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如果不用原子彈,日本照樣會投降,爲什麼還非用不可呢?

用戶61640732596


這是美國發揚救世主精神,要救日本於水火之中的偉大義舉!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參考下二戰時期的歐洲戰場:

為什麼德國的敗局已定,蘇聯一定會消滅納粹德國,美英盟軍還是要在法國北部的諾曼底開闢第二戰場呢?

因為還有一種東西比勝利更為重要,那就是“戰後利益”!

1945年3月,經過硫磺島戰役的勝利,美軍的轟炸機已經可以覆蓋日本本土。隨即美國對日本開始了大規模的狂轟濫炸,日本本土遭受到巨大破壞。

美軍初期在對日本進行晝間精確轟炸,但結果差強人意,美軍指揮官柯蒂斯·李梅經過分析,將戰術改為夜間低空高強度燃燒彈轟炸。

從1945年3月到1945年7月,燃燒彈轟炸共造成近50萬日本平民死亡,800萬平民流離失所,244萬幢建築物被毀。96個日本城市遭到轟炸,其中,主要大城市的城區被燒燬面積均超過50%,東京、橫濱56%,名古屋52%,大阪、神戶57%;中小城市裡,福井最高達96%,甲府72%,日立71%。

經過這樣的大規模轟炸,在日本聯合艦隊全軍覆沒的情況下,日本只能做困獸之鬥,所以提出“一億玉碎”計劃,企圖在本土阻擊盟軍登陸。

看起來日本的滅亡已經是時間問題了,為什麼杜魯門還要批准使用原子彈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理由:

1、減少美軍及盟軍傷亡,敦促日本投降

1945年7月的日本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除了將大量年輕人,尤其是文科生送上戰場做炮灰,用神風特攻隊遲滯美軍的進攻外,日本還計劃將天皇遷到偽滿洲國繼續負隅頑抗。

可以說日本的頑強程度超出了美軍的想象。1945年3月美軍發起沖繩戰役,美軍以傷亡7.5萬人的代價,消滅日軍11萬人。加上之前的硫磺島戰役的慘重傷亡,美軍高層意識到日本不可能和德國一樣放棄抵抗,如果美軍強行登陸日本本土,困獸猶鬥的日本人勢必要對美軍造成更加慘重的傷亡,這個傷亡人數,美軍估計高達100萬!

所以,美國急需一款大殺器,一個能徹底震懾日本的大殺器。1945年7月,美國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成功試爆原子彈,美國終於擁有了原子彈。隨即美國總統杜魯門批准對日本使用原子彈。

1945年8月6日上午,美軍B-29轟炸機將原子彈投放到日本廣島上空,這個日本工業城市中心瞬間化為灰燼。不過日本高層向民眾隱瞞了廣島原子彈真相,美國不得不在8月9日對長崎再次投放一顆原子彈。

在廣島原子彈爆炸後,日本高層天真地認為,此時的美國只有一顆原子彈,但當長崎的上空騰起蘑菇雲時,日本才意識到,美國的原子彈不止一顆,而且如果日本不投降,美國還可以投放更多,甚至可能轟炸東京,到時候日本全國就會化為一片焦土。

所以,為了保住天皇,日本決定向盟軍投降!

所以,以原子彈的24萬傷亡代價,避免了日本一億玉碎,美國可謂拯救了大部分的日本人。

2、先下手為強,避免日本被蘇聯佔領

美蘇在二戰期間是盟友,美國也通過《租借法案》向蘇聯提供了大量的軍事援助。但是由於意識形態的不同,在法西斯這個共同的敵人被消滅後,美蘇的對抗是遲早的事情。

早在1943年,美英盟軍就開始為戰後利益劃分而積極部署了,典型的案例就是美英盟軍從意大利西西里島登陸。

1944年6月,美英盟軍發起諾曼底登陸戰,開闢第二戰場。諾曼底登陸戰看起來是美英盟軍在德國背後插了一刀,幫助蘇聯減輕壓力。實際上是為了爭奪西歐地盤,防止整個歐洲被蘇聯赤化,因為此時的蘇聯已經取得了對德國的戰略優勢,德國的敗亡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在二戰還未完全結束時,美蘇雙方就開始了明爭暗鬥。具體到日本,從1941年12月9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軍就一直是太平洋戰場上對日作戰的主力。

