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酒科普貼|山東40個魯酒品牌 都有哪些好酒?(2)

魯酒科普貼|山東40個魯酒品牌 都有哪些好酒?(2)

葛大爺黃瓜就小酒,這小日子真滋!

上篇文章羅列了常見了40個魯酒品牌,分三輪介紹各家的經典款酒。

第一輪是:景芝、花冠、趵突泉、琅琊臺、古貝春、泰山、孔府家、蘭陵、扳倒井、雲門。

第二輪是:溫和、今緣春、景陽岡、天地緣、百脈泉、紅太陽、欣馬、堯王、浮來春、沂蒙老區、黃河龍、金鋼山、康王、楊湖、沂蒙老區。

第三輪是:蓬萊古釀、煙臺古釀、興達(運河之都)、五蓮銀河、範公酒、兵聖、四君子、百糧春、魯源、文登學、董郎、萬德(大山特、棗木槓)、禹王亭、諸城密州。

這些品牌排名不分先後,按照市場可見度習慣,每家酒企舉一、兩款酒,歡迎大家補充。放眼當前白酒行業,幾乎各家經營模式都明顯的趨同化,從而沉澱下當下行業的基本規則。

比如,從產品創新看:幾乎所有品牌都在追隨健康、生態、綿柔性、匠心、時尚潮流。

比如,從產品品牌看:幾乎所有品牌都意識到了大單品模式,或者雙輪模式(兩支主打單品,產品分別品牌化);這樣的好處是,用產品打造品牌,把某款單品塑造成調性十足、個性鮮明、形象清晰的品牌符號,精做一兩支單品,這是品牌化運營的關鍵,比如飛天之於茅臺、普五之於五糧液、紅花郎之於郎酒、普劍之於劍南春,用明星大單品承載品牌,可以避免品牌虛化,尤其是對標精細圈層訴求的明星單品,有利於品牌升級,更容易具象化的實現品牌與消費者對話。

大部分品牌都在衝擊次高端價格帶,以便在高端民酒市場實現品牌佔位。

再比如,從營銷轉型看:幾乎所有品牌都意識到轉型終端營銷,大公關、盤中盤、意見領袖、大商渠道一樣還是在做,只是現在企業與渠道方更加註重聯手對話消費者,更加渴求對於消費圈層和碎片化渠道的精細化運作,品牌方開始操心渠道和終端升級,強化對於終端和市場的駕馭力,不僅僅是完成商品銷售,更重要是完成企業品牌的移植,讓品牌直聯終端用戶,更有效的捕捉訴求、進而引來消費文化和潮流觀念,因此,扁平化、深度分銷、跨行業滲透,成為各家的共同選擇,讓品牌找到自己的位置,最終完成品牌化運營。

幾乎所有品牌都認識到辦事處模式的優點,在過程管控、戰略執行、分析市場中,非常好用,當然,如果能直控終端的話,就更好了。

幾乎所有品牌都意識到了大數據的妙處,使得新營銷成為可能。

幾乎所有品牌都意識到塑造品牌調性的緊迫,品牌的銳性、關注力、高度、前瞻力、思辨力、責任力成為品牌文化最核心內容,歷史底蘊、傳統工藝、物化功能等要素反而退居其次了。

總之,各家模式的趨同化,恰好說明了這一階段的行業特徵。顯然,這個階段的行業形勢,超越了部分魯酒的消化力和承載力。

又囉嗦了一大圈。現在回到正題。

上篇文章說了第一輪10個品牌的經典好酒,下面說說第二輪品牌的酒。還是從各自酒企中市場銷量較好,在當地口碑較好的單品中選出,在這一輪的酒企中,對於單品的分歧就較大了,往往是有些酒企沒有一個單品能上臺面,都很難喝,不排除這種情況,但是我還是列出來了,歡迎補充雅正。

這一輪,還是每個品牌舉一到兩個單品。

溫和:百年溫河,溫河大王(升級節奏很快)。

今緣春:典藏1948,(有便宜的,就不提了)。

景陽岡:景陽岡壹號,賴茆(醬香,挺貴)。

天地緣:洞藏系列(據說洞藏儲量有水分,洞藏系列也有好多,總之,不穩定。)

百脈泉:百脈泉9年(生態概念),泉城壹號(升級也挺快)。

紅太陽:紅色經典,祥酒(醬香,年份系列)

欣馬:欣馬王,欣馬五糧。(欣馬酒號稱軍中小茅臺,買了真的,就賺了)。

堯王:堯王醇(鐵盒最經典可靠),八糧液。

浮來春:勿忘在莒(醬香),龍瓶(一般般,勉強了點)。

沂蒙老區:貴人道(臨沂市場可見度超強)、沂蒙老鄉。

黃河龍:黃河龍1948(勉強了點,在淄博有基礎)。

金鋼山:風雅頌(又一個要主打儒酒文化酒的),典藏10年(分哪年,不穩定)。

康王:御液王(升級挺快,升到五星了)

楊湖:黑陶(楊湖號稱純糧酒)

本想在這篇把第二輪、第三輪全說了,但是太長了,這篇就先說到第二輪吧。我得回家做個飯先········

第三輪下篇文章聊,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