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習慣,改善腸胃之初始


健康習慣,改善腸胃之初始

良好的生活習慣能為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而不良生活習慣會讓我們的健康之路荊棘叢生​‍‌‍​‍‌‍‌‍​‍​‍‌‍​‍‌‍​‍​‍‌‍​‍‌​‍​‍​‍‌‍​‍​‍​‍‌‍‌‍‌‍‌‍​‍‌‍​‍​​‍​‍​‍​‍​‍​‍​‍‌‍​‍‌‍​‍‌‍‌‍‌‍​。對於腸胃健康來說,很多疾病都是由生活中的種種不良習慣長期積累而來的,而這些習慣最容易被我們所忽視​‍‌‍​‍‌‍‌‍​‍​‍‌‍​‍‌‍​‍​‍‌‍​‍‌​‍​‍​‍‌‍​‍​‍​‍‌‍‌‍‌‍‌‍​‍‌‍​‍​​‍​‍​‍​‍​‍​‍​‍‌‍​‍‌‍​‍‌‍‌‍‌‍​。因此,從飲食、作息、衛生、心理等生活細微處入手,一點一滴開始改變,持之以恆,定能改善我們的腸胃,讓健康與我們始終相伴​‍‌‍​‍‌‍‌‍​‍​‍‌‍​‍‌‍​‍​‍‌‍​‍‌​‍​‍​‍‌‍​‍​‍​‍‌‍‌‍‌‍‌‍​‍‌‍​‍​​‍​‍​‍​‍​‍​‍​‍‌‍​‍‌‍​‍‌‍‌‍‌‍​。

健康習慣,改善腸胃之初始


健康習慣,改善腸胃之初始

其實腸胃方面的疾病,大都是生活方式病。腸胃不是鐵打的,它們禁不起日復一日的折騰虐待,如果你不愛惜,傷害了腸胃,將來總有一天它們會報復我們,而如果我們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讓腸胃感受到我們的善意,它們也會健康快樂地為我們服務。現在我們就來一起看看為了呵護腸胃,需要養成哪些好的生活習慣。

良好的飲食習慣

良好的飲食習慣包括:飲食有規律,三餐定時定量,不過飢或過飽,保持營養均衡。不良飲食習慣會引起許多種消化道疾病,很多人的胃病都是吃出來的, 也就是長期不規律的飲食、不合理的食物搭配造成的。

我們在對食物的選擇上,要偏重比較容易消化的食物,而且要細嚼慢嚥,讓食物經過充分咀嚼後再下嚥;食物要以清淡為主,忌過冷、過熱、過硬、辛辣刺激、油炸燻醃的食物;一日三餐中,要多吃綠色新鮮的食物,少吃加工食品,尤其是加工休閒零食,可以喝粥,但不要吃湯泡飯。

此外,還要少喝酒、濃茶、濃咖啡,因為它們對消化道都有很大的刺激性,喝多了會損傷胃黏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腫,甚至出血、糜爛。所以酒是要儘量避免的,而濃茶和咖啡也要少喝尤其不要空腹喝。

另外,不要吃黴變的食物,引起食物黴變的黴菌是很強的致癌物質,黴變食物在產毒真菌作用下會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和二級胺,在胃中又可合成亞硝胺類化合物從而致癌。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因為節儉而不肯丟掉剩了很久的飯菜以及發黴變質的食物,最終損失的可是我們人生中最大的財富——健康。

良好的衛生習慣

世界衛生組織稱,每年新發現的胃癌有近一半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由於中國人沒有分餐的習慣,容易交叉感染病菌,在我國大概有60%的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也就增加了得胃癌的風險。

經研究證實,清除胃內幽門螺桿菌感染後,可以使癌前病變及胃癌的發病風險降低40%。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關鍵要防止病從口入,飯前便後須洗手,儘量吃高溫加熱過的熟食,喝開水,生吃瓜果要洗淨。這些從幼兒園起就開始強調的衛生習慣,對我們的腸胃健康是有實在意義的,大家可別不當回事。

良好的心理狀態

當我們緊張、煩惱、憤怒時,腸胃都可以直接感受得到,這會導致胃腸功能失調,分泌出過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使胃血管收縮、幽門痙攣、排空障礙,胃黏膜保護層受損,造成自我消化,形成潰瘍。

而且,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胃癌患者普遍具有“性格內向,愛生悶氣”的特點,所以,遇到生活變故而受到的精神打擊越嚴重,胃癌發生的相對 危險性也越高。因此,我們要儘可能保持心情愉快和情緒穩定,避免緊張、焦慮、惱怒、憂鬱等不良情緒影響自己的腸胃健康。