此時的蘇聯主力在歐洲和德國作戰,在遠東則和關東軍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基本沒有參與太平洋戰爭。

對於美國而言,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勢力範圍,美國不想讓蘇聯來分享勝利果實,所以對於日本,美國想著“吃獨食”!

那麼怎樣才能吃獨食呢?要知道,根據1945年2月的《雅爾塔協定》,斯大林答應在對德作戰3個月後對日作戰,德國簽訂投降書的時間是1945年5月8日。

所以,美國必須抓緊時間,趕在蘇聯對日本發動全面進攻,登陸日本本土之前讓日本投降,所以原子彈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事實證明美國的做法很有效,原子彈的蘑菇雲深深震撼了日本,迫使日本在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此時蘇聯完全佔據了庫頁島、搶佔了南千島群島,距離日本本土的九州島一步之遙。

如果日本不投降,蘇聯從日本北部登陸,今天的日本很可能像朝鮮半島這樣南北分立,屆時日本的復興和崛起更無從談起!

從這一點來看,美國是在保護日本的領土完整。

3、威懾蘇聯,為戰後在遠東爭取更多利益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研製出原子彈的國家,美國總統杜魯門很驕傲。

對於杜魯門而言,原子彈不僅是殺傷日本人的恐怖殺器,更是殺雞給猴看的重要利器。這個猴,就是蘇聯!

美國在廣島投放原子彈成功後,杜魯門興沖沖地告訴斯大林這一消息,不曾想斯大林不以為然,杜魯門大失所望。

不過令杜魯門沒有想到的是,斯大林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並下定決定研製屬於自己的原子彈。

1949年,蘇聯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此時距離美國原子彈爆炸只有4年時間。

4年時間不長,但是對於美蘇爭霸,4年還是太漫長了,因為在這4年時間裡,蘇聯損失了很多利益,特別是在亞洲地區。

比如1941年英蘇佔領伊朗後,蘇聯一直沒有撤兵,1946年,杜魯門向斯大林下達了最後通牒,如果蘇聯不撤兵,美國將對蘇聯實施核威脅甚至核打擊。在蘇聯還沒有原子彈耳朵情況下,斯大林不得不嚥下這口氣,從伊朗撤出了全部軍隊!

因為原子彈的巨大威懾,使得斯大林在遠東地區和美國爭奪時有氣無力。半島戰爭爆發後,美軍越過38線一路北進,轟炸丹東等我國城市,由於朝鮮軍隊一潰千里,所以美軍肆無忌憚,興奮之下,居然不小心誤入蘇聯國土,將蘇聯遠東地區的一個機場炸了。

事情發生後,美國高層很緊張,生怕斯大林發怒報復。但是等了好幾天也不見動靜,原來斯大林更緊張,他以為這是美國對蘇聯進攻前的試探,所以內心更加害怕,所以對於美國的挑釁斯大林只能裝作不知道。隨後斯大林開始答應援助我國入朝參戰!

雖然蘇聯已經試爆了原子彈,但是在美國面前,蘇聯還是矮了一頭,可以說美軍的原子彈對蘇聯造成的陰影面積還是很大的!它幫助美國戰後在遠東地區取得了更加可觀的利益!

