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贫苦农民为主力的太平天国为何初期猛将如云,人尽其才也!

太平军前期的五王杨秀清、冯云山、萧朝贵、石达开皆出类拔萃,而石达开和后期的李秀成、陈玉成更是战绩显赫明摆在那里的名将。其他不甚知名的如北伐的李开芳等千里兵锋也是很出色的战绩。后期的湘淮军中吸纳了不少太平军的降将,即便在湘淮军中最人才鼎盛的时候,太平降将也多有善战之名。以毛泽东之才略,尚且说“使后人处曾左之位,收拾洪杨之役,可得如此圆满无缺乎”云云,太平军非易与之辈。

以贫苦农民为主力的太平天国为何初期猛将如云,人尽其才也!

之所以太平军中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将领,在于选拔制度。万里挑一必为精锐,百万人中自有将帅奇才。在任何一个表像为“这届人民不行/这届臣子不行”的时代,都并不缺乏将帅人才,只是未能被发掘出来罢了,古人早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太平军的成长史是一部作战史,尤其前期更是破釜沉舟,死中求生,将帅统领,由战功而起,能打的上位,不能打的淘汰。每次人员的筛选考核,不是由门第由排位由各种指标、不是用考卷、不是凭主考官或皇帝喜好,而是由最直接最残酷的实战来考核,生死阎王做考官。太平天国时期,是晚清时代中国作战频率最高、作战规模最大、参战人员最多的时期,而且太平军与清军之间的对立很严重,不似有的军阀混战壮丁壮勇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当个老兵油子很从容,长毛抓住清妖要杀头,清妖抓住长毛也要杀头,很多作战往往是死战,即便没有伯乐,只需有个规规矩矩的选拔者,规规矩矩的由百战之中选出来战功卓越者,

以贫苦农民为主力的太平天国为何初期猛将如云,人尽其才也!

帝王业的最上策,古人早已给出:“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晚清年间,自1840年起,本是多战之秋,英雄用武之地,而太平天国子民,本是清国子民。清政府若是能做到“野无遗贤,人无匿才,天下尽得其用”,哪里会来什么太平军,有的只是大清的能臣名将。使原太平军之人才与湘淮军之人才集齐一室,武功上曾、石并马,宗棠、鸿章、秀成、玉成为辅,未必不能外御国侮;文治上洪仁轩之流,未必不能成龙马之事;谁又能料定清朝不会如日本一样翻盘崛起。而实际上清朝用人却人才凋敝,只能把太平军兴筛选出来的湘淮旧将左、李之流用到了老、用到了死,也真是一场悲剧。

以贫苦农民为主力的太平天国为何初期猛将如云,人尽其才也!

用人择将,四万万子民藏龙卧虎,本是政府最大的资源;内不能用,自构叛衅,大清之亡,自取灭亡也。可以得人而用,虽洪杨贫贱妄人,亦可搅动风云;洪杨之败,又何尝不是败在富贵后用人异于当初之上?真是冥冥之中,一种循环,可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