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道光皇帝-鴉片戰爭

清朝-道光皇帝-鴉片戰爭

1. 道光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的年號 (1821年—1850年)是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的年號,共使用三十年。道光三十年正月清文宗即位沿用,次年改元咸豐。

道光在位期間爆發震驚中外的1840年鴉片戰爭,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 皇后列表

(1)

孝穆成皇后(1781年-1808年2月17日),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道光帝原配妻子,一等公、戶部尚書、贈三等公佈彥達賚之女。

嘉慶元年(1796年),立為皇子綿寧的嫡福晉。嘉慶十三年(1808年)正月二十一日逝世,暫安於王佐村園寢。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綿寧即位,追諡為孝穆皇后。道光七年(1827年)九月,殯宮自王佐村移葬;二十二日正式入葬清東陵寶華峪萬年吉地;次年九月,寶華峪萬年吉地地宮滲水;次年五月,將孝穆皇后梓宮由地宮中啟出,暫安於寶華峪正殿;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二月,梓宮遷葬入慕陵境內的龍泉峪萬年吉地地宮。全諡曰:孝穆溫厚莊肅端誠恪惠寬欽孚天裕聖成皇后。

(2)

孝慎成皇后(1792年7月5日-1833年6月16日),佟佳氏,滿洲鑲黃旗人,道光帝皇后,世襲三等承恩公、追封一等公舒明阿之女。

乾隆五十七年五月十七日(1792年)佟佳氏出生。嘉慶十三年(1808年)封為二阿哥綿寧繼福晉。嘉慶十八年(1813年)生綿寧長女。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嘉慶帝駕崩,綿寧繼位,改名旻寧,為道光帝。道光二年(1822年)十一月,冊立為皇后,追封皇長女為端憫固倫公主。道光十三年(1833年)四月二十九日逝世,時年42歲。七月,道光帝上諡為孝慎皇后。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二月乙丑,葬入慕陵龍泉峪地宮。全諡曰:孝慎敏肅哲順和懿誠惠敦恪熙天詒聖成皇后。

(3)

孝全成皇后(1808年3月24日-1840年2月13日),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道光帝第二任皇后,咸豐帝生母,曾祖父為乾隆朝駐藏將軍成德, 祖父為穆克登布,父親為清朝蘇州駐防將軍、乾清門二等侍衛、世襲二等男爵、贈一等承恩侯、晉贈三等承恩公頤齡。

鈕祜祿氏不管生前死後都極受道光帝的寵愛及重視,從全嬪,3個月後升全妃,一年後以17歲稚齡超越所有老資格嬪妃成為僅次於孝慎成皇后的全貴妃,而後皇貴妃,直至母儀天下的皇后。她生前完全不用憑藉子嗣的晉封速度堪稱清宮罕見(整個清朝即使有皇子的嬪妃也未有晉封速度如此誇張的)。她死後其子奕詝(後來的咸豐帝)能順利擊敗其他皇子最終繼承大統,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道光對她愛屋及烏,也因為孝全成皇后與道光帝感情極深,自她去世後道光便未曾再立皇后。

3. 道光的一生

一位勤政節儉的皇帝,卻鮮有作為。一個看似平庸的王朝,卻成為中國歷史的"分水嶺"。作為清朝的第八位皇帝,道光帝算不上是昏君也絕非明主,很容易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湮沒無聞,但作為鴉片戰爭的頭號當事人,卻成為後世無法迴避並屢屢提及的人物。

清朝-道光皇帝-鴉片戰爭

在鴉片戰爭前的二十年間,他力圖繼承嘉慶帝的遺志,勤政圖治,克勤克儉;他也曾戡定西陲,嚴禁鴉片流毒,以重現盛世的輝煌。但是道光的性格疑慮猶豫、反覆無常,加之社會弊端積重難返,他的治國之舉成效甚微。他在禁菸時,嚴禁與馳禁猶豫搖擺;他在戰爭時,主戰與主和反覆無常;他在用人時,任賢與任奸功罪倒衡。戰爭失敗後,他苟安姑息,得過且過。鴉片戰爭失敗、喪權辱國《南京條約》的簽訂,歷史責任是道光皇帝,道光皇帝的名字應當釘在中華民族歷史的恥辱柱上,讓那些喪權辱國、割地賠款者引以為鑑。

4. 道光皇帝為什麼說林則徐"誤國誤朕"?是誤國誤朕還是民族英雄?

清朝-道光皇帝-鴉片戰爭

林則徐並非"誤國誤朕"而是民族英雄,這一點是不容質疑的。他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威望,包括英國很多學者都稱讚林則徐,國際聯盟把虎門銷煙開始的6月3日定為"國際禁菸日",1987年12月,第42屆聯合國大會又把虎門銷煙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

道光皇帝由於當時的認知,他不會認識到中英《南京條約》是多麼的喪權辱國,而是把它看成是對英國的恩賜,是用一些小恩小惠來結束一場戰爭,在他看來是最好的選擇,戰爭再打下去,還不知道要花多少銀子呢。我們試想一下,如果當時的馬戛爾尼訪問中國,向乾隆皇帝行了三跪九叩之禮,那麼乾隆當時就有可能把東南沿海的某個島恩賜給英國人作貿易。

