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文學大師廢名

廢名是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文學家之一。

被遺忘的文學大師廢名

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個“另類”,廢名屬學者型文人,作品跨越詩、文、禪等諸領域。其作品以田園牧歌的風味和詩化的意境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上獨樹一幟,並在文學史上擁有兩項殊榮:中國第一個田園派小說家和中國現代詩化小說的鼻祖。是最具有藝術創作特色的作家之一,用“標新立異”四字來形容其對藝術風格的追求是再恰當不過的。雖飽受非議,但最終卻獲巨大成功。更絕的是:他把本名(馮文炳)廢了,文章卻流芳於世。

廢名堪稱現代小說史上的奇才、僻才,一生創作發表了大量具有影響力的小說、散文、詩歌等文學作品,並在翻譯、教育、禪學、新詩研究等方面也有所建樹。後人公認其創作風格是:語言精煉如詩;情節平淡零散;意境樸實淡彩;還有虛無飄渺的禪趣。其小說、散文密不可分,形成了獨特的“澀味和簡潔”之風格,被稱為獨樹一幟的變體(換言之,文風晦澀,文體獨特)。尤以散文化小說聞名,其小說融西方現代小說技法和中國古典詩文筆調於一爐,文辭簡約幽深,兼具平淡樸訥和生辣奇僻之美。他的這種獨特的創作風格被譽為“廢名風”。

除“作家”的頭銜之外,廢名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身份被忽視,那就是“學者”。1931年,廢名經周作人推薦,被北京大學聘為國文系講師,由專事於文學創作轉向以學術研究為主,從此開始了長達30多年的學術生涯。其學術研究涉及古代文學、現代文學、哲學、美學、語言學等諸多領域,主要著作有《談新詩》、《阿賴耶識論》、《一箇中國人民讀了新民主主義論後歡喜的話》、《古代的人民文藝——〈詩經〉講稿》、《跟青年談魯迅》、《杜詩講稿》、《魯迅的小說》、《新民歌講稿》、《魯迅研究》、《美學講義》、《杜甫論》、《杜甫詩論》、《杜詩稿續》等十餘種。除《談新詩》、《跟青年談魯迅》發表外,其餘均未公開發表,以至於廢名的眾多學術成果不為世人所知,其主要原因大概就在這裡。因而廢名是一位具有獨立精神人格的作家和學者,也可以說是真正能夠稱得上“特立獨行”的人。

遺憾的是,廢名雖名氣極大,卻也是讀者極少的一個,因為他的文章曾被人們認為天下第一難懂,因而也是最孤獨最寂寞的作家,以至於其人其事最終被冷落被忽略甚至被遺忘。

廢名(1901—1967)湖北黃梅人。原名馮文炳。字蘊仲,筆名廢名。早年入黃梅八角亭初級師範學校讀書。1917年考入國立湖北第一師範學校。畢業後留在武昌一所小學任教,期間開始與周作人交往。1922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英文班,開始發表詩和小說。在北京大學讀書期間,參加淺草社、語絲社。1925年10月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竹林的故事》,周作人為之作序,與俞平伯、江紹原、沈啟無並稱周作人門下“四大弟子”。1926年以“廢名”作筆名發表作品(1926年6月10日在日記中寫道:“從昨天起,我不要我那名字,起一名字,就叫做廢名。”)1927年奉系軍閥張作霖改北京大學為京師大學堂,憤而退學,卜居西山,後任教成達中學。1929年在重組後北平大學北大學院英國文學系畢業。次年和馮至等創辦《駱駝草》週刊,主持編務。1931年受聘於國立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任講師。此後教書、寫作、研究學問。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回黃梅縣教小學,寫就《阿賴耶識論》。1946年受聘任北京大學國文系副教授,1949年任北京大學國文系教授。1952年被調往長春東北人民大學(今吉林大學)中文系任教授,1956年任中文系主任,並被選為吉林省文聯副主席。1967年10月7日因病逝於長春。其代表作有小說《竹林的故事》、《橋》、《莫須有先生傳》、《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後》,詩集《招隱集》和理論專著《談新詩》等。

知識鏈接

廢名作品目錄

馮文炳:《竹林的故事》,北京北新書局1925年版。

廢名:《桃園》,上海開明書店1928年版。

廢名:《棗》,上海開明書店1931年版。

廢名:《橋》,上海開明書店1932年版。

廢名:《莫須有先生傳》,上海開明書店1932年版。

廢名:《談新詩》,北京新民印書館1944年版。

廢名、開元:《水邊》,北京新民印書館1944年版。

廢名著、開元編:《招隱集》,漢口大楚報社1945年版。

《跟青年談魯迅》,中國青年出版社1956年版。

《廢名小說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

馮文炳:《談新詩》,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版。

《馮文炳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版。

《廢名選集》,四川文藝出版社1988年版。

《廢名散文選》,百花文藝出版社1990年版。

馮思純編:《廢名短篇小說集》,湖南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

廢名:《阿賴耶識論》,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止庵編:《廢名文集》,東方出版社2000年版。

廢名:《莫須有先生傳》,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版。

廢名:《竹林的故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