良好的作息習慣

這裡的“作息”,指的其實是“勞作”與“休息”。要想腸胃健健康康的,大家就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能過分勞累了。因為無論是體力勞動或是腦力勞動,如果疲勞過度,都會引起胃腸供血不足,分泌功能失調,胃酸過多而黏液減少,使胃黏膜受到損害。

另外,過分缺乏鍛鍊也是不對的,很多腦力勞動者往往運動量嚴重不足,為此,大家一方面要注意休息,另一方面也要加強運動,因為運動可以增強體質,整體上提高人體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當然也就可以預防胃腸方面的疾病。

良好的用藥習慣

現在很多家庭都備有常用小藥箱,這說明大家的衛生保健意識有了很大的提升,值得鼓勵,但與此同時,大家在服用一些非處方藥的時候也要注意,容易損傷胃黏膜的藥物主要有三類:一是乙酰水楊酸類,如阿斯匹林;二是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物;三是皮質類固醇等激素類藥物。所以我們應該儘量避免應用這些藥物,如果必須吃,就要控制劑量和療程,最好在飯後服用。

還有很多胃病患者沒有良好的用藥習慣,主要表現在胃不舒服就隨便買些胃藥吃了,還有些人覺得胃病是小病,毫不在乎,這些都不可取。建 議40歲以上的健康人每年或每兩年做一次胃鏡或鋇餐檢查,如果已經有消化道疾病,就更要聽從醫生建議做相應的檢查,再根據醫生的建議來用藥,千萬不要自己想當然地服藥。

胃是自己的,想什麼時候吃東西、吃什麼都是自己說了算,別人管不著,但是我們的胃也有自己的作息規律,假如你能夠順應它的規律進食、休息,胃也就等同於在正常工作,如果你吃飯時間不規律,或者熬夜、吃夜宵,那就可以理解成胃在加班,或者不斷地調班,不用說,這一定是對我們的健康不利的。


最健康的生活作息表

假如你是胃病患者,或者願意好好保養自己的腸胃,那麼我們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這個根據胃腸運動規律製作的生活作息表吧,假如我們每天都能照做,相信腸胃一定會更健康。

早上7:00

喝杯溫開水。不僅可以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還可以溼潤口腔、食管、胃黏膜,沖刷附著於黏膜的黏液和膽汁,促進胃腸蠕動,利於排便,為進餐做好準備。但是這杯水大約100毫升即可,不宜過多,以免沖淡胃酸,影響消化。值得注意的是不宜喝涼水,以免對胃部造成刺激。這一時間段,大家還可以練習叩齒100下,或者張嘴、舌尖抵住前顎,這樣做 會有助唾液分泌,而唾液中含有的澱粉酶可以幫助消化。

早上8:00

早餐不能省。經常不吃早餐容易引發胃病、十二指腸潰瘍,這兩種疾病的發病率非常高,還容易導致低血糖、記憶力下降,增加患膽結石的風險。一份營養豐富的早餐應該包含穀類、奶類、肉類、豆製品、水果和蔬菜等。此外,早餐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在空腹狀態下損傷胃黏膜,同時吃的速度不宜過快,如果時間允許,應持續20~30分鐘。

上午10:00

起身走一走。放下手中工作,小歇片刻,做一些簡單的肢體放鬆運動,有助於早餐消化。順便喝點水或吃點水果,可以補充水分和維生素,稀釋血液、促進血液循環和廢物代謝。

中午12:00

午餐多補充蛋白質。在吃午餐的時候,應該注意補充優質蛋白,比如魚類、瘦肉、豆製品。如果是冬季,午飯前可以喝點湯,因為在食物比較幹而唾液分泌不足的情況下,適量的湯水有助於消化和吸收。飽餐後,一定要站立一會兒,不要坐臥或下蹲、彎腰,以免腹壓過高誘發胃食管反流,而且餐後不宜立即快走或奔跑,以免引起胃下垂或腹部痙攣。

下午1:00

打盹兒助消化。如果有時間最好能美美地睡個午覺,只要半個小時,就能讓大腦得到休息,多分些循環中的血液去 供應胃腸道,以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但最好別趴在桌上午睡,以免壓迫腹部,造成腸胃脹氣​‍‌‍​‍‌‍‌‍​‍​‍‌‍​‍‌‍​‍​‍‌‍​‍‌​‍​‍​‍‌‍​‍​‍​‍‌‍‌‍‌‍‌‍​‍‌‍​‍​​‍​‍​‍​‍​‍​‍​‍‌‍​‍‌‍​‍‌‍‌‍‌‍​。

