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文學家,但他書法比「書法家」還寫得好,作品拍出千萬元

他是一個文學家,但他書法比“書法家”還寫得好,作品拍出千萬元

茅盾在1913年的這個時候走進北大。正是當時報考北大的一件小事,成就了他和書法的不解之緣。當時,他報考了北京大學預科第一類,發揮不錯的少年茅盾,滿心歡喜地回家等捷報,想不到發榜時竟沒有沈德鴻的名字,茅盾失望至極!

他是一個文學家,但他書法比“書法家”還寫得好,作品拍出千萬元

之後,一直為落榜而懊悔不已的矛盾,卻意外地收到了北大寄來的入學通知,有趣的是通知書上寫的是沈德鳴三個字。茅盾報到時一查,發現自己在填報名單時,書寫潦草,把“鴻”字寫得像個“鳴”字了。

他是一個文學家,但他書法比“書法家”還寫得好,作品拍出千萬元

這件事對他觸動很大,要強的茅盾覺得是端正自己對書法態度的機會,自此以後,他寫字一筆一劃,端端正正,從不草率,直至80多歲高齡,寫回憶錄,還用毛筆正楷書寫,字跡清楚俊秀。

他是一個文學家,但他書法比“書法家”還寫得好,作品拍出千萬元

茅盾行書西江月

茅盾從來不認為自己是書法家,如同碑派陸維釗先生在最負盛名時,一再惋惜地自評:“想不到最後落得個書畫家的下場。”

他是一個文學家,但他書法比“書法家”還寫得好,作品拍出千萬元

被拍出了1207.5萬元的茅盾手稿局部

2014年在南京經典秋拍中國書畫專場上,茅盾手稿《談最近的短篇小說》經過44輪的激烈競價,最終以1050萬元的價格落槌,加上15%的佣金,成交價達到1207.5萬元,創下了中國文人手稿的拍賣新紀錄。

他是一個文學家,但他書法比“書法家”還寫得好,作品拍出千萬元

茅盾書法

其實,中國古代從來沒有職業書法家,書法和文學是並行其道的兩架馬車。就像陸維釗所說,如果一開始就要我當書法家,這個就很小很小了,末流了!

他是一個文學家,但他書法比“書法家”還寫得好,作品拍出千萬元

茅盾《動搖》手稿第76頁

茅盾寫字是為實用,並不當作是藝術創作,對筆墨紙硯不考究。談及自己書法,他曾說“不成什麼體,瘦金看過,未學,少年時曾臨董美人碑,後來亂寫。”

他是一個文學家,但他書法比“書法家”還寫得好,作品拍出千萬元

茅盾《子夜》手稿,最初以《夕陽》為名

作為新中國第一任文化部長的茅盾,在“文革”歲月中,茅盾在1970年已是75歲的高齡,仍一直關切孫輩的學習和生活,可是正值“文革”,孫輩失學。茅盾便親自上陣,自編教材並親自講授並執筆教孫輩寫字。

他是一個文學家,但他書法比“書法家”還寫得好,作品拍出千萬元

行楷古詩詞註釋手跡 局部

茅盾在北大學習時,曾受到沈尹默、沈堅士等人的直接影響,他的書法在顏柳楷書的臨習方面下過不少功夫,對書法史上的行草法帖也多有借鑑。

他是一個文學家,但他書法比“書法家”還寫得好,作品拍出千萬元

上海市檔案館收藏的茅盾親筆書信

“文革”結束後,茅盾與許多老友開始書信往來,朋友中也有不少人向茅盾求取“墨寶”,茅盾總是有求必應,一面謙虛,自稱“字殊拙劣”,一面開始講究書法形式,於是,求字的人愈來愈多。

他是一個文學家,但他書法比“書法家”還寫得好,作品拍出千萬元

茅盾書法

茅盾文學書寫的自覺性之高,致使自己即使無意於成為書法家,也還是在實踐層面成為了一個著名的書寫者。這與魯迅的經歷非常相似。

他是一個文學家,但他書法比“書法家”還寫得好,作品拍出千萬元

茅盾書法

茅盾將文學書寫與書法書寫進行了成功的結合,並且都將“在墨跡中永生”。同時他對書法毫無功利的熱愛,以及拒絕書法家之名的審慎態度,也值得我們當代的書法界反思和學習!

他是一個文學家,但他書法比“書法家”還寫得好,作品拍出千萬元

茅盾抄錄古詩詞註釋手跡 局部

現在的書畫家,牛得不得了的感覺,與“想不到落得個書畫家的下場”的高遠追求,完全背道而馳!其實中國書畫,主要還是以士之情懷為最偉大動人之處。

他是一個文學家,但他書法比“書法家”還寫得好,作品拍出千萬元

茅盾書法

中國書法本身不是一個單獨純粹的藝術,是綜合性的,要有文脈。當下的書法家,比如追求視覺效果,追求震撼力,書法現場演示像表演雜技一樣,不過為了虛張聲勢。

他是一個文學家,但他書法比“書法家”還寫得好,作品拍出千萬元

茅盾 行書西江月

以茅盾為代表的文人書法的格調,是家國情懷和治國平天下的高遠追求,他們最看重文脈的延續和發展,而那些所謂的當代書法家們,他們毫無社會責任感,和對文脈的延續意識,只想混圈子搞人脈來擴大影響力!

他是一個文學家,但他書法比“書法家”還寫得好,作品拍出千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