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是曹魏帝國的首席謀士,他是憂鬱而死,還是被曹操毒死的?

如果問誰是曹魏帝國的首席謀士,那就非荀彧莫屬,他為曹操崛起奠定了核心思想,這是曹魏帝國崛起的根本,最後在壽春憂鬱成疾死亡,還有說法被被曹操毒死的。

我傾向於第一種說法,當時還有倆個吳蜀沒有被消滅,曹操那麼睿智的人,不會自斷翅膀。雖然歷史上不斷表演鳥飛盡,良宮藏,狡兔死,走狗烹。當時未統一的情況下,曹操顯然不會幹這種蠢事。更多可能是荀彧感覺到自己不會被重用了,無法施展才華了,又覺得自己勞苦功高,反而被疏遠了,荀彧憂鬱得病死亡了。

荀彧是曹魏帝國的首席謀士,他是憂鬱而死,還是被曹操毒死的?

歷史上對荀彧有各種評價,我自己則認為他是一個戰略大師,更像是一個團體的靈魂人物,曹操由弱到強,有不可磨滅的功勞。

荀彧,字文若,潁川郡潁陰縣人,就是今天的河南許昌人。家世比較好,爺爺是當官的,老爹也是當官的,叔叔也是當官的,荀彧就是一個官二代,是有智慧有能力的官二代,不像今天官二代,除了正事不幹,其他事都幹。

和司馬懿一樣的官二代,這樣就比其他人有了更多的優勢,用現在的話說,絕對的贏在了起跑線,別人開飛機跑,你騎自行車跑,累死也追不上,何況當時社會上呢,更何況這是一個極有智慧的富二代,還努力拼搏,比你有錢有權還比你努力,荀彧就是這麼可怕的一個富二代。

當時南陽人何顒十分欣賞他,說:“這是個可以輔佐帝王的良才。這個富二代優秀的令人感到可怕和嫉妒。

荀彧是曹魏帝國的首席謀士,他是憂鬱而死,還是被曹操毒死的?

荀彧是非常有預見能力的一個人,漢朝實行孝廉制,當時還沒有科舉考試,當了官,後來不幹了。當時董卓作亂,他就預估到了天下大亂。

回到家乾的第一件,就是移民,從河南移到河北。他說天下要大亂,潁川是四面受敵的兵家必爭之地,軍事要地,不能呆在這裡了,要趕緊離開。鄉里人捨不得故土,不願離開,後來荀彧帶領自己家人跟韓馥到了冀州去了。

這是袁紹已經踢掉了韓馥,佔了韓馥的冀州牧。到了冀州,袁紹也是非常器重荀彧的,自己的弟弟荀諶,還有辛平郭圖投靠了袁紹,他說袁紹這個貨,沒出息,幹不成大事,然後就跑去投靠曹操去了。

這就是普通人跟智者的區別,可以對事有正確的預測能力,並且可以做出明智的選擇。讀書讀的是什麼,可以眼見更寬廣,可以放大格局。站的高看的遠,就會可以規避禍患。

荀彧是曹魏帝國的首席謀士,他是憂鬱而死,還是被曹操毒死的?

很多人幹啥啥不成,總是盲目的跟風,沒有預見能力,只靠運氣。靠運氣的人,十有八九都是失敗的,贏家只會告訴你自己運氣好,卻從來不提背後的努力和思考。

鄉人捨不得的故土,戰爭來襲,連保護的機會都沒有,命都沒有了,還有什麼東西不能捨棄的。做任何事情,都要以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為前提,不要盲目的去行動,謹慎的思考和強大的預見力,會保證你能贏得一切。

荀彧對曹魏帝國最偉大一項舉措,就是讓曹操建立自己的根據地。毛澤東主席能贏得勝利的根本也是在農村建立根據地,由此才能保證農村包圍城市理論的成功,才能從槍桿裡獲得政權。

當時陶謙掛掉了,曹操想趁機吞併掉徐州,然後再回來平定呂布。這時荀彧對曹操說:“先代漢高祖保守關東,光武帝佔據河內,都是先鞏固基地以控制天下,這樣進可以制勝,退可以固守,所以雖有困難曲折卻終於完成大業。

劉備一直沒有一塊穩定的根據地,直到劉表死後,荊州地盤還是從孫權手裡借的。在此之前劉備就一直過著流浪狗般的生活,東投西靠,一直難以實現志向。

荀彧是曹魏帝國的首席謀士,他是憂鬱而死,還是被曹操毒死的?

