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精讀:你真的看懂《挪威的森林》了嗎?

頭一次閱讀《挪威的森林》是大三,那時候我滿腦子都是談戀愛,理所當然地將《挪威的森林》當成是一本愛情小說來讀,那時候我以為《挪威的森林》是想要通過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來告訴大家其實人們選擇哪一個都沒有關係,人生也是如此,兩難選擇其實多的是,這是人生道路上司空見慣的事情,不必因為所愛之人無法愛上自己而覺得難過,同時也不要拒絕去接受新的人。

《挪威的森林》精讀:你真的看懂《挪威的森林》了嗎?

這一次因為疫情原因閱讀《挪威的森林》,腦子裡時時在想,這真的是我大三那年讀的小說嗎,我為什麼會在當時總結出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這種兩難選擇的。所以古人說得沒錯,溫故而知新。這一次讀《挪威的森林》,我感覺到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好像感悟也有些不同。

於是我決定要將這一次閱讀的理解記錄下來,往後看第三遍再返回來看第二次閱讀的筆記,看看是否有所得。

一、那些稱之為"愛"謊言

1木月不愛直子

我第一次看的時候,認為木月和直子是十分相愛的,至於為什麼木月死之前見了渡邊而沒有見直子,我的答案是人在青春期的時候是很叛逆的,寧願自己承擔一切,也是不願意同自己喜歡的人告別的。

但是我反過來看的時候,渡邊去直子的療養院提起木月,直子說自己動胸腔手術的時候,木月去看自己的時候很不耐煩,給直子剝了幾個橘子就匆匆走了,第二次是在渡邊的陪同下去的。既然是青梅竹馬,又是彼此的戀人,還睡過覺,但是木月的反應真的很難說這是愛的表現。在我的直觀印象裡面,愛有很多種,但是生病去醫院都還不耐煩的喜歡,很難稱之為愛。此外,木月跟直子約會,總是帶著渡邊,這和直子口中我們很親密與無話不說是有些矛盾,不管木月和直子的感情有多特殊,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約會都不至於非要加上第三人,才覺得更輕鬆自在。

然後再返回去看木月的死,他見了渡邊但是沒有見直子,對於木月來說,渡邊確確實實是他最為珍惜的朋友,所以無論如何都想見上一面,而直子不見也沒關係。直子去世的時候見了玲子,沒有見渡邊,這並不是因為渡邊不能趕過去,而是因為不重要的人,或者說沒那麼重要的人,沒有必要再見上一面。所以這一次看完的感覺是木月不愛直子,或者說他曾經愛過直子,那種愛更像是因為在一起的時間太久了,已經分不清楚是不是喜歡了。

2直子不愛木月

最直觀的是,直子跟木月做那種事情始終不行,只能靠手和嘴。其次是直子死之前回到療養院,與玲子在說話。 '我什麼也沒擔心,玲子姐。我只是不希望任何人進到我那裡邊,不想讓任何人擾亂我。'對直子來說,無論是木月還是渡邊,這種行為對於直子來說是一種擾亂。既不是安心,也不是親密,而是擾亂。

擾亂的意思就是不舒服,不舒服就是排斥。所以直子對木月的喜歡或許也不是喜歡,只不過他們是青梅竹馬,是世界上最瞭解彼此的人,或許對於有精神病史的直子來說,木月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唯一救贖,木月在長年累月的相處中,已經成為了直子最大的精神支柱。失去木月,孤獨並不美好,它幾乎要了直子半條命。直子在描述自己跟木月的關係中總是說我們很親密,即使做那種事情也沒有關係,但是臨死的時候卻說這是擾亂。

中國有句古話,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個時候直子應該將玲子當成自己最親密的朋友,所以這個時候說的話不至於是假話。所以我認為直子也是不愛木月的,在早年的相處過程中,即使是木月心不在焉的看望自己,帶來了融化的巧克力,約會總是帶上別人,直子都不肯同木月分手,這說明木月對於直子特別重要。這裡所謂的重要應該是直子需要這麼一個人成為自己的支柱,這種支柱才能支撐直子好好的活著。

《挪威的森林》精讀:你真的看懂《挪威的森林》了嗎?

