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之無奈:爲討好曾國藩、曾國荃,不惜得罪左宗棠

說起李鴻章,這絕對算是晚清一風雲人物,歷來都是褒貶不一,有追捧也有痛批。讚頌李鴻章的人,認為他是晚清近代化的開拓者和領路人,是近代中國唯一可以和西方列強一爭長短之人,被譽為“東方俾斯麥”。痛批李鴻章之人,則說他是典型的投降派和賣國賊,是近代中國屈辱的代名詞,許多不平等條約都是由李鴻章出面簽訂,如讓中國遠東國際地位落下神壇的《馬關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辛丑條約》,等等。無論是批評還是讚頌,都足以說明李鴻章對晚清歷史的影響非同一般。正因為如此,許多歷史愛好者對李鴻章都是比較關注,對其事蹟也是有所瞭解。

李鴻章,安徽合肥人,晚清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洋務運動的發起人之一,與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等合稱為“中興四大名臣”,是晚清政局的主要支撐者。李鴻章靠血腥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發家,“蘇州屠城”便是他的傑作,李秀成欲哭無淚。在與太平軍作戰時,李鴻章為了討好曾氏兄弟,他不惜得罪左宗棠,將兩人關係搞僵,此後便再也沒有和好過。在此,“縱橫國史”就來給各位說說,李鴻章是如何討好曾氏兄弟,不惜得罪左宗棠的。

李鴻章之無奈:為討好曾國藩、曾國荃,不惜得罪左宗棠

1853年3月,距離金田起義不到三年,洪秀全、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等便統帥大軍殺進東南第一大城市南京,並將其改名為天京,作為太平天國的首都。與此同時,咸豐皇帝下令東南各省在籍官員協助辦理團練,組建地主武裝,與八旗、綠營等官軍合力絞殺太平軍。在這些團練武裝中,曾國藩、羅澤南、王珍無疑是佼佼者,他們後來的成就都很大。就在興辦團練之時,李鴻章身在安徽,與曾國藩並沒有什麼聯繫,直到機會來臨。1858年,陳玉成進兵安徽廬州,連續擊敗李孟群、翁同書,李鴻章眼看安徽呆不住,灰溜溜跑了。曾國藩丁憂結束再次出山後,李鴻章前來投靠,成為湘軍幕僚。1860年10月,李秀成、李世賢等猛攻湘軍祁門大營,曾國藩惶惶不可終日,李鴻章察覺到了危險,立馬找藉口走人,等到形勢好轉時,再繼續回來給曾國藩效力。

李鴻章之無奈:為討好曾國藩、曾國荃,不惜得罪左宗棠

與李鴻章不同的是,同是幕僚身份的左宗棠在太平天國運動前期便名揚天下,張亮基、駱秉章這兩位湖南巡撫都對他言聽計從。1852年10月,左宗棠與張亮基、江忠源等防守湖南省會長沙,成功擊敗太平軍,保住了湖南全境,為曾國藩創建湘軍提供一片土壤。1859年7月,翼王石達開親率30萬大軍從江西殺向湖南,想借道進入湖北,而後進入四川創建戰略根據地。石達開經過湖南時,途中攻擊寶慶(邵陽市),當時城內只有兩萬雜牌軍,巡撫駱秉章心急如焚,而師爺左宗棠卻信心滿滿。在左宗棠靈活指揮下,守軍不但擊敗石達開,而且還一路追擊到廣西。不過,左宗棠太過高傲,因“樊案”差點人頭落地,幸好他的鐵哥們胡林翼、郭嵩燾等鼎力相助才逃過一劫,並由此而被朝廷委以重任。

李鴻章之無奈:為討好曾國藩、曾國荃,不惜得罪左宗棠

1861年9月,曾國荃吉字營、彭玉麟水師攻破安慶,守將葉芸來、吳定彩等兩萬多太平軍將士全部戰死。拿下安慶之後,曾國荃吉字營經過短暫休整,而後直接順長江東下連克池州、蕪湖、和州,直逼天京城南雨花臺。此時,李秀成東征也是連連獲勝,杭州、蘇州、常州、餘杭、寧波等悉數被佔領,大清的財政命脈隨時有被切斷之可能。為此,咸豐下令已經擔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火速率兵東進決戰李秀成,但是,曾氏兄弟一心為了攻破金陵,拿下剿滅太平天國運動的首功,他們壓根就不想前往江浙作戰。萬般無奈之下,曾國藩將李鴻章和左宗棠兩人推向了前臺,讓其獨當一面。具體安排是,李鴻章去江蘇、上海,配合洋槍隊一起絞殺太平軍李秀成部;左宗棠去浙江、福建,對付桀驁不馴的太平軍悍將李世賢,以及被清軍稱為“老虎”的黃文金。

李鴻章之無奈:為討好曾國藩、曾國荃,不惜得罪左宗棠

兩人到達各自陣地後,連連獲勝,其中又以李鴻章淮軍進展最神速,這主要得益於淮軍的西式裝備,以及策反工作做得好。左宗棠雖說打仗很厲害,但對手也不差,尤其是黃文金在湖州抵抗最激烈,直到天京被攻破,左宗棠都無法靠近城池一步。1863年12月,李鴻章通過收買叛徒郜永寬、汪安鈞等蘇州八位守將之方式,將圍困近兩年的蘇州拿下,而後便背信棄義地展開屠殺。蘇州陷落後,江蘇各地很快便被李鴻章搞定,此時他已經擁有五六萬全副西洋裝備的淮軍,兵威正盛。與此同時,曾氏兄弟倆卻在天京城下受到李秀成頑強抵抗,破城之日遙遙無期。為此,慈禧大怒,直接譴責他倆養寇自重,心懷不軌,而後便下令李鴻章率淮軍將士西進,一起參與天京戰鬥。

李鴻章之無奈:為討好曾國藩、曾國荃,不惜得罪左宗棠

李鴻章可不是一般人,他可不想遵從朝廷命令,若是真的率兵西進,估計他這輩子就別想翻身了。要知道,曾氏兄弟對天京勢在必得,而且要獨佔“破城”之功,兩年多的浴血奮戰豈能容忍他人染指,李鴻章對此非常清楚。於是,李鴻章便以“將士疲憊”為由,要休養一段時間再發兵西進。不過,朝廷並未放過李鴻章,而是接連下旨,其用意很明顯,就是要在曾李之間搞對立,製造矛盾。李鴻章很無奈,若是再拖延不決,對朝廷也不是個交代,所以他便以浙江“匪患正盛”為藉口,出兵浙江,與時任閩浙總督左宗棠搶功勞、搶軍費。對此,左宗棠是一肚子氣,直接大罵:“湖北協浙之餉,每月萬兩,官言奏撥江海關洋稅為抵,已奉明旨,少荃(即李鴻章)亦置不顧。滬餉不欠一月,浙餉已欠一年,尚復專挹注如此!豈浙亡而滬可獨存耶?亦可哂矣!”兩人由此結下樑子,再也無法解開。

李鴻章之無奈:為討好曾國藩、曾國荃,不惜得罪左宗棠

當然,李鴻章去浙江搶佔左宗棠的功勞和軍費自然是兩人矛盾的開始,畢竟誰都討厭搶人功勞,奪人財路之做法。不過,他倆真正合不來還是因為對國家大政認識不一,李鴻章是典型的妥協派,左宗棠是堅定的主戰派,這在中法戰爭中可以看出。左宗棠:十個法蘭西也比不過一個李鴻章造成的破壞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