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雲用數賦智”中國信息協會助推企業數字化轉型

世界經濟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重大課題,也是一大經濟趨勢。人類社會總是在解決一個個難題中不斷開發新的技術,創造新的生活,例如2003年“非典”催生了電子商務,也使互聯網在市場的磨礪中找到了成熟的商業模式。這次疫情也讓我們更加認識到了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與數字化轉型所帶來的巨大效益,大數據、遠程醫療、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都發揮了巨大作用,現在又出現了很多熱詞,如“雲辦公”、“健康碼”、“在線教育”等,這些越來越廣泛地被大家所接受。未來一段時期,數字經濟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引擎,各行業各領域數字化轉型步伐將大大加快。

當前,不少企業轉型中確實遇到一些問題和挑戰,特別是對廣大中小微企業來講,有的還面臨“轉型是找死、不轉是等死”的困境。當前主要存在三個問題:一是轉型能力不夠,“不會轉”;二是轉型成本偏高,“沒錢轉”;三是轉型陣痛期比較長,“不敢轉”。

防疫情、抓生產,是當前企業面臨的艱鉅任務。首先,是抗擊疫情,保護自己,保護員工,以員工為中心,啟動遠程協同辦公模式;其次,返崗復工,連接客戶,以客戶為中心,開展數字化營銷,努力把疫情的影響降至最低;第三,開源受阻,那就節流,把該降的成本降到最低,抓成本管理。“兩中心一成本”成為企業抗擊疫情、恢復生產的關注焦點和主要活動。

一、科技戰“疫”,推動企業重新審視數字化能力

“兩中心一成本”一直是企業數字化運營的焦點,但面對疫情這一突發、不確定性事件時,其重要性被進一步放大,問題更加凸顯。

雖然不少企業密集開啟雲辦公、雲招聘、雲採購等臨時應變做法,提升復工復產效率,但實施起來並不十分順利,遇到了各種各樣的阻力。有的員工在家辦公時,出現了視頻軟件併發量不足、帶寬不夠、文檔無法在線協同等問題;有的企業開展市場推廣時,不能像互聯網企業那樣實現精準定位和觸達目標客戶,線上線下無法打通,銷售過程跟蹤和預測困難;降低成本時,由於缺少大數據分析支撐,企業無法精準定位,只能採取簡單粗暴的砍業務、砍費用等手段;疫情之下製造業企業同樣遭受巨大沖擊,尤其對於智能化水平較低的工廠,因工人無法返崗,復工之路挑戰重重。這歸根到底,還是企業數字化能力支撐不足。企業數字化能力的構建,涉及到企業的組織架構、經營模式等多方面調整,不是領導一句話,員工照辦就可以的。

打造企業數字化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企業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數智化應用、大數據分析等。相對於計算、存儲、網絡等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基礎設施涵蓋了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IT技術能力,通過平臺化將這些能力進行泛在供給;數智化應用運行於數字化基礎設施之上,通過以智能雲ERP為核心的數智化應用形成流程化管理手段,保障戰略的有序執行;進而實現規模化洞察與智能決策,以及移動協同。疫情後,加快向感知型、敏捷型組織轉型,夯實數字化基礎支撐,提升企業數字化核心能力,將是企業應對不確定、動態環境的必然選擇。

二、數字化工具需求瞬間爆發,企業數字化轉型更務實

圍繞“兩中心一成本”,疫情中眾多企業紛紛加入“非接觸經濟”,為了更好的賦能員工、提升客戶體驗、降低成本,數字化能力正在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各類雲端數字化工具瞬間需求爆發。

(一)是圍繞員工的,如遠程協同辦公、在線考勤、在線招聘等,以員工為中心,實時精準地掌握員工的身體健康狀況和工作狀況。

數字化手段既要實現員工招聘、入職、培訓、辦公等業務流程的在線重構,也能夠滿足疫情影響下員工班車出行、工作餐預定等臨時業務流程的創建,通過以人為本的數字化應用實現員工無憂工作。

(二)是圍繞客戶的,如數字化營銷、在線服務、電子商務等,通過線上線下結合,多接觸點洞察獲取新客戶,留住老客戶。提高客戶體驗,以客戶為中心,進行業務模式轉型,開闢新的業務流,增加收入是硬道理。

