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第4師的發展始末:從373人發展為3萬人!

新四軍第4師,這是在淮北地區堅持抗日鬥爭的主力部隊,前身是新四軍第6支隊和八路軍南下的黃克誠縱隊各一部。1941年皖南事變爆發後,這支部隊被改編為新四軍第4師,由彭雪楓擔任了師長兼任政委。全師下轄4個旅,約1.5萬人。到了1945年大反攻前夕,這個師已經殲滅了至少5萬敵軍,自身發展為3萬人上下,還有地方武裝2萬多人。但是誰能想到,這個部隊的前身,在抗戰初期只有373人呢?

新四軍第4師的發展始末:從373人發展為3萬人!

彭雪楓:新四軍遊擊支隊司令員,第6支隊司令員,第4師師長,1944年陣亡於河南夏邑

1938年5月,日軍佔領了徐州,隨後佔領了河南省的大片地區。在這個背景下,河南省委按照中央的指示,發動廣大的民眾,組建游擊隊,建立游擊區,開展敵後抗日遊擊戰爭。這個時候,中央派出了原八路軍的參謀處長彭雪楓來到了河南省確山縣的竹溝,負責河南省委的軍事工作。與他同行的還有許多來自延安的幹部,以加強河南的抗日遊擊戰爭工作。在當時竹溝是新四軍第4支隊的留守處,只有不到一個營的兵力。彭雪楓來到竹溝以後,不斷整訓部隊,同時招納地方武裝,以擴大抗日武裝的力量。

新四軍第4師的發展始末:從373人發展為3萬人!

吳芝圃:新四軍遊擊支隊副司令,第4師政治部主任,建國後擔任過河南省省委書記

河南省委根據中央的指示,迅速在豫東建立了兩支抗日武裝。一支是西華縣的抗日自衛軍,約1500人。一支是位於睢縣和杞縣附近的豫東抗日遊擊第三支隊,由吳芝圃指揮,約1000人上下。當年7月,河南省委派出了肖望東率領一個新兵連70多人來到豫東,協助吳芝圃的工作。當年9月,彭雪楓在竹溝組建了兩個新兵連,加上一批從延安來的幹部,合計373人,組建為一個大隊。就這樣,新四軍遊擊支隊在竹溝成立了,由彭雪楓擔任司令員兼任政委。根據張震的回憶,這個大隊只有100多條性能低劣的步槍,還有兩三挺輕機槍,無論是彈藥還是其他物資,都極其匱乏。

新四軍第4師的發展始末:從373人發展為3萬人!

張震:新四軍遊擊支隊參謀長,第4師參謀長兼任第11旅旅長,第三野戰軍參謀長,開國中將,1988年上將

1938年10月11日,彭雪楓帶著這個大隊來到了西華縣,和吳芝圃、肖望東等人的部隊會師。這些部隊被合編為新四軍遊擊支隊,下轄三個大隊和一個警衛連,合計為1020名官兵,700多支槍。彭雪楓擔任了支隊司令員兼任政委,吳芝圃擔任了支隊副司令,張震和周時源分別擔任了正副參謀長,肖望東和譚友林分別擔任了政治部正副主任,嶽夏擔任了政治部秘書長。三個大隊長分別是:黃思沛、姜朗山 、馮勝,三個大隊的政委分別是:張太生、騰海清、張輯五。1938年12月,遊擊支隊來到了鹿邑縣休整,逐漸發展為三個團,合計1735人,1138支槍。三個團的主要負責人是:張太生(1團團長)、李耀(1團政委)、騰海清(2團團長)、譚友林(2團政委)、周時源(3團團長)、孔石泉(3團政委)。

新四軍第4師的發展始末:從373人發展為3萬人!

鄧子恢:新四軍政治部主任,第4師政委,建國後擔任過副總理

1939年8月以後,遊擊支隊先後收編了一些地方武裝,例如永城縣縣長魯雨亭率領的游擊隊,西華縣的一個區長鬍曉初率領的西華人民抗日自衛軍。這兩支隊伍,分別被改編為遊擊支隊的第一總隊和第二總隊,都下轄兩個團。魯雨亭和孔石泉分別擔任了第一總隊的總隊長和政委,胡曉初和嚮明擔任了第二總隊的總隊長和政委。蕭縣遊擊支隊及宿縣獨立團被改編為第三總隊,下轄兩個團,總隊長耿蘊齋,政委是譚友林。同時津浦路以東的隊伍被改編為第四總隊,下轄三個團,張愛萍擔任了總隊長兼任政委。除了這四個支隊以外,支隊還直轄騰海清的第2團、周時源的第3團、支隊總部的特務團和三個獨立團。就這樣,遊擊支隊已經發展為15個團,加上地方部隊,已經近1.8萬人。

新四軍第4師的發展始末:從373人發展為3萬人!

