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益肝腎藥物性味歸經規律探討

肝腎兩髒在男子性與泌尿生殖生理功能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男科疾病發生髮展的病因病機中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別是肝腎虧損與陽痿、早洩、性慾減退症、少精症、弱精症、凝精症、無精症、畸精症、更年期綜合症等密切相關,故補益肝腎藥是男科臨床的常用之品。餘根據高學敏、鍾贛生主編的《中藥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年12月第二版),就補益藥中補陽藥、補陰藥(滋補肝腎之陰)、補血藥的性味歸經規律進行梳理,以藥測證,以證求因,揣測病機,探討生理,以期於臨床有所裨益。


1. 藥物簡述

1.1 補陽藥

補益肝腎藥物性味歸經規律探討

本書介紹的補陽藥主要是指補助腎陽的藥物。本類藥物味甘性溫熱,主入肝、腎經。


鹿茸,甘、鹹,溫。入腎、肝經。

補骨脂,辛、苦,溫。入腎、脾經。

益智仁,辛,溫。入脾、腎經。

菟絲子,辛、甘,平。入肝、腎、脾經。

沙苑子,甘,溫。入肝、腎經。

鎖陽,甘,溫。入肝、腎、大腸經。

蛤蚧,鹹,平。入肺、腎經。

韭菜籽,辛、甘,溫。入肝、腎經。

陽起石,鹹,溫。入腎經。

杜仲,甘,溫。入肝、腎經。

續斷,苦、辛,微溫。入肝、腎經。

狗脊,苦、甘,溫。入肝、腎經。

紫石英,甘,溫。入腎、心、肺經。

紫河車,甘、鹹,溫。入肺、肝、腎經。

肉蓯蓉,甘、鹹,溫。入腎、大腸經。

葫蘆巴,苦,溫。入腎經。

冬蟲夏草,甘,平。入肺、腎經。

胡桃肉,甘,溫。入腎、肺、大腸經。

巴戟天,甘、辛,微溫。入腎、肝經。

仙茅,辛,熱,有毒。入腎、肝、脾經。

淫羊藿,辛、甘,溫。入肝、腎經。

海馬,甘、鹹,溫。入肝、腎經。

海狗腎,鹹,熱。入腎經。

蛤蟆油,甘、鹹,平。入肺、腎經。

羊紅羶,辛、甘,溫。入心、腎、肺、脾經。


1.2 補陰藥

本文主要介紹滋養肝、腎之陰的藥物。該類藥物性多甘寒質潤,主入肝、腎經。古代醫家以“甘寒養陰”概況其性用。


魚鰾膠甘,平。入腎經。

枸杞子甘,平。入肝、腎經。

桑葚子甘、酸,寒。入心、肝、腎經。

黑芝麻甘,平。入肝、腎、大腸經。

旱蓮草甘、酸,寒。入肝、腎經。

女貞子甘、苦,涼。入肝、腎經。

鱉甲,鹹,微寒。入肝、腎經。

龜板,鹹、甘,微寒。入肝、腎、心經。


1.3 補血藥

補益肝腎藥物性味歸經規律探討

本類藥物多屬甘溫滋潤之品,以補肝血,養心血為主要功效。主入心、脾、肝、腎經。


熟地黃,甘,微溫。入肝、腎經。

何首烏,苦、甘、澀,微溫。入肝、心、腎經。

當歸,甘、辛,溫。入肝、心、脾經。

白芍,苦、酸,微寒。入肝、脾經。

阿膠,甘,平。入肺、肝、腎經。

龍眼肉,甘,溫。入心、脾經。

楮實子,甘,寒。入肝、腎經。


2. 性味歸經

2.1 補陽藥

該書補益藥物中介紹補陽藥25種,鹿茸、補骨脂、益智仁、菟絲子、沙苑子、鎖陽、蛤蚧、韭菜籽、陽起石、杜仲、續斷、狗脊、紫石英、紫河車、肉蓯蓉、葫蘆巴、冬蟲夏草、胡桃肉、巴戟天、仙茅、淫羊藿、海馬、海狗腎、蛤蟆油、羊紅羶。統計藥味以第一味為主,第二為兼味,作次要統計;據實統計藥性;統計歸經以第一歸經為主,第二歸經為兼入,作次要統計。(統計方法,下同)


