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一揮間”是多久?

非說不凡


“彈指一揮間”是多久?是好久好久,我不敢回望。半夢半醒半浮生,時間太快,快得好像我一抬頭我已老。日子在無聲中滑過,昨夜小樓又東風,只是朱顏改。人生短暫須珍惜,歲月無情要在意。莫讓青春付流水,莫讓歲月付東流。我們要和時間賽跑,每天快快樂樂的,開開心心的過好每一天。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搏金樽空對月。採菊東籬下,把酒話桑麻。且敬往事一杯酒,願無聲歲月可回頭。歲月流逝,時光,人易老。我們要向前看,那怕一無所有,但還有餘生,要努力奮鬥。每天向著朝陽微笑,吶喊,我們不能也不要虛度光陰,蹉跎歲月啦!要在匆匆的人潮人海中尋覓……。最後一首小詩送給朋友們。〈狹思〉顧影獨憐己,莫把世情嘆。閒愁萬般緒,化作雲無煙。



時光深處那年花開


毛主席曾寫過一首《水調歌頭》:“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三十八年的光陰,僅僅是彈指一揮間。

當然,這是誇張的手法,形容時間過得飛快。我們在今朝憶往昔,總會覺得過去的日子流逝得太快,一瞬而已。

那“彈指一揮間”到底是多久?

滅霸打個響指,一秒不到,但那不是“一彈指”的時間。

“彈指”的說法源於佛教,《摩訶僧祗律》卷十七中說:“一剎那者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二十羅預為一須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須臾。”

由此,我們可以進行計算:

一天=24小時=24×3600秒=86400秒=30須臾

一須臾=86400/30=2880秒=20羅預

一羅預=2880/20=144秒=20彈指

一彈指=144/20=7.2秒

根據計算,一彈指的時間為7.2秒,雖然很短暫,卻遠遠大於我們打個響指的時間。一彈指尚且如此短暫,那一瞬、一念更甚。

經計算,一念(一剎那)=0.36秒,連打個響指的時間都不夠。

為何佛家要把時間具體到如此小的單位?佛家向來以慈悲為懷、以普度眾生為追求,心中分分秒秒都有大義,向善而生。

佛語云:“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用“一念”的短暫,正好體現了佛家的頓悟,向善的本心。

“須臾”、“彈指”也同理,極力渲染時間短暫,所以才要抓緊時間參透佛法,普度眾生。

後來,隨著文化的遷移與滲透交融,文人墨客開始用“彈指一揮間”來表示時間飛快,與“白駒過隙”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文學作品中,有些作者用“二十年彈指一揮間”、“彈指間六十年過去”來做一個今昔過渡,表示過去的幾十年過得很快。

字裡行間都含有感嘆時間飛快,回首滄桑的意味。

人生一世,匆匆幾十年,在歷史長河中,僅僅就是一彈指而已。時間短暫而流逝飛快,因而更加可貴,需要我們珍惜。

我們總得在有生之年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有意義的事,才能不枉此生。等到暮年回首,也會欣慰地笑笑:原來,這些年我的回憶那麼滿。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彈指間源於佛教用語。

在佛學著作和佛經中,用來表示時間長短的有兩個概念,劫、剎那。

劫,極長。相當於現在的千年紀元,印度教中也有一個說法叫“卡爾巴”。一個“卡爾巴”約等於 43.2億年。天文學上把太陽以銀河系為中心旋轉一週所用時間叫做一宇宙年,大約等於2.25億年,這個數字已經大得可怕。但一個“卡爾巴”,太陽可以繞上19 圈多。一宇宙年只有一“卡爾巴”的十九分之一。

剎那,極短。猶如現在說的微秒,還一個叫“那諾秒”,一個“那諾秒”等於1.0×10-9秒。一秒鐘光跑出30萬公里,但一“那諾秒”它只前行約30釐米。

《般若波羅蜜經》卷二十一:“若復有人於一彈指頃,能修行是般若波羅蜜多者,其所得福,倍勝於前。”

《摩訶僧祗律》中有這樣一段描述:“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名一彈指,二十彈指名一羅預,二十羅預名一須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須臾。

1、《僧六律》的解釋:

一剎那者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二十羅預為一須臾。一日一夜有三十個須臾 =24*60*60=86400秒,那麼一天一夜就有4800000個剎那,240000個瞬間,12000個彈指,30個須臾。

折算起來,一晝夜86400秒,那麼一須臾為2880秒(48分鐘),一彈指為7.2秒,一瞬間為0.36秒,一剎那僅0.018秒。

人眼一分鐘大約眨眼10次,中國人常說眨眼間。60/7.2=8.3.也即是說,眨眼間,就約等於8個多彈指了。

當然,從上面的文字也可以看出,《僧六律》中所用的是十分罕見的20進制。現在來說,很難卡上準確的時間。多用於文學作品來表示時間易逝眨眼即過的無奈和感嘆。如毛主席的《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還有更長的:千年夢,彈指間,往事如水淡如煙。曲已終,人亦散,舊夢初醒已千年。