下午3:00

給胃加點餐。下午如果覺得餓,可以喝點下午茶,吃上幾片餅乾或者一些點心、水果,適當補充些能量,因為長期空腹容易導致胃潰瘍和胃腸功能紊亂。

下午6:00

晚餐宜清淡。晚上的進食量以七分飽為好,並注意補充雜糧和新鮮蔬菜,雜糧和蔬菜不但可預防高血脂,還可以增加維生素及纖維的攝入,促進胃腸蠕動,防止便秘。晚上睡眠狀態下心跳和血液循環都比白天慢,胃腸運動也會減慢,如果進食大量高脂肪、高熱量食物易使血脂升高,使血流更緩慢,不但易導致消化不良、肥胖,還會增加心腦血管意外風險。

晚上7:00

散步防受寒。餐後1小時別做“沙發土豆”,因為這是脂肪最容易堆積的時候,儘量不要躺著或久坐,可以散散步、做做運動,但應該注意,餐後半小時內最好別做劇烈運動。此外,由於胃靠近腹壁,只有少量肌肉和脂肪等在外圍包裹,容易受涼,因此,如果冬季外出散步、鍛鍊身體,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運動時護好腰腹,尤其是老年人、體質較弱者更要注意。

晚上10:00

睡前儘量別進食。雖然大家都說睡前喝牛奶有助睡眠,但這樣做會刺激胃酸和膽汁的分泌,胃不好的人最好睡前不要進食。

健康習慣,改善腸胃之初始

合理膳食,均衡營養,這一飲食理念早已被大家所公認,可是到底怎麼做才能達到這樣的目的呢?尤其是對於腸胃不好甚至已經患了腸胃病的人來說,吃什麼,怎麼吃才是科學合理的呢?是不是對腸胃不好的東西就要絕對禁止,對腸胃好的就要頓頓都吃?

其實對於病人來說,某些食物對病情不利,我們只要注意少吃就好了,不一定都要完全避免,有些食物對病情有益,那我們可以在日常飲食中適當增加一些分量,但這絕對不意味著讓我們挑食偏食、飲食單一化。最健康的飲食習慣,應該是科學搭配、合理膳食,然後在此基礎上根據個人體質稍微做出調整。

那麼,怎麼吃才算是合理膳食呢?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營養學家為我們推薦了各種食物的每天攝入量,用膳食寶塔表示,分成五層:穀類食物位居底層,每人每天應吃300~500克;蔬菜和水果佔據第二層,每天分別應吃400~500克和100~200克;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位於第三層,每天應吃125~200克(其中魚蝦類50克,畜、禽肉類50~100克,蛋類25~50克);奶類和豆類食物合佔第四層,每天應吃100克奶類及奶製品和50克豆類及豆製品;第五層塔尖是油脂類,每天應不超過25克。

當然,這個建議是針對健康成年人而給出的平均數值,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以及現有的飲食習慣做出調整。一般來說,我會建議大家從以下幾點出發培養合理的膳食習慣:

主食不能不吃

每一個成年人每天應該攝入300~500克的穀類、薯類等主食。很多人不吃主食,這樣既不利於養胃,也不利於營養均衡。我們的膳食中大約一半的熱量是由碳水化合物提供的,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有以下三類:澱粉類、食物纖維類、糖類(單糖、雙糖)。很多主食中富含澱粉和食物纖維素,如全麥麵粉和其他穀類、豆類、塊莖類(如土豆)植物等,它們還含有重要的維生素、微量元素,所有這些物質對身體健康和預防癌症都是十分重要的。

多吃蔬菜水果

每天忙忙碌碌常吃工作餐的上班族,尤其要注意計算一下你每天吃的水果和蔬菜的分量,看看你每天是不是真的吃了500克以上的蔬菜和水果。蔬菜水果最好選擇當季的,既划算營養價值也高。需要注意的是,蔬菜、水果的多樣性是關鍵,假如我們能夠每天吃五種或五種以上的蔬菜、水果,而且常年堅持,既有利於腸胃的健康清潔,還會有預防癌症的作用。

限制紅肉,多吃魚肉

即使你是個無肉不歡的人,每天攝入的紅肉也不能超過90克。紅肉是指牛肉、羊肉、豬肉或由這些肉加工成的食品。如果每日攝取超過90 克紅肉,可能會增加你患結腸癌和直腸癌的風險,同時也可能增加你患胰腺癌和腎癌的幾率。最好的選擇是吃魚、家禽、野味以替代紅肉,吃這些肉類比吃紅肉更有益健康,尤其是魚肉,大家可以嘗試每週至少吃兩到三次魚。

