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軍之將的逆襲,一戰雪恥並成爲明朝風雲人物,結局很慘出人意料

石亨的表演

北京城下的戰鬥結束了,但整個北京保衛戰還遠遠沒有結束,與城下的廝殺相比,更為激動人心的是明軍對瓦剌軍的追擊。

講到這裡,我們必須得提到石亨了,之所以在上一篇文章中沒有提到他,是因為他的戲份實在太重,除了光耀千古的于謙,整個北京保衛戰就是石亨表演的舞臺。

石亨其人,在正統初年就已展露鋒芒,正統三年,升任左參將,與武進伯朱冕同守大同。記載中,石亨長髯至膝,善使大刀,活脫脫一個美髯公的形象。(長髯至膝這個記載,小院也認為有點誇張,鬍子留到膝蓋那麼長,可以想象會有多不方便,作為一員武將,行動將受到很大限制)

《明史 石亨傳》石亨,渭南人。生有異狀,方面偉軀,美髯及膝。其從子彪魁梧似之,須亦過腹。就飲酒肆,相者曰:“今平也,二人何乃有封侯相?”亨嗣世父職,為寬河衛指揮僉事。善騎射,能用大刀,每戰輒摧破。

敗軍之將的逆襲,一戰雪恥併成為明朝風雲人物,結局很慘出人意料

到了正統十四年,也就是1449年土木之變前夕,石亨之名聲已僅次於邊關宿將、宣府總兵管楊洪,雖然他並非大同主將,但已被朝廷上下普遍視為未來邊關大帥人選。

然而失敗來得很突然,也先大舉進攻時,石亨與西寧侯宋瑛、武進伯朱冕一起率兵出擊,與瓦剌大戰於陽和,不幸兵敗,宋瑛朱冕皆亡於陣中,石亨單騎逃回,以失職之罪被押到京師下獄。

到了北京保衛戰前夕,于謙向代宗保舉石亨,他因此得以戴罪立功,並被委任為京師總兵官的職務。

于謙的眼光是獨到的,石亨果然在隨後的戰爭中大放光彩,徹底抹去了陽和兵敗的恥辱,成為了瓦剌人的噩夢,但于謙沒有料到的是,這個石亨,隨後竟然恩將仇報,在奪門之變後成為陷害他的人之一,此是後話,這裡就不多說了。

敗軍之將的逆襲,一戰雪恥併成為明朝風雲人物,結局很慘出人意料

回到北京保衛戰,于謙的兵力分配是這樣的:總兵官武清伯石亨陳於德勝門,都督陶瑾陳於安定門,廣寧伯劉安陳於東直門,武進伯子朱瑛陳於朝陽門,都督劉聚陳於西直門,副總兵顧興祖陳於阜城門,都指揮李瑞陳於正陽門,都督劉得新陳於崇文門,都指揮湯節陳於宣武門,皆受石亨節制。

可見石亨之受倚重。

戰場才是將星升起的舞臺,在北京保衛戰這個舞臺上,石亨成了最耀眼的明星。

德勝門是明軍主力聚集的地方,也是瓦剌初次進攻的目標,在這裡,石亨打了一次伏擊,獲得勝利,直接使得瓦剌主力轉移了目標,進攻西直門。在孫鏜即將失敗時,也是石亨分兵前去救援,打退了瓦剌軍,在防禦階段,石亨的表現是合格的。

到了瓦剌退兵時,石亨爆發了。

他統兵衝出安定門追擊,迎面正好遭遇瓦剌騎兵,石亨單騎直入,“獨殺十數人”,其侄石彪帶著親兵緊隨其後帶頭衝鋒,瓦剌軍士氣已洩,無法抵擋。

石亨如同攆兔子一般,將退卻的瓦剌軍從城北一直攆到城南。

敗軍之將的逆襲,一戰雪恥併成為明朝風雲人物,結局很慘出人意料

瓦剌此刻已無心再戰,一路向南撤退,瓦剌軍隊的撤退並非排成整齊隊列的乖乖撤退,他們分成多路撤退,並且有不少遊騎脫離大部隊,自行劫掠。草原民族的習性決定了他們在撤退途中繼續燒殺搶掠,能搶一點是一點,能帶回去多少帶多少,拿不走的就燒掉。

