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求!請不要把有機食品,農產品溯源做成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當!

荒野導讀:農產品質量安全及管理溯源系統,百科給的定義是:綜合運用了多種網絡技術、條碼識別等前沿技術,實現了對農業生產、流通過程的信息管理和農產品質量的追溯管理、農產品生產檔案(產地環境、生產流程、質量檢測)管理、條形碼標籤設計和打印、基於網站和手機短信平臺的質量安全溯源等功能,基於單機或網絡環境運行,可用於農產品質量監管部門和農業生產企業應用。很高大上對吧?其實荒野認為這個事跟我國農產品的有機食品認證有異曲同工的地方,遠景無比美麗,但有時結果令人唏噓!

企求!請不要把有機食品,農產品溯源做成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當!

我們先說下有機食品。有機食品是指有機農業生產體系生產的食品。準確地說,是在未被農藥、化肥汙染過的原生態土壤上進行有機種植,以最接近自然的方式生長,並且在生長過程中絕不使用人工合成化合物、化肥及轉基因技術等,同時在加工生產過程中也沒有任何人工合成化學成分的食品。從定義上來看,無論在地球上的哪個國家,人們目前生產和消費的食品幾乎都無法達到有機食品的標準。以轉基因食品為例,人們不知不覺就已經吃進了很多轉基因,並且沒有知情權。但是,這又違背有機食品的定義和標準。以中國為例,中國市場80%-90%的大豆油是轉基因大豆油!儘管大豆油不是蔬菜,卻是加工食品和蔬菜不可或缺的部分,每家每戶烹調蔬菜食品都會用烹調油,轉基因大豆油也就進入千家萬戶。因此,現在中國人儘管有些買了貨真價實的有機蔬菜食品,但烹調出來已經不是有機蔬菜食品了。

荒野認為:目前,國內很多城市的大型超市中,除了普通散裝蔬菜,還有品牌蔬菜的銷售專區。與普通蔬菜大量堆放銷售不同,這些蔬菜多以小包裝為主,並貼有“無公害”“綠色”“有機””可追溯“的標籤。

貼牌蔬菜的價格比普通蔬菜價格高數倍,其中有機蔬菜的價格更高達10倍左右。但是,有業內人士透露,這些蔬菜中的“貴族”有的名不符實,其實就是普通蔬菜,有機蔬菜的合格率甚至不到一成。食品安全是中國人比較擔心和關注度較高的一個話題,近幾年的民意調查都有60%以上的人擔心食品安全。這其中既有食品安全並不盡如人意的原因,也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原因。這使得一些國人,尤其是有經濟實力的人選擇消費有機蔬菜和食品。其實,不明就裡的消費者是從一個坑跳到另一個坑,並且後一個坑更坑人企求!請不要把有機食品,農產品溯源做成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當!

荒野認為:儘管有有機食品認證規範《GB19630.1-4——2005》,但有機食品蔬菜的認證簡單得多,而且實際運作時還要大打折扣。例如辦理有機認證時,現場並不需要檢測化肥、農藥、重金屬,檢查員只是現場開具農殘、重金屬等項目檢測,然後由被檢驗人自己把樣品郵寄到北京的實驗室檢測,繳納檢測費。所以受檢者儘量挑選沒問題的產品郵寄到檢測中心,一般都能順利通過。有的認證甚至花錢就能辦,或者在一家認證未通過,可到另一家去認證。去網頁搜一下關鍵詞,前五項都是代辦相關業務的企業,呵呵!

荒野認為:即便是貨真價實的認證,但之後的經營也讓經營者在成本和收益的負增長上難以為繼。認證一般需要2.6萬元,其他費用1.8萬元。認證後的有機蔬菜經營價格需要達到普通蔬菜的數倍甚至10倍才能保本。時間一長,很多經營者的業務和收入都是負數,再加上監管並不到位,大量普通蔬菜冒充有機蔬菜,輕而易舉就能趕走真正的有機蔬菜。儘管業內專家對如何生產和經營有機食品、蔬菜開出了藥方,如公開認證企業的信息,接受政府和公眾的監督;提高認證企業資質門檻,建立專業化隊伍;在認證過程中引入第三方監督等,但是相對於普通食品,有機食品的標準更多,技術要求更高,也更嚴格。在中國,

對於普通食品的監管都漏洞百出,食品安全屢屢出現問題,要想全面有效地監管有機食品就難上加難。

企求!請不要把有機食品,農產品溯源做成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當!

談一下什麼是“真正的溯源系統”。我看過的現有的溯源系統、平臺,溯源信息都是由企業錄入的,不受政府、或者其它中立方(維護正義的一方)監管,所以你看到的溯源信息完全可能是假的、不完全的。“真正的溯源系統”應該由政府或政府購買的民間服務進行監管,並由他錄入溯源信息,而不是採用所謂的“階段信任”方案。好,現在想像一下你有一個農場,你一加入溯源系統就會進駐一個工作組到你農場,你每一天澆多少水他會管(錄入到系統),你每一次施多少肥他會管(錄入到系統),你每一次除蟲他會管(錄入到系統),你請的一個農民工不小心摘了十畝剛灑了農藥的青菜就導致你銷燬數以噸計的青菜,你覺得你的青菜要賣多少錢一斤你才肯加入?然後群眾還要在菜價裡支付這個工作組的勞動報酬,你覺得你買一斤青菜要多少錢?有多少人吃得起?


荒野野認為,綜上所述現在的所謂“溯源系統、平臺”,全是掛羊頭賣狗肉的企業用的防偽系統農業和工業的運作體系不一樣:工業是“產-供-銷”體系,整個過程比較好追溯,因為中心點在廠家,有定價權,而且廠家有嚴格的註冊登記,並且產品或半成品在過程相對完整;農業是“貿-工-農”體系,核心點在貿易,農民並不是中心點,也沒有定價權,貿易的過程中質量和形態都會改變,所以很難追溯。如果要對農產品進行追溯,首先要農業產業化,以農民為中心,剪短中間環節,這樣才能實施追溯工作。

企求!請不要把有機食品,農產品溯源做成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當!

荒野認為:溯源的目的是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但是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僅靠追溯是解決不了的,例如全國有千萬的緝毒jc不能完全消滅dp一樣,何況我國在農產品安全法規不健全,農藥法規還沿用80年代的條例,計劃經濟的法規已不適應當前農業生產,迫切需要立法,依法治理;農業生產點多面廣,農民標準化生產技術偏低生產環節多可追溯流程複雜多樣,例如小甲把收購了某村10戶農民的韭菜銷給菜批發菜商,菜批發商批發給了3家超市溯源到某個農民,是不容易的,技術上要將每把韭菜、每個地塊、每個農民、生產記錄信息採集關聯才可追溯,現階段以溯源為輔助強化提高農業生產技術、農業投入品管理、誠信才是根本。

荒野認為這個事在目前的中國願景很美麗,但任重而道遠。各位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