3直子不愛渡邊

直子死之前回到阿美寮,去看玲子,並且跟玲子說

"玲子姐,我想趁這機會在醫院裡把病徹底治好。'我說是啊,或許那樣好。隨後我倆到外面散步,這個那個談了很多,如今後的打算等等。她甚至這樣說:要是兩人能離開那裡一起生活該有多好。"

"我對她說,我倒無所謂,可渡邊君怎麼辦呢。結果她這樣說:'那人的事我會安排妥當的。'只這麼一句。接下去談了我倆住在哪裡、做什麼工作等等。也就是說在臨死的時候,直子實際上根本沒有將渡邊放在心上,就像木月認為直子沒有那麼重要而見了渡邊一樣,直子見了玲子,遺言是希望把所有的衣服都留給玲子,而渡邊更像是一個不足輕重的人。

第一次看《挪威的森林》的時候,我認為直子是喜歡渡邊的,因為她同渡邊做那種事情很順暢,但是和木月一次也沒有過。渡邊第一次去療養院,玲子接待了渡邊,直子中途跑回來,說需要適應一下,第一次的時候覺得這不過是女孩子害羞時候會說的話,直子其實是想快一點見到渡邊,比誰都更加迫不及待。但是現在看起來,直子是有精神病的,跟那個說東京豬肉好吃的大叔一樣,是一個腦子有確確實實有問題的人。所以我覺得直子口中的適應一下,或許是因為時常出現幻覺,時常同那些死去的人在說話,精神狀態真的很差,需要花一點時間才能夠想起來你的模樣。

同時在書的開頭,37歲的男主,回憶起直子的時候,也說直子從來沒有愛過自己。我想直子需要的是一個與外界聯繫起來的出口,原來這個出口是木月,而木月死了之後,這個出口只能是渡邊,因為除了渡邊之外,已經沒有第二個人可以選擇了。所以我總覺得之所以二十歲直子會同渡邊做那件事情,不過就像是因為愧疚的而自我犧牲做出的賠償而已。

4渡邊不愛綠子

第一次看的時候,覺得渡邊很早就喜歡綠子了,畢竟像綠子這樣的女孩子,坦率,開朗,活潑,也可愛,我都很喜歡。但是這一次看,卻覺得其實渡邊從頭到尾都沒有愛過綠子,即使書中僅有的那些不俗的情話,都是渡邊說給綠子聽的。

嗯,你可知道?今天你做了一件十分使我傷心的事:你甚至沒有注意到我髮型的變化吧?我辛辛苦苦一點點把頭髮留長,好不容易在上週末把髮型變得像個女孩模樣,可你連這點都未察覺吧?我自以為十分可愛,加之久未見面,本想嚇你一跳,然而你根本無動於衷,這豈不太跟人過不去?反正你現在恐怕連我穿什麼衣服都記不起來了。我也是個女孩!你就是再有心事要想,也多少該正眼看我一下才是。只消說上一句"好可愛的髮型",往下無論你做什麼,哪怕再心事重重,我都會原諒你。

《挪威的森林》精讀:你真的看懂《挪威的森林》了嗎?

之前看《請回答1988》的時候,寶拉換了新的眼鏡誰也沒有注意到,但是晚上見善宇的時候,善宇一眼就看出來了。如果對方在自己心中是有分量的,對方的心思是很容易就猜到的,對方的變化也是很容易就看出來的。所以我認為這不是愛,這是我們時常坐在一起討論的合適,是對方哪裡都挺好,自己也沒有對對方產生厭倦,是相處也挺愉快,是或許沒有中意但是長期相處必然能夠相安無事的合適,後面渡邊寫給直子的信中也這麼形容綠子。

我喜歡綠子。她肯重新投入我的懷抱,使我感到樂不可支。若同她結為伴侶,想必能相安無事。

試想一下,你喜歡的人對你說我覺得我們結婚肯定很好,因為你性格很好,我們一定能夠相敬如賓。這像不像是無可奈何,得不到自己喜歡的人的一種補償。

二、那些殘酷的愛

1初美

如果說書中最大的遺憾是什麼,那一定是初美的死。

我第一次看書的時候就覺得永澤在感情方面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渣男,但是這一次看的時候卻改變了看法。在我生活的世界中,很多人都有一些像二極管,不是好人就是渣男,不是好人就是壞人,好像不允許任何的矛盾出現,但是實際上人就是矛盾的,一個人既有可能是熱心腸的好人,同時也是個喜歡貪小便宜的人。人們本來就有很多的面孔,尋花問柳的男人不一定就是渣男,在家玩遊戲的宅男,不一定就是清清白白的好人。灰色地帶的存在,並不是希望人們極端地思考問題,而是希望人們能夠明白,矛盾這種東西永遠都是存在的,如果只能極端地看待矛盾,那就永遠沒有辦法接近事物的本質。

《挪威的森林》精讀:你真的看懂《挪威的森林》了嗎?

