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創始人李斌:曾經解放我們的汽車,為何變成了累贅?

蔚來創始人李斌:曾經解放我們的汽車,為何變成了累贅?

新技術無孔不入,汽車這個百年行業也未能例外。但“出行教父”李斌說,汽車沿用的,仍是100多年前誕生時的邏輯。智能和電動技術的發展,一定會給這個行業開創完全不一樣的未來。

2018年春季,諾亞財富尋找到幾位與我們頗有淵源的重要朋友,拍攝了一組廣告片。他們從諾亞財富高端客戶的角度,談談自己的財富觀,為你展現出商業光環之下的第二種角色。江南春之後,第二位登場的是蔚來創始人李斌。

在騰訊視頻上搜索“諾亞財富2018春季宣傳片”,即可查看全部精彩內容。

蔚來創始人李斌:曾經解放我們的汽車,為何變成了累贅?

演講 | 李斌(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每一個人除了自有住房以外,汽車可能是買得最貴的一種“消費品”;房子可能有保價增值空間,但汽車是消費品,幾年更換一部,日常還有很多要用到保養、保險、維修,加油等服務。

我從2000年起創始“易車”,長期跨界觀察汽車和互聯網這兩個領域,已有100多年曆史的汽車行業,到底會怎麼變革?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我對汽車行業未來發展趨勢與變局的一些觀點。

科技行業應用中,目前最被關注的領域不外乎出行交通和汽車行業;汽車產業鏈很長,除了直接關聯上、下游零組件製造及石油能源外,連同保養修護、保險和金融,把所有周邊行業統籌加起來,差不多有20萬億市場,佔中國整個GDP的25%,是非常巨大的市場。

曾經解放我們的汽車

為什麼變成了累贅?

汽車剛被髮明出來時,對我們來說是個巨大的解放,解放了人對於空間的限制,活動範圍變大了,對每一個人的速度也是一個突破。

但現在,為什麼會有一些感觸?很多人說,真的不想再買車了,養車煩、開車又累,還是用叫車軟件,租車方便…,有很多這樣那樣的看法。汽車普及以後,和當初給我們帶來自由相比,已經走到了反面。

今天汽車給我們帶來什麼不便?首先就是堵車。我做了初步的估計,全世界每天被堵在車上的時候加起來1300億分鐘,什麼概念?9千多萬人被方向盤拷在車上整整24小時。這是非常大的生命的浪費。

很不幸,當初中國城市的規劃沒有想到汽車會這麼快普及,成了堵車最嚴重的區域之一。不光是時間上的浪費,也讓出行的人到辦公室精疲力盡,這是對情緒和心理的不良影響;因為堵車焦慮症、抑鬱症會變得很多。

汽車帶來的弊端,還有空氣汙染和地方交通事故。今天雖然世界上戰爭減少,沒有了瘟疫,但交通事故每年死亡多少人?根據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的數字,每年有125萬人因為交通事故而傷亡。

還有第四個問題,是汽車使用的體驗越來越差,汽車行業跟用戶越來越對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家會覺得汽車產業鏈的服務,分化太嚴重了;使用體驗和一百多年前的邏輯一模一樣;汽車製造管生產、加油站管輸油、保險公司管賠付、4A公司管輪胎和零件,沒有一個品牌能對汽車使用,提供全程體驗與一條龍服務。

如果你在電商買東西,告訴你要去銀行匯款、去郵局取快遞包裹、壞了要自己送去維修中心換一下,如果是這樣的體驗,電商到現在都不可能普及起來。這樣一對照,你就能理解,在一個時間被碎片化、用戶越來越傾向在APP上點一下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的時代,汽車產業鏈分工並沒有做好這樣的準備。

可以說,汽車業發展到今天,它的神經網絡、反應和價值觀,都沒有辦法適應移動社交時代所需要的用戶緊密直接交流,也不具備迅速反應這樣的能力。這些致使大家去思考,為什麼我要去買一輛車?並不是因為車子不夠先進、不夠好,其實是因為擁有一部車的體驗太差,開車成本高,在車上待著的體驗也不好。

“智能”加“電動”

會給汽車開創不一樣的未來

另一方面,汽車本身的製造技術卻是日新月異,不論是電動車技術、自動駕駛、雲計算、移動服務等等,我們將這些技術結合在一塊,能怎麼改變這個行業? 上面這些問題,可以不可以被解決?

