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鴉片戰爭炮聲的迴響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1842年,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此時,北京城中的各位達官顯貴都以為可以天下太平了,卻不知一場規模更大的風暴因《南京條約》在兩廣地區正在加速形成中。

《南京條約》中規定了清政府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和上海,並且中國的關稅應與英國協商。這些規定極大地促進了英國商品向中國傾銷。英國自從18世紀中期開始工業革命,生產效率極大的提高,因而商品物美價廉。而中國在閉關鎖國之中,仍然以男耕女織的生產模式為主,生產效率相對於英國而言就顯得大大的不足。以布匹來說,中國婦女們日夜辛苦織成的布匹在市場中根本競爭不過英國生產的“洋布”和“洋紗”。因此,中國的手工業者,尤其是沿海地區的手工業者利潤大減,甚至破產。

太平天國:鴉片戰爭炮聲的迴響

工業革命時期英國紡織廠

在《南京條約》簽訂之前,清政府只有廣州一口通商。因此外國商品進入中國市場需要先到廣州,再通過一條條運輸線進入中國內地,中國商品要遠銷海外也需要先通過這些運輸線集中到廣州。這一現象不僅推動廣州城的繁華,也帶動了運輸線周圍的經濟。但是《南京條約》規定開放五口,廣州不再是唯一可以與外國人做生意的城市。並且坐落在長江入海口的上海的地理位置比廣州更加優越。因為外國商品進入上海之後,可以通過便利的長江水運至中國內地,再通過長江沿線的支流深入之沿江省份的其他地區。在這種情況下,相對於上海而言,廣州便衰落了。正如唐德剛先生在《從晚清到民國》中所寫的一樣“(廣州)十三行破產不打緊,要緊的是廣州的衰落;廣州衰落不打緊,要緊的是靠它生意吃飯養家的千千萬萬翻山越嶺、擺渡乘船的搬夫船伕。他們因廣州之衰落而失業,則妻兒嘵嘵,如何是好?”

太平天國:鴉片戰爭炮聲的迴響

當時多數的商品就是通過與廣州相連的河流運輸的

與此同時,兩廣地區還遭受了嚴重的自然災害。比如廣西在1851——1853年發生了一次嚴重地旱災和蝗災。廣西各地縣誌都有記載“春及秋大旱,餓死者百分之五”“飛蝗蔽天,田禾俱盡”“蝗災並旱,人死過半”“春蝗甚盛,顆粒無收,民多餓死”。面對這樣嚴重的自然災害,清政府本應該是積極賑災。但是清政府因為鴉片戰爭前前後後花費了億兩白銀,相當於國庫兩年的收入。因此清政府為了賠款和彌補國庫在全國大肆的搜刮民財,在兩廣地區不是救災而是搜刮。

太平天國:鴉片戰爭炮聲的迴響

洪秀全

1843年,看過幾本關於基督教教義書的洪秀全創立了拜上帝會。洪秀全的拜上帝教教義實際上是把西方基督教教義、中國儒家大同思想和農民的平均主義思想結合起來。他提出的平等、公有、互助口號,倡導建立“大同”社會,等思想,對於兩廣地區要活不下去的人們來說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因此越來越多的窮苦的老百姓集聚在洪秀全身邊。最終在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起義,扛起了反清的大旗,開始了浩浩蕩蕩的太平天國運動。

鴉片戰爭帶來給中國帶來了嚴重的列強入侵,激化了原本就存在的階級矛盾,加上嚴重的自然災害,而這一切就導致了清末聲勢浩大的太平天國運動。因此我們可以說太平天國運動是鴉片戰爭炮聲的迴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