對於日本而言,美國的做法驅逐了蘇聯的勢力,使得日本沒有被蘇聯共產主義感染,幫助日本獲得了戰後崛起的良好條件。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日本投降是無疑的,但不知要拖到什麼時候,中國等受他侵佔的國家等不起,連美國也等不起。


二戰已接近尾聲,美英盟軍就以開始為戰後利益劃分而積極部署,美蘇早就開始了明爭暗鬥,誰搶下來的地盤就是誰的勢力範圍,此時蘇聯在歐洲的戰場已大獲全勝,就把戰場轉向東亞劍指日本,而美國先下手為強投下兩顆原子彈逼迫日本投降,就是要明明白白地告訴蘇聯,這是我的地盤你就別來插手了。

蘇聯軍隊佔領了庫頁島,又搶佔了北方四島,本想一鼓作氣踏上日本本島,卻被美國搶了先,這隻能怪蘇聯太貪婪了,本來想坐山觀虎鬥從而漁翁得利,就遲遲沒有發兵,錯失了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美國人一提到珍珠港就恨不得要咬死日本人,珍珠港事件讓美國人顏面盡失,就連現任總統特朗普前幾天還對日本首相安倍說他還記得珍珠港,安倍就像個縮頭烏龜一樣嚇得不敢作聲。日本人太頑強了,超乎你想像,美軍在太平洋大小島嶼的戰鬥中吃了不少日軍的虧,就硫磺島一戰讓美軍損失慘重,其死亡人數超過日本,這讓美國高層無法接受。

美國在太平洋戰場雖說是節節勝利,但每場戰爭都贏得不輕鬆,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如果牟然登陸日本本土,與之近距離作戰必定又要損兵折將,美軍兵力本來就不充足,那是美國最不想要的結果。


日本人是不會那麼輕易地屈服的,他們是會死磕到底的,美國必然要加快戰爭進程,儘早結束戰爭,減少美軍傷亡程度,正好1945年7月美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美國時任總統杜魯門就迫不及待地把另外兩顆原子彈扔到了廣島、長崎,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正式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美國投放原子彈還有一層目的,就是要試驗一下原子彈的威力和實戰中的作用;美國的每一場戰爭都要把他們最先進的武器派上用場,以檢驗其殺傷性能,可以說每一個戰場就是美國的武器試驗場。


美國意圖通過原子彈掌握戰後格局的主導權,就是秀實力,在氣勢上壓制蘇聯。

日本鬼子就復原子彈,對於不見棺材不落淚的日本軍國主義必須下猛藥。


遺產君


  因為如果不用的話,日本可能就不存在了,美國其實在拯救日本……二戰時期的日本就像一隻賴肚蛤蟆,蛤蟆有個可笑的“優點”,無所畏懼!儘管生物學理論上它有許多天敵,可是它可以被吃掉,卻不可以被嚇到!不管眼前是螞蚱還是一條蛇,蛤蟆統統敢於吞過去!

  所以,日本人一直敬佩的中國古越王勾踐,就號召自己的臣民學習“怒蛙”,大概日本自稱吳越後裔是有幾分道理的。

  二戰日本不也是這樣嗎?打到山窮水盡,就要亡國滅種,還叫囂“一億玉碎”。

  可惜它們到底是外強中乾,剛剛捱了兩顆原子彈,就徹底慫了,所以它們還真不如蛤蟆。

  假如二戰日本真的敢於繼續打下去,美國人的原子彈一時還沒有存貨,恐怕不等美國人再生產出原子彈。

  蘇聯人就會真的將全體日本人連同日本列島一起送到海底,其連帶的災難性後果恐怕連周邊所有國家地區都會牽連到!

  【二戰晚期,盟軍飛機飛臨富士山猶如閒庭散步,想望裡面仍什麼都隨便,美國還曾經計劃把富士山給染黑,打擊日本人士氣】

  蘇聯解體後好久,一系列蘇聯時期機頂機密的檔案被陸續解密,其中一個就讓日本人嚇到靈魂出竅,原來,蘇聯計劃對日本設施的打擊手法,已經是超出人類所能,而是上帝的手法(如果有上帝)!

