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爲何戰敗,不是不會用人,而是從楚國帶來的傳統習慣害的

楚漢爭霸結束,漢高祖劉邦開過一次總結大會,總結項羽為何失敗,劉邦為何成功。在總結大會上,劉邦做了一次總結性發言,說我之所以成功,項羽之所以失敗的原因就是我會用人,而項羽不會。並且舉出了三位自己用人的典範——張良、蕭何、韓信,也就是漢初三傑,而說項羽連個范增都不能好好使用,所以會失敗。

項羽為何戰敗,不是不會用人,而是從楚國帶來的傳統習慣害的

韓信千古名將

劉邦說的話對嗎?基本上沒說錯,而且還漏說了幾個,比如陳平等人,都是項羽不用投奔到劉邦這裡得到重用的人才,不過有一個問題是,劉邦用人那確實獨到,但是為何項羽用人這麼糟糕呢?

項羽為何戰敗,不是不會用人,而是從楚國帶來的傳統習慣害的

真實的劉邦年紀頗大

劉邦那是千年才出的一個妖孽,快五十歲起兵,不到十年就奪取天下,用人識人有獨到之處,但是項羽也不差啊,也是難得一見的將才,起兵縱橫天下,說他不會識人用人那也不對,章邯擊敗了他的叔父項梁,他屠光了秦軍還把章邯留在關中稱王,在用人上水平不差啊。那為何像陳平韓信,之前都是項羽的部下不得重用,最終投奔到劉邦手下才得以大用呢?難道是因為項羽年輕,不會用人?

項羽為何戰敗,不是不會用人,而是從楚國帶來的傳統習慣害的

項羽本身還是一箇舊貴族

其實最關鍵的原因還是項羽還保留著當年楚國貴族的傳統習慣。

什麼傳統習慣?後代文人說到項羽,不少人會說到項羽有春秋之風,這什麼意思呢?就是項羽這個人,有著春秋時代的風範,比如慷概激昂,魄力十足,為了達到目標,可以直接誅殺主將奪權,為了擊敗秦軍,可以破釜沉舟。

但是同時呢,項羽也和春秋時期的那些貴族一樣,有一個壞毛病,就是很看重人的身份地位和親近關係,簡單的說,就是看人吃飯,你是他的同族,好友,或者有貴族血脈,就得到重用,假如你沒貴族血脈,平民子弟,也不是項氏家族,也沒有什麼好友關係,不好意思,一邊去。

這在春秋時期乃是常事,但是在戰國時代,所謂禮樂崩壞,各國為了戰勝對手,早就不講什麼血脈了,你只要有才能,平民一樣得以重用。

項羽為何戰敗,不是不會用人,而是從楚國帶來的傳統習慣害的

蕭何也屬於小吏

但是,這有個問題,這說的是六國的情況,不是除了秦國的六國,而是除了楚國的六國,其他六國,包括秦,平民立大功得以高位已經是常事了,陳勝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不是沒有歷史背景的。不過楚國不同,楚國的氏族勢力太大了,楚國是不亞於秦國的大國,甚至領土人口說不定比秦還要大,但是就是因為氏族勢力太大,根本形不成合力抗秦而滅亡的,楚國氏族勢力大,就算當年吳起變法也根本沒有造成任何改變,楚王一死,吳起就被殺,楚國又變成了貴族的天下,楚國的貴族比六國的貴族更看重血脈,更看重親戚關係,就彷彿停留在春秋時代一樣。(隨便說一句屈原,屈原也是楚國貴族,和楚王是親戚關係,在楚國沒有一點血脈是根本出不了一點頭的。)

楚國雖然被秦國滅亡,但是項羽依然是楚國的舊貴族,他叔父手下有大量舊部,項羽還是過著貴族子弟的日子長大的,貴族的教育銘刻在心,所以他從骨子裡就是一個自傲的楚國貴族。

就拿他滅秦之後乾的事就知道,坑殺秦軍二十萬,燒阿房宮,這都是代表楚國向秦國報仇,入關中范增要他殺劉邦,項伯反對,他採信的是和自己有親戚關係的項伯而不是所謂的亞父范增,陳平之後離間計為何成功,不就是項羽聽信身邊人尤其是項伯這種親族而不信賴范增這樣忠心但是非項氏的臣子唄。之後分封天下,一些寸功未立的六國貴族後代和秦國的舊官吏因為血統地位就封王。韓信陳平為何不得重用,陳平為何說項羽論功行賞小氣?其實本質上就是項羽遵循的是楚國舊貴族那老一套,重用自己的親族勢力,尊重貴族勢力,但是對於不是親族又不是貴族的韓信陳平等人,就得不到重用,或者得不到賞賜了。而劉邦不同,劉邦其實親族也立功不少,比如呂后的兄弟都立了大功,不過劉邦並不任人唯親,漢初三傑,陳平雖然都是外人,但是都得到重用。

而出生平民的劉邦卻沒有這種思維限制,該用就用,所以一介草民的劉邦一統天下,舊貴族項羽烏江自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