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決日報|小米美團等新經濟企業爲何扎堆赴港IPO?

創投決日報|小米美團等新經濟企業為何扎堆赴港IPO?

創投決是一檔為創業者和投資人搭建的創投PK的真人秀節目。創投決創造條件促進眾創空間蓬勃興起,推動各類創新要素融合互動,是為創新創業項目投資融資、渠道合作、思想交流、品牌曝光的“超級平臺”。


創投決日報:

對於謀求上市的新經濟公司而言,在國內銀根縮緊、CDR尚未成熟的情況下,即使同樣面臨外部金融環境緊縮,但友好而開放的港交所不失為一個更好的融資渠道。

從上上週週一(6月18日)至今,先後已有互聯網室內設計網站齊家網、手機直播平臺映客通過港交所聆訊,小米、美團、同城藝龍、找鋼網、第三方移動平臺匯量科技也在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獵聘網於近日在港交所掛牌。

隨著這批明星公司即將赴港IPO,香港市場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資本盛宴,其在新經濟企業的帶動下重回“大時代”。

如今,中國內地A股、美股和港股三地都在爭取新經濟獨角獸,在全球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動下,目前來看,港交所在這輪上市潮中已經領先。

創投決日報|小米美團等新經濟企業為何扎堆赴港IPO?

錯失阿里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網絡以13.5元港幣在香港掛牌。2012年2月21日,阿里巴巴網絡宣佈以每股13.5元港幣進行私有化。2012年5月25日,阿里巴巴股東大會通過私有化,並於2012年6月20日撤銷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彼時的阿里巴巴網絡只是阿里集團的B2B業務,阿里人更習慣稱之為1688。那時候還沒有後來體量龐大的天貓、阿里雲、菜鳥、阿里大文娛,淘寶和支付寶當時也很弱小。

時任阿里巴巴CEO衛哲談及為何選擇在香港上市時表示,香港是知名的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而阿里巴巴正是做國際貿易的企業,選擇在港上市更符合阿里巴巴的企業特性。

因此,當阿里巴巴集團在2013年再次籌劃整體上市時,香港成為了阿里的首選。但情況並沒有那麼樂觀,阿里和港交所在上市模式上存在意見分歧,港交所堅持“同股同權”,不接受阿里提出的“合夥人治理結構”。

2013年的阿里歷經多次融資後,馬雲及其一致行動人約擁有10%的股份,早已不是阿里的最大股東,兩個外資企業日本軟銀和美國雅虎則各持有其 36.7%和24%的股權,如果按照香港的上市規則,阿里巴巴管理層將會失去公司主導權。多次溝通無果後,最終阿里巴巴選擇赴美上市,放棄了香港。

就這樣,港交所錯過了一隻超級獨角獸。

香港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在2017年2月的一次演講中公開表示:“前幾年沒有讓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是個很重大的錯誤。”

增長緩慢

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紐交所上市,當時的發行價是68美元。至今近四年時間中,其股價最高曾達206.2美元,漲幅超200%,一度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電商平臺。而這些年恆生指數的漲幅只有20%左右。

截止2017年12月中旬,世界各大證券交易所通過IPO所募集的資金額排名中,港交所已跌落至第四名,落後於紐交所、上交所及納斯達克。

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香港增161只新股,總融資額1282億港元。新股數量較去年的120只增加34%,但融資額較去年的1953億港元下滑34%,而造成這一現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超大型新股IPO。

自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中國的新經濟公司迎來了一個上市窗口期,但這些企業更願意選擇赴美上市而甚少選擇香港。愛奇藝、B站、搜狗、趣店、樂信、百世物流、和信貸、拍拍貸、簡普科技等均選擇赴美上市。

從2017年香港新股的行業結構來看, TMT行業在香港新股中的佔比為18%,低於2016年的19%,金融服務業、消費行業佔比也有所下降,而佔比的增加主要來自房地產、製造業等傳統行業,房地產新股在2017年香港新股大盤中佔比28%,排名第一。

就全球增長最快速的部分行業而言,香港佔比也很低,如生物技術與生命科學企業佔比僅 1%、醫療保健設備與服務佔比 1%、軟件服務佔比 9%,若剔除騰訊控股則佔比只有 1%。傳統行業企業的集聚已讓香港金融暮氣沉沉,港交所迫切需要引進新經濟公司。

創投決日報|小米美團等新經濟企業為何扎堆赴港IPO?

新規出臺

2017年6月16日,香交所發佈《有關建議設立創新板的框架諮詢文件》。稍後在2017年倒數第9個交易日,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推動港交所進行成立25年來最大變革,修訂創業板及主板上市規則,開放“同股不同權”:放寬尚未盈利 / 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的主板上市條件(預期最低市值須達15億港元);允許“創新型”公司採取雙重股權結構(預期最低市值須達100億港元,若市值低於400億港元,須通過適用於不同投票權申請人的收入測試);取消創業板發行人轉往主板上市的簡化轉板申請程序;放寬作為第二上市渠道的限制。

因在成長壯大擴展規模的過程中依賴資本的不斷輸血加持,以小米、美團為代表的眾多互聯網公司如遠走美國的阿里巴巴一樣,歷經多輪融資後,公司創始人的股權不可避免地被稀釋,一股一票機制很可能讓創始團隊在上市後逐漸失去對企業的控制權。