2.1.1 藥物性味 味甘藥物12種,兼鹹味5種;味辛藥物7種,兼甘味4種,兼苦味1種;味鹹藥物3種;苦味藥物3種,兼辛味1種,兼甘味1種。性溫藥物17種,性平藥物4種,性微溫藥物2種,性熱藥物2種,有毒藥物1種。藥物以甘辛味為主,鹹苦味次之。性溫或微溫藥物為主,性平或熱藥次之。即以甘辛之味,溫陽之品,助少火生氣,以補命門,非桂附之剛燥大熱也。


2.1.2 藥物歸經 入腎經藥物10種,兼入肝經3種,兼入肺經2種,兼入脾經1種,兼入心經1種,兼入大腸經1種;入肝經藥物9種,兼入腎經9種;入肺經藥物4種,兼入腎經3種,兼入肝經1種;入脾經藥物1種,兼入腎經1種、入心經藥物1種,兼入腎經1種。藥物以入肝、腎經為主,肺脾心次之。


2.2 補陰藥

該書補益藥物中介紹補陰藥19種,具有補肝腎作用的藥物共計8種,魚鰾膠

枸杞子桑葚子黑芝麻旱蓮草女貞子鱉甲、龜板。


2.2.1 藥物性味 其中甘味6種,兼酸味2種,兼苦味1種;鹹味2種,兼甘味1種。性微寒或寒4種,性平3種,性涼1種。


2.2.2 藥物歸經 入肝經6種,兼入腎經6種;入腎經1種;入心經1種,兼入肝經1種。藥物以入肝經為主(兼入腎經),心腎次之。


2.3 補血藥

該書補益藥物中介紹補血藥7種,熟地黃、何首烏、當歸、白芍、阿膠、龍眼肉、楮實子。

2.3.1 藥物性味 其中甘味5種,兼辛味1種;苦味2種,兼酸澀味1種,兼甘味1種。性微溫或溫4種,性微寒或寒2種,性平1種。

2.3.2 藥物歸經 入肝經5種,兼入腎經2種,兼入心經2種,兼入脾經1種;入心經1種,兼入脾經1種;入肺經1種,兼入肝經1種。藥物以入肝經為主,心肺次之。


統計結果

補陽藥、補陰藥、補血藥共計40種。藥味方面:其中甘味23種,兼鹹味5種,兼酸澀味2種,兼辛味1種,兼苦味1種;辛味7種,兼甘味3種,兼苦味2種;苦味5種,兼甘味2種,兼辛味1種,兼酸澀味1種;鹹味5種,兼甘味1種。藥性方面:性微溫或溫或熱藥物25種,性平藥物8種,性微寒或涼或寒7種。歸經方面:入肝經20種,兼入腎經17種,兼入心經2種,兼入脾經1種;入腎經11種,兼入肝經3種,兼入肺經2種,兼入脾經1種,兼入心經1種,兼入大腸經1種;入肺經5種,兼入腎經3種,兼入肝經2種;入心經3種,兼入脾經1種,兼入肝經1種,兼入腎經1種;入脾經1種,兼入腎經1種。藥物以甘味為主,藥性以微溫或溫或熱為主,歸經以入肝經為主,腎經次之。


3. 討論

補益肝腎藥物性味歸經規律探討

覆盆子

補益肝腎藥是在扶正補虛法下設立的專門藥物,遵循了“不足補之”、“衰者補之”(《素問·至真要大論》)、“因其衰而彰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的原則。“形不足者,溫之以氣……氣虛宜制引之”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和“勞者溫之,……損者溫之”(《素問·至真要大論》)則為補陽益氣法奠定了理論基礎;而補陰養血法則又以“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和“脆者堅之”(《素問·至真要大論》)為理論依據。

《景嶽全書》曰:“惟是孰為專主,孰為兼能,孰者利於此而不利於彼,孰者宜於補而不宜於攻?學者昧其真性,而惟按圖以索驥,所以用多不效,益見用藥之難矣。用藥之道無他也,惟在精其氣味,識其陰陽,則藥味雖多,可得其要矣。”