  古往今來,人類一直有一種“終極滅絕”理論,就是擁有“超自然”力量,造成地質、氣候等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大破壞。也就是氣候武器、地質武器。

  從這個角度看,蘇聯人比美國人更心黑,蘇聯研發出一種代號“斯大林”的超級常規炸彈,這種炸彈的威力,是二戰時期僅次於原子彈的,蘇聯計劃派出戰略轟炸機群,攜帶足夠的炸彈,去攻擊日本的最致命要害!世界最高的休眠狀態下的火山——富士山。

  很多人懷疑這個計劃的可行性,總覺得人類的力量不足以有如此效力。但是如果知道日本的地理地質結構,就知道這個計劃的可怕可行性了。

  【遍佈日本的火山,一旦將最大的富士山激活,引發的多米諾效應所產生的巨大殺傷力,足以毀滅日本】

  日本不幸位於亞歐大陸版塊俯衝到太平洋版塊邊緣,地下潛伏蘊含著無窮的滅絕性能量。所以,日本就像坐落在一個超級彈藥庫的上面,富士山表面美麗寂靜的山口就是點燃的導火索。

  

  

  【二戰沒有實施的計劃,可以給後人無限啟發,日本再作孽,不失一個好辦法】

  現代美日科學家已經運用高端計算機推算過這個計劃一旦實施的末日般景象:

  只需500枚斯大林炸彈,就可以完全激發日本地下蘊含的千萬年聚集起來的能量,

  不僅富士山會噴發,日本列島上大大小小上百座火山都會一起噴發,引發廣泛劇烈的地震,就算日本列島不會因此陸沉到海底,造成的毀滅性後果也將是多少批次轟炸機群也無法比擬的。

  【為了完成此項計劃,蘇聯用製造的PE-8轟炸機,專門成立了完成此任務的飛行隊,在遠東地區每天都在練習投擲炸彈的訓練】

  日本再小的鄉村(根本不可能成為軍事目標)也不可能避免毀滅性打擊。

  二戰日本幸虧投降了,這個“天譴計劃”沒有實施,不過,過去沒有,不代表未來也沒有,日本如果不真正汲取教訓,是萬能保證未來不會領教下這種“神州陸沉”式的滋味!參考文章鮮為人知的蘇聯對日計劃


戰爭史


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二戰歐洲戰場結束。此時日本太平洋海軍和空軍都已不復存在,陸軍退守本島,做困獸猶鬥。

到7月底,美軍不僅把日軍吳市等軍港轟得稀巴爛,連東京都被炸成一片廢墟,但是日本卻拒不投降。

此時中國戰場日軍與國軍相持,日軍在中國還有約200萬陸軍,國軍與日軍只是戰略相持。日本在朝鮮半島經營半個世紀,日本軍隊中就有不少朝鮮人,日軍在朝鮮的根基較深。就日本控制的領土來說,和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時相差不大。

另一個方向,蘇聯承諾德國投降後三個月內出兵遠東,但蘇聯一直在等待一個出兵的好時機。若盟軍進展迅速,蘇聯會早日出兵以奪取最多的戰果;若盟軍進展緩慢,蘇聯也會拖到8月8日以後出兵,以消耗中美兩國最多的力量。

美國人雖惱怒卻毫無辦法,蘇聯人所期待的正是美國人最不願看到的,對美軍來講,迅速結束戰爭以免蘇聯搶一杯羹,才是上策。

但美軍在太平洋大小島嶼上吃盡了日軍的虧,他們在太平洋戰爭傷亡達到43萬,如果登陸日本本島近距離巷戰山地戰,免不了又要折損數以十萬計的將士。

此時上天送給美國一份禮物,1945年7月16日,美國阿拉莫戈多沙漠上一聲巨響,人類歷史上的首枚原子彈成功爆炸。

如果美國用原子彈轟炸日本,會誤傷數十萬平民,那麼美國會用原子彈炸日本嗎?那要看總統的態度是否堅決。

美國當時有不成文的傳統,總統任期四年,任何總統只能連任一次。羅斯福總統是1933年上任的,正值經濟大蕭條,他率眾扭轉美國經濟形勢,於是1937年連任總統,1941年更是破格連任總統。由於美軍在二戰中優異表現,羅斯福在1945年又一次連任。