第一次讀書的時候,對永澤的印象並不好,有了女朋友還沾花惹草。在重讀這本書之前,我談了一場戀愛,用世俗的眼光看,很難說他是一個好人,但是實際上無論他表現出來的樣子是什麼,我都覺得那不過是他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的表現,人們選擇用各種各樣的手段保護自己,在經歷了應該經歷的一切之後,也逐漸地不在乎別人的看法。

永澤自然不是這樣的人,他優秀,能夠明白努力與勞動的區別,能夠不服輸地吞下蛞蝓,成績永遠是名列前茅,在與渡邊分別之前,他甚至說不要同情自己,這是懦夫才幹的事情。倘若問永澤,與這麼多女孩一起睡覺是否快樂,我猜他不一定覺得很開心,他也沒有自己表現得那麼不在乎初美,只是他明白,他不允許自己長久注視一個人,因為這樣會深陷,無法自拔。所以他確確實實地愛著初美,但是同時他必須讓自己同別人睡覺來消除自己對初美的感情。這就是為什麼,在永澤眼中他總是跟女孩睡覺,對他來說反而是清心寡慾。

換一個角度說,永澤跟初美在一起很長時間,但是他一直試圖用這些同女孩睡覺的事情來傷害初美,希望初美可以離開他,為什麼永澤會這麼做呢。永澤活得很清醒也可以說很清透,他如果真的不喜歡初美,大可以直截了當的告訴他,他都能跟渡邊換女孩子,沒道理跟不喜歡的女人浪費時間。所以毫無疑問,他確確實實是愛初美的,但是這種愛讓他感覺到矛盾。所以他只好不斷扮演者沾花惹草的花花公子,只好不斷找女孩子,只好讓初美自己離開,因為無論如何他都開不了口。

《挪威的森林》精讀:你真的看懂《挪威的森林》了嗎?

就在這種氣勢奪人的暮色當中,我猛然想起了初美,並且這時才領悟她給我帶來的心靈震顫究竟是什麼東西——它類似一種少年時代的憧憬,一種從來不曾實現而且永遠不可能實現的憧憬。這種直欲燃燒般的天真爛漫的憧憬,我在很早以前就已遺忘在什麼地方了,甚至很長時間裡我連它曾在我心中存在過都沒有記起。

初美死了之後,永澤給渡邊寫信,好像有什麼東西永遠消失了。初美永遠地消失了,對永澤來說,或許他終於能夠做一個紳士了,可以隨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2綠子爸爸

"不管怎麼說也是生我養我的父母,要是死了或分開了,該悲傷才是。可就是不行,完全無動於衷。既不悲傷,又不寂寞,也不難受,幾乎什麼感覺都沒有,只是有時候會做夢。夢到我媽,她從黑暗裡瞪著我,挖苦說:'你這傢伙,我死了你高興吧?'其實也談不上什麼高興,死的到底是母親,只不過沒那麼悲傷罷了。老實說,我一滴淚珠也沒掉。小時候家裡養的貓死了還哭了整整一晚上呢!"

我總是感到飢渴,真想完完全全得到一次愛——哪怕僅僅一次也好——直到讓我說可以了,肚子飽飽的了,多謝您的款待。一次就行,只消一次。然而他們竟一次都沒滿足過我。

第一次讀這一段的時候,我覺得綠子其實很愛自己的爸爸。這對於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父親癱瘓在床,有一個書屋需要照看,此外還要去學校上課。所以覺得綠子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的小女孩。但是第二次看的時候,覺得爸爸其實也很愛綠子,花錢送綠子去貴族學校上學,大概年輕的父母總是希望給孩子最好的,只不過父母沒想到會這麼弄巧成拙。父親彌留之際與渡邊聊天,嘴裡嘟囔的是小時候綠子離家出走的事情。大概這件事情是父親永遠的痛。

第二次看的時候,我已經失去了父親,看到這一段幾乎哭到不能自已,人們在年輕的時候總是很難分辨什麼是愛,但是等年齡到了,逐漸體會到什麼是愛的時候,或許那個陪在生命中總是弄巧成拙,本著一片好心,卻做了讓子女不高興的父母,已經悄然從子女的生命中退場,留下了一片狼藉和永遠也無法化解的悲痛。

三、不得不說的"那些事"

