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易烊千璽周冬雨主演的《少年的你》,你有何感慨?

李守智


在這個世界上,陳念太多,而能保護陳唸的小北又能有幾個?

《少年的你》上映之後就引起了眾人的關注,幾天下來,始終佔據著微博熱搜榜,其實我在觀看之前一直以為這部電影有著這麼高的熱度是因為易烊千璽的流量,看完之後才明白,這部電影真的非常出彩,它的出彩不僅僅是在演員的選擇、場景的佈置、劇情的精彩,更多是因為這部電影帶給人們的深思,它給很多成年人展現出了一個他們不瞭解的世界,把校園欺凌這個話題推到了風口浪尖。

電影的開篇,我們就看到了陳念與小北的臉,那麼幹淨、那麼純粹,卻又帶著普通少年不該有的淡淡憂傷,緊接著就是胡小蝶跳樓自殺的一幕,讓觀眾的心瞬間揪了起來,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開,我們逐漸瞭解到,原來校園欺凌會帶來這麼嚴重的後果,難以想象像魏萊那樣看起來人畜無害的女生,怎麼會有那樣一顆狠毒的心,胡小蝶該有多麼絕望,才會在人生最好的年華選擇走上絕路,而陳念是幸運的,她有小北的形影相隨,這條上學路她走的無比安心,她也是勇敢的,她知道該主動尋求幫助,不管是向警察還是向小北,在困境面前,她懂得自救,所以影片的最後,她也獲得了新生。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校園欺凌也存在於孩子們的周邊,在我的整個讀書生涯中,就不止一次的目睹過校園欺凌,而校園欺凌帶給孩子們的傷害將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最後我想說,不管現在的你是一位少年還是少年的父親或是母親,都請正視校園欺凌、抵制校園欺凌,不要讓欺凌的魔掌塗炭美好的校園。


童謠追劇



10月25日《少年的你》定檔上映,上映不滿36小時票房突破4億,相關話題佔據了微博熱搜榜的半壁江山,這一定程度上是周冬雨和易烊千璽的粉絲效應,也有對男女主角演技的肯定和喜愛,還是是觀眾對曾國祥劇情設計和視聽功力的肯定,但票房的成功,更多反映了觀眾對於此類題材電影的渴望和需求。

社會在不斷進步,問題也總是在不斷湧現與被解決。但遺憾的是,反映在熒幕上的比較深刻的現實太少了,繼《狗十三》給了無數人的成長記憶一記猛錘之後,三年之內只有《悲傷逆流成河》騙了幾滴觀眾的眼淚,問題擺在那,題材遍地是,卻沒有任何一個電影導演敢貿然觸及。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少年的你》披荊斬棘而來。高考前夕的校園跳樓案,花季少女遭遇霸凌始末,各種力量的無力性和侷限性,貧民窟裡合二為一的非法販賣和深沉母愛,街頭混混的內心世界與生成原因,鏡鏡深刻,招招帶血,電影開始學著向陰暗的角落發出尖銳而毫不避諱的提問,這本身是社會責任意識的一種進步,也能從客觀上獲得觀眾的認可,促進很多東西的優化改革。

周冬雨的演技一如繼往在線,各種眼神的交叉疊變將弱勢群體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她安安分分地學習,精緻而緩慢地向著遙遠的北京努力,然而就是這麼一個行為舉止無限貼合核心價值觀的少女,她無非是想為死去的同學蓋一件衣服,就被成群的不良學生欺辱致衣衫殘破;她無非是想阻止一場鮮血淋漓的街頭鬥毆,卻被粗魯的混混強制逼吻來取樂。當良知戰勝了猶豫試圖去做點什麼的時候,法制卻無法掙脫世俗來提供必要的保護,這種情況下,自保尚且需要依靠街頭混混的垂憐,如何再去提倡見義勇為和實事求是?

影片把校園霸凌的核心問題展現得很通透,網絡上有很多憤青觀影之後在各大平臺批判旁觀者效應,指責那些圍著屍體拍照的高中生沒有良知,可是真正的冷漠又為什麼會導致他們作出拍照的行為?他們通過社交網絡傳播悲劇,表現了正義感和同情心的同時,又不會把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一舉多得,何樂不為?而且,片中陳念躲在垃圾桶裡的片段,魏萊的小跟班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也選擇了放她一馬。所以,旁觀者效應的源頭不是良知太少,而是畏懼過多,這一群體永遠不知道自己在人數上佔有絕對的優勢,每一隻出頭鳥的畏縮導致了集體失聲,只有法制給發聲者提供了足夠的安全感,這一效應才有可能改觀。

《少年的你》現實到了一定程度才如此催淚,因為觀眾會和鄭毅警官一樣,在劇情的推進中悲哀地觸及現階段的某些尷尬之處,警察都無法在各種勢力和金錢的影響下,保持足夠的定力與安全感,在魏萊家金碧輝煌的大客廳裡,面對著高雅的魏萊母親和暗露鋒芒的魏萊父親,警察年輕的正義感顯得侷促而猶豫,一方面沒有足夠的證據將暴力繩之以法,另一方面,又因為無法提供安全感而無從獲得旁觀者的信息,這是當代校園霸凌事件難以破除的矛盾核心。

正如影片中的天空,雲舒雲卷,忽明忽暗,只能依靠偶爾有陽光突破雲層,才能掃除一點陰霾,廣袤的大地上也許有數以千計的花花草草曾經遭受過校園霸凌,但並不是每一個孩子灰暗的時光裡都能邂逅易烊千璽。希望在《未成年人保護法》逐漸完善的過程中,有朝一日,能處理好錯綜複雜的關係,代替單薄的小北,靜靜佇立於所有青蔥年華的孩子們身後,喃喃地送上一句“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