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師院教師編著的《荷花澱派名家名作精讀》亮相北京書展

據近日《河北日報》和鳳凰網消息,8月22日,第25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拉開帷幕,我省12家出版傳媒單位攜1600餘種優秀冀版出版物精彩亮相。

廊坊師院教師編著的《荷花澱派名家名作精讀》亮相北京書展

本屆圖博會河北展區的最大亮點是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主題出版物及講述燕趙特色文化出版物的推出。內中有《徘徊與覺醒——改革開放的醞釀和啟動》《中國改革為什麼能成功》等圖書,真實再現了改革開放風起雲湧、波瀾壯闊的過程,展現了中國人民覺醒、奮進的心路歷程;還有《綠色奇蹟塞罕壩》對塞罕壩三代人艱苦創業的傳奇故事進行了真實生動的書寫,弘揚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河北省傳統村落圖典》《磁州窯火》《年畫中的傳奇》等圖書和多媒體出版物,則充分展現了河北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此外,還有既蘊含著鮮明的時代精神和地域特色,又體現了河北文學傳統的繼承與發展的圖書也十分引人矚目,由廊坊師範學院教師編著的《荷花澱派名家名作精讀》即在其中。

廊坊師院教師編著的《荷花澱派名家名作精讀》亮相北京書展

荷花澱派是以孫犁為代表的一個當代文學的流派,一般都充滿樂觀精神和浪漫主義氣息,清新樸素,描寫逼真,心理刻畫細膩,抒情味濃,富有詩情畫意。主要作家還有劉紹棠、從維熙、韓映山等。荷花澱即今雄安新區內的白洋淀,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於白洋淀這個地方,也源於孫犁的短篇小說《荷花澱》。孫犁的作品在河北青年作者中有強烈的影響;他在編輯《天津日報·文藝週刊》時,通過這塊園地,團結和培養了京、津、保定三角地帶的一批文學青年。這一派作家的早期作品都吐露出華北的泥土和水鄉的清新氣息。後來,逐漸發生了變化,從維熙就寫出了不少慨慷悲壯的作品,與“荷花澱”派的風格不同。以前“荷花澱”作品集多為單個人的別集或散見於報紙、刊物,較為零散難覓,而本集則對相關作品進行了廣泛地蒐集、梳理、精選和細緻深入地析讀,既可方便了解荷花澱創作的全貌,又能深入品味不同作家、作品的藝術風格和魅力,具有非常高的價值。

廊坊師院教師編著的《荷花澱派名家名作精讀》亮相北京書展

《荷花澱派名家名作精讀》分上、下兩冊。上冊著意編選孫犁“荷花澱”風格顯著的作品,注重飛揚、流動的藝術之美,熱烈、雋永的抒情以及人性之美的發掘與關懷。入選的20篇小說中,早期作品有《蘆葦》《女人們(三篇)》《走出以後》《琴和簫》《丈夫》,“荷花澱”風格已露端倪。《荷花澱》《蘆花蕩》《囑咐》是“荷花澱”的經典作品,最具神韻,與《鍾》《“藏”》《紀念》《光榮》《蒿兒梁》構成孫犁在解放區旺盛期的創作。建國初期,《吳召兒》《山地回憶》在追憶中展現戰爭年代,委婉綿長。《鞦韆》《村歌》《鐵木前傳》《風雲初記》則綜合了更復雜的情感,是“荷花澱”風格的豐富、發展與沉澱。晚年作品中,只選入了《亡人逸事》,千字小文的深情與靈動,質樸與雋永乃是“荷花澱”風格的靈光再現。