我個人認為文章對於"那些事"的闡述也是深得我心的。而"那些事"也是不能一概而論的。主要還是分為可做與不可做兩隔方面。

首先是可做,當人們沒有愛的時候,"那些事"是完全自由的。它可以自然而然的發生,也可以不發生,發生的話應該歸結於動物原始的衝動,人本身就是高級的動物,這事情也不丟人,不是什麼畸形的事情。所以渡邊單身的時候,會永澤出去玩耍,與女孩子一起睡覺,這確確實實就是一件毫無負罪感的事情。我上大學的時候不理解這一點,但是現在倒是理解了,這種事情在單身的前提條件下,是人們做與不做的自由而已。

其次是不可做,不可做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當愛出現的時候,它不僅變成了一種約束,更是一種對愛忠貞不渝,或者是對責任的一種承諾。在談戀愛的時候人們尚且不允許自己的男朋友同其他的女生走得很近,更何況是"那些事"呢。在有伴侶的前提下,佔有慾是愛一個人的表現,所以人們不能隨意做這種事情。

也就是說當人們有另一半,卻還是毫無顧忌地做"那些事",只能說明在伴侶的心中你的分量遠遠不足,關係是依靠謊言建立起來的,甚至不如第一種這種單純。

比如直子認為那些事是必須要有愛才可以做的,所以直子沒有辦法和渡邊和木月做那些事,原因很簡單是因為直子對於木月和渡邊都沒有愛。初美在遇到永澤之前,也一直是處子之身。而渡邊就更簡單,因為喜歡直子,所以信守對直子的承諾,一直禁慾。這也是我認為渡邊喜歡的終究是直子,而沒有愛過綠子的證明。因為渡邊愛直子,所以信守承諾,而對綠子的愛,雖然也是愛,但是這份愛卻遠遠不值得為它打破自己對直子的承諾。所以愛與不愛的關係在這裡重新得到了印證。

《挪威的森林》精讀:你真的看懂《挪威的森林》了嗎?

而用這一套理論去解釋永澤對初美的感情也是講得通的,他要專注做的事情其實不太允許他感情用事,但是永澤卻在這個年齡被初美吸引,所以他不斷沾花惹草,告訴自己,其實自己是不愛初美的。他希望用沾花惹草的行為去告訴初美,之所以那些事可以隨意發生,不過是因為我對你沒有愛而已,算是用那些事消解愛的存在。


四、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無論是第一次讀,還是第二次讀,我都覺得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是隻有當所有的人都遺忘了你,你才能算是真正地死亡。不管是木月,還是直子,只要渡邊還活著,他們就永遠以另一種形式存活在渡邊的頭腦中,永遠都不會死去。所以說死並非是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挪威的森林》精讀:你真的看懂《挪威的森林》了嗎?

讀書的時候,我好幾次都被直子在療養院煥發出來的活力騙了,以至於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一直以為直子是一個正常的人。為什麼我會產生這種感覺呢,我覺得應該是直子在療養院,在渡邊去看望她的時候,她像小動物一樣,充滿著鮮活的生命力。

後來直子犯病了,需要去其他的醫院治療,死之前回到了療養院,見到玲子的時候,直子很開心,甚至重新煥發出了生命力,讓玲子都差點以為,直子真的快要好起來了。可就在這個時候,直子的生命戛然而止。

死並非是生的對立面,那死亡的對立面是什麼呢,我猜大概是愛。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或者說沒有愛,世界就變成一座墳墓,這樣的話我們總是能夠在生活中各個地方都能夠聽到,愛的消亡,伴隨著生命力的消亡,人就算還活著,最終也會像行屍走肉一般,與死了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這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種人,這些人中,有些天天跟你在一起,即使是談著戀愛卻絲毫也不愛你,而有些人愛你,但是卻永遠沒有辦法用你喜歡的方式去愛你,還有一些人愛你,瞭解你,也渴望跟你在一起,但是無論如何,你對她就是適合而已。愛而不得,得而不樂,孤獨就產生了。傳聞挪威的森林是一片巨大的原始森林,孤獨的感覺就像是在森林裡行走,不知道哪裡是出口,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是盡頭。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以前我以為文學作品的意義是揭露現實,給予清醒的人一種救贖。但是現在經歷一些事情之後才覺得,文學作品其實就是一種記錄,它對於我的意義更像是陪伴的老朋友,或許上一次是穿紅色的衣服,這一次是穿綠色的衣服。無論任何時候翻開,或許會熱淚盈眶,卻永遠也不覺得孤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