肖望東:新四軍遊擊支隊政治部主任,第4師政治部主任,開國中將,擔任過南京軍區副政委

1940年6月,八路軍第二縱隊在政委黃克誠的率領下來到了華中地區,以加強華中地區的抗日工作。這個縱隊下轄344旅和新2旅,加上直屬部隊,約1.2萬人。這個縱隊迅速南下,和新四軍遊擊支隊在安徽北部的新興集附近會師。當時,遊擊支隊已經改名為新四軍第六支隊。6月27日,按照軍委的指示,這兩支部隊合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下轄四個旅和一個保安司令部。這四個旅分別是2旅(黃克誠的新2旅)、4旅(黃克誠的344旅)﹑5旅(第6支隊的1團和2團為主力改編而成)﹑6旅(第6支隊的3團和其他部隊合編而成)。保安司令部,則主要負責地方武裝。不久,按照中原局的指示,黃克誠率領原第二縱隊的指揮部和2旅,還有4旅的687團,離開了淮北,後續來到了蘇北地區。張愛萍指揮的原第六支隊第四總隊和八路軍隴海南進支隊合編為八路軍第五縱隊第3支隊,跟隨新的第五縱隊司令員黃克誠離開了淮北,也去了蘇北地區,後來被改編為新四軍第3師第9旅。

新四軍第4師的發展始末:從373人發展為3萬人!

張愛萍:新四軍第4師第二任師長,開國上將,擔任過國防部長,副總理。

皖南事變爆發前,八路軍第四縱隊已經發展到1.7萬人。彭雪楓、張震、肖望東分別擔任了縱隊司令員、參謀長、政治部主任。這個縱隊下轄三個旅和一個保安司令部,分別是劉震的第4旅、騰海清的第5旅、譚友林的第6旅,還有耿蘊齋的保安司令部。1941年皖南事變爆發後,這個縱隊被改編為了新四軍第4師。彭雪楓擔任了師長兼任政委,張震擔任了師參謀長,肖望東擔任了師政治部主任。這個師下轄四個旅和抗日軍政大學第四分校,全師近2萬人。幾個旅的負責人分別為,10旅:下轄兩個團,旅長劉震,政委康志強;11旅,下轄三個團,旅長騰海清,政委孔石泉;12旅,下轄兩個團,旅長譚友林,政委賴毅;蕭縣獨立旅,旅長縱漢民 ,政委李中道。至於黃克誠帶走的部隊和張愛萍帶走的部隊,也就是八路軍第五縱隊,被改編為新四軍第3師,由黃克誠擔任了師長兼任政委。張愛萍的部隊被改編為第9旅,他擔任了旅長,韋國清擔任了旅政委。

新四軍第4師的發展始末:從373人發展為3萬人!

騰海清:新四軍遊擊支隊的大隊政委,團長,第4師的旅長,開國中將,擔任過北京軍區副司令

新四軍第4師的發展始末:從373人發展為3萬人!

韋國清:新四軍第4師第9旅旅長,副師長,開國上將,擔任過總政治部主任

1941年上半年,新四軍第4師在和皖北國軍的摩擦中損失慘重,保守估計損失超過了5000人,還有許多官兵選擇了叛逃。當年5月,第4師轉移到了皖東北地區休整。隨後,第12旅被撤銷,下轄的兩個團,一個團被編入了地方部隊,一個團被編入了第11旅的第32團。當年8月,成立了第四師騎兵團,這是新四軍唯一的一個騎兵團。不久,新四軍軍部的鄧子恢奉命來到了皖東北,擔任第4師的政委。當年9月,由於第10旅損失太大,來到了蘇北地區休整,被劃入了黃克誠的第3師。第3師的第9旅,則被劃入了第4師。9旅旅長張愛萍留在了蘇北,擔任第3師副師長。9旅的政委韋國清改任9旅的旅長,10旅的政委康志強改任為9旅政委。至於第10旅,被劃入第3師以後,旅長劉震兼任了旅政委。此時的第4師,下轄了韋國清的第9旅和騰海清的第11旅,還有騎兵團和地方武裝,合計六個團,共1.3萬人。1944年9月,彭雪楓在夏邑縣陣亡,第3師的副師長張愛萍接任了第4師師長。第4師的政治部主任肖望東被調到別的部隊工作,吳芝圃改任為師政治部主任。9旅旅長韋國清升任為副師長,騰海清改任為第9旅旅長,原師參謀長張震改任為第11旅旅長。另外,恢復了第12旅的番號,由饒子健擔任了旅長。

新四軍第4師的發展始末:從373人發展為3萬人!

譚友林:新四軍第4師第12旅旅長,開國少將,擔任過工程兵副司令員

新四軍第4師的發展始末:從373人發展為3萬人!

新四軍遊擊支隊,團以上幹部的合影

此時的第4師,師長為張愛萍,副師長為韋國清,政委為鄧子恢,參謀長為張震,吳芝圃為政治部主任,陳銳霆 為副參謀長。黎同新擔任了師特務團團長,周純麟擔任了師騎兵團團長,騰海清擔任了第9旅旅長,康志強擔任了第9旅政委,張震兼任了第11旅旅長,賴毅擔任了第11旅政委,饒子健和張太生分別擔任了第12旅的旅長和政委。截止抗日勝利,這個部隊已經從373人發展為3萬人上下,又組建了地方武裝2萬多人,殲敵至少5萬人。抗戰勝利以後,根據指示,第4師的第9旅被調到了山東戰場,後來和第2師的兩個旅,合編為山東野戰軍第2縱隊,也就是21軍的前身。第4師的直屬部隊和特務團,還有軍校被併入了粟裕和張鼎丞的華中軍區和華中野戰軍。11旅和12旅各兩個團,還有師騎兵團被改編為華中野戰軍第9縱隊,張震擔任了縱隊司令員。其他部隊則被編入了地方軍區,繼續堅持鬥爭。就這樣,新四軍第4師被拆散了,各部邁上了新的征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