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貧苦農民為主力的太平天國為何初期猛將如雲,人盡其才也!

太平軍前期的五王楊秀清、馮雲山、蕭朝貴、石達開皆出類拔萃,而石達開和後期的李秀成、陳玉成更是戰績顯赫明擺在那裡的名將。其他不甚知名的如北伐的李開芳等千里兵鋒也是很出色的戰績。後期的湘淮軍中吸納了不少太平軍的降將,即便在湘淮軍中最人才鼎盛的時候,太平降將也多有善戰之名。以毛澤東之才略,尚且說“使後人處曾左之位,收拾洪楊之役,可得如此圓滿無缺乎”云云,太平軍非易與之輩。

以貧苦農民為主力的太平天國為何初期猛將如雲,人盡其才也!

之所以太平軍中湧現出很多優秀的將領,在於選拔制度。萬里挑一必為精銳,百萬人中自有將帥奇才。在任何一個表像為“這屆人民不行/這屆臣子不行”的時代,都並不缺乏將帥人才,只是未能被髮掘出來罷了,古人早有“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感嘆。

太平軍的成長史是一部作戰史,尤其前期更是破釜沉舟,死中求生,將帥統領,由戰功而起,能打的上位,不能打的淘汰。每次人員的篩選考核,不是由門第由排位由各種指標、不是用考卷、不是憑主考官或皇帝喜好,而是由最直接最殘酷的實戰來考核,生死閻王做考官。太平天國時期,是晚清時代中國作戰頻率最高、作戰規模最大、參戰人員最多的時期,而且太平軍與清軍之間的對立很嚴重,不似有的軍閥混戰壯丁壯勇一哄而上一鬨而散當個老兵油子很從容,長毛抓住清妖要殺頭,清妖抓住長毛也要殺頭,很多作戰往往是死戰,即便沒有伯樂,只需有個規規矩矩的選拔者,規規矩矩的由百戰之中選出來戰功卓越者,

以貧苦農民為主力的太平天國為何初期猛將如雲,人盡其才也!

帝王業的最上策,古人早已給出:“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晚清年間,自1840年起,本是多戰之秋,英雄用武之地,而太平天國子民,本是清國子民。清政府若是能做到“野無遺賢,人無匿才,天下盡得其用”,哪裡會來什麼太平軍,有的只是大清的能臣名將。使原太平軍之人才與湘淮軍之人才集齊一室,武功上曾、石並馬,宗棠、鴻章、秀成、玉成為輔,未必不能外御國侮;文治上洪仁軒之流,未必不能成龍馬之事;誰又能料定清朝不會如日本一樣翻盤崛起。而實際上清朝用人卻人才凋敝,只能把太平軍興篩選出來的湘淮舊將左、李之流用到了老、用到了死,也真是一場悲劇。

以貧苦農民為主力的太平天國為何初期猛將如雲,人盡其才也!

用人擇將,四萬萬子民藏龍臥虎,本是政府最大的資源;內不能用,自構叛釁,大清之亡,自取滅亡也。可以得人而用,雖洪楊貧賤妄人,亦可攪動風雲;洪楊之敗,又何嘗不是敗在富貴後用人異於當初之上?真是冥冥之中,一種循環,可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