一人幹四任總統,羅斯福在美國總統史上絕無僅有,因為到1951年美國憲法就規定總統只能連任一次,誰也不能破格。

羅斯福總統的第四任期,時間從1945年3月4日開始,到4月12日病逝,只當了一個多月總統。繼任者是副總統杜魯門,白撿了四年總統來當。

羅斯福出生於富商家庭,哈佛大學畢業,振興經濟是他的強項。杜魯門是農夫的兒子,高中畢業,參加過一戰,因軍功升為陸軍中校。

杜魯門有句名言:“日本人只聽得懂炸彈的聲音。”

如果是羅斯福在任,日本人有機會逃過一劫。但軍人出身的杜魯門總統,絕不會給日本人僥倖的機會,杜魯門要讓日本人永遠記住原子彈的威力。

原子彈造價昂貴,當時美國一共只造了3枚,除了試爆的那枚,另外兩枚立即運到美軍太平洋艦隊馬里亞納群島天寧島基地。

由於東京已經在大轟炸中殘破不堪,美軍選定市貌比較完整的廣島作為原子彈轟炸的首選目標,另有小倉、長崎兩個備用地點。

那時的導彈還不能精準定位目標,轟炸機一般是低空飛行,憑飛行員的肉眼和技術來判斷投擲方位與時間。但原子彈威力大,若低空投擲,飛機恐怕逃不出來。所以投擲原子彈必須是萬米左右的高空,這樣原子彈爆炸點與飛機的距離應該能超過一萬米的安全飛行。投彈點高的弊端,是飛行員肉眼很難定位準確,當時的原子彈殺傷力遠不如現在,如果偏離十幾公里在郊區爆炸,就沒有多大效果了。

1945年8月6日,天寧島最早起飛3架氣象觀測機,分別前往廣島、小倉、長崎進行觀測,避免在厚雲層或陰雨或大風的地方投彈。

這一天廣島天氣晴空萬里,美軍B-29轟炸機在9632米的高度,投下原子彈。43秒後,原子彈在距地面600米處爆炸。

原子彈如果在地面爆炸,建築物將阻擋衝擊波和輻射,威力會大大降低。若原子彈在高空爆炸,同樣效果不會好,最佳的效果是距離地面五六百米。

這次原子彈爆炸,廣島幾乎被夷為平地,約二十萬人死亡,因為輻射收到影響的人口不計字數。

1994年,日本廣島舉行了亞運會,向全世界宣告,原子彈打擊下的廣島人頑強地生存下來了。

1945年8月8日,蘇聯在承諾里的最後一天出兵遠東,率先攻擊中國東北的日軍。蘇聯早就佈置妥當,軍力174萬,飛機超過5000架,日軍方面雖也有百萬兵力,但無論裝備還是鬥志都無法相提並論。

戰爭打到第三天,東北日軍就全面投降了。蘇聯在中國東北,打了二戰最大的一次勝仗。此戰蘇軍稱殲滅日軍八萬餘,又押送60萬日軍戰俘到西伯利亞強制勞動,蘇軍可謂日軍的天敵。

美軍也要與時間賽跑,1945年8月9日, B-29轟炸機再次開動,目標是小倉。可是這天大倉天氣不好,能見度低,飛行員在大倉上空轉了很久,三次嘗試投彈都未能成功,以至燃油都不夠回到天寧島。

