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為什麼說“七月半,鬼門開”?燒紙錢有何文化來源

傳統文化中有很多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乃慶元宵;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

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

中元節:為什麼說“七月半,鬼門開”?燒紙錢有何文化來源

俗語說“七月半,鬼門開”,一踏入七月,鬼門關會大開,遊魂野鬼會藉此時在人間遊離一段時間,接受人們祭祀,直至七月三十日鬼門關再度關閉時,鬼節才結束。

傳說中元節當天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它整個兒是以祀鬼為中心的節日,成了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

幽冥之事本就令人難以清楚知曉,不過,現代人都認為紙錢是活人燒給靈界的“鈔票”,給亡者的貼銀箔,稱為“銀紙”或“冥紙”。

拜拜難免會燒紙錢,燒紙錢有什麼功能?怎麼燒?燒多少?現在是環保時代,少燒或不燒會不會“失禮”?

中元節:為什麼說“七月半,鬼門開”?燒紙錢有何文化來源

為什麼要燒紙錢?

現代人都認為紙錢是活人燒給靈界的“鈔票”,給神明的貼金箔,故稱“金錢”,給亡者的貼銀箔,故稱“銀紙”或“冥紙”。

據相關學者研究,漢人有用物品殉葬的習俗。古代經常用活人及實物陪葬,後來因為過於殘忍及浪費,所以部分改為土製仿製品一起下葬,稱為“俑”,如秦始皇的兵馬俑。但一般人當然無法承擔做俑的費用,於是用紙紮,紙紮就用燒的。紙錢原始的模樣便是剪成圓形錢幣狀撒或燒給靈界,可見道理是一樣的。

中元節:為什麼說“七月半,鬼門開”?燒紙錢有何文化來源

根據《杜詩辯證》 記載: “齊東昏侯好鬼神之事 , 剪紙為紙 , 以代束帛 , 至唐盛行其事” 。宋人陶彀的《清異錄》 上說 : 周世宗柴榮葬日, 用象徵形狀的金銀焚化 , 紙錢的形狀大似碗口, 上有印文, 黃色印的叫“泉臺上寶” , 白紙的稱“冥遊亞寶” , 說明五代時紙錢已經用雕板印刷大量生產了

中元節:為什麼說“七月半,鬼門開”?燒紙錢有何文化來源

從魏晉開始用紙錢送葬,到了唐代,上自王公,下至庶民,盛行燒紙錢送葬,“

積錢為山,盛加雕飾,舁以引柩,……紙錢魏晉以來始有其事”。有詩云:“紙錢紙錢誰所作,人不能用鬼行樂。一絲穿絡掛荒墳,梨花風起悲寒雲”。從埋錢轉變為燒錢,可能和佛教有關。隨著佛教的傳入,燒錢也隨之盛行。

燒紙錢有什麼禮儀?

正廟都會每日並定期祭祀慰勞兵將,很多大廟也會貼告示提醒香客,不要焚燒大量紙錢,所以香客並不一定要再焚香燒錢,用捐獻贊助廟方經營也是好方法。但如果偶而想燒一點紙錢聊表心意,可以注意下列燒紙錢的禮儀:

中元節:為什麼說“七月半,鬼門開”?燒紙錢有何文化來源

一、金紙種類

金紙種類繁多,加上還有專神專用的,不下十餘種,一般來說一定會有天公金,給玉皇大帝的,拜任何宮廟都一定先拜天公爐,所以必然先燒天公金給最大的老闆玉皇大帝。壽金,給天上神明用的,上面印有福祿壽三仙的金箔。刈金(四方金),給在人間與人類親近的神明、祖先使用,上面只有金箔。

有的紙錢會用細紅紙紮起來,那是補運(財)的,千萬別扯斷,整疊放下去燒,散了就補不起來了!紙蓮花是用來度化冤親債主的;有的金紙上面印上實物圖案,是象徵焚化後會變成物資給予靈體補給。

中元節:為什麼說“七月半,鬼門開”?燒紙錢有何文化來源

二、燒紙程序

香燒到三分之一時,即可燒紙錢,先拿起放在供桌上的紙錢向神明稟告姓名、生日、住址、答謝神恩等,在紙錢上寫上自己的資料後,即可到金亭焚化。焚化時先從大張的開始燒,因為越大張的是給職級越高的神明。

三、不要攪碎

有時紙錢太多塞滿了不易燃燒,此時可以小心翻動讓空氣流通助燃,但不要攪碎金紙,以保持“票面完整”。

想知道更多文化、風俗、軼事、傳統經典,請關注「珣玗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