這是“耍”文藝範,當不得真,沒必要非要算成現實裡的具體多少秒多少時,呵呵。

花開了,

你一縷春風般悄悄來到我面前。

佛手仍舊拈花,

但彈指間,

我卻已經遺失了你的容顏。(書生也根據上圖文藝範一把,哈哈)


書生嘯唱


文學上的意思

“彈指一揮間”是用來形容時間過的飛快,我們經常在一些文章中看到說什麼幾十年彈指一揮間就過去了,來表達時光短暫。

這只是一個誇張的說法,並沒有表示真的是多久的時間。但是如果真的要較真算“彈指一揮間”具體到幾分幾秒的話我們也可以來算一算。“彈指”其實就是捻彈手指的意思。

怎麼來算呢?

彈指的出處

《摩訶僧祗律》中有這樣一段描述:“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名一彈指,二十彈指名一羅預,二十羅預名一須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須臾。”

從這段話中看的話,他說一日一夜有三十須臾,一日一夜就是24小時,24小時=30須臾。換算過來就是:1須臾=48分鐘。

二十羅預一須臾,那麼就是48分鐘=20羅預,1羅預=2.4分鐘.

二十彈指名一羅預,20彈指=2.4分鐘,1彈指=7.2秒。

按照這樣的關係來說的話,一天24小時就相當於是1.2萬個彈指。

那麼這樣就可以解答樓主問的“彈指一揮間”就是7.2秒。

當然我嗯還可以繼續算下去,根據上面說到的,二十瞬名一彈指,那麼1瞬=0.36秒。

二十念為一瞬,1念=0.018秒。

一念之間

“念”字是不是很熟悉啊,沒錯,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念之間”。那麼一念之間就是0.018秒了。

從中對比可以看出,一念之間比彈指一揮間要短很多倍。

這就是整個彈指一揮間和一念之間的換算,樓主是否看懂了呢?

看完的朋友點個贊再走唄,喜歡的話價格關注。謝謝大家!


非說不凡


“彈指一揮間”只是一個是用來形容時間過的飛快的詞彙,我們經常聽聽過,也在一些文章中看到過,什麼幾十年彈指一揮間,就是來來表達時光的短暫。

這種形容只是一個誇張的比喻和說法,並不能表示真的時間是多久。如果你真的要較真說出“彈指一揮間”具體時間的話,也並非是難事:“彈指”其實就也是捻彈手指的意思。


在一個《摩訶僧祗律》中有這樣一段描述:“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名一彈指,二十彈指名一羅預,二十羅預名一須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須臾。”從這段描述中不難看出,他說一日一夜有三十須臾,一日一夜就是24小時,24小時=30須臾。換算過來就是:1須臾=48分鐘。

二十羅預一須臾,那麼就是48分鐘=20羅預,1羅預=2.4分鐘.二十彈指名一羅預,20彈指=2.4分鐘,1彈指=7.2秒。
以上只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一葉知秋zb


彈指一揮間,佛學悟眾生。頓悟,7.2秒。



守望幸福244765155


《僧祇律》記載:1剎那者為1念,20念為1瞬間,20瞬間為1彈指,20彈指為1羅預,20羅預為1須臾,1日1夜有30須臾。

那麼換算下來,1日1夜為 24小時,即30個須臾,1.2萬個彈指,24萬瞬間,480萬個剎那。

那麼1須臾為48分鐘 ,一彈指為7.2秒,一瞬間為0.36秒,而一剎那的時間值是0.018秒。


惠山靈空禪師




佳陽1368


這個問題思考了點時間。

這問題有2層意思,表面上就是說時間極短比如 眨眼間 一瞬間 一剎那 一霎那 一樣的意思。

還有一層意思就好像 我國宋代文學家蘇軾寫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裡的一句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意思是 談笑之間,強敵的戰船燒得灰飛煙滅。

仔細思考一下,強大的戰船燒得灰飛煙滅,恐怕至少也得數十個小時乃至幾天的時間。那麼為什麼前面說是談笑之間呢?第一這裡有誇張修飾的說法,表達做事輕而易舉。第二點這裡談笑間 其實也有點指代戰略性戰術性的意思, 在瞬間 眨眼間 決定戰術 戰略打法這都是很短的時間裡決定的,戰術戰略上已經贏了,但是執行起來卻是要不斷的時間。

所以這個問題的第二層的意思,彈指一揮間 有指代的意思,也有形容做事輕鬆平常的意思,第二層意思的時間多久,得看具體事情的進展,戰術上戰略上贏了,就看執行的時間了。

謝謝,回答暫時如此吧。


她城他夢無怨無悔


瞬,間,毛澤東,詩詞中有的,彈指一揮間,三十年,過去,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