很多人都想成就一番事業,卻一直停留在空想的階段,愛做白日夢,想擁有這個,想擁有那個,卻從來想過自己可以擁有的根本在哪裡,自己有獨特的技術還是過人的頭腦,還是有豐厚的人脈和資源,想成就事業,先問自己的根本在哪裡,然後強化根本,才有機會有所成就。

然後荀彧讓曹操,先穩固自己的根本兗州,曹操是從這裡起事,有黃河和濟水做天然屏障,可以自保。其次,收割糧食,然後伺機圖呂布。最後聯合揚州的劉繇攻打袁術,搶佔地盤。

這是荀彧初步給曹操的戰略,非常有現實意義,有個戰略,後來曹操才能爭奪天下的基礎,進可攻,退可守,不至於把自己逼上絕路和衰退之路。

假如今天你沒有任何獨有的優勢,身邊也沒有提供你崛起的資源,你最好還是找一份工作踏踏實實的幹著。一則給自己儲備一些資金,二則儲備自己的經驗和能力,三則你才能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

荀彧提出的這個套路,對現在來說,也是很有意義的做事戰略,你先強化自己的能力,讓自己活下去,然後儲備資源,聯合別人的資源,合作共贏,來獲取更多資源。

這是資源共享的年代,也是互利共贏的年代,拿起你智慧的武器,尋找合作伙伴,一起去創造,獲取更多效益吧!

荀彧是曹魏帝國的首席謀士,他是憂鬱而死,還是被曹操毒死的?

後來,陳功張緲聯合呂布一起叛亂,兗州只剩下三縣堅守,等待曹操回師歸來,假若曹操不聽荀彧的建議,恐怕就不會有後來的曹魏帝國了。

人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何況勝敗乃兵家常事。能讓在度崛起的只有你的根本,所以不斷髮現你的根本和強化你的根本,才是成功的王道。

上面的戰略,讓曹操有了爭奪天下的根,荀彧的另一大功勞,挾天子令諸侯,則是給曹操打造一把攻人的利器名義,曹操藉著漢獻帝的名義,可以主動攻打任何對手,也讓其他諸侯顧忌了三分。

行可偏,名固正。做事講究名正言順,這樣可以拉攏更多的人聽命於你,順從於你,可以假借正義的名義,打擊任何對手,同時不會帶來嚴重的危害。給攻擊別人披上正義的外衣。

建安元年,漢獻帝返回洛陽,東漢王朝的首都一直是洛陽,曹操想把漢獻帝迎接的到許縣來,有人認為山東尚未平定,韓暹、楊奉新近迎天子到洛陽,北面聯合張楊,尚不能即刻控制他們。

荀彧勸曹操說:“從前晉文公迎周襄王返回而諸侯服從,漢高祖東征項羽,為義帝穿素服發喪而天下歸心。自從天子蒙亂,將軍您首先倡導義兵勤王,只是因為山東地區紛擾戰亂,還不能遠赴關右,但還是分派將領,冒險與朝廷通使節,雖挽救國難於朝廷之外,而心無時不繫於王室,這是將軍誠扶天下的一貫志向。

現今天子已返回京城,而洛陽又狼藉不堪,一片荒蕪,義士有保朝廷的想法,百姓感念舊主而更增哀傷,如能趁此機會,擁戴天子以順從民心,這是大順;

秉持大公無私之心以使天下豪傑歸服,這是大略;主持正義以納英才俊傑,這是大德。

這大順大德給了曹操藐視一切的資本,做任何事,打擊任何對手,都有了順應民心,順應天意的名義。

做任何事只要有一個正當的名義,高大上的理由,你所有做的一切,在人們心理,都會是理所應當,這讓人們更加順從於你,沒有比這個更厲害的洗腦術了。

荀彧是曹魏帝國的首席謀士,他是憂鬱而死,還是被曹操毒死的?

所有競爭歸根於底,都是人才的競爭,三國更是如此,三國英雄爭霸的年代,各路英雄好漢,展現自己的才華和智慧,唯有曹操是最先開始爭奪人才,最後還提出唯才是舉的用人之道。

除了自己奉獻自己的智慧外,還不斷給曹操拉攏舉薦人才,曹操一併任用,比如郭嘉荀攸等等。

無論從戰略還是人才上都為曹操立下了汗馬功勞,當然戰術計謀上荀彧也不比其他謀士差。如果曹魏帝國崛起,除了曹操本身的智慧以外,荀彧的功勞至少能佔到剩下一半功勞。

無論官渡之戰提出的四勝論,還是當初平定兗州的正確指導,還是袁紹初敗,讓曹操度過黃河乘勝追擊,為曹操稱雄天下奠定了最根本的基礎。

後來荀彧不同意曹操稱魏公加九錫,曹操把他踢出局,這件事,在司馬光看來,荀彧是有錯的,司馬光說,曹操有劉邦之能,荀彧是蕭何之功。東漢已經是滅亡之邊,一切都亂了套路,曹操力挽狂瀾,荀彧不跟曹操,還能跟著誰。

荀彧是曹魏帝國的首席謀士,他是憂鬱而死,還是被曹操毒死的?

荀彧的一生,跟對了曹操,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他留給我們的智慧精華,莫過於穩固自己的根本,才能可進可退,不使得自己陷入倆難之地的絕境。

無論做何時,要放大格局,也要著手於眼前,強化自己的根本,才是成功的根本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