飛行員於是轉向長崎上空,這裡天氣不錯,美軍B-29轟炸機在9000米的高度,投下原子彈。60秒後,原子彈在距地面503米處爆炸。

此次原子彈爆炸,造成長崎十幾萬人死亡。投擲完畢後,由於燃油不足,飛行員向南飛至沖繩,補充燃油後才回到天寧島。

1945年8月15日,即廣島原子彈爆炸9天后,長崎原子彈爆炸6天后,裕仁天皇宣佈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在美蘇賽跑的過程中,美軍依靠原子彈搶得先機,戰爭結束前蘇軍未能踏足日本本土四島,這也是戰後蘇聯沒有在日本駐軍的主要原因。


地圖帝


美國第一顆原子彈空襲廣島後,日本當局並未下定投降決心,後來當時美國把僅有兩顆原子彈都送給了小日本,可見原子彈對加速日本投降的重大作用。沒錯及時不使用原子彈日本也許照樣會投降,這是當時局勢決定的,但盟軍肯定付出更多代價才能取得對日勝利。

1944年美軍佔領馬里亞納群島後,使用B29轟炸機開始了對日本本土的密集轟炸,對日本的工業,城市,人口,帶來了毀滅性打擊,整個國民士氣已到最低,但不少軍國主義狂熱分子仍在叫囂一億玉碎。


以美國為首的盟軍面臨幾個選擇:

1.繼續對日本全面高密度的戰略轟炸,直至日本完全投降,這種方式可以儘量減少地面戰傷亡,但何時才能促成日本投降是個問題,當時日本的工業軍事等戰略目標已大部被摧毀,繼續轟炸的戰術戰略價值也值得商榷。

2.開展大規模登錄作戰,以日本全國上下軍國主義氛圍,全面地面戰一定是逐屋逐巷的爭奪,這必然給盟軍帶來慘重的傷亡,當時的保守評估,在日本本土登錄直至全面佔領,盟軍傷亡將至少超過100萬,開展登錄戰後必然是以美國為主體各國共同出兵,戰爭結束後肯定是各國分區佔領,類似各國在德國的情況。付出巨大代價換來分區佔領,這筆賬對美國而言最划不來。

上圖,當時計劃的各國分區佔領日本圖。

3.使用原子彈,美軍在第一顆原子彈試爆後,僅有兩顆原子彈,再次生產出一枚原子彈也需要一定週期,美軍當時也無法確定原子彈是否能讓日本全面投降,廣島原子彈爆炸後並未促成日本立即投降,緊接著第二顆原子彈胖子在長崎爆炸,兩顆原子彈的爆炸給日本舉國上下帶來了極大恐慌,日本當局害怕美國真的如宣傳中那樣將下一顆原子彈投到東京,決定無條件投降了。

上圖,廣島被原子彈轟炸後的景象,城市基本被夷為平地。

使用原子彈轟炸無疑還有一個好處,無疑是它的威力將給國際社會帶來巨大震撼,進一步奠定美國戰後的國際地位,在廣島轟炸之後,國際社會對核武器的威力有了直觀的認識,儘管蘇聯當時也在加緊收集資料開展原子彈研究,但首次核武器實戰無疑給美國的對手蘇聯帶來巨大震懾。也讓美國的歐洲盟友相信美國保衛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決心和力量。

上圖,提尼安島美軍基地,地勤人員正在為將“胖子”原子彈裝配到B29轟炸機上作準備。

當時戰後的歐洲,共產主義力量在歐洲全面擴張,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與以美英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在歐洲分庭抗禮。所以在亞洲,美國要的是對日本的全面獨佔,將日本作為對抗共產主義蘇聯的前進基地。所以,就當時的情況來看,美國既要儘快結束戰爭,減少傷亡和資源消耗,又要取得在亞洲的最大發言權,進一步確保美國戰後的國際地位,使用原子彈無疑是美國的最佳選擇。


角落裡的歷史


為什麼不用呢?因為會殃及無辜麼?有一種說法叫做“原子彈底下無冤魂”,雖然有點武斷,但是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雖然說在前方燒殺搶掠的是日本軍人,但是他們的物資補給都是由後方這些“看似無辜”的人提供的,所以說他們每一個人都可以說是軍國主義的幫兇。

那麼美國為什麼要使用核武器呢?

