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驅SUV真的比兩驅SUV安全嗎?有什麼依據?

梅林迪


不是所有的四驅系統都會提升汽車行駛的安全性,但是現代的適時四驅或者全時四驅的確在提高汽車行駛穩定性方面非常有幫助。

用於越野的分時四驅對於提高汽車行駛的穩定性沒有任何幫助。

分時四驅系統沒有中央差速器或者限滑差速器,在開啟四驅狀態時,前後輪沒有轉速差,根本不能在開啟四驅狀態下在鋪裝道路高速行駛,否則會導致翻車。


全時四驅系統在任何時候四輪都有獨立的驅動力,可以極大的增加汽車行駛的穩定性。

從駕駛安全角度來說,全時四驅是最適合安全駕駛的四驅形式,在溼滑路面或者高速行駛時,由於四輪持續擁有獨立的驅動力,當任意的一個或兩個驅動輪打滑時,其他輪胎仍然有較好的抓地力能夠驅動汽車穩定前進,對於汽車的高速穩定性和循跡性有很大的幫助,開過全時四驅車型的人,再次換車肯定也會優先選擇全時四驅。


適時四驅系統,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會增加汽車行駛的穩定性。

早期的適時四驅結構比較簡單,反應比較慢,對於汽車行駛的高速穩定性,並沒有任何幫助,而現代的適時四驅普遍加入了多種傳感器檢測汽車的行駛狀態,輪速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轉向傳感器等,通過檢測這些傳感器的實時信息,汽車行駛的狀態以及駕駛意圖,可以主動的、程序性的接通四驅系統,比如汽車在高速轉彎主動接通四驅系統,就可以避免所謂的轉向過度或者轉向不足,增加行駛安全。此外,現代的適時四驅系統可以和EPC系統協同工作,增加EPC系統處理能力,從而增加行駛安全性。


眾口說車


安全只是相對來說的,沒有絕對安全的汽車。

同樣四驅車輛也有很多種四驅類型。例如國產普拉多把全時四驅改為分時四驅,那麼這個分時四驅系統的意義就是脫困能力比兩驅強一些。脫困能力強就安全嗎?恐怕脫困能力與汽車安全關係不太大,兩驅的車輛看到爛路自然不會去試,即使試了陷車了出不去恐怕也不會影響安全,除非倒黴因為沒有及時把車子開出來而遭遇了天災人禍……這就是倒黴!


而四驅全輪驅動的意義在於行駛的穩定性。

而俗話說的“前驅推頭,後驅甩尾”就是對兩驅車型的總結。當然推頭甩尾是極端情況下出現的,一般很少出現。前驅推頭:因為前驅車型前輪負責轉向和驅動,前橋負荷比較重,車輛重心也都在前橋上。因此車速過高轉彎時就容易發生“推頭”的情況,因為車頭遭遇的離心力已經大於車胎的抓地能力,而後輪也沒有動力,此時車輛已經是失控狀態,轉向不足也就產生了“推頭”現象。“甩尾”類似原理,後輪轉速高於前輪的時候就會以前輪為圓心去畫圓,也就出現了“甩尾”的情況,也叫漂移。


如果車輛四個輪胎都有驅動能力,並且能根據實時車況來調節四個車輪的驅動力,那麼行駛過程中無疑車輛會更穩定一些。例如高速行駛時突遇雨雪溼滑或者零星碎冰路段,那麼四個車輪驅動車輛安全係數更高一些,“推頭甩尾”出現的幾率就會降低一些。這時候兩驅尋跡性自然差一些。
猶如我們和猴子比起來一樣,我們兩條腿奔跑的穩定性和身體控制自然不如猴子四條腿表現好。但是四驅車型也並不是代表絕對安全,有了四驅系統就隨意“浪”危險性反而更大!文明駕不超速不開鬥氣車不疲勞駕駛才是做安全的駕駛方法。


水墨丹青一世情


四驅車比兩驅車通過性要高,兩驅車在泥濘坑窪路段行駛時如果發生打滑陷入泥坑,車輛被困住無法動彈,而四驅車輛將動力分配到四個輪子上面,可以行駛出泥濘路面,說明四驅的實用性和通過性都更高,拋開一輛車的其他安全配置,四驅比兩驅的制動性,操控性,脫困能力,高速穩定性都要高,雨天積水路面和高速,四驅也明顯有一定優勢,雨天道路溼滑,四驅即時界入,雪天也如此,充分說明四驅的安全性要更好一些。而且高端一些的豪華車,無論SUV還是橋車,多數都是以四驅為主,說明四驅在各個汽車製造商眼中,不僅僅是安全的象徵,更是車型在實力上面的真實寫照。


格子語車


就這SB腦袋被門擠了吧?就這逼腦子的智商還。出什麼問答題啊,四驅與安全有什麼關係嗎?四驅在冰雪路面上有抑制打滑,起步順暢作用,再就是在非鋪裝路上有很好的通過性,在爛泥路面脫困能力強。走坡度比較大的山路有很好的不費力。和安全關係不大。安全主要自我有安全駕駛技能,腦子裡有安全意識,安全與任何驅動方式的車輛關聯不大,這就是老子為什麼罵這種SB腦子不如三歲小孩的智商,還在這問這麼愚蠢的問題


鷹之戀173054401


這個需要使用場景,四驅抓地力強


來賓五菱寶駿


通俗來講四條腿的狗比兩天腿的雞,從爛泥裡脫困能力還是要強一些的。兩驅和四驅安全性主要看一些極端狀況,比如攔路脫困,雪地行駛。


天外飛西安


四輪驅動,首先感覺動機強進,著地力非常不錯。


周口中集汽貿1


在正常路面安全性都差不多,在特定的環境下,四驅車要比兩驅安全,脫困能力更強,比如雪地、泥濘、沙地等。


犇犇沒暱稱


只有在泥濘路面和雪地路面,你才能感覺到四驅和兩驅的差別。


餘生平平淡淡


前驅拉到跑,後驅推到跑,四驅抬到跑。自己去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