今年4月30日起,港交所上市新規正式允許“同股不同權”公司在港申請上市。這讓不少獨角獸公司躍躍欲試,尤其允許“創新型”公司採取雙重股權結構,為小米、美團、螞蟻金服這類公司赴港上市掃清障礙,也給互聯網科技企業打開了上市新窗口,此時赴港上市,正可謂集天時地利。

此外,美國證監會對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更為透明、嚴格,財務報告須分季度披露,而在香港則壓力更小,這也成為科技公司紛紛在港上市的原因之一。

相對於滬深兩市,港股市場容量相對比較小,截至2018年6月20日,港股總市值33.9萬億元,約是滬深市場的3/5。2017年,港股交易量只有美股全年交易額的十六分之一,A股的六分之一。港股空間容納有限,上市獨角獸越來越多,越到後面融到的資金越有限,趕在窗口期第一批上市的公司估值會更高。

所以,前文中的新經濟公司們才扎堆奔向港交所。

大洋彼岸

大洋彼岸的美國市場,情況也同樣不樂觀。至少對於中概股來說,可能正在進入一段“至暗時刻”。京東、網易、愛奇藝、阿里巴巴等一批頗具代表性的中國新經濟概念股都在上半年告別了2017年的上漲行情,轉而進入下跌車道。

京東在5月底股價一度跌穿35美元,較今年1月時超50美元的股價跌去30%,市值蒸發超230億美金;同樣是在近半年時間,網易也經歷了股價從巔峰跌至谷底。去年底,網易股價最高攀升至337美元/股,到今年五月底則跌至不足223美元/股,半年內市值跌去41%。

相比之下,市場對於3月上市的愛奇藝已經非常仁慈,儘管上市首日破發,但是在近一個月股價持續上揚至46美元,不過仍難敵中概股整體下挫的大勢,近一週已跌回30美元附近。

備受關注的新金融領域受到監管整治、行業洗牌等因素的疊加影響,股價表現則更為慘烈,較IPO掛牌價跌幅最大的信而富已經跌去81%,現在市值僅1.58億美元。

昨日晚間,剛剛登陸納斯達克的二手車電商第一股——優信,更是在掛牌前臨時下調發行價、縮減融資規模。即便如此,優信也在開盤不久後一度破發,最終當日報收9.67美元,總市值29.67億美元。

很明顯,此時不是中國公司在美上市的好時機。

創投決日報|小米美團等新經濟企業為何扎堆赴港IPO?

國內市場

伴隨今年資產管理新規的出臺,銀行配資收緊,一級市場的募資遇到困難,創業者的融資環境也變得更加嚴峻。2018年5月,中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創近兩年來最低水平,其中5月末企業債券餘額為19.14萬億元人民幣,當月融資淨減少434億元,為2017年6月以來首度陷入負值。

事實上,這波金融去槓桿的大潮從2016年下半年便已拉開序幕(普遍以2016年7月或10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為標誌),一直到今年《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出臺為節點漸入高潮。

追根溯源,銀行體系是一、二市場資金最主要的來源渠道,關閘限水自然意味著資源緊缺。有PE負責人表示最近募資越來越難,LP們都缺乏資金,且因大部分LP同時也是企業主,在自身企業融資陷入困局時也就沒有資金進行對外投資。

據統計,2018年一季度,國內VC/PE機構完成募集基金規模110.3億美元,同比下降74.85%;4月,情況繼續惡化,VC/PE市場完成募資規模下降85.78%,數量同比下降69.41%;5月情況則更為嚴峻,完成募集基金在募資規模和數量上都大幅下降,募資規模同比降幅甚至高達90%,數量同比下降 76%,募資規模和數量環比分別為-78.94%和-44.19%。

對於小米、美團這些巨型獨角獸而言,融資和估值已經達到一定規模。例如美團上一輪融資已經達到40億美元金額,估值高達300億美元。螞蟻金服去年的估值已經高達600億美元,如此龐大的體量已經很難從一級市場找到合適的投資者。

而A股市場的上市進程自2018年以來一直比較緩慢,截至6月15日,A股IPO排隊的企業仍有279家。

雖然, A股市場為了吸引獨角獸公司,自2018年以來快速推進CDR制度。3月30日,《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得到國務院批准通過,除了允許開展CDR試點,還鼓勵未上市的創新企業在國內IPO。6月6日深夜,證監會連發9文件,為創新企業在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鋪路。其中的《試點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並上市監管工作實施辦法》細化完善了試點企業准入標準。

但半年時間,CDR制度還不能成為一個成熟的上市渠道。6月19日,小米宣佈CDR暫緩發行,原定於當天的“第十七屆發審委2018年第88次發審委會議對該公司發行申報文件的審核”被取消。有接近小米IPO的中介人士表示,推遲發行是小米與證監會多輪溝通後達成的共識,CDR作為一項創新舉措,政策細節斟酌及市場對CDR創新的消化理解存在挑戰,考慮到近期市場的大環境,為了更有質量的CDR首發試點發行,決定暫緩審核,後續將擇機再行啟動。

對於謀求上市的新經濟公司而言,在國內銀根縮緊、CDR尚未成熟的情況下,即使同樣面臨外部金融環境緊縮,但友好而開放的港交所不失為一個更好的融資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