首先,為了減少美軍的傷亡,二戰後期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戰鬥已經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日本帝國主義雖然敗局已定,但是依然選擇了負隅頑抗,在這種情況下,美軍要想通過常規手段打敗日本無疑會造成巨大的傷亡,而使用原子彈則可以避免產生這個巨大的傷亡。

其次,為了彰顯實力在戰後勢力分配中取得優勢地位,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 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這無疑是巨大的實力優勢,在日本使用核武器一方面可以迫使日本早日投降,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震懾原蘇聯的作用,事實上美國的這兩顆原子彈也確實給了蘇聯領導人巨大的壓力,斯大林隨即下令要採取一切手段來發展自己的核武器。

最後,為了防止蘇聯勢力在亞洲的進一步蔓延,根據雅爾塔會議的協定,蘇聯紅軍在歐洲戰場的戰爭結束之後於1845年8月9日出兵中國東北加入了亞洲戰場的對日作戰,如果與日本的作戰一直持續下去,那麼蘇聯紅軍在亞洲的勢力範圍無疑將一步步增大,而這 顯然是美國人不想看到的。

以上!歡迎關注本少俠,本少俠將盡力為您帶更好的回答。


英勇的少年大俠


美國不用原子彈,日本當然會投降,只不過到那時美國人接管的日本,將是一片廢墟、遍地餓殍甚至是人相食得日本。如果日本成了這幅德行,美國人還要花大把的鈔票去援助日本,可以說亞歷山大,這不符合美國的利益。兩枚原子彈的作用,正是敦促日本投降。

自從日本偷襲珍珠港惹毛了美國佬,日本的好日子可以說是進入了倒計時。我們都知道日本是個資源匱乏、土地貧瘠的島國,全部的資源都在為戰爭服務,這就使得老百姓即使自己生活困難也要把所有的資源奉獻給軍隊用以支持戰爭,但是這無異於杯水車薪。所以日本大量搜刮佔領區的資源,一來用以維持戰爭、養活軍隊,二來也要讓日本民眾滿足其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好讓他們繼續作為“大東亞聖戰”的傀儡。

所以,美國就有針對性的玩起了鎖島戰術,大量的美國潛艇在太平洋出沒,他們的目標就是往日本本土運送資源的商船,由於日本對於潛艇運用不足以及愚蠢的反潛戰術,使得日本損失了大量的商船和資源。打到後期,美國人不僅玩起了天火戰術,開著B29挨個城市扔燃燒彈,掌握了制海權和制空權的美國人還把艦隊開到日本海岸大規模炮擊日本本土的軍事、工業目標。同時,美軍還在日本的港口、航線以及其他重要水道上佈置了大量的水雷,這等於徹底掐斷了日本的命門。以前雖然說美國人玩潛艇破交戰,但是多少總會有幾條漏網之魚,而美國人這套玩法,使得商船連港口都進不去了,要麼開回出發港要麼等著踩水雷,或者是在港外轉悠被美國潛艇盯上。

而且,日本宣佈投降後,曾經鬧過一段時間的糧食危機,日本政府只能實施糧食配給制,甚至連裕仁都得吃配給的糧食。所以如果日本死撐著不投降,那麼等待日本的只能是因缺糧而崩潰的命運,這不僅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也是裕仁所不想的,如果有人把矛頭指向裕仁,那麼裕仁絕對會被民眾所拋棄,畢竟是裕仁的所作所為讓他們陷入絕境。

所以美國扔了兩枚原子彈炸死了幾十萬人,讓日本人見識到了美國人的厲害,所以裕仁就趕緊就坡下驢宣佈投降。


北洋海軍炮手


對杜魯門總統來說其實使用核武器也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選擇,因為核武器可以說是一種反人類的武器,這種武器可以無差別的殺傷平民,因此一旦使用這種武器即便是再有理由,也擺脫不了濫殺無辜的下場。


