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須手術,中藥可治骨性關節炎

無須手術,中藥可治骨性關節炎

導讀:骨性關節炎發病率相對較高,尤其現在老齡化速度加快,加之很多中老年人從事廣場舞時,鍛鍊時間過長,動作缺乏指導,往往容易導致或加劇骨性關節炎,一旦發展為中重度則成為非常棘手的問題。本文將介紹中醫藥內服和外治骨性關節炎的方法,希望能對廣大讀者在面對此類患者時能有所幫助。


無須手術,中藥可治骨性關節炎


骨性關節炎俗稱骨質增生和骨刺。主要表現為受累關節的疼痛、僵硬、腫脹、積液、活動障礙等,隨著社會老齡化迅猛發展,已成為臨床上最常見的關節疾病。

筆者認為使用中藥治療骨性關節炎可避免做手術。

本病目前尚無特異性西藥,多采用非甾體抗炎藥、鎮痛藥、皮質激素和關節軟骨營養藥物,前三類藥物治標不治本,且副反應較多;後者雖治本,但起效慢,療程長、不止痛。這些藥物多適用於輕症患者。

對中重度骨性關節炎多需手術干預,包括保留和修復關節軟骨的手術、改變關節對線不良的截骨術、切除關節的關節融合術和人工關節置換術。

儘管這些手術能減輕或消除疼痛,改善關節功能,但卻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感染、神經和血管損傷、深靜脈栓塞和肺栓塞等併發症的危險性,以及人工關節不適應病人和醫療費用大、醫療事故多等情況。

藥物治療骨性關節炎並非針對骨刺,而是針對骨刺所繼發的無菌性炎症和軟骨退行性變。

藥物可以消除炎症,還可在一定程度上減緩或部分修復軟骨破壞。消除了炎症,也就制止了滲出、消除了腫脹和積液、緩解了疼痛,改善和恢復了關節功能,這樣就達到了臨床治癒目的。文獻報告中藥治療各期骨關節炎的總有效率為89%~98.5%。

骨性關節炎屬祖國醫學“骨痺”範疇。本病實為本虛標實之證,其本是肝腎虧虛、筋骨失養所致。“肝主筋,腎主骨”,肝腎不足,筋骨失去濡養。其標為瘀血痺阻,脈絡不通,不通則痛。故治當以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為主,活血祛瘀,祛風通絡為輔。

我們採用中藥內外合治法治療骨性關節炎,療效滿意。

內服法:

中藥神鳳丹和通痺丹或消痺湯,藥用丹參30克,杜仲、地龍、桑寄生各15克;威靈仙、當歸、海桐皮、川牛膝各10克,細辛3克等。每天一劑,水煎早晚分服。

方中當歸、丹參、地龍養血活血通絡,改善微循環;杜仲、桑寄生補益肝腎、生精填髓以壯筋骨;威靈仙、海桐皮祛風通絡;細辛抗炎鎮痛;川牛膝既有活血祛瘀又有補益肝腎之效,為膝之引經之藥;丹參、當歸還具有減緩和修復關節軟骨退變、損傷作用。

外治法:

在關節腫痛部位及相關穴位外敷磁藥貼。這種經高科技低溫萃取的磁藥貼,其載藥量為常規貼劑的16倍,再經磁化處理極大地提高了治療效果。

不僅具有顯著的消炎鎮痛、活血化瘀、舒筋通絡、祛風散寒、豁痰消腫作用,還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可改善微循環、增加血氧含量、增強骨代謝。

中藥內外合治使藥效殊路同歸,藥力疊加,療效較單用內治或外治顯著為優。迄今已治療了諸多擬行手術甚至是膝關節置換的重症患者。這種方法對骨質增生引發的頸椎病、腰椎增生性關節炎和膝骨性關節炎同樣有滿意療效。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一切遵醫囑,切不可給自己妄下診斷。


版權申明

1.文源:本文摘自《中國中醫藥報》,2009年1月15日。編校/小竹茹。

2、本平臺旨在傳播中醫文化知識,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3、責任編輯:有道君


點擊“瞭解更多”學習中醫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