3.1 藥有五味,各從其類而用

補益肝腎藥物性味歸經規律探討

藥味掲示了藥物組分不同、藥效不同的客觀規律,用以闡述中藥作用機理。汪昂《本草備要》謂“凡藥酸者能澀能收,苦者能瀉能燥能堅,甘者能補能和能緩,辛者能散能潤能行,鹹者能下能軟堅,淡者能利竅能滲洩,此五味之用也。”補陽藥、補陰藥、補血藥以甘味為主,蓋甘味以補,益其不足,味甘以緩,緩其緊迫;辛、苦、鹹味次之,味辛散潤,散鬱潤燥,味苦以降,潛其龍雷,鹹味以軟,瀉其相火。辛甘發散為陽,苦鹹湧洩為陰。補陽藥是針對陽氣虛弱設立,故以藥味甘辛者為主,甘補辛升。補陰藥乃針對陰虛設立,故以藥味甘者為主,兼酸苦味,甘味以補,酸苦以下,符合下焦陰虛的用藥。補血藥則針對血虛設立,故以藥味甘者為主,甘以補虛。味與氣合,方能為藥療病,發揮虛則補之作用。


3.2 藥稟四氣,各取其偏而治

補益肝腎藥物性味歸經規律探討

藥性反映了藥物對人體陰陽盛衰、寒熱變化的作用傾向。周慎齋雲:“藥氣俱偏,而用之得當,以治人病之偏,偏者方自全也。”《吳醫匯講》曰“寒、熱、溫、涼,有一定之藥,無一定之治,……故有正用,亦有反用,又有兼用,亦有活用,借用之不同。補陽藥性微溫或溫者為主,熱藥極少,所謂形不足者溫之以氣意也,針對陽氣虛弱設立。補陰藥性多微寒或寒,所謂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甘寒養陰意也,針對陰精虧損設立。補血藥多性微溫或溫,所謂陰陽相濟之妙,針對血虛設立。除外補陰藥之微寒或寒,其它藥物性微溫或溫或平,少火生氣,陽密乃固之意也。


3.3 氣味合參,各得其所而效

李東垣《用藥心法》說:“凡藥之所用者,皆以氣味為主。”藥物的四氣五味,是其功能的體現,氣味相合,則各盡其能。甘補辛散,苦洩鹹軟。甘溫益陽氣,助興奮,除大熱,固精關;甘寒養陰精,平興奮,清虛火,涵龍雷;辛甘化陽,辛苦化溼;性平和陰陽,衡寒熱,以平為期。張元素曰:“凡同氣之物必有諸味,同味之物必有諸氣,互相氣味,各有厚薄,性用不等,……若用其味,必明其氣可否,用其氣,必明其味之所宜。”故氣味相同,作用相近;氣味不同,作用各異;一藥數味,效用擴大;配伍用藥,還有氣味取捨。故藥物性味是定性,是指不同性味藥物具有的趨勢性。

蓋藥物之有四氣五味,則又有升降浮沉說。藥物的升降浮沉是指對人體的作用有不同的趨向性,即藥物對機體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內四種不同作用趨向,包含了藥物作用定向的概念。

總之,藥物的四氣五味和升降浮沉,確定了藥物作用的趨勢和趨向性,包含了藥物作用定性定向的概念。


3.4 定向定位,各從歸經而論

歸經是指藥物對機體的選擇性作用,即某藥對某些臟腑經絡有特殊的親和作用,因而對這些部位的病變有主要和特殊的治療作用。歸經指明瞭藥物治病的適用範圍,包含了藥物作用定向定位的概念。補陽藥、補陰藥、補血藥多入肝、腎經,以肝經為主,腎經次之。補陽藥入腎經與入肝經平分秋色;補陰藥和補血藥均以入肝經為主。由此可見,肝腎兩虛特別是肝虛在陽虛、陰虛、血虛證中的重要性,推而求之,補益肝腎特別是補肝在治療陽虛、陰虛、血虛證中應為首先。這也是以藥測證的結果。


4. 管見

4.1 雖曰肝腎同治,補肝補腎各殊

肝腎同源,肝腎同治說由來已久,但補陽藥、補陰藥、補血藥以入肝經為主,入腎經次之。腎屬水,肝屬木,水生木,腎為肝之母。虛則補其母,補腎即所以補肝,然入腎經之藥,兼入肝經者寡,只是有益於腎本髒,從相生角度解釋,或許勉強粗通。而入肝經之品,基本兼入腎經,補肝即所以補腎,所謂反哺,母以子貴。

腎藏精,生生之本,而具先天發動之機,關乎繁衍,故腎陽虛衰、腎精虧損之不育症,常表現為少精、弱精、無精等,首選入腎經之補陽藥,配合入肝經補陽藥,或首選入腎經之補陰藥,配合入肝經補陰藥、補血藥,似為正途也。

