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動清朝中央政府的陝西「蒲案」始末

清朝末期,政府腐敗,列強入侵,黑暗統治使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此時,以孫中山為首的一批革命志士,奔走呼號,傳播革命,介紹民主與科學思想,倡導建立中國革命同盟會,為推翻腐朽的封建統治,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崛起而奮發努力。

當此之際,陝西蒲城爆發“蒲案”。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蒲案”是在孫中山為首的中國革命同盟會領導和組織下發生的推翻黑暗王朝的前奏曲,也是蒲城歷史上光彩照人悲壯雄偉的一幕劇。

驚動清朝中央政府的陝西“蒲案”始末

1905年,被孫中山譽為“西北革命巨柱”和“後起之英”的蒲城籍人士井勿幕在日本留學加入同盟會,並被任命為中國革命同盟會陝西支部長。

不久,他奉孫中山之命,秘密回國,到西北進行革命活動。他由家鄉開始,相繼介紹了一批進步分子加入同盟會組織。其中有常銘卿、井嶽秀、李仲特、李桐軒、李約祉、李儀祉、張拜雲、陳會亭、李元鼎、李少符、李天佐、寇遐、王子端、韋協度、蒙浚生、常仙洲、李雅軒、劉泉生、原振之、王卓如、張東白、雷季陽等數十人。

(一)同盟會在蒲城的活動

常銘卿,陝西蒲城人,(1885年—1920)清朝末期光緒癸卯科舉人。曾任陝西省都督府秘書,省教育司次長等職。也是同盟會陝西東路支會會長。此時的公開身份是蒲城縣高等小學的總教習,併兼任蒲城教育分會的會長。利用這一身份,他在學生中秘密發展同盟會員,積極開展革命活動。

為了激發廣大群眾的革命覺悟,他們組織了講演隊、演出隊、利用城鄉逢集迎神廟會人群廣眾之機,搖鈴集眾,組織學生演講,表演街頭戲劇等方式,揭露列強瓜分陰謀,揭露清廷的腐敗統治。這些進步活動在蒲城大地的影響愈來愈大,覺悟的群眾越來越多。

這一切引起了縣令李體仁的密切注意。他與以他為首的反動勢力視進步師生和教育分會為眼中釘,攻擊進步師生是“革命黨”,誣衊教育分會職員是“梁山賊寇”。他還向陝甘都督打報告稱:“中國禍患將來,不在外洋,而在蕭牆之內”。

(二)清政府蒲城縣令逮捕師生40餘人

矛盾日益激化。1908年9月底,縣城關帝廟酬神演戲,教育分會組織學生外出演講,勸導婦女放足,語涉滿漢種族問題,有人藉此非議挑事。

李體仁認為時機已到,立即與反動勢力密謀策劃,決定鎮壓革命力量。他們以學生晚上抓職員賭博是妄為,是常銘卿指示學生多事越權為由,要求解散教育分會,關閉學堂大門,即令差役把學生趕出學堂。全體學生只好暫住縣城北關街關帝廟。

10月16日,知縣李體仁、劣紳原烈等,率領武裝衙役以及辦理文書的大小官員兩百餘人,傾巢而出。他們手持器械槍炮,緊封四門,直接到教育分會逮捕了常銘卿、常仙洲、李雅軒,毀壞教育分會的大量器物。

接著,又到大什字巷井嶽秀家中,翻箱倒櫃搜查革命黨的秘密。幸虧井妻趙雁雲事先得信,將同盟會的秘密材料埋入花下,躲過災難。隨後,三班衙役又撲向北街,包圍了關帝廟,逮捕學生40多名。

李體仁連夜升堂審訊,企圖查出師生中的革命黨人。30多名學生受到酷刑,現場血肉橫飛,喊聲震天,亂髮披面,臉血模糊,但無一人招供。教習常銘卿,被押解大堂,李體仁叫人宣讀事先擬好的革除常銘卿舉人的假文件,讀畢,喝令:“結實地打!”

常銘卿即被連打了五百大板,雙手臂皮肉全脫,直見白骨。但常銘卿一聲沒吭。當時,縣城街巷編出口歌:“常銘卿,是英雄,打了五百沒吭聲。”

常受刑後,還寫了《在獄中》詩:“蒲城毒霧翳清秋,猛地移來作楚囚。鎮日豺狼橫肆虐,連宵蝴蝶總生愁;剝膚上切高堂痛,流血今遺國事羞,萬里長途灰壯志,功名事業兩悠悠。”以此抒發心懷,鼓舞士志。

(三)全國聲援,清政府查辦了蒲城縣令

蒲城學潮“血案”發生後,消息很快傳到省會西安,進而傳到北京、上海,也得到在日留學的同盟會成員大力聲援。一時間,陝西80多個州縣教師罷教,學生罷課,全國輿論洶湧澎湃,同情和支持來自四面八方。

清廷在全國教育屆和知識界以及各種進步勢力的巨大壓力下,革職查辦了李體仁及同夥,恢復蒲城教育分會,賠償了學堂和分會的損失,安撫了受害的師生。特別是為被打致死的年僅16歲的同盟會員原斯健,在省會西安舉行了公祭。

“蒲案”鬥爭的勝利,迫使陝西當局對革命力量的鎮壓不得不有所收斂。這就給同盟會在陝西乃至西北的革命活動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為三年後辛亥革命的爆發在陝西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

“蒲案”的影響是深遠的。它昭示了蒲城革命先烈的大無畏精神,淬鍊了蒲城大地一批後來的仁人志士。井勿幕、楊虎城、李儀祉就是傑出的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