限制動物性脂肪的攝入

我們日常所吃食物中的脂肪,按照化學結構可以分為飽和及不飽和的脂肪。飽和脂肪大多來自動物性食品,在室溫下通常呈固體狀,在肉類和奶製品中十分豐富,不飽和脂肪在室溫下通常為液體狀,主要存在於蔬菜或植物油中。從健康角度來講,我們要限制高脂食物,特別是動物性脂肪的攝入,選擇恰當的植物油並限制用量,這對於減少癌症的危險性是非常重要的。

而言之,不管大家有沒有胃病,合理膳食的關鍵並不在於攝取低熱量、低脂肪的加工食品,或者吃一些保健品,也不是聽說哪些食物對身體好就拼命多吃,而是科學進行搭配,把握好一個“分寸”與“平衡”。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既保健腸胃,又讓我們獲得長久健康的效果。

健康習慣,改善腸胃之初始

很多不愛吃早餐的女孩子都會問我:“一天有三餐,為什麼非要強調早餐呢?我早上明明不餓,不餓也一定要吃嗎?”我經常會跟她們說:“假如你一天三餐規律的話,早上不會不餓的,不餓可不是什麼好事。非要強調早餐,是因為早餐特別重要。”

為什麼早餐很重要呢?因為經過一個漫漫長夜,人體內儲藏的葡萄糖已經被消耗殆盡,這時候就急需補充能量與營養。但是,許多上班族由於早上時間比較緊迫,再加上不重視早餐,養成了不吃早餐的不良習慣,而有些人就算吃早餐,也是很馬虎,吃的早餐營養不均衡,只求填飽肚子。這樣的確省事,不過可能使你一整天都會精神不振,而且還會對健康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那麼,不吃早餐都有哪些危害呢?

第一,經常不吃早餐,最受影響的是胃。因為假如沒吃早餐,直到中午才進食,胃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會造成胃酸分泌過多,於是容易造成胃炎、胃潰瘍。

第二,不吃早餐會讓我們大腦的記憶力和反應能力明顯下降。因為血糖是保障大腦工作的主要能量來源,不吃早餐或早餐中的熱能不夠,會導致血糖的濃度太低,一旦大腦細胞不能得到足夠的血糖供應,腦記憶和反應能力就會下降,注意力更是難以集中,這就直接影響了工作和學習效 率。而我們常見的老年性痴呆症,很多也是由於長期不吃早餐而引起的。

第三,不吃早餐會讓我們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危險顯著增加。因為不吃早餐,飢腸轆轆地開始一天的工作,身體為了取得動力,會動用甲狀腺、副甲狀腺、腦下垂體之類的腺體,去燃燒組織,除了造成腺體亢進之外,更會使得體質變酸,患上慢性病,增加了患高血脂、高血壓的危險性。

第四,經常不吃早餐,容易患膽結石。原因在於空腹時膽汁分泌會減少,膽汁成分也會發生改變,其中膽酸含量減少,使得膽固醇在膽囊中沉積,長此以往,就會慢慢形成膽囊結石。

第五,長期不吃早餐會使人變胖。人體一旦意識到營養匱乏,首先消耗的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最後消耗的才是脂肪,所以不要以為不吃早飯會有助於脂肪的消耗,相反,消耗掉的是我們人體必需的營養。而且,不吃早飯,還會使午飯和晚飯吃得更多,瘦身不成反而更胖。

不吃早餐還有一個重磅危害——會變醜,相信這一點會讓很多女孩子開始重視早餐。根據英國《美容》雜誌報道,波蘭美容專家的一項研究發現,不吃早餐和吸菸、酗酒、通宵賭博等惡習一樣,也會嚴重影響女性的美貌。為什麼呢?

首先,不吃早餐的人午餐往往會過量,由此更可能導致發胖;其次,由於一整個上午,胃中沒有食物來中和胃酸,胃黏膜會遭到負面的刺激,時間一長,可引起胃炎和胃潰瘍,再加上中午時分的過量進食,還會人為地加重消化器官的負擔並引起程度不等的消化不良,到最後會出現貧血、營養不良症等​‍‌‍​‍‌‍‌‍​‍​‍‌‍​‍‌‍​‍​‍‌‍​‍‌​‍​‍​‍‌‍​‍​‍​‍‌‍‌‍‌‍‌‍​‍‌‍​‍​​‍​‍​‍​‍​‍​‍​‍‌‍​‍‌‍​‍‌‍‌‍‌‍​。這些病症不僅嚴重損害健康,而且還容易使得女性的膚色呈難看的灰白或蠟黃;再次,不吃早餐還可能加速衰老。要知道,由於整 個上午腹中空空,人體只能動用體內貯存的糖元和蛋白質,長期“預支”下來就會導致皮膚乾燥、起皺、起斑等,迅速顯出老相。看到這裡,早晨花大量時間化妝卻不肯留出五分鐘給早餐的女孩子們,會不會重新審視早餐?

