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門戶」宜昌:壯士斷腕破「化工圍江」難題

(長江經濟帶沿線行)“三峽門戶”宜昌:壯士斷腕破“化工圍江”難題

中新社宜昌8月1日電 (王慶凱 夏賓)2016年11月30日,隨著總經理李先榮一聲令下,宜昌田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下稱,田田化工)停下運轉的機器,著手拆除廠區。如今,拆除工作已經接近尾聲,即將進入土地修復治理階段。

“三峡门户”宜昌:壮士断腕破“化工围江”难题

資料圖:三峽庫區近壩水域 郭曉瑩 攝

這是湖北省宜昌市沿江一公里範圍內,化工搬遷企業開展土地修復治理的第一個項目。這家距離長江100多米的化工企業,在冊員工482人,截至2016年12月,公司資產總額2.1億元(人民幣,下同)。

“田田化工年銷售額達到3.2億,利稅5000萬(元)。”李先榮說,企業效益很好,接到關停通知時,全廠上下非常不捨,但為了保護長江生態,從長遠看是值得的。

宜昌位於長江中上游結合部,“上控巴蜀,下引荊襄”,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是三峽庫壩區生態屏障,更是長江流域生態敏感區。

然而,化工產業卻是宜昌的重要經濟支柱,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30.6%,也是宜昌第一個產值過千億元的產業。2016年底全市擁有化工企業134家,且多分佈在長江沿線,長江宜昌段“化工圍江”問題突出。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宜昌48個具體問題,“化工圍城”等環境治理任務重。

針對“化工圍城”問題,宜昌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化工企業“關改搬”,對沿江134家化工企業分類治理。壯士斷腕“關”,在2017年關停25家基礎上,今明兩年再關停9家,並做到人員、設備、垃圾、土地“四清”;突出創新“改”,設立1億元專項資金、30億元股權基金,引導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痛下決心“搬”,高標準規劃建設2個專業園區,制定配套政策,嚴把入園標準,推動企業在搬遷中轉型升級。

宜昌市還先後編制了《宜昌市化工產業綠色發展規劃(2017-2025年)》《宜昌市磷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17-2025年)》等規劃,引導化工產業向高端化、精細化、綠色化發展。

為落實中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宜昌提出以壓倒性力度保護修復長江生態。“同時也把生態保護當作宜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大機遇。”宜昌發改委主任郭康新說。

2017年前11個月,宜昌市固定資產投資下降12.6%,地方財政總收入下降8%。用郭康新的話說,為治理長江環境,宜昌下了“壯士斷腕”的決心。

“關改搬”化工企業的同時,宜昌計劃3年內投資500億元促進宜昌化工產業轉型升級。目前已與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就姚家港化工園產城融合項目簽署合作協議,中國化學工程集團計劃投資152億元建設姚家港國際一流綠色循環化工園。

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宜昌著力對化工產業進行技術升級改造。今年1-6月,全市化工產業技改投資項目同比增加22個,總投資同比增長60.6%,完成投資同比增長41.7%。

針對化工企業,宜昌目前嚴格管控化工產業空間佈局,制定產業投資項目負面清單,淘汰落後產能,重點發展精細化學品、化工新材料、化學制藥等高端產業,並向電子化學品和功能材料方向進行突破性發展。

目前,宜昌已經出臺一系列環境保護和產業升級規劃方案,力爭3到5年建設成為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核心區、長江中上游生態安全屏障區、長江流域綠色發展示範城市。(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