫡系丹陽兵,及丹陽兵的首領曹豹。逼反曹豹以至引狼入室,被呂布奪去了徐州。我認為;被奪去了許州,還不是劉備最大的損失。劉備最大的損失,是失去了陳登的輔佐。這是劉備出道以來,得到的第一個智謀智士。看看陳登為劉備策劃的戰略藍圖;“今漢室陵遲,海內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彼州殷富,戶口百萬。今欲為使君合步騎十萬,上可以匡主濟民,成五霸之業,下可以割地守境,書功於竹帛。若使君不見聽許,登亦未敢聽使君也。”如果劉備出征時,將徐州交於陳登為主,張飛為輔,就不至於逼反曹豹,呂布就無機可乘。按照陳登的設想經營,再招募天下英才,曹操都不敢窺視徐州。再加上之後的關羽成熟,張飛、趙雲的勇猛,魏延、關平、廖化的成長,更可向周邊蠶食,擴大自己的實力。可惜,這一切都因為張飛一人,導致劉備奮鬥了半生,好不容易剛佔據的一州之地,一鎮諸侯。剛恢復了的家族榮耀,旦夕就被張飛就毀掉了。而關羽對此卻是束手無策,半點也幫不上劉備!到此時為止,之前的關羽、張飛到底是劉備的兄弟,還是劉備的損友?實在難說得緊!

實際上,曹操、袁紹才是給劉備幫助最大的大恩人;袁紹是支持、認可劉備統領徐州的,他是“四世三公”,實力又最大。他說的話,幾乎可以代表朝廷。曹操直接上表朝廷,確認了劉備據徐州的合法性,並且令其一躍而成一鎮諸侯。為何公孫瓚、曹操、袁紹等天下最具實力的大漢重臣,天下頂級梟雄都如此看重劉備?甚至連刺客都不忍對劉備下手?曹操聽說劉備無功而得徐州時,甚是憤怒。可是,當劉備途窮投靠他時,他其實明知劉備不會真的做他部下。卻仍然十分的高興接納他;演義中還說:“劉備,吾弟也”。而袁紹呢,絲毫不計較劉備曾經幫助公孫瓚打過他。他的長子袁譚還早就師從劉備,父子二人都對劉備敬慕不已。袁紹還親自遠迎二百里。劉備的人格魅力如何,人品如何?在此可見一斑!這些,都足以說明;他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努力的回報!

從史料記載看;劉備的軍事才能遠超關羽、張飛,個人武力也不下於關、張。所有的仗都是他親自指揮、甚至是親自上陣打的。督郵是他打的、蔡陽是他斬的、火燒博望的仗是他打的(和諸葛亮毫無關係)、車胄也是他斬的。在兵力不是太懸殊的情況下,劉備幾乎沒打過敗仗。而曹操即使在對敵兵力差不多、甚至多於對方的情況下,也常打敗仗。他的戰績,其實還真不如劉備!所以,估計關羽、張飛後來的能成長為大將之才,我看十有八九是劉備培養、教導的功勞。而且,劉備還親自培養出了魏延、劉封等沙場猛將。所以,我認為劉備既然能夠培養出關羽、張飛、魏延、劉封等頂級人才,如果沒有他們,劉備一樣可以培養出什麼張羽、關飛、劉延、魏封來。還有一點,是劉備無人能及的;各位看看上述四人,在蜀漢、甚至在整個三國中的能力、分量,都是頂尖級的人才!關羽被稱為“萬人敵”、“名將唯羽”,是唯一一個打得曹操要遷都的大將。集魏、吳兩國的文武傾國之力,還要使用欺詐的手段,才能殲滅他所率領的、大概相等於蜀漢五分之一不到的力量(三萬餘人)。這期間,蜀漢的大本營對關羽,還沒有做出一兵一卒的支援。張飛也是“萬人敵”,威名稍遜關羽一點點而已,張飛一出,曹魏無人敢敵。張郃敢敵,卻被打得幾乎全軍覆沒。而魏延也是陳壽筆下不多的、被他讚譽過的大將;“延即善養士卒、勇猛過人”。是蜀漢中期幾乎是天下無敵的大將(張郃連王平都奈何不了,實際上不如魏延),是屬於那種“給點光輝,就能燦爛”的智勇兼備的大將之才。無論對手是郭淮、張郃還是司馬懿,終身未嘗一敗。只是可惜劉備死後,限制了魏延的發揮。只有劉封,因人品問題,建功時間太短,沒有充分顯露出他的能力。但也能“所過戰克”,並攻取了上庸!可見劉備,不但自己能力超群,武藝精湛、用兵戰役戰術高超、人品貴重,還是非常高明的良師!

