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嵩:守不住心靈的領土,走著走著就偏了

嚴嵩、魏忠賢相繼而起,流毒善類,足以亡國 ――題記

嚴嵩:守不住心靈的領土,走著走著就偏了

初心?

那是他還是個小孩,明朝的孩子們都有一個美好的願望――求的功名,報效國家。他也不例外。但最大的原因是他的父親,他的父親多次參加科舉,均以失敗告終,不得已把這項艱鉅的任務就留給了兒子。這樣的背景下嚴嵩走向了學堂。

父親細心栽培,嚴嵩也是很聰明。九歲入縣學,十歲過縣試,十九歲中舉,二十五歲就完成了父親的遺願。

懷揣著夢想進入官場。

一上任他還是很講究原則的――不拍馬屁,左右逢源。因此他的職位也很低,做著苦差,他工作的南京翰林院也窮的叮噹響。

還是做一個狡詐的人吧!

身邊一次次大事讓他懂得,那是一個沒有原則的時代,有錢有勢才有說話的資本,埋頭苦幹是搞不出名堂的。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皇帝要冒天下之大不韙要把他爹追認為皇帝(他爹不是皇帝),周圍的人都反對,皇帝感覺周圍的人太討厭了,唯有嚴嵩,不但同意還誇獎。他第一次受到皇帝的待見。

奸臣範

為了自己的利益,他開始迫害忠臣。

第一個目標是夏言,嘉靖二十三年,韃靼人入侵,夏言支持修城牆,水陸並進,逼走韃靼,但嚴嵩買通近侍,誣稱言敗不報,剋扣軍餉,嘉靖二十七年夏言下獄,又因謠言斬首。

他與仇鴛矛盾激化,仇鴛揭發他的罪行,嚴嵩雖有些被冷落,但最後局勢又被扳過來,皇帝收回仇鴛印信,冷落而死。

後反對他的人輕者罷官,重者處死。

對於國家,他也沒有一點貢獻。

皇帝信奉道教,不理朝政,修建道院。國庫入不敷出,他一點也沒有改革方案,反而推波助瀾,百姓對他來說不值一提,對他來說只需要討好皇帝就可以了。

下場

嚴世蕃處死,嚴嵩沒收全部家產,削為平民。死後無錢埋葬,更沒有人弔唁。

參考《明朝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