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農產品”,三大模式能打開銷路

農產品銷路問題一直令農戶十分頭疼,一方面受大市場消息不對等的影響,另一方面受到渠道影響,很多農戶注重生產但是不注重銷售,大多農戶沒有穩定的銷售渠道,依賴中間商,供需極度不穩定,甚至遭受中間商對價格的打壓。

下面給大家介紹3種“互聯網+農產品”的銷售模式。

電商+農產品:大型電商平臺推進農業、農產品與市場的專業化對接

這種模式不只是為農產品銷售提供平臺,更重要的是,它將觸角前移,從種植、生產環節就開始加強信息對接,避免盲目種植導致農產品豐歉失調。

“互聯網+農產品”,三大模式能打開銷路

案例:楊桃“觸網”身價倍增作為廣東省“億元淘寶縣”,英德通過農村電商打造出的爆款絕不僅僅只有楊桃,英德紅茶、紅薯等特色農產品也備受青睞。

2018年“雙11”期間,英德某品牌紅茶網絡銷售額,不到24小時就突破243萬元;果康源合作社則將5000千克紅薯幹銷售一空,並收穫了10萬千克新鮮紅薯的網絡訂單。2018 年,果康源合作社通過電商銷售農產品5萬多單,多項產品居淘寶網銷量第一,營業額380萬元,純利潤100萬元,並帶動周邊120多戶農戶脫貧致富,戶均每畝增收達1000多元。

網絡直播+農產品:網絡直播可增進互動,促進農產品的可視化和直觀化

網絡直播的形式多樣,一定要根據不同的產品,選擇最適合的直播形式。

“互聯網+農產品”,三大模式能打開銷路

案例:黃金梨直播2017 年9月9~10日,“豐收大湖北”系列專題網絡直播走進宣恩縣椒園鎮黃坪村黃金梨專業合作社。

“大家請看,這就是黃金梨,色澤金黃,口感好、水分足,真是美味極了。”主播“遠洋君”一邊吃梨一邊直播道。秀美的自然環境、富有特色的農產品,再加上生動有趣的直播,讓來自椒園鎮黃坪村的黃金梨成了“網紅”。主播上山下鄉、摘果割稻,接地氣的直播,生動展示了互聯網時代的新三農。

直播成功原因解析:①產品選擇好。直播產品選擇黃金梨,雖不是區域品牌,但卻是一個公共品牌,歷史悠久,且產品鮮嫩多汁,酸甜適口,有“天然礦泉水”之稱,這樣的農產品自然能獲得觀眾的青睞。②直播形式獨特。這次黃金梨的直播形式,主播選擇了自吃自說的形式,成功吸引了吃貨們的購買慾。同時,這次的直播為觀眾展示了摘果割稻的樂趣,非常接地氣。

短視頻+農產品:短視頻是一種工具,賦予的載體就是農產品的特色

農特產品短視頻要抓住產品本身的特點,最好在生長原地拍攝,既真實,又能展現生長環境。

“互聯網+農產品”,三大模式能打開銷路

注意事項:①內容IP化。種植到生產,再到後期加工的流程,將短視頻內容IP化。比如葫蘆,用短視頻記錄葫蘆的生長過程,還有葫蘆加工、繪畫等都可以作為短視頻內容IP化的素材。②內容垂直。確定自己要推廣的農產品大致的幾個品類或者專一的品類。所有的視頻內容和直播內容都儘量圍繞主題,內容不可複雜多樣,增加粉絲垂直度。③注重農產品的形象。做成農產品樂園,把農產品動漫化,給予農產品人物的感情色彩。④和扶貧項目對接。現在電商扶貧也是精準扶貧的一個重要項目,很多地方甚至有自己獨特的運營方式,如果您的農產品恰好在貧困縣範圍,可以選擇與一些扶貧項目對接,擴大銷售渠道。

(農視網/文;網絡/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