明軍則整理部隊,分路追擊,石亨沿著也先主力撤退的路線追擊不止,直到三日後也先退到紫荊關下,實在無法甩掉石亨,於是重整隊形,轉身迎戰石亨。

這正是石亨想要的面對面決戰的機會,他的勇猛在這場戰鬥中再次得到了體現,石亨及石彪等縱馬持斧直衝蒙古馬陣,刀斧並舉,迅斬瓦剌軍數百人,軍無鬥志的瓦剌再次潰敗,石亨繳回了瓦剌人之前劫掠的羊馬財物等無數。石亨一戰成名,其威名遠播瓦剌諸部,連蒙古勇士都稱其為“石亨爺爺”,可見這一仗瓦剌軍敗的有多慘。

敗軍之將的逆襲,一戰雪恥併成為明朝風雲人物,結局很慘出人意料

描述得再多,也不如戰功數字來得實際,看一下石亨的戰功有多大。《明實錄》中有記載:以武清候石亨繳功次。冊內將當先一萬九千八百八十人升一級,陣亡者三千一百一十八人升二級。

在我國曆史上,秦朝和明朝都是以斬首數來作為衡量戰功的硬指標,在北京保衛戰期間,于謙也制定了嚴格的賞賜標準,具體是:敢勇當先,生獲賊一名,或斬首一級,軍民官總小旗甲軍人升一級。也就是說,升一級的條件就是殺死或生擒蒙古兵一名。

對照這個標準,石亨所部殺傷和俘虜的瓦剌軍人數至少在一萬九千八百八十人以上,甚至可能數倍於這個數字,這是由於草原民族上的傳統是如果出征戰死了,誰把戰死者的屍首帶回,誰就可以分享戰死者的財產,所以蒙古軍歷來重視同伴屍首,不惜代價要將死者屍首帶回,而沒了腦袋的屍首顯然是沒有價值的,所以明軍無法做到將所有陣亡的蒙古軍都斬首論功。

敗軍之將的逆襲,一戰雪恥併成為明朝風雲人物,結局很慘出人意料

明軍的追擊

除了石亨,另一支明軍是不得不提的,就是從宣府出兵勤王的楊洪所部。楊洪乃邊關宿將,這個在土木之變中由於按兵未動而受到詬病的第一良將,在北京保衛戰中他終於全力出擊,為自己找回了面子。

楊洪部先是在北京城郊剿滅了未曾後撤及到處劫掠的瓦剌殘部,隨後進軍涿州,在霸州大破瓦剌一部,然後繼續追擊,在固安又取得大勝,一路殺將過去,不僅奪回了之前被擄走的大量人口和牛馬,並且生擒瓦剌將領阿歸。

敗軍之將的逆襲,一戰雪恥併成為明朝風雲人物,結局很慘出人意料

這兩路兵馬,加上據守居庸關的副都御使羅通所部,共同對瓦剌造成了極大的殺傷。瓦剌的損失有多大呢?我們知道,也先圍攻北京時,兵馬大致在十三萬左右,最後落荒逃回草原的只有五六萬左右,也即是損失了一半。

不過也先方面承認的損失卻有差距,瓦剌方面承認的損失只有一萬多,這之中除了明朝有誇大戰功的嫌疑外,還在於也先承認的戰損只計算了自己本部也就是瓦剌部落的損失,至於其他韃靼、兀良哈及女真等的損失,是不被計算在內的,兩方面結合起來,就解釋了為何兩軍承認的損失數字相差如此之大。

至此,北京保衛戰落幕了,明軍用自己的忠勇,將士們用自己的血肉,抵擋住了北方民族對北京的第一次圍攻,雖然在明朝剩下的二百年不到的時間內,它還將承受一次又一次的進攻並最終淪陷。

敗軍之將的逆襲,一戰雪恥併成為明朝風雲人物,結局很慘出人意料

楊洪、石亨、郭登、孫鏜、範廣等在土木之變及隨後的北京保衛戰中閃耀的將星,此後境遇各不相同,可以說大相徑庭,篇幅所限,小院在以後的文章中為大家再作說明。

《明史》:楊洪、石亨輩,遭時多事,奮爪牙之力,侯封世券,照耀一門,酬庸亦過厚矣。洪知盛滿可懼,而亨邪狠粗傲,怙寵而驕,其赤族宜哉。朱謙勇略不及郭登,登乃無後,而謙子永,進爵上公,子孫世侯勿絕。孫鏜、範廣善戰略相等,而廣以冤死。所遇有幸有不幸,相去豈不遠哉!

關於北京保衛戰的上一篇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這裡《北京保衛戰(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