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嚴嵩:成化十六年的明朝,開始了嘉靖四年的故事

明朝成化十六年,憲宗朱見深已從娃娃成長為皇帝在位十數載,父親英宗和叔叔代宗的鬥爭也早已在風輕雲淡間消散;在這一年中,除邊塞韃靼稍有騷動,廣西地區爆發了農民起義,四川地區一日地震七次外,朝中再無別的大事可言。


我是嚴嵩:成化十六年的明朝,開始了嘉靖四年的故事


也就是在這一年,我出生在有著“文章節義之邦,白鶴魚米之國”美譽的江西袁州府分宜縣,還記得那一天是正月二十二,關中地區喜稱其為“補天節”,隨著介橋村一戶嚴姓人家屋中傳出男嬰啼哭,在場親朋都沸騰了,我的父親嚴淮更是如此,他耐不住心中的喜悅,興奮地向前來道賀的人們作揖。

“嚴嵩,字惟中,分宜人。舉弘治十八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明史 嚴嵩傳》


我是嚴嵩:成化十六年的明朝,開始了嘉靖四年的故事


父親嚴淮的夢想

父親嚴淮,他是我的啟蒙老師,如果再直白一點,我身上的權欲可能就從他身上繼承。自打我記事起,父親讓我印象最深的,要數他那間不大不小但五臟俱全的書房。其實我明白,並不是父親偏偏喜歡當官、想要享受那萬人敬仰的感覺,而是在那個職業單一,重農抑商的封建社會,想要出人頭地、地位尊貴,唯一的選擇便只有仕途。就明面來說、雖那時農民地位要比商人要高,可實際上商人的生活要比農人好太多,故父親還是選擇了最為傳統的寒窗苦讀。


我是嚴嵩:成化十六年的明朝,開始了嘉靖四年的故事


可惜的是,父親嚴淮偏偏命中做不了官,每每考試皆名落孫山,最終父親便不再考,而是將他的夢想寄在我身上,父親雖許久未能中第,但數十載的滿腹積澱卻足以夠我受用;我在入縣學前的齠年時,非常不理解父親對於中第的痴狂,直到有次夕陽西下,我和他赤腳坐在自家宅院中納涼,父親微微抬起頭望著落下的紅日喃喃:“像我們這樣的老百姓,再不力爭上游、競上杆頭,就真的這樣看夕陽一輩子了。”當時我雖已八歲,但這句話字字誅心,現在回頭再細細去想,我真不知在那年、那天、那片夕陽下,父親的這句話是對我說還是對自己說的。


我是嚴嵩:成化十六年的明朝,開始了嘉靖四年的故事


嚴嵩的力爭上游

九歲時,我在父親的精心栽培下順利通過童試,進入到縣學讀書,在後來皆是步步順利,十歲時順利過了縣試、十九歲時中了舉人,二十五時、也就是在明孝宗弘治十八年的時候順利以二甲第二名的好成績圓了父親的願望,成為了將來有資格進入內閣的庶吉士。從一個平凡人到官員,我終於做到了。因為父親的緣故,我對自己這來之不易的官位、將來的官途相當在乎,要知道這不是貪婪,而是在你見識到了底層的無奈和殘酷後,不願再去見到和體驗的自我本能,就連那個嘉靖朝的後生、神童張居正,在沒當權前,他爺爺不也是被本朝的王爺說殺就殺了嗎?如果那時他早已是內閣閣員,那個頑劣不堪的朱家皇親怎敢動他?


我是嚴嵩:成化十六年的明朝,開始了嘉靖四年的故事

大病一場

據史料記載,嚴嵩在正德年間有過十年病假,也就是在這十年間,他離開了心心念著的官位和朝野,回到了江西故土,那片夢最初開始的地方;可能很多人都不解,什麼病能夠病十年?或是有些人直接揣測“嚴嵩這是以病為藉口離開”。那一年的嚴嵩究竟經歷了什麼?請各位看官下期見分曉。

“移疾歸,讀書鈐山十年”——《明史 嚴嵩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