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積極影響的體現


(一)改善情緒狀態

情緒狀態是衡量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影響的最主要的指標。人生活在錯綜複雜的社會中,經常會產生憂愁、緊張、壓抑等情緒反應,體育鍛煉則可以轉移個體不愉快的意識、情緒和行為,使人從煩惱和痛苦中擺脫出來。大學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試、相互間的競爭以及對未來工作分配的擔憂而產生持續的焦慮反應,經常參與體育鍛煉可使自己的焦慮反應降低。


(二)提高智力功能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力功能,不僅使鍛鍊者的注意、記憶、反應、思維和想象等能力得到提高,還可以使其情緒穩定、性格開朗、疲勞感下降等,這些非智力成分對人的智力功能具有促進作用。


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積極影響的體現


(三)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個體主觀上對自己的身體、思想和情感等的整體評價,它是由許許多多的自我認識所組成的,包括"我是什麼人"、"我主張什麼"、"我喜歡什麼","我不喜歡什麼"等等。由於堅持體育鍛煉可使體格強健、精力充沛,因而,體育鍛煉對於改善人的身體表象和身體自尊至關重要。

身體表象是指頭腦中形成的身體圖象。身體表象障礙在正常人群中是普遍存在的,據報告,54%的大學生對他們的體重不甚滿意。與男性相比,女性傾向於高估她們的身高和低估她們的體重,而且,身體肥胖的個體更可能有身體表象和身體自尊方面的障礙。身體自尊主要包括一個人對自己運動能力的評價,對自己身體外貌(吸引力)的評價,以及對自己身體的抵抗力和健康狀況的評價。身體表象和身體自尊與整體自我概念有關(見圖9-1),無論男性還是女性,對身體表象的不滿意會使個體自尊變低(自尊指自我概念的積極程度),併產生不安全感和抑鬱症狀。有研究表明,肌肉力量與身體自尊、情緒穩定性、外向性格和自信心呈正相關,並且加強力量訓練會使個體的自我概念顯著增強。


(四)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

意志品質指一個人的果斷性、堅韌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頑強和主動獨立等精神,意志品質既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又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培養起來的。在體育鍛煉中要不斷克服客觀困難(如氣候條件的變化、動作的難度或意外的障礙等)和主觀困難(如膽怯和畏懼心理、疲勞和運動損傷等),鍛鍊者越能努力克服主、客觀方面的困難,也就越能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從鍛鍊中培養起來的堅強意志品質能夠遷移到日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去。


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積極影響的體現


(五)消除疲勞

疲勞是一種綜合性症狀,與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關,當一個人的情緒消極,或任務超出個人的能力時,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會很快地產生疲勞。大學生持續緊張的學習壓力極易造成身心疲勞和神經衰弱,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和參加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則可以使他們身心得到放鬆。


體育鍛煉被公認為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1750名心理醫生中,80%的人認為體育鍛煉是治療抑鬱症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認為應將體育鍛煉作為一種治療方法來消除焦慮症。在大學生中,有不少人由於學習和其它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焦慮症和抑鬱症,通過體育鍛煉可以減緩或消除這些心理疾病。


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積極影響的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