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林徽因的粉絲和張愛玲的粉絲對楊絳有那麼大看法?

fairyfaye


說說張愛玲粉絲為什麼對楊絳有意見。

因為楊絳曾對張愛玲極其詆譭:張愛玲一臉青春痘,你們都高看她了

楊絳,最後一位被稱作“先生”的女性。她本名楊季康, 是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

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影響了很多年輕人。

楊絳生於1911年7月,享年105歲。

張愛玲生於1920年9月,享年75歲。

楊絳不比張愛玲大多少,論年齡,卻比張愛玲多活了40歲。所以網上流傳楊絳的“百歲感言”(其實不是真的),感動了很多人,許多人都覺得自己從楊絳的人生經歷中受到啟發。

這樣一個溫婉知性的楊絳先生,怎麼會對張愛玲如此“口出狂言”呢?

給鍾叔河的信裡寫道:她相貌很難看

楊絳:我覺得你們都過高看待張愛玲了,我對她有偏見,我的外甥女和張同是聖瑪利女校學生,我的外甥女說張愛玲死要出風頭,故意奇裝異服,想吸引人,但她相貌很難看,一臉“花生米”(青春豆也),同學都看不起她。

——2010年1月20日致鍾叔河信

楊絳:夏志清很看中張愛玲,但是他後來對錢鍾書說,在美初見張愛玲,嚇了一跳,她舉止不自然,貌又可怕。現在捧她的人,把她美化得和她心目中的自己一樣美了(從照片可證)。我沒有見過她。

——2010年1月20日致鍾叔河信

不論怎麼說,從外貌上對人下如此評價,可以說是很不尊重了。

也能看出,楊絳對張愛玲的偏見有多大。

令人奇怪的是,楊絳的先生錢鍾書反而誇讚張愛玲。1979年錢鍾書訪美,回答臺灣作家水晶的提問時,曾誇過張愛玲。

張愛玲的相貌真的如此不堪嗎?

張愛玲曾經寫過:我弟弟生的很美而我一點也不......

張愛玲的弟弟遺傳了母親的特徵,水汪汪的大眼睛長長的睫毛撲閃撲閃,而張愛玲自己卻繼承了父親的特徵小眼睛,童年時期保姆傭人們都說大眼長睫毛長在弟弟這個男孩子身上白糟蹋了,因為男孩不需要這種容貌而女孩子相反,張愛玲對此曾憤憤不平又憂傷。

所以胡蘭成曾形容張愛玲為“白描的牡丹”,雖然誇了她皮膚好白皙細膩,但同時也客觀描述了張愛玲五官的淺淡。張愛玲認同自己容貌上的優勢也只有皮膚白皙。

後來張愛玲去了美國,用積蓄開眼角做雙眼皮,那個時候的張也算中晚年了還是如此愛美。

這是張愛玲最為人熟知的一張肖像畫。

可以看出,張愛玲還是非常有氣質的。雖然算不上大美人,但絕對也能憑藉一身才情讓人動心。

楊絳究竟為何詆譭張愛玲?

第一,張愛玲在當時的年代實在是太潮了,過於時尚,楊絳先生接受不了。

1932年,12歲的張愛玲就已經用人生中的第一筆稿費買了支小號的丹琪口紅。早在香港唸書時,但凡拿到點獎學金都全拿去做旗袍了。到了後來,張愛玲和胡蘭成談戀愛時就常穿著桃紅單旗袍和雙鳳繡花鞋去約會。張愛玲還懂得服裝搭配與剪裁,她把祖母的舊衣服翻出來經過自己的改良,又變成了全新的風格。

張愛玲穿著打扮一直標新立異,當時就為人所熟知。最富戲劇性的文字記載,莫過於與她並稱為“四大女作家”之一的潘柳黛《記張愛玲》中所寫的:張愛玲喜歡奇裝異服,旗袍外邊罩件短襖,就是她發明的奇裝異服之一。

曾經有一次,她從香港帶回一段廣東土布,刺目的玫瑰紅上印著粉紅花朵,嫩綠的葉子,印在深藍或碧綠地上,是鄉下嬰兒穿的,她在上海做成了衣服,自我感覺非常之好,“彷彿穿著博物院的名畫到處走,遍體森森然飄飄欲仙”,這自然可以“完全不管別人的觀感”。

