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後代出賢明太守——張綱鎮名的由來(揚州江都張綱鎮)

張良後代出賢明太守——張綱鎮名的由來(揚州江都張綱鎮)

張綱,字文紀(108—143年)

提起揚州江都的張綱,老人們都習慣稱它張網溝。古時這一帶原是海岸灘塗,隨著長江向東延伸,逐漸成為河汊縱橫的大(岱)石湖。漁民在湖邊雜居,他們以捕撈謀生,常在溝邊結網曬網,久之人們就稱它叫張網溝。

東漢中期王朝腐敗,民不聊生,農民起義的烽火愈燒愈烈。當時江淮之間有一支起義軍,首領叫張嬰。他在揚州西山一帶佔山為王,劫富濟貧,懲治貪官汙吏,深得民眾愛戴。張網溝這一帶漁民,為生活所逼,也參加了起義軍,跟隨張嬰造反。義軍打擊地主豪紳,殺刺史,誅太守,前後十多年間,把官府弄得惶惶不可終日,官軍對他們無可奈何。

東漢順帝劉保即位,就委派張綱任廣陵太守收撫義軍。張綱,字文紀,武陽(今四川宜賓)人,是漢張良的七世孫。父名張皓,職充廷尉,是管理刑獄的官員,審理案件嚴肅認真,依法辦事,深得民望。張綱自幼聰明好學,志氣高大,既不願借父勢盛氣凌人,也不靠祖上庇廕謀取官職,他是被地方官作為“孝廉”推薦入朝應試,被順帝破格提拔錄用的大員。

張良後代出賢明太守——張綱鎮名的由來(揚州江都張綱鎮)

張綱受命後不帶隨從,單騎上路,到達廣陵,選擇了十多個吏卒,徑去張嬰營壘。張嬰見新太守輕裝簡從來訪,不知是何用意,拒不會見。張綱反覆道明來意,要求入營詳說,並表示:“從與不從,聽其自便”。張嬰獲悉太守來意誠懇,方整裝出迎,一同步入營帳,互致問候,然後話入正題。張綱首先對起義行動表示深切同情,繼後陳述用兵之得失利害,勸其解甲歸田,勤務農桑,安定民生,保證不加迫害。張嬰很受感動,但畢竟初次見面,真假難明,擔心一旦放下武器,再遭官府殺害,豈不前功盡棄。張綱遂對天發誓,坦誠立盟,張嬰深信不疑,答應罷兵休戰,還共同拿出一筆款項來作義軍回鄉務農安家之用。

張良後代出賢明太守——張綱鎮名的由來(揚州江都張綱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