而且,我們的早餐不僅要吃,還要吃得像個皇帝。只可惜,無論是中餐還是西餐,對早餐都沒有應有的重視,中餐不過是燒餅油條包子豆漿,西餐是咖啡甜點煎蛋,都沒有做到“好”。早餐吃好不是說好吃,而是營養要好。現在早餐中多含有的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維生素和纖維都不夠,所以我們要在早餐中加入更多的維生素和纖維,水果、酸奶、燕麥、果汁等都應該經常出現在早餐中。

但具體早餐要吃什麼,這還得根據我們的年齡、活動量和健康而定。一個正在長個子的孩子或孕婦可以吃一頓特別豐富的早餐,例如麵包、雞蛋加肉類、果汁和牛奶,不過成年人一般只吃麵包、脫脂牛奶,加上新鮮水果或果汁基本上就夠了。關鍵是要合理均衡,注意在傳統早餐的基礎上增加蛋白質、礦物質和纖維素的分量,給身體提供足夠的營養。

健康習慣,改善腸胃之初始

對古代文化有了解的讀者可能會知道,古人是“饔飧而治”的,他們一天只吃兩頓飯。可是大家也別忘了,古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也跟我們不一樣。所以,我們一天到底吃幾頓飯,是前人根據生活習慣經過長期選擇的結果。

現在我們一天要吃三頓飯,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或是解饞,主要是為了保證身體的正常發育和保持健康。這三餐的安排也是有學問的,兩餐間隔的時間要適宜,間隔太長會引起高度飢餓感,影響人的勞動和工作效率;間隔時間如果太短,上頓食物在胃裡還沒有排空,就接著吃下頓食物,會使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的休息,消化功能就會逐步降低,影響食慾。一般混合食物在胃裡停留的時間是4~5小時,兩餐的間隔也以4~5小時比較合適,5~6 小時基本上也合乎要求,這樣算來,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一天三餐是最合適的。

而且,由於人腦耗能占人體每天耗能的比重很大,而且腦的能源供應只能是葡萄糖,每天需要110~145克。肝臟從每頓飯中最多隻能獲得50克左右的葡萄糖,只有一日保證三餐,肝臟才能為人腦提供足夠的葡萄糖,我們才能始終保持精神飽滿的狀態。

如今,在都市年輕人中,不吃早餐、三餐不定時都是很常見的。大家一定要改掉這些習慣,只有吃飯有規律才能使胃腸道有規律地工作和休 息,從而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率,使胃腸道的功能保持良好狀態,減少疾病發生。

另外,我想要糾正大家一個錯誤的觀念,很多人都認為“養胃必須少吃多餐”,其實,養胃只是需要我們每頓飯別吃太飽,而不是讓我們每天分別吃好多頓。我還是建議大家一天三餐、定時定量規律飲食,這樣才能有效預防慢性胃炎。

關於我們一天三餐究竟選擇什麼食物,怎麼進行調配,採用什麼方法來烹調,都是有講究的,並且因人而異,最重要的是要能保證營養的供應,做到膳食平衡。比較科學的做法就是,一日三餐的主食和副食應該粗細搭配,動物食品和植物食品要有一定的比例,最好每天吃些豆類、薯類和新鮮蔬菜。有的家庭就相對比較重視,也安排得非常合理,三餐食物五花八門,囊括了各種營養,而有的家庭的飲食則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品種極為單調,導致一家子可能集體營養失衡。

而且,一日三餐的分量也要根據每個人的生理狀況和工作需要科學分配。通常,早、中、晚三餐食量的比例為3∶4∶3,比如若某人每天應吃500 克主食,那麼早晚各應該吃150 克,中午吃200 克才比較合適。假如工作太忙不可能讓三餐的每一餐都分量合適、營養均衡,也要儘量保證一天內的營養總體上均衡充足。

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該吃飯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放下手中的事,享受食物給我們帶來的美味及營養,在與食物親密接觸的時間裡,放鬆自己,卸下工作的重壓,這樣,不僅對我們的腸胃有益,同時也給自己一個更好的狀態,有利身心健康,何樂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