張愛玲還寫過一篇《更衣記》,講不同時代裡旗袍如何變來變去。張愛玲自己,就是那個時代衣著大膽、出門豔驚四座的女人。

放在今天看,張愛玲一定是走在時尚前沿的人。

第二,張愛玲與胡蘭成的風流韻事,不為正統觀念所接受。

1944年,24歲的張愛玲結識了汪精衛政權的宣傳部次長,漢奸文人胡蘭成,和胡蘭成的交往改變了張愛玲的一生。胡蘭成出身在農民家庭,本人刻苦好學,有一定的文學才華,可這人人品相當低劣。多年的混跡江湖,讓他養成了唯利是圖,貪圖享樂的生活態度。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胡蘭成和張愛玲感情的開始,相當於胡蘭成對張愛玲的引誘。情場老手對於一個沒有任何感情經驗的女孩可謂是手到擒來。在胡蘭成種種的手段之下,張愛玲徹底的墜入愛河,胡蘭成本是有婦之夫,但在戀愛之中的女人智商幾乎為零。張愛玲根本沒有多想,只是希望胡蘭成與妻子離婚,兩人可以長相廝守。

1944年,胡蘭成與第三任夫人離婚,在上海和張愛玲秘密結婚。這場婚姻卻成為了張愛玲一生的噩夢。生活靡亂的胡蘭成只是把張愛玲當成了一時的玩物,結婚三個月以後,胡蘭成在武漢成功引誘了一名17歲的女護士,令人鄙夷的是還舉行了婚禮。對於胡蘭成的背叛,張愛玲大受打擊,對於美好愛情的憧憬由此破滅。

張愛玲在《半生緣》中說:“你問我愛你值不值得,其實你應該知道,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感情,卻一直不被世人看好,甚至張愛玲自身也沾染了漢奸的名聲。

反觀楊絳與錢鍾書的感情,是很多人理想的愛情模式。可能楊絳確實看不慣張愛玲的私生活。

第三,張愛玲的文字悲涼冷酷,筆下人物多骯髒、虛偽、自私,這些都是楊絳看不慣的。

獨特的女性視角、細膩而尖銳的筆觸、華麗陰鬱的寫作風格,使得張愛玲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的中國文壇上獨樹一幟,加之出身破落世家的背景和傳奇般的情愛糾葛,她本人甚至成為了“上海風情”的一個符號化人物。她的小說還運用了西方意識流,心理分析等表現技巧刻畫人物心理,具有現代派特徵,這和當時的很多小說都是不同的。

哪怕是兄弟姐妹,父子母女,妯娌叔嫂,他們在張愛玲的筆下也變得恐怖不堪。

而楊絳的文字雋永如細流,寧靜而親切,平淡樸素中流貫著機智和幽默。在楊絳的散文集《幹校六記》中,儘管在那樣一種特殊的環境下,許多年逾六旬的老專家、學者如孩童般被呼來喝去,再次提及時本應義憤填膺,而楊絳卻用一種平和從容的語言描述那一段經歷。這是良好的家庭氛圍給楊絳文字帶來的沖淡溫和特質。

話說回來,無論楊絳怎樣評價張愛玲,都不能改變張愛玲是現代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作家的事實。

夏志清評價張愛玲的文學地位:張愛玲是“今日中國最優秀最重要的作家”;《金鎖記》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秧歌》在中國小說史上是“不朽之作”。這些斷語下於1957年、1961年。振聾發聵的見解,改變了張愛玲作品的命運,改變了現代文學史的作家構成,改變了文學史研究的方向。

白先勇被視為張派的傳人,他說,”張愛玲當然是不世出的天才,她的文字風格很有趣,像是繞過了五四時期的文學,直接從《紅樓夢》、《金瓶梅》那一脈下來的,張愛玲的小說語言更純粹,是正宗的中文,她的中國傳統文化造詣其實很深。”

80年代號召重寫文學史,以李歐梵為代表的現代文學研究者都給予了高度評價。可以說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楊絳是無法與張愛玲相提並論的。

張愛玲從來沒有被高看,她還等待更多人去挖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