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严嵩:成化十六年的明朝,开始了嘉靖四年的故事

明朝成化十六年,宪宗朱见深已从娃娃成长为皇帝在位十数载,父亲英宗和叔叔代宗的斗争也早已在风轻云淡间消散;在这一年中,除边塞鞑靼稍有骚动,广西地区爆发了农民起义,四川地区一日地震七次外,朝中再无别的大事可言。


我是严嵩:成化十六年的明朝,开始了嘉靖四年的故事


也就是在这一年,我出生在有着“文章节义之邦,白鹤鱼米之国”美誉的江西袁州府分宜县,还记得那一天是正月二十二,关中地区喜称其为“补天节”,随着介桥村一户严姓人家屋中传出男婴啼哭,在场亲朋都沸腾了,我的父亲严淮更是如此,他耐不住心中的喜悦,兴奋地向前来道贺的人们作揖。

“严嵩,字惟中,分宜人。举弘治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明史 严嵩传》


我是严嵩:成化十六年的明朝,开始了嘉靖四年的故事


父亲严淮的梦想

父亲严淮,他是我的启蒙老师,如果再直白一点,我身上的权欲可能就从他身上继承。自打我记事起,父亲让我印象最深的,要数他那间不大不小但五脏俱全的书房。其实我明白,并不是父亲偏偏喜欢当官、想要享受那万人敬仰的感觉,而是在那个职业单一,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想要出人头地、地位尊贵,唯一的选择便只有仕途。就明面来说、虽那时农民地位要比商人要高,可实际上商人的生活要比农人好太多,故父亲还是选择了最为传统的寒窗苦读。


我是严嵩:成化十六年的明朝,开始了嘉靖四年的故事


可惜的是,父亲严淮偏偏命中做不了官,每每考试皆名落孙山,最终父亲便不再考,而是将他的梦想寄在我身上,父亲虽许久未能中第,但数十载的满腹积淀却足以够我受用;我在入县学前的龆年时,非常不理解父亲对于中第的痴狂,直到有次夕阳西下,我和他赤脚坐在自家宅院中纳凉,父亲微微抬起头望着落下的红日喃喃:“像我们这样的老百姓,再不力争上游、竞上杆头,就真的这样看夕阳一辈子了。”当时我虽已八岁,但这句话字字诛心,现在回头再细细去想,我真不知在那年、那天、那片夕阳下,父亲的这句话是对我说还是对自己说的。


我是严嵩:成化十六年的明朝,开始了嘉靖四年的故事


严嵩的力争上游

九岁时,我在父亲的精心栽培下顺利通过童试,进入到县学读书,在后来皆是步步顺利,十岁时顺利过了县试、十九岁时中了举人,二十五时、也就是在明孝宗弘治十八年的时候顺利以二甲第二名的好成绩圆了父亲的愿望,成为了将来有资格进入内阁的庶吉士。从一个平凡人到官员,我终于做到了。因为父亲的缘故,我对自己这来之不易的官位、将来的官途相当在乎,要知道这不是贪婪,而是在你见识到了底层的无奈和残酷后,不愿再去见到和体验的自我本能,就连那个嘉靖朝的后生、神童张居正,在没当权前,他爷爷不也是被本朝的王爷说杀就杀了吗?如果那时他早已是内阁阁员,那个顽劣不堪的朱家皇亲怎敢动他?


我是严嵩:成化十六年的明朝,开始了嘉靖四年的故事

大病一场

据史料记载,严嵩在正德年间有过十年病假,也就是在这十年间,他离开了心心念着的官位和朝野,回到了江西故土,那片梦最初开始的地方;可能很多人都不解,什么病能够病十年?或是有些人直接揣测“严嵩这是以病为借口离开”。那一年的严嵩究竟经历了什么?请各位看官下期见分晓。

“移疾归,读书钤山十年”——《明史 严嵩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