而諸葛亮呢?他對劉備是重要的,但卻並不是在軍事上。我認為;諸葛亮軍事上對劉備最大的貢獻;是以《隆中對》啟發了劉備的戰略思維,而不是“隆中對”的本身有多高明!劉備之所以失去徐州後,以至都無立錐之地,就是因為不懂得戰略。只有陳登跟他略微講過一下,卻沒有引起他的重視。結果在守徐州人選安排上的錯誤,兄弟損友的無知無能,導致徐州的輕易丟失。辜負了陶謙、陳登的一番心血!如果當時有個荀彧這樣的人,耐心的跟劉備講述“昔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的這套理論,我想劉備就不會丟掉徐州了。並會利用徐州發展開來,成就未必會比曹操差。因為,曹操一開始也是不懂戰略大勢的,他的運氣比劉備好;因為他有荀彧。是荀彧啟發了曹操!所以,諸葛亮的作用的確遠比關羽、張飛為大。一番“隆中對”,啟發了劉備的戰略思維。從此劉備猶如龍游大海,虎上深山;戰赤壁、取荊南、入西川、奪漢中,無不得心應手。諸葛亮的確是令劉備展開眼睛的第一人!不但如此,還是絕頂的治國之才。劉備自己的軍事用兵才能,其實在當世就已經幾乎沒有什麼對手。他真正缺乏的,就是能啟發他戰略思維的高人和治理地方的良材。而諸葛亮正好和劉備是相互“補缺”;諸葛亮的戰役戰術能力不怎麼樣,而劉備卻久經沙場,戰場經驗豐富,用兵使將,戰術謀略,無不高人一等。但劉備所最缺的,卻能全部由諸葛亮補齊。兩人的合作,真可謂是“相得益彰”!但是,卻並不是沒有諸葛亮,劉備就完全不行。徐庶、龐統雖然不如諸葛亮,但也是戰略戰術佼佼者。所以劉備才會那麼信任他們。之後又來了法正,更使劉備在軍事上如魚得水。其實還有黃權、劉巴、楊洪等等一大批各方面都與龐統不相上下的人才,只是他們的才能又未必能比諸葛亮。已經有了諸葛亮掌管朝中大事,不再需要重疊罷了。即使沒有諸葛亮,張松一樣會來找劉備,龐統一樣會積極建議劉備趁機取西川、法正一樣會領兵迎接劉備入川,一樣會為他出謀劃策奪取漢中。也就是說,諸葛亮只是適逢其會。即使沒有他,劉備一樣會奪得荊州、西川和漢中。一樣會稱王、稱帝。反而,劉封不會死,蜀漢有可能會多一員猛將。

按《三國志》中的“先主傳”、“武帝紀”以及一些野史的記載;赤壁之戰是劉備親自指揮的。曹操也只承認輸給了劉備,提都懶得提周瑜,更沒有諸葛亮什麼事。周瑜其實只是孫權派出支援劉備的戰將而已。可是,“吳書”卻把這個功勞全都安在了周瑜身上。那麼、關張的作用,也僅是戰將而已。根本談不上如果沒有關羽、張飛、諸葛亮,劉備就不能成事!

綜上所述,我的認為是;以劉備的能力、人格、人品來論,無論缺了誰,他都能稱霸一方,只是關羽、張飛、諸葛亮適逢其會而已。其實,不是他們成就了劉備,而是劉備成就了他們!


傲視蒼穹39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人是群居性動物。你一個人就是有天大的本事,沒人來輔佐,那也是白搭。劉備一個織蓆販履之輩,家徒四壁,雖說是中山景王之後,漢景帝玄孫,奈何窮光蛋一個。他就算心比天高,沒有啟動資金,一切都是白搭。恰好在此時他遇上了兩位豪傑,關羽和張飛,張飛是個豪強地主出身,家裡很有些錢財,利用這些錢財他們招兵買馬,組建了自己的一支隊伍,,就靠著這支隊伍劉備才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世人才知世上有劉關張三位豪傑。光有武將,沒有智囊也不行。於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大智囊諸葛亮為他指點迷津,諸葛亮,未出茅廬,就已將天下三分,以後劉備就是按照這個思路一步一步走上自己事業的巔峰。如果武沒有關張,文沒有諸葛,劉備,是啥,他是個啥玩意兒,也許老百姓都不知道。


約定9521


在對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人,你們都懂的。地痞流氓劉邦遇到了蕭何,韓信做了漢朝開國皇帝,劉備遇到了關羽,張飛,諸葛亮做了蜀國皇帝,朱元璋遇到了劉伯溫,做了明國皇帝,唐僧取經遇到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一行四人才取得真經,所以,不管你有多麼的牛逼🐮,或者你有多麼的無能,只要你的團隊還站在你這一邊,你的團隊夠牛掰🐮,你照樣可以橫掃千軍,富可敵國,謝謝。小鄧不才,還請各位多多包涵,謝謝。


燈化屏


沒有關張?何來孔明!一個好漢三個幫,就劉玄德本人只是攏絡團結人的能力,武上戰場比不上關張,謀略遠不如孔明。誠若劉邦講蕭何、張良、韓信無他們將一無是處。當然沒玄德之大旗幾位也未必建功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