道光皇帝指責林則徐誤國誤朕,並不是對林則徐的評價,而是當時一時激憤之言,林則徐過於強硬,激怒了英國人,導致鴉片戰爭,害的清朝花去了國庫很多銀子,這是道光皇帝罵他的原因。

實際上道光帝和咸豐帝都對林則徐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太平天國運動興起以後,咸豐帝一直想重用林則徐,借用他過去的威望去平定洪楊之亂,大學士穆彰阿、耆英等人極力阻撓,咸豐帝忍無可忍,將穆彰阿革職,永不錄用,耆英亦被降職,但是林則徐此時的身體已經每況愈下,走到廣東普寧時,與世長辭,享年66歲。

所以說林則徐在當時已經有很高的威望了,並不是後世之人有意的誇大。林則徐雖然對當時世界的認知並不是我們現在想象的那樣,而是有一定的侷限性,但是在當時的環境下已經相當不錯了。

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嘉慶、道光、咸豐年間的清朝社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世風日下,社會頹廢,林則徐這樣的能臣可以振奮人心,改變時局。這也是道光帝和咸豐帝為什麼賞識林則徐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5. 道光皇帝為何將當時唯一的兒子處死

事實上,道光皇帝一生共有9位皇子,在咸豐帝出生之前已經有三位皇子。三位皇子中,奕繼和奕綱因年幼生病相繼夭折,獨獨大皇子奕緯在咸豐帝出生前兩個月時以23歲壯年離世。這實在是一個謎!《清史稿》對此事並未詳細記載,如何死法、因何而死皆語焉不詳。好在,是有人親身經歷過此事的,記錄了下來,在《老太監的回憶》有相關細節。

愛新覺羅·奕緯是被正生怒氣的道光皇帝一腳狠踢在下部,導致嚴重損傷,醫治無效而死亡的。這當然是令人無法接受的現實……當出殯時,道光帝撲在奕緯的棺槨上哭成了淚人……能走到這一步,也許並不算意外,剖析如下:

①雖然愛新覺羅·奕緯是大皇子,但他母親的丫鬟出身阻礙了他的良好待遇。況且,奕緯出生時道光皇帝也不過是一名皇子,他需要有一個光明正大形象來獲得嘉慶皇帝的好感。

②孩子的出生,讓他措手不及。雖然嘉慶皇帝十分喜愛這孫子,給孩子生母和妃以身份,但道光皇帝是一百個不喜歡。

③道光皇帝在接下來的二十年間,對這個孩子不聞不問,似乎也未再臨幸和妃。20年,本是孩子良好的成長階段,這樣放任自流卻培養了一個放蕩不羈,頑劣調皮的流浪兒。但是,就在雖然愛新覺羅·奕緯21歲那年,道光突然開始對他無微不至的關懷,並且時常嚴厲的教導,這成了奕緯嚴重的心理負擔。道光轉變的原因,無非是因為皇次子奕綱、皇三子奕繼相繼在出生後不久去世,而這時愛新覺羅·奕緯是自己唯一的兒子,他試圖讓這個孩子承擔起"承繼大統"的責任。然而,結果是令人沮喪的!

三年的嚴厲管教並沒有改變愛新覺羅·奕緯一絲,卻不小心要了他的命。原來,道光帝對奕緯忽然重視之後,就請一位學富五車的大臣為奕緯教授文化常識。但奕緯毛毛躁躁的性格早已形成,坐立無狀、無心讀書已是常態。這位老師為了鼓起奕緯的學習興趣,就語重心長地對奕緯說:"阿哥好好讀書,將來好當皇上!"這奕緯不會思量、且胸無點墨地直言:"要是我將來當了皇上,第一個把你殺了!"這位老師聽完此話憤憤不平,連忙向道光皇帝告狀……

隨後就發生了這悲劇!

6. 道光的墓地,為什麼會出現在清西陵?

清朝-道光皇帝-鴉片戰爭

道光帝遵照乾隆帝"昭穆相建"的諭旨在東陵境內建起了寶華峪陵寢。但沒想到第二年因地宮滲水,道光帝將剛剛建好的陵寢全部拆掉,又在西陵重建陵寢。陵寢依山而建,地宮深在地下,地宮出現滲水是毫不奇怪的,完全可以採取措施補救。乾隆十七年裕陵完工,孝賢皇后入葬地宮不久就曾發現地宮滲水現象。乾隆帝及時採取措施,排除了滲水。寶華峪地宮完全可以以裕陵為例來修補地宮,或者將地宮拆除重建。或者在東陵境內另選陵址,也要比搬到百里以外的西陵重建陵寢省得多。同時,又不違背乾隆帝"昭穆相建"的祖訓。當時,一些有見識的大臣是提出就地修補地宮,署熱河都統的松筠建議在孝陵和裕陵之間另選吉地,但均沒被道光采納。道光帝以寶華峪地宮滲水為由,拆除剛建好的陵寢,同時又派出許多心腹大臣再次選擇萬年吉地。最後在西陵境內的昌陵附近選中一塊吉地,道光帝親自勘查,於道光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賜名"龍泉峪"。道光十一年初八日破土興工,到道光十五年建成。並將孝穆、孝慎二皇后梓宮奉移至龍泉峪。道光帝為什麼不惜一切代價,不怕違背祖訓,不惜巨資,將東陵 搬到了西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