然觀之臨床,屬於精血虧損者,多以左歸丸合五子衍宗丸或六味地黃丸或二至丸或四物湯為主化裁,屬於陽氣虛衰者,常以右歸丸合五子衍宗丸或贊育丸為主加減。

分析這七個常用方劑,共計用藥49種,剔除重複者,實際使用藥物29種,有熟地黃、山萸肉、淮山藥、菟絲子、枸杞子、杜仲、當歸 、鹿角膠 、附子、肉桂、牛膝、龜板膠、女貞子、旱蓮草、白芍、川芎、覆盆子、肉蓯蓉、巴戟天、蛇床子、韭菜籽、仙靈脾、仙茅、白朮、五味子、車前子、茯苓、牡丹皮、澤瀉。入肝經19種(兼入腎經14、入心、脾、膽各2種),入腎經5種(兼入肝經2、入大腸1種),入心經2種,入脾經2種,入肺經1種。補陽藥11種,補陰藥4種,補血藥3種,澀精藥3種,淡滲利溼藥3種,補氣藥2種,活血化瘀藥2種,清熱涼血藥1種。針對精血虧損者,用藥19種,入肝經15種,針對陽氣虛衰者,用藥20種,入肝經13種。或曰從腎論治少、弱精之不育症,而用藥卻是從肝選擇,意欲何為?吾以為當從肝論,諸君以為然否?(詳見拙文“肝腎虧損之精液異常不育症常用方解析”)

陽氣虛衰、精血虧損導致的性慾減退、陽痿、早洩、遺精等,世人皆從腎治,我則不以為然。補陽藥、補肝腎之陰藥、補血藥的分析結果表明,多數入肝。如陽痿,吾對近30餘年來治療陽痿用藥規律的文獻進行薈萃,使用頻率最高的藥物有菟絲子、熟地黃、當歸、枸杞子、淫羊藿、肉蓯蓉等,除肉蓯蓉入腎經外,皆入肝經之藥(詳見拙文“《內經》論陰莖生理與陽痿”)。又如遺精、早洩,澀精固關類及具有相關作用的藥物亦多數入肝,入腎經的僅佔10%(詳見拙文“澀精固關藥物性味歸經新論”)。從腎論用肝藥,證藥難符其實,吾以為當從肝論,諸君以為然否?

故肝腎陽虛之證,以入肝經兼入腎經之補陽藥為主,輔以入腎經之補陽藥。肝腎陰虛證,以入肝經之補陰藥為主,蓋此類藥物皆兼入腎經。血虛證以心肝血虛居多,以入肝經之補血藥為主,或輔以入心經之補血藥。總之,陽虛證可以肝腎同治,陰血虧損證則應求之於肝。故雖曰肝腎同治,補肝補腎各殊。


4.2 虛證相互轉化,當求涼溫相濟

補陽、補陰、補血藥物是針對陽虛多寒、陰虛多熱、血虛多燥證設立。但陰虛日久,陰損及陽,或陽虛日久,陽損及陰,或血虛日久,傷及陰液,終致陰陽兩虛,或陰血虧損。此陰陽互根之理,氣血相依之用也。血乃屬陰,治當甘涼,而補血藥甘溫滋潤,既說明藥物性味歸經及功能的渾然一體,又體現了陰陽相濟之妙用。故使用補陽藥物治療陽虛證,應該佐以滋陰之味;選擇補陰藥物治療陰虛證,應該佐以溫陽之品。如對於男性不育症、性慾減退、陽痿屬於肝腎虧損者,其最常用的藥物有枸杞子、菟絲子、熟地黃、當歸、淫羊藿、山萸肉、肉蓯蓉,多甘辛性溫平入肝經(肉蓯蓉甘鹹溫入腎經),菟絲子、淫羊藿、肉蓯蓉為補陽藥,熟地黃、當歸為補血藥,枸杞子為補陰藥,山萸肉為澀精固關藥。若偏陽虛者可加入韭菜子﹑巴戟天、鹿角膠,偏陰虛者可酌入女貞子、龜板膠,偏血虛者可投入何首烏,另有加減之法。故張景嶽說:“故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關鍵是臟腑定位,然後調平陰陽。然此類病之治,宜以甘辛性溫平入肝經藥物(第二歸經入腎)為主,以肝主春升之氣,以生欣欣向榮之象。故虛證相互轉化,當求涼溫相濟。