(三)是圍繞企業運營,通過數字化工具把疫情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在不確定的環境下,國內保持較高速度增長的企業畢竟有限,而毛巾擠出水來的企業有很多,成本管理是生存和發展的硬功夫。在開源受阻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控制成本,把該降的成本降到最低,成了企業運營的一大重點。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研究數據表明,受疫情影響,近67%的企業半年內將出現資金困難,同時近45%的企業會選擇降低成本進行自救。當然,極限降本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特別是製造企業,更應重視基礎管理,以價值為導向,充分利用管理會計工具,加強數據、計算能力、模型、算法各方面的能力,實現生產和管理的智能化。

三、企業上雲和數字化轉型步伐再加速,催生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

疫情加速了企業上雲用雲和數字化轉型的步伐,數字化技術正重構組織和流程,簡化作業環節,提高效率,企業的商業模式、管理模式、運營模式、工作模式都將轉變,企業將加快線下到線上的佈局,開展無接觸/低接觸工作模式,推動業務連續性管理,更加重視網絡化協同和智能製造。在家辦公、“共享員工”,從過去的“現場可見”到“非現場、非接觸、以任務和項目為對象”,從多年的KPI轉到OKR的使用,這對人力資源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數字化營銷、電子商務、消費和服務的線上化,則要求企業必須加快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數字化營銷和運營體系,培養或者尋找有數字化思維的人才隊伍,多觸點獲客、提高客戶體驗,通過在線服務留住並取悅老客戶。不管是傳統企業,還是數字化企業,終究都要回歸商業本質——開源節流、控制風險、創造價值,這就要求企業加速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機器人等數字化技術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推動IoT改進傳統的作業成本(ABC)等管理創新,實現管理精細化,進而推動考核激勵的精準化、個性化,釋放員工創造力,最大限度的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

疫情的衝擊終將結束,但是對社會經濟的影響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疫情期間,企業對數字化工具產生的爆發式需求和由此形成的使用習慣、工作模式、數字化覺醒,疫情之後將繼續和深化;疫情導致的一些企業收入驟減和現金流危機,可以運用數字化手段轉“危”為“機”。疫情促進了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增長,雲數智服務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要疫情之中看商情,危機之中抓商機,繼續加強雲、數、智等數字化技術能力,幫助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提升戰略應變和數字化實戰能力,成就智慧企業。

四、數據能力的國家導向,已經成為重要生產力,層層滲透產業

2020年4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中央網信辦印發了《關於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支持在具備條件的行業領域和企業範圍探索5G、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數字孿生、物聯網和區塊鏈等新一代數字技術應用和集成創新。4月9日,新華社受權發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其中涉及到數據要素市場、股市、債市、存貸款基準利率、人民幣匯率、還有放開放寬城市落戶的相關政策,信息量超大。

“上雲用數賦智”行動中的“上雲”是指探索推行普惠型的雲服務支持政策;“用數”是在更深層次推進大數據的融合運用;“賦智”是要加大對企業智能化改造的支持力度,特別是要推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上雲用數賦智”的核心目標是三點:1.打造數字化企業;2.構建數字化產業鏈;3.培育數字化生態。打造數字化企業來讓企業上雲更智能,構建數字化產業鏈通過數字化貫通產業,培育數字化生態是通過數字化將產業各個主體融合起來,就是要完成兩條路徑的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

在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指導下,重點培育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支持構建農業、工業、交通、教育、安防、城市管理、公共資源交易等領域規範化數據開發利用的場景。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作用,推動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車聯網、物聯網等領域數據採集標準化。這是國家首次把數據要素作為關鍵要素描述,和土地、勞動一樣,已經成為了重要的生產要素,數據的重要性和價值進一步明確。在數字經濟中,數據就是最為重要的生產力,能夠產生一種能,叫做智能。通過一系列先進的數字化技術的推動,左手發展數據這個生產力,右手發展新的生產關係。

數據能力蔓延如冰山融化的過程,隨著冰山融化海平面升高,一層一層的逐漸滲透到各個產業。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條發展路徑的發展配套需求不同,數字產業化要完成數據市場要素的建立,產業數字化要完成數據對產業賦能的過程。從數據能力賦能產業的視角看,智能的滲透過程按照難易程度來劃分,從易到難,滲透的順序是:消費端→流通環節→基礎設施。拿工業產業的智能滲透過程舉例,先從工業APP→智能協同→大數據。

