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唐詩三百首》068:一生失意之詩,千古得意之作

我們都知道,王維和孟浩然並稱“王孟”,因為他們都是山不田園詩的代表詩人。

不過,兩人的詩風與人生態度,都不盡相同,王維詩風淡泊超然,人生灑脫風流,而孟浩然則在出仕與歸隱的矛盾之中,他的詩中多有憤世嫉俗的火氣。

今天,小樓就精讀孟浩然最失意時的詩作《歲暮歸南山》,清人馮舒說:(此詩是)一生失意之詩,千古得意之作。

精讀《唐詩三百首》068:一生失意之詩,千古得意之作

歲暮歸南山

孟浩然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孟浩然的這首詩寫於開元十六年(728)落第還鄉之時。歲暮,即年末。南山,指

襄陽城南之峴山,孟浩然隱居的園廬就在峴山附近。詩題一作《歸故園作》。

關於孟浩然的這首詩,《唐摭言》和《新唐書·文藝傳》中記載了一個這樣一個故事,王維與孟浩然是詩友,一天,王維邀請孟浩然到家中聊天,當時王維還是朝廷官員,皇帝唐玄宗突然到訪王維住所,嚇得孟浩然趕緊躲在了床底下,但王維不敢隱瞞,奏告了唐玄宗,唐玄宗笑著說:“我早就聽說過他,召他出來見見吧。”孟浩然出來,玄宗問了些家長裡短後,讓他念一首自己的詩,孟浩然就唸了這首《歲暮歸南山》,玄宗聽完,說:“我不曾棄人,是你自己不求進吧?怎麼反倒說我拋棄你?”於是將孟浩然放還,自此孟浩然終身未仕。

孟浩然在玄宗面前誦讀此詩,顯然是他認為這是他最好的詩作,但詩中“不才明主棄”這樣赤裸裸針對玄宗的牢騷話,自然會讓玄宗聽了不舒服,不過這個故事的真實性讓人懷疑。

精讀《唐詩三百首》068:一生失意之詩,千古得意之作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北闕,皇宮北面的門樓,是大臣等候朝見和上書奏事的地方。《漢書·高帝紀》:“蕭何治未央宮,立東闕、北闕。”顏師古注:“未央殿雖南向,而尚書奏事,謁見之徒,詣北闕。”後通稱帝王宮闕為北闕,這裡借指朝廷。

休上書,不再上書自薦。

再也不要上書自薦求官了,回到自己南山破舊的園廬隱居罷!

首聯寫詩人孟浩然求官失敗、怏怏而歸的失望與悲憤之情。“北闕”“南山”對起,“闕”“山”之高峻,“北”“南”之廣遠,從字面上賦予了孟浩然“休”“歸”行為一種孤介的意慨。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多病,並非真指身體多病,《莊子》有云:“無財謂之貧,學而不能行謂之病。”這裡的多病,指的就是“學而不能行”,空有才華,卻不能出仕當官。

才能不濟,所以被明主拋棄,不能當官顯達,連朋友都疏遠了自己。

所謂不才,是反話,實為明主不識自己的才華。他在自己的詩中直言皇帝不識自己的才華,直言朋友勢利而疏遠自己,毫無避諱,展現出孟浩然怨憤狷介之慨。

精讀《唐詩三百首》068:一生失意之詩,千古得意之作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青陽,指春天。《爾雅·釋天》:“春為青陽。”因春天氣清而溫陽,故稱。

歲除,歲盡,冬去春來,逼迫舊年除去。

星星白髮,催著年華老去,春光將至,將舊年的日子漸漸逼除。

頸聯寫年華逝去的悲傷。“催”“逼”都暗示著時不我待的內心感受,人生理想沒有實現,而人生的時光不斷逝去,詩人內心的焦急和無奈可想而知。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不寐,睡不著。

虛,月光空徹透明。

愁緒滿懷,讓人難以入睡,松間明月,照著窗戶,空虛透明。

寫明月,用一個“虛”字,透露出人生的虛無感,人生的夢想,志向,不遇於時,不得明主賞識,一切都變得跟月光一樣虛無飄渺了。

精讀《唐詩三百首》068:一生失意之詩,千古得意之作

孟浩然此詩,可謂寫盡人生失意。滿腹才學,卻不得明主賞識,做不了官,還被朋友疏遠,人生無所成就,歲月卻不斷流逝。

他只能無力地看著這一生無所作為了,這樣的無力感,我想,很多人都曾有過。

你是否也曾在某一個夜晚,點起一支又一支的煙,內心裡湧動著難以言說的愁緒,人生不斷流逝,而曾經的夢想再也無法實現了,曾經稱兄道弟的朋友,也一個一個地遠離了你,沒有人聽你訴說此刻的心情,而你,只能望著窗外的明月,點起一支又一支的煙。

每個人都會有一些志向,有一些夢想,有的實現了,有的沒有,還有的已經被我們埋葬,讀孟浩然的這首詩,或訴能激起我們內心的一點感慨,幫我們緬懷那些沒有實現的和已經被我們埋葬了的志向和夢想。

文 | 謝小樓

精讀《唐詩三百首》068:孟浩然《歲暮歸南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