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孩子早上不喝粥 怎麼就“崇洋媚外”了

熱門網劇《我是餘歡水》,讓早餐喝粥還是牛奶,成了一個問題。而因張文宏醫生的一次呼籲,這問題又引發了人們尤其是寶媽們的熱聊——4月15日,張文宏在一次視頻講座中,建議孩子早上吃雞蛋、牛奶、三明治等高營養高蛋白的食物,不要喝粥。

事實上,按專業人士的說法,經過精細加工的白米,本身營養價值不高,主要提供大量澱粉、少量蛋白質,以及某些維生素。特別是對胃小的小孩來說,白米粥佔著肚子後,可能吃不下別的了。

以此而言,張文宏此說本也是一個醫生的專業意見,卻“不小心”引爆了輿論,甚至被“誅心論”,也頗有意味。

一些人的質疑簡單直接:粥怎麼就沒營養了?我們祖輩都是喝粥長大的;一些人談及國人體質,認為“油條+豆漿”更合適做早餐;還有人獨闢蹊徑,搬出權威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說哈佛博士發表的文章有結論:奶類對健康存在不確定性,需仔細評估。

另外一些人則上綱上線,直接將此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在他們看來,牛奶、三明治是西式食品,粥是典型的中式食物,所以,提倡喝牛奶不喝粥就是媚外。不得不說,這番邏輯太跳躍。

張文宏此說,有些基於專業性的質疑確可探討,比如,粥若加入其他合適成分,也可提升營養等,但大帽子隨便扣就是不講理了。而且,在疫情大前提之下,張文宏的大致意思是,非常時期孩子尤需補充營養、增強抵抗力,所以早餐要吃好,要多吃雞蛋、牛奶,不要只喝粥。

輿論場中,不乏有人鑽牛角尖,好硬剛硬懟,要從學術層面論論牛奶營養價值幾何、與粥相比如何,也攔不住。而這也表明,從學術結論發展到常識,讓人廣泛接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應有的共識是,對專業結論該用專業視角分析,動輒上綱上線只會傷害專業化表達,也損害正常的表達環境。

至於指責張文宏“別人在一線抗疫,他在網上胡說八道”,更是歪曲事實,抹殺其抗疫付出。稍有理性者,都不該被這類“夾槍帶棒”的惡意解讀帶偏了節奏。畢竟,讓科學回歸科學才是硬道理,“誅心”先行,只能是與科學、理性背道而馳。

□狄宣亞(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