“為深入實施數字經濟戰略,加快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培育新經濟發展,紮實推進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構建新動能主導經濟發展的新格局,助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最終我們要通過各種方式,解決企業不會利用數據能力、沒錢利用數字能力、不敢利用數字能力的問題。

五、中國信息協會響應“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助推企業數字化轉型

藉助國家“上雲用數賦智”行動契機,中國信息協會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從“沒錢轉”“不會轉”“不敢轉”三個方面積極幫助中小微企業加速實現數字化轉型。


為解決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融資難沒錢轉”的困境,協會會同副會長單位——浪潮集團的技術團隊推出數字金融產品“一貸通”,以解決疫情衝擊下大量中小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融資難,以“101”模式(即1分鐘申請、0人工干預、1秒鐘到賬)為中小企業提供便捷的融資服務。浪潮雲會計團隊還面向10萬家小微企業,免費提供“票財稅銀”軟件服務,加速業務上雲,幫助力企業全面實行贏得復工復產全面勝利。協會理事單位中企雲鏈利用先進的全線上化Fintech技術,從風控、審單到研發、技術支持,全天候滿負荷運轉,全力支持中小微企業用款申請,保證中小微企業足不出戶,資金即可實時到賬,在線解決企業復工資金需求。從疫情開始,截至3月末,疫情期間雲鏈平臺雲信確權超過100億元,幫助中小企業完成線上融資近5000筆共計40億元,平均單筆融資不到100萬元,其中包括湖北地區近百筆超過3000萬元。

為解決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不會轉”的難題,協會開展數字化轉型夥伴行動,發揮行業服務功能,問企業所需,解企業所困,為會員單位提供周密的服務項目。結合企業自身問題選擇與之相適應的轉型戰略和路徑再進行相應的能力和運營轉型,助力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收集彙總中小微企業在轉型中的需求與難點,通過項目展示、合作洽談、專家指導、項目考評、投資招標等形式鼓勵優秀數字化企業的發展;支持開展區域型、行業型、企業型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建設。協會與多家理事單位京東智聯雲、浪潮雲、阿里雲、百度雲、騰訊雲等平臺類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在公有云、人工智能、大數據及IoT業務領域共同打造雲生態產業鏈,幫助企業客戶快速實現數字化轉型。

為解決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不敢轉”的僵局,協會針對中小微企業單打獨鬥力量薄弱的現實問題,積極發揮行業組織的協同組織作用,積極搭建網絡化協同平臺、區域行業共性技術平臺、服務平臺,幫助企業實現網絡化協同工作,制定行業規範標準,帶動上下游企業數字化轉型,加速企業復工復產,促進產業鏈向更高層級躍升。疫情期間,協會信息化研究院與“58集團”合作,研究“58企服園區運營管理生態服務課題”,致力於打造先進的園區運營管理生態服務體系,幫助園區的企業降本提效,輔助創業者創新品牌、實現規模化的成長。同時,為構建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新生態,協會與多地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構建“虛擬產業園”“虛擬產業集聚群”,支持互聯網企業打造共享的用工平臺和就業保障,將協同的作用最大化,支持建設數字供應鏈,推動企業間訂單、產能、渠道等方面共享,促進資源的有效協同。

回顧2019,展望2020,人們常常用“寒冬”來形容。不過,在經濟學中有一個荷塘理論是說在漫長的冬天,你很難看出池塘的變化,但當池塘柳樹抽出新芽的那一刻,結果早已成定局。寒冬之下,有些領域就像池塘裡的柳樹正在把“根”扎的更深,比如5G、芯片、AI、區塊鏈,協會關注這些新芽的生長力量,希望通過鏈接疊加鏈接,影響疊加影響,行業疊加行業,跨界共建、共生、共創,探尋數字經濟浪潮裡,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無限可能。

目前,企業數字化升級已經按下加速鍵,到了升級變革、自我革新的關鍵時期,協會將繼續積極響應“上雲用數賦智”行動,按照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搭平臺降門檻,優服務強支持,聚合力建生態,發揮協會平臺作用與資源優勢,內引外聯,抓住數字技術帶來的機會,對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進行針對性調整, 讓“開往春天的雲動車”更好地跑下去,幫助更多的中小微企業實現數字化的升級轉型,有效化解疫情帶來的影響,讓數字經濟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大大加快各行業各領域數字化轉型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