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荃攻城有一絕招,在安慶時立下大功,到了南京卻失靈

曾國藩在鎮壓太平天國時,是一個心狠手辣的猛人,被稱為“曾剃頭”。其實,他的四個弟弟中,有三個從軍,都有著湘軍式的勇猛。其中第三個弟弟曾國荃,因攻破天京而立下不世之功,他作風同樣勇敢,作戰還很有性格,人送外號“曾鐵桶”。

“曾剃頭”的大概意思是因為曾國藩殺人過多,而且主張對太平軍除惡務盡。那麼,“曾鐵桶”的是什麼意思呢?原來,這是曾國荃的一個戰略風格,他攻城時,將城圍得水洩不通,然後挖下戰壕,在火力掩護下,通過地道用炸藥炸開城牆,衝進去奪下城池。

曾國荃攻城有一絕招,在安慶時立下大功,到了南京卻失靈

曾國荃所率部隊叫做“吉字營”,成軍很晚,卻屢立大功。它之所以能後來居上,憑藉的就是曾國荃這個屢試不爽的戰法。尤其是在咸豐十年,圍攻安慶的戰役中,曾國荃開始揚名立萬。

這一戰從咸豐十年四月開始打響,曾國荃祭出殺招,圍著安慶城挖戰壕。安慶城中守將也不會傻傻看著,經常趁夜偷襲,都被警惕的曾國荃殺退。一直到咸豐十一年七月,歷時一年多,戰壕挖好了,安慶城的糧食也吃盡了,連樹皮和草根都沒有剩下的。

曾國荃攻城有一絕招,在安慶時立下大功,到了南京卻失靈

安慶是天京上游的重要門戶,也是天京的屏障和糧源。雖然太平軍此時在兩破清朝的江南大營,並且掃蕩江蘇常州、蘇州,但是,安慶之圍是不能不救的。洪秀全命令陳玉成、洪仁玕、林紹璋、吳如孝以及黃文金從各自戰場趕來,瘋狂向湘軍發起反撲。

這一戰異常慘烈,太平軍如同潮水一般向湘軍湧來,內城的守軍也遙相呼應。湘軍在壕溝之前組成了密集的火力網,然而太平軍卻毫不畏懼,倒了一批人,又馬上跟進一批人。屍體堆積如山,太平軍連衝都沒法往前衝了,甚至專門組織了搬運屍體的隊伍。

此戰,太平軍猛攻12次,持續一日一夜,但在曾國荃的指揮下,硬是沒有踏進半步。這一整天的戰鬥下來,太平軍衝鋒死亡一萬多人,湘軍死傷人數相對少得多,只有一百多人,但用掉了17萬斤火藥, 50萬斤鉛子,可見戰況之激烈。

曾國荃攻城有一絕招,在安慶時立下大功,到了南京卻失靈

在最危險的時候,是曾國荃挺身而出,保住了勝果。那時太平軍將湘軍扔過來的火藥,又扔了回去,在湘軍守軍處爆炸,太平軍有幾人趁機衝開缺口。曾國荃親自揮刀上前,砍殺幾人。湘勇看見主帥如此奮力,立馬站住了陣型。

陳玉成無法打敗湘軍,甚至連突破湘軍防線進入安慶城的機會都沒有,只好引兵稍退,整軍備戰。結果,在八月初一,曾國荃率軍挖出地道,炸燬安慶城牆,一擁而入,一萬多飢腸轆轆的安慶守軍束手待斃。外圍的援軍眼見如此,只能放棄。

曾國荃攻城有一絕招,在安慶時立下大功,到了南京卻失靈

這一戰,打出了湘軍的血勇,也讓曾國荃天下聞名。安慶一開,天京就無險可守,曾國藩調動四路大軍一起合圍天京。然而,曾國荃立功心切,不顧曾國藩的勸阻。他不等其他部隊達到,一馬當先,要去天京搶頭功。

結果來到天京城下時,他立馬傻了眼,因為他的那套攻城手段完全用不上!安慶城才“九里十八步”,曾國荃挖了七十里的戰濠和長牆來圍困;現在天京九十六里,理論上要修七百里的戰壕,這和修長城有什麼兩樣?在安慶挖戰壕用了一年多,在這裡豈不是要用十年多?就算挖好了,曾國荃手頭上哪有那麼多兵來圍起來?

何況,天京城牆的厚度遠非安慶城相比,這裡留下來的是朱元璋建都南京時的老底子。那時候,明太祖修了整整21年,城牆寬14米,最寬的地方達21米,城垣都是巨大的條石,雄壯巍峨,和安慶城根本不是一個檔次。

曾國荃攻城有一絕招,在安慶時立下大功,到了南京卻失靈

更糟糕的還有兩點,一點是此時軍中發生了瘟疫,一度還非常嚴重;另一點是太平軍的援軍包圍過來了,而湘軍另幾路卻因種種原由還未趕到。

還是曾國荃,再次爆發出湘軍的蠻勁。圍不了天京城,先挖戰壕將自己圍好,依然不失為“曾鐵桶”的美名。

太平軍攻打曾國荃的部隊,最多時人數達到二十萬,幸好曾國荃修建了兩層戰壕,被突破一層之後,另一層挽救了整個湘軍。最危險的時候,子彈從曾國荃的左邊嘴唇穿過,但他馬上包紮後,帶傷巡視。(二十九日,公左頰受槍傷,血漬重襟,猶裹創巡營)

這一戰太過驚險、持久,一共打了四十六天。太平軍出動二十萬人也沒能撼動曾國荃,而湘軍傷亡五千多,剩下的都瘦成皮包骨了。郭嵩燾認為此“極古今之惡戰”。

曾國荃攻城有一絕招,在安慶時立下大功,到了南京卻失靈

也就是因為曾國荃咬牙頂到了這麼久,太平軍補給不夠,冬天又無冬衣,竟然撤軍了。這一場戰爭,被認為是清王朝和太平天國的氣運之爭。接下來,曾國荃鐵了心繼續挖溝挖戰壕,在湘軍其它部隊的。曾國荃賴在天京城下安家。他通過挖地道的老辦法,於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終究炸開了太平門旁的缺口。他率領部隊衝進天京,還是搶下了這剿滅太平天國的大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