“智能”加上“電動”這兩個技術發展,會給汽車行業開創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未來。

怎麼理解?上路被堵了,時間被浪費了。自動駕駛給你最大的好處是什麼?是把每一個駕駛人在車上的時間解放出來。以後買車送司機,而且不用擔心這個司機要不要漲工資,每秒鐘都進化,這是很不一樣的體驗。

自動駕駛發展到今天,不是概念,已經逐步變成現實,大家對技術不需要有任何疑慮。技術上講,自動車自己開和人來駕駛相比,它比人更安全,我認為就可以把你的時間解放出來,這個比例是持續提升的。

2018年最先進的量產自動車技術,可以把人從封閉路面上的“擁堵時段”解放出來。什麼是封閉路面擁堵時段?北京二環、三環、四環,上海城際高架,走這些路段耗費的時間,佔一、二線城市日常開車一半以上的時間,在這些高峰時間段裡,自動駕駛比你自己開車更安全,交通場景更簡單。

以這個角度持續迭代,到了2025年,自動駕駛技術讓人們在車上的時間,可以完全被解放出來。因為自動駕駛依賴數據、軟件、計算能力,這些技術發展比硬件迭代,要快很多。你看阿法狗2.0版本,很容易就打敗了1.0版本,幾個月間就發生了。可見運算速度、軟件、算法和數據的積累,這些都是幾何速度的增長。

電+互聯網

重構的是整個汽車的基礎設施

車殼子不需要講,靈魂變了,思想也變了。剎車系統可能會增加,但是這些東西不需要迭代那麼快。我認為自動駕駛時代來的時候,會比大部分人想象的要迅速,繼而對整體汽車產業鏈改變非常大。

一旦自動駕駛普及後,車子不光是出行工具,而變成了移動生活空間。以後,買車不光送司機,相當於送你一個6、7平米的房子。車上的體驗就會發生變化,每個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聽音樂、開會、工作,甚至睡覺都可以。

其次,智能電動車還解決了環境的問題,如果全世界都開電動車,電的來源是清潔來源,一天會減少1600萬噸碳排放。對於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非常大的貢獻。

除了節能環保,如果家家戶戶都可以裝充電樁,體驗就會好很多。在美國,我注意到97%的電動車用戶,換車時還是鍾情於電動車,很重要的原因是一個月下來要省好多時間,再也不用去加油站排隊了。

想像一下,通過加電,再連上互聯網,是不是就有機會重構整個汽車的基礎設施?如果把所有充電樁、所有換電站,還有移動充電車、把用戶、電池、車、服務人員,全部集於移動互聯網連在一起,變成高效能源服務網絡,這個體驗就和今天開汽油車的體驗,完全不一樣。

汽油車被電動車取代

不僅因為環保,更因為自動駕駛技術

常有人問,電動車為什麼天生更適合自動駕駛?你看汽油車,怎麼完成動力輸出;給它指令,踩油門要噴油、燃燒,做功、輸出、機械傳導,電動車是電傳。

有多大區別?汽油車平均耗時0.5秒,電動車只需要0.3秒,0.3秒、0.5秒好像沒有多大的區別,但自動駕駛還需要計算、反應、控制,加上200毫秒,這0.2秒加上去對一個汽油車來說,自動駕駛的風險弊端就很明顯了。什麼概念?在時速60公里的時候,0.5秒就是7、8米啊。

所以,我認為汽油車為什麼一定會被電動車取代,不是簡單因為更環保,而是它更適合自動駕駛新技術發展,電動車成為可以隨時進化的移動空間,隨時建立新的循環;可以遠程升級,自成一個數據蒐集庫,傳到雲端,再把數據分析學習後再回傳到車上,建立這樣的循環,所以車子每秒鐘都會進化,會變得越來越安全。

將來汽車商業模式也會重塑,整個服務體系都基於“雲連接”,會創造一個更好、更輕鬆的全程體驗。車子既是一個最佳人工智能場所,也會變得更有溫度,更懂你。

(此次拍攝中,還有不少小花絮哦~戳以下視頻,看看出行教父李斌的另一面,時長1:35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