廊坊師院教師編著的《荷花澱派名家名作精讀》亮相北京書展

孫犁作品的賞析主要注意三點。其一,以文本為中心,注重生命體悟與藝術闡釋。孫犁首先是一位“革命”作家,同時還是一個“五四”文化滋養下的文人。前者的因素在作品中是顯而易見的,而生命的憂思與冥想,青春的感懷與傷情,知識分子的體悟與思考也是不容忽視的。是藝術的美整合了彼此的衝撞,彌合了二者的裂隙。其二,注重聯繫歷史語境。遮蔽話語場單純對作品自說自話不僅是不恰當的,還容易發生錯誤。例如,忽視“友人”的故事不能理解《琴和簫》的複雜,對土改中的經歷與見聞置之不理不能讀懂《鞦韆》和《村歌》,不注意孫犁遭遇“惡女人”的自述則不能充分認識《山地回憶》中“回憶”的過濾功能,如此等等,無一不證明重視語境的必要性。因而,賞析儘可能在有限的篇幅內提供一個大略的背景。其三,注重文本之間的互文性。任何一個文本的創作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複雜糾結地醞釀自作者的經驗與感悟。互文性文本的閱讀可以打開更廣闊的視界,又饒有趣味。例如《琴和簫》之與《蘆花蕩》,《蒿兒梁》之與《走出以後》《看護》。賞析文字中有時也涉及到未被選入的文本,意在引導讀者在孫犁整體的作品體系中理解作品。

《荷花澱派名家名作精讀》下冊,主要收錄的是在五六十年代,孫犁主持《天津日報·文藝週刊》時期,受到孫犁指點,文學風格向孫犁靠近的青年作家作品。在五十年代,風頭正漸的是有神童之美譽的劉紹棠,和意氣風發的從維熙。他們的作品風格清新明麗,有孫犁之風。劉紹棠避世二十年,重返文壇時,風格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轉向了鄉土文學的建設,清麗之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泥土的厚重氣息。本冊除其早期的作品外,還選擇了劉紹棠新時期重返文壇的重要作品《蒲柳人家》,雖然已有風格之變遷,但其對美的頌揚、民間的敘事立場,依然可見荷花澱的風姿,更添民間文化的深厚底蘊。從維熙的創作轉型更徹底,故本冊只選擇其五十年代的作品,其餘未收。

廊坊師院教師編著的《荷花澱派名家名作精讀》亮相北京書展

當劉紹棠和從維熙被迫輟筆之時,擔負起荷花澱派重擔的是韓映山、房樹民、冉淮舟等作家。韓映山的文風與孫犁最為相近,並且風格也更為穩定,所以,本冊除五六十年代的早期作品外,還收錄了韓映山的新時期中篇小說《採菱村》,作為荷花澱派在新時期發展的佐證。房樹民與冉淮舟的作品共收錄三篇。荷花澱派的最重要的成員基本囊括在內,通過這些作品可見荷花澱派的發展歷程和流脈。

鐵凝、賈大山、莫言、賈平凹的早期創作深受孫犁影響,表現出明顯的荷花澱派的創作特徵;特別是對鐵凝、莫言、賈平凹來講,孫犁對他們有著知遇之恩,在孫犁的慧眼識英下,他們蜚聲文壇,成為當代文學史冊上留下青名的重要作家。這些作家作品的收錄,選擇了他們早期的與孫犁風格相近的創作,旨在揭示荷花澱派在我們當下豐富的文化生活中發展的各種可能性,尋求荷花澱派的恆久的藝術魅力。

劉紹棠、從維熙、韓映山、房樹民、冉淮舟作為流派的成員,他們與荷花澱的領袖孫犁的藝術水準的差距還是不小的。藝術之筆還未經磨礪,無法達到孫犁圓融的藝術之境,難免帶有時代的侷限性。這些作品的解讀中,儘量以包容的眼光理性地看待作品中不夠成熟之處,挖掘作家作品的閃光點,不以今日之是而非昨日之是,在與同時代的作品的橫向對比中,發現作家作品的藝術性和超越時代的魅力。

廊坊師院教師編著的《荷花澱派名家名作精讀》亮相北京書展

在全書的編著過程中,廊坊師院京畿學研究所的苗雨時、許振東兩教授對選題進行了精心地策劃與多方面的指導,苗雨時先生還以年近八旬的高齡為全書撰寫了總序。文學院的王寧、賀瑩兩位博士分別承擔了本書的上冊與下冊選文與細讀工作,併為之付出了非常辛勤的工作。花山文藝出版社對本書的出版非常重視,將之作為精品工程來進行打造,總編張採鑫先生及編輯部的人員為也之付出了很多心血,他們對文學的熱愛與燕趙文化的情懷十分令人敬仰。

此外,由廊坊師範學院教授苗雨時、許振東任主編,向淑君、任朝科、申朝暉三位老師聯合編著的《荷花澱派研究資料彙編》現正進行最後的審校,也將於近期由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同樣非常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