但是當時的日本實在是太瘋狂了,在歐洲戰場結束之後日本帝國主義仍舊不死心,將全部兵力已調往本土並開展所謂的“焦土政策”,通俗一點講就是以日本四大島為中心,以環繞在周圍的零星小島做緩衝地帶,妄圖以重重阻礙的方法來拖延美軍的登陸。

當時的日本太瘋狂,在中途島海戰和硫磺島海戰中對美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網絡上面也有很多關於這些事件的影視作品。比如在硫磺島戰役中美軍傷亡14萬人日軍傷亡16萬人,幾乎達到了戰損一比一,因此這一點還是美國完全無法允許的。如果美國還想以陸軍搶灘登陸的方式佔領日本本土,最起碼還要付出50萬萬人以上的傷亡,而且在登陸作戰之後傷亡會更大。



因此當時的總統杜魯門無奈的選擇了核武器儘快結束了戰爭,但是在二戰之後,日本往往以核武器受害者的身份出現在國際舞臺上。


莫殤dr


美國在二戰末期使用剛剛研製出來的超級武器原子彈是有多重考慮的,在當時歐洲戰場已經取得勝利,並且在此前已經簽署的雅爾塔密約已經劃定了戰後的勢力範圍,為了儘快的結束戰爭蘇聯也在約定的最後時刻出兵中國東北對日本進行最後的打擊。這一切都在按照原有的計劃進行,只不過當中有一個小變故美國總統羅斯福去世了。接替羅斯福總統的杜魯門在大戰略上會有別的考慮,在這個時候認為戰後的世界美國應該有更大的發言權。

美蘇共同的敵人法西斯被消滅殆盡,美蘇兩國存在的意識形態領域的紛爭就凸顯了出來。如何在這場較量中取得優勢美國人準備祭出最新研發的原子彈,原子彈在日本的爆響肯定對蘇聯戰後的行為起到了很強的震懾作用。儘管有消息說蘇聯已經提前知道了美國會使用原子彈並且也會介紹到它的威力,不過這都是紙面上的。當原子彈真正爆炸後所展示的威力才是最具有說服力的,這在以後的朝鮮半島危機中就有充分的顯示。

當然美軍在與日軍的島嶼攻防戰中的巨大傷亡也是一方面的原因,原子彈的爆炸起到了一石多鳥的作用。既可以在戰場上殺傷敵人大量的有生力量又可以有效的震懾潛在對手還能在盟國中顯著提高自己影響力,有這這麼多數不盡的好處美國當然會毫不猶豫的使用。從此美國也就確立了在這個星球上的霸主地位,這就是實力的重要所在。只有擁有了超強的實力任何對手都會懼怕與你,你就是理所當然的領導者。


異域邊緣


看了幾個回答,大多都在闡述事情的來龍去脈,我專就原因分析下:

1.當時的國際環境,龐大的蘇聯也參戰了,作為唯一可以與美國抗衡的兩個超級大國之一,若不用原子彈速戰速決,恐遲則生變。

2.眾所周知,戰爭是非常勞民傷財的,拖得越久,損失越大。美國當時被日本偷襲珍珠港可謂損失慘重,眼看當時國際上意大利、德國都先後投降,唯獨日本還遲遲不願投降。再加上美國又是比較務實和重利的。

3.日本這個國家比較容易走極端,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會輕易投降,若不行雷霆手段,還不知道要耗到什麼時候,要知道美日戰爭已長達三年零八個月。

4.當時的美國無論軍事還是經濟都已經世界第一,但經濟世界第一大家都知道,軍事實力大家都還不知道,急需通過一件事來立威和秀肌肉,以確立其霸權地位,原子彈無疑是最好的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