4.3 補陽補陰補血,應明歸經病機

或曰本節介紹的補陽藥,主要是指補助腎陽的藥物。本類藥物味甘性溫熱,主入肝、腎經。補陽藥性味歸經論述與統計一致。但主要是指補助腎陽的藥物則難免以偏概全。入肝、腎經的藥物平分秋色,何以只言補助腎陽,而拋棄肝陽呢?應知腎陽虛多侷限於本髒,而肝陽虛多及於腎。故補陽藥具有補腎益肝,少火生陽的作用。或曰本類藥物性多甘寒質潤,故有滋養陰液,生津潤燥的作用。主入肝、腎經。古代醫家以“甘寒養陰”概況其性用。但滋補肝腎之陰的藥物,應以主入肝經為主,兼入腎經,不可本末倒置。或曰本類藥物多屬甘溫滋潤之品,以補肝血,養心血為主要功效。主入心、脾、肝、腎經。補血藥以入肝經為主,入心肺各一,兼入心腎,何來主入心、脾、肝、腎經說?當以主入肝經,以補肝養血為主要功效。所謂主入心經,養心血者,以肝屬木,心屬火,木生火,肝為心之母,虛則補其母也,理或可通。主入脾腎說,查無實據,大概以脾為後天之本,資源化,或以精血互生解釋。故補陽補陰補血,應明歸經病機。


4.4 氣味升降浮沉歸經,關乎定性定向定位

藥物氣味是定性,升降浮沉是定向,藥物歸經是定位。故藥物的作用都具有趨勢性、趨向性、親和性。不同氣味、不同升降浮沉、不同歸經藥物都有主要作用的臟腑。雖然藥物氣味、升降浮沉、歸經或有多個,治療疾病更廣,臨床應該選擇氣味、升降浮沉、歸經較為單一的藥物,這樣針對性更強。除非病情複雜,可選擇多個氣味、升降浮沉、歸經的藥物。故男科疾病屬於肝腎不足者,其補陽、補陰、補血藥物的選擇,不可一概而論,腎陽虛者宜甘鹹溫如鹿茸、肉蓯蓉等,肝陽虛者宜甘辛溫如菟絲子、淫羊藿等,肝腎陽虛者宜甘辛溫為主,與甘苦鹹溫相合如韭菜籽、葫蘆巴、陽起石等;肝腎陰虛者宜甘辛涼平如枸杞子、黑芝麻、魚鰾膠等,肝血虛者宜甘溫滋潤如熟地黃、當歸等,肝腎精血不足,則宜甘溫滋潤與甘鹹涼平相合,以達精血相生之目的,如枸杞子、熟地黃等。補陽、補陰、補血藥物的氣味、升降浮沉、歸經就充分證明了這一理論。


4.5 近代歸經研究,可資臨床借鑑

一般認為,氣味與歸經相同,其有效成分與藥理作用基本相同。而備受關注的歸經與受體學說、歸經與環核苷酸說、歸經與微量元素說,則為臨床應用中藥提供了更新的借鑑。①歸經與受體學說:受體學說的核心是,機體存在著接受某一特定藥物的特定部位,藥物具有高度選擇性地作用於靶細胞某一特定部位的親和力和內在活性,只有既有親和力,又有內在活性的藥物,作用於適應這一藥物的特定部位並與之結合,才能被激活而產生強大的生理效應。中藥的歸經理論已包含著受體學說的一些含義。②歸經與環核苷酸:環核苷酸cAMP、cGMP調節細胞內代謝的重要物質,二者相互拮抗、相互制約,以一定的比例維持機體的正常功能。因各臟器組織中cAMP、cGMP的含量水平基本上可以反應各相應臟器組織細胞功能的某一動態平衡狀態,所以以藥物進入機體後各臟器組織中環核苷酸濃度的變化,來判斷該藥對不同臟器組織的影響程度大小,從中反映該藥對不同臟器組織的特異性選擇作用。③歸經與微量元素: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在體內有一定的適量範圍,其比例失調,缺乏或過量,導致各種生理現象異常或疾病發生。認為藥物有效成分直達病所是通過微量元素向病所遷移、富集和親和運動來進行的。補陽、補陰、補血藥物的歸經及臨床應用,不可從眾,宜乎深究也。


補益肝腎藥物性味歸經規律探討

補益肝腎藥物性味歸經規律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