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唐詩三百首》046: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詩人中,劉方平並不知名,但《唐詩三百首》中卻選入了他的兩首七絕,要知道,名震千古的詩聖杜甫,《唐詩三百首》中都只選了一首七絕。

今天小樓就精唐其被選入《唐詩三百首》的第一首七絕,《月夜》。

精讀《唐詩三百首》046: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月夜》一作“夜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

更深:古時計算時間,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

月色半人家:因為夜深,月下沉,所以只有一半人家照在月夜色裡。

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鬥形的七顆亮星。

精讀《唐詩三百首》046: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闌干:形容星斗橫斜。

南鬥:即鬥宿,在北斗星以南,形似鬥,故稱“南鬥”。

夜色深沉,明月西沉,只有一半的人家照在月色裡。北斗和南鬥也不知不覺已經橫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新:初。新透:第一次透過。

今夜才意外的感愛到初春的暖意,一聲清脆的蟲鳴第一次透入綠色窗紗。

精讀《唐詩三百首》046: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讀劉方平的這首詩,要體會詩人對世界超然的眼光,要感受詩人對事物的細緻感受,要領會詩人風雅超然的詩心。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深夜的夜景,此時月已西沉,星斗橫斜,已經是下鬥夜了,說明詩人是深夜醒來。

在古詩詞中,詩人是深夜醒來,通常是在表達詩人有憂傷苦悶的情緒。但這首詩不一樣。

這兩句詩,並沒有表達夜詩人的自我情緒,而是以一種超然的眼光來看這個深夜的世界。所以詩人看到是月已西沉,星斗橫斜,看到的是月光下,一半人家籠罩在月光之中,一半人家隱藏在陰影之中,這是詩人對這個深夜世界的宏觀感受。

精讀《唐詩三百首》046: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這兩句詩,還渲染一種靜謐的環境,人只有在一個靜謐獨處的環境中,對世界才會有一個更清晰細緻的感受。於是詩的後兩句,就是詩人對這個深夜世界的微觀感受。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是蟲“知春氣暖”,還是詩人"知春氣暖”?應該都是。經過寒冬的蟄伏,蟲子最能感受到物候的變化,所以一感受到初春的暖氣,便破發出清遠的鳴叫。“透”字,寫出了蟲鳴的幽遠清越。

也正是蟲的鳴叫,讓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從萬籟寂靜到蟲聲新透,春氣漸漸復甦萬物,物候的變換在這個深夜裡悄悄進行,而只有詩人感受到了。

精讀《唐詩三百首》046: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我們讀完這首詩,感受到的是,詩人在深夜醒來,但並沒有為失眠而痛苦,也不為俗世的煩心事操心,而是以一顆風雅超然的詩心來體會這個世界,他以一種超然的眼光看到了一個遼遠的世界,以細緻的感受體會到了物候的變化。

在這個深夜裡,世界在他的眼裡星移斗轉,世界在他的感受中冬去春來。

元代辛文房在《唐才子傳》中評他的詩:“多悠遠之思,陶寫性靈,默會風雅,故能脫略世故,超然物外。”

文 | 謝小